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18例心肺骤停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复苏约组(A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约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肾上腺素的用量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CPR时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通道给药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有利于后期脑复苏,该中心静脉通道的建立为CPR提供了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活动,对静脉穿刺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加以纠正,提高穿刺的一次成功率,为开展整体护理保证了服务质量。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的其中一个环节,而静脉给药是最为快捷的途径,由于人的痛感不同,一些病人对打针轻微的疼痛及多次进针引起紧张而产生心里压力,因此,本科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运用品管工具分析,研究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分别在6个病区,各层次的护士统计了253次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1%,通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加强技能培训,结果护士静脉穿刺了253次,一次成功率达到94.9%,提高了4.8%,改善了病人对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锁骨下静脉穿刺,为需要快速补液、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等患者提供了良好给药途径.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应用提供了又一选择途径.现将二者应用的结果进行比较,旨在寻找更适合临床患者病情需求的静脉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项临床输液技术,应用广泛。静脉留置针改变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的输液方式,对长期输液,周围静脉穿刺困难,而又需按时静脉输液给药者,即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减少了液体外渗,也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了开放的静脉通道,有利于及时准确给药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上,静脉穿刺作为一种主要的给药途径,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但在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由于穿刺前患者精神紧张,加之穿刺的疼痛刺激可以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甚至痉挛,造成穿刺困难。因此,如何解决由于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应激是临床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麻醉科从2001年7月至  相似文献   

6.
静脉给药是临床用药的一种主要途径,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了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而且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临床上静脉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手部静脉,如何使手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小梅 《西部医学》2011,23(7):1372-1373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术建立静脉给药通道,手背小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对初期推注药液时引起疼痛感觉的比较,以便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方法 选择61例作手背表浅静脉穿刺(A组)123例作上肢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B组)并对两组病人穿刺的成功率和疼痛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的统计学结果P>0.05.结论 采用头静脉,肘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方法,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方法静脉给药,第一组患肢远端静脉给药,不扎止血带;第二组患肢远端静脉给药,并在近心端扎止血带阻断血液从浅静脉回流;第三组患肢除外的周围静脉给药。结果:三组治疗效果存在组间差异(P〈0.05),第二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结论:第二组治疗效果最好,但患者因感觉不适而不容易接受,穿刺难度较大;第一组方法给药患者安全、较省力,穿刺难度也大。第三组穿刺容易,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临床治疗给药在医院广泛大量的使用,这种给药方法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静脉穿刺是静脉给药的基本操作,若静脉穿刺失败、轻则增加病人痛苦,重则贻误治疗时机.笔者观察了350例静脉注射,操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给药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通常采用顺行(向心)静脉穿刺,但对长期输液病人,肢端肥胖及动脉硬化病人在常选部位行静脉穿刺很难达到一针见血。受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启示,我们分别对40例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取了静脉逆行穿刺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随机抽取80例急危重患者,采用顺行静脉穿刺40例,采用逆行静脉穿刺4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85岁,病种为肺气肿、血液病、尿毒症、癫痫、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硬化等。方法:根据血管条件,选择5号半或7号针头,手足背下1/2至指趾端为最常选择的…  相似文献   

11.
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一次静脉穿刺成功并减轻痛感,不仅能保证治疗药物及时有效的应用,而且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是手背部的静脉,经临床实践,我们通过采用改进传统静脉穿刺方法可使手背部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并减轻痛感。  相似文献   

12.
徐带丽 《医学文选》2006,25(4):733-733
静脉给药是最好的途径之一。但由于老年人静脉穿刺困难,不易固定且容易滑脱,给病人增加痛苦,同时加大工作量。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笔者对静脉穿刺困难病人30例进行静脉逆向穿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给药是临床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途径,静脉穿刺是否能够一次成功,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对于那些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即使护士的基本功过硬,也不能保证穿刺一次成功,静脉留置针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一个主要方法,关于静脉血管的选择及穿刺成功率非常重要,它不仅保证了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 而且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临床上静脉穿刺最常见的部位是手背或足背,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的选择,如何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故 此经过多年来在临床实践经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过程中,合理应用药物对抢救成败及其预后起着很重要作用。 一、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所有药物尽可能都要通过静脉注入。 (2)心腔内注射:当静脉通道不能及时建立而又急需用药时,方可心腔内注射。一般情况下,不要心腔内注射。 (3)气管内给药:有些时候,气管插管比静脉穿刺快,加之肾上腺素、阿托晶、利多卡因等药滴入气管后可迅速吸收。因此在静脉通道未建立之前亦可气管内给药。滴入药物采用生理盐水5~10ml稀释通过气管插管滴入气管。注意稀释液不能过多,滴入速度不能过快。  相似文献   

16.
刘国俊  张继珍 《中原医刊》2004,31(16):66-66
我院新生儿危重症监护病房是我县唯一一家全免陪护理科室,主要收治对象为急危、重症新生儿。新生儿病情变化急剧,常需连续、多次、间歇静脉给药,抢救时多个静脉通道给药。新生儿血管细暴露不明显,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多次反复穿刺导致患儿皮肉痛苦,家属由此对护理人员不满。2000年7月-2003年12月我们对部分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取代头皮针,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为抢救患儿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途径,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儿术前口服咪硅安定氯胺酮阿托品混合液与常规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男性小儿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指标:对术前药的接受程度、给药后的血氧饱和度、镇静状态评分、与父母分离程度和静脉穿刺时的反应、对面罩的接受程度、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疙。结果:肌肉注射给药65%小儿不能接受、哭闹,给药30min后,与父母难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不平稳。口服组用药30min后,小儿安静、合作,易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无抵抗,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术前口服咪硅安定氯胺酮阿托品混合液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传统方法肌注安定阿托品,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穿刺置人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从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对早产儿采用腋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分析总结操作注意事项及护理。结果腋静脉穿刺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其它静脉,也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腋静脉置管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给药途径,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并使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和锁骨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