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怀清辨治慢性胃炎经验刘兴山刘琳娜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关键词郝怀清/慢性胃炎/辨治经验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郝怀清主任医师临床近40载,学验俱丰,辨证精当,特别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每获良效。笔者有幸侍诊师侧,收益匪浅。今就...  相似文献   

2.
郝怀清以乌附三虫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潍坊市中医院(261041)刘兴山,刘林娜关键词郝怀清,类风湿性关节炎,乌附三虫汤,老中医经验郝怀清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卫生厅、人事厅1994年确定的带徒老中医之一。老师临床30余年,对内科疾病,特别是风湿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郝怀清应用平胃散验案四则潍坊市中医院(261041)刘兴山*刘林娜关键词郝怀清平胃散胃脘痛泄泻多寐脓疱疮郝怀清主任医师临床应用平胃散治疗湿滞脾胃,症见脘腹胀满、舌苔白腻的各种病症,效佳,兹将验案四则整理如下。1胃脘痛患者男,43岁,1994年7月20...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见义教授运用六味消痞方治疗胃痞的经验。认为胃痞的病机以脾胃运纳失司、中焦气机壅滞为主,核心病机为脾虚痰阻气滞。临床以制厚朴、佛手、紫苏梗、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组方,即六味消痞方,适用于脾虚痰阻气滞之胃痞证,收效甚佳。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5.
刘华一运用香附、紫苏梗配伍治疗胃痞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刘华一教授运用香附、紫苏梗配伍治疗胃痞证的经验。刘教授认为胃痞证病位在胃,与肝、脾等密切相关,临证治疗需首辨虚实,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总纲。而将利气之药紫苏梗与理气活血之药香附二者巧妙结合,治疗胃痞证,特别是肝胃不和之胃痞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胃痞因其病理性质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气血同病常常出现,使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王道坤教授临证对因气郁、痰郁、血郁杂至而成的胃痞,运用疏肝理气、和胃化痰、化瘀消痞之法,结合数十年经验,以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同时注重配合情志疏导、饮食指导等多种疗法,常获佳效。本文对王教授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胃痞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胃痞为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由脾胃内伤所致。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胃痞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临床运用益气健脾之补中益气汤治疗该型胃痞病往往取得良好效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从脾胃虚弱探讨王道坤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痞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杨国红教授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痞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杨国红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痞的医论、医案,以示其验。结果:杨国红教授取法《伤寒论》之辛开苦降,通过辨证,灵活运用于临床胃痞的治疗。结论:杨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马慧  谭超 《光明中医》2022,37(5):774-776
此文介绍陶海燕治疗心下痞的经验.陶海燕根据居民生活饮食习惯总结出心下痞的治疗经验,临床疗效显著.陶海燕认为:痞病如无赖,赶不走,还打不走,缠绵反复,难以治愈.心下痞主要因胃脘部受凉和生大气所致.总病机是中焦脾胃气机不畅,升降失职.心下痞虽在胃,还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可分为3型:肝气犯胃型、脾胃虚寒型和湿热阻胃型.急性...  相似文献   

11.
胃痞是临床常见脾胃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痞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从古至今很多医家都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痞的相关文献,归纳对于胃痞的论治,便于更好的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黄静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00-800
黄兴谷主任医师为重庆市渝中区名中医,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长于脾胃病的诊治;在临床中灵活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痞,疗效满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蒙受教诲,获益良多。现将黄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痞病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从肝论治胃痞病时,主要从生理、病理、病机与治法上进行探讨,生理上肝、脾、胃脏腑相关,气血相连,功能相互为用;病理上肝疏泄功能异常引起气机失调或血行瘀滞,均会导致胃痞病发生。该文从调和肝胃、调和气血两方面论述从肝治疗胃痞病的治法,以疏肝和胃、清肝降胃、泻肝补脾、疏肝活血、柔肝养阴之法治疗,为胃痞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胃痞为临床常见之脾胃病症,谢晶日教授指出胃痞的基本病机是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宜,故治疗以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为基本法则。谢师临证治疗胃痞的经验主要可概括为:疏肝健脾,详辨虚实;注重升降,调畅气机;利胆和胃,以散结气;湿邪为患,善用风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胃痞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李永成教授认为,胃痞病病位在脾、胃,与脾、胃、心、肝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心气郁、肝气结、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引发胃痞病。李永成教授应用“开心气,泻肝气”法治疗胃痞病肝郁气滞证,开心气之郁,散肝气之结,以平调脾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胃痞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以胃脘部满闷不适为主要症状表现,可累及胸膈。胃痞起病较缓,病程周期长,无压痛感。患者常常伴随缺乏食欲、消化不良等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生胃痞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报道,胃痞发病多与胃肠运动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高敏感性、基因、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胃痞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的疗效一般,且长期用药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原因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廷荃教授临证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对胃痞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肝胃不和是许多脾胃病常见的证型,临床实践表明从肝论治胃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廷荃教授运用六君子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痞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尚云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对脾胃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师认为胃痞之病辨证以脾胃为主线,病因有气滞、食滞、痰湿、湿热等,病机为中焦脾胃虚弱,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虚实寒热夹杂。以半夏泻心汤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佐以益气健脾,治疗胃痞临床效果良好。现对尚云老师运用半夏泻心汤辨治胃痞病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笔者近年来运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胃痞3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痞宁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思路及疗效。方法:收集党毓起主任医师门诊及住院病例归纳整理,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糖尿病胃轻瘫病位在脾胃,基本病机属中焦气机失调、脾胃升降失司,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为本,以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为标,采用胃痞宁治疗疗效显著,且与西医治法相比副作用小。结论:党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单兆伟先生治疗脾胃病之经验,从四方面论述,除顽呃欲降宜升;养胃阴阴得阳助;治胃痞益气活血;疗久痢升补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