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黄帝内经》中食疗理论及药膳组方方法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一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二是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相关属性,顺应自然规律,不同时节及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食材进行调摄;三是若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则会造成相应脏腑功能的损伤失调出现病变;四是对于五脏机能失调的相关疾病利用食物的性味进行调养,可治疗和预防疾病进展和复发。结论:饮食养生调摄需顺应自然、规律进食、五味调和、无偏嗜的原则,对五脏机能失调的相关疾病也可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具体属性进行调养,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再生。  相似文献   

2.
"五味所禁"是《黄帝内经》里的重要饮食原则,皮肤作为人体的肌肤屏障,皮肤的病变是内在的反映,饮食偏嗜会对脏腑造成相应的病变;同时饮食不节也会引起内在病变,从而导致皮肤方面的病变。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辛、咸、苦、甘、酸五味,皮肤病患者的饮食禁忌要与食物的性味密切结合;同时,皮肤病患者饮食禁忌并不是绝对的禁止,《黄帝内经》中"无令多食"则是其具体体现,传统典籍中对饮食的禁忌也有待进一步考证,"谨和五味",禁忌有度,才可以"长有天命"。  相似文献   

3.
服药饮食禁忌亦需辨病辨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30031)方照兰,罗萍中医学在治病防病中服用某种药物或方剂时,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提出不同的服药禁忌,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偏胜,达到治病和健身的目的。笔者以为,恰当的眼药禁忌是必要的,但不加辨病,不知辨证...  相似文献   

4.
从中药的饮食禁忌和西药的饮食禁忌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在论述中药饮食禁忌时,从中药与食物的关系、食物的分类、中药饮食禁忌的分类和单味中药的饮食禁忌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在论述西药的饮食禁忌时,又详细地论述了食物与西药合用后引起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根据这些不良反应,总结出西药的5类饮食禁忌.从而提示人们要重视药物的忌口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谈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会中 《北京中医》2003,22(4):40-41
从中药的饮食禁忌和西药的饮食禁忌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在论述中药饮食禁忌时,从中药与食物的关系、食物的分类、中药饮食禁忌的分类和单味中药的饮食禁忌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在论述西药的饮食禁忌时,又详细地论述了食物与西药合用后引起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根据这些不良反应,总结出西药的5类饮食禁忌。从而提示人们要重视药物的忌口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健  胡方林 《国医论坛》2022,37(1):12-14
《黄帝内经》对五味理论有非常丰富的论述,涉及篇章21篇,分别从五味的作用、五味的阴阳属性、五味配属五脏、五味的饮食禁忌和五味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予以阐释.本文通过梳理《黄帝内经》五味理论,一方面指导日常饮食养生调护,另一方面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内经》饮食五味学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五味(这里指一切饮食物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保证,人体必须从饮食五味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但反过来说,饮食五味的不当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饮食五味与人体的关系,对于防病和治病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问题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祖国医学对饮食五味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的关系有着较为丰  相似文献   

8.
肿瘤发生与进展的病因复杂多样,因于饮食者不在少数。沈敏鹤主任中医师广阅经典,临证中对"食复"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饮食的调摄对于肿瘤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笔者拟对沈师临床中饮食禁忌进行系统总结,介绍沈师论肿瘤患者饮食禁忌的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膳食养生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珍熙 《天津中医药》2008,25(5):425-427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四气五味学说等中医理论基础之上,并强调食物的禁忌原则;其食物搭配与烹调以气味和合为核心,并且注重饮食活动的科学规律性,强调因异制宜、辨证施膳.传统食养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上理论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既存在着可能的致癌作用 ,也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同时 ,在癌肿的治疗过程中 ,合理的饮食调摄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不合理的饮食则常可加剧病情或诱发疾病。本文拟根据祖国医学理论 ,谈谈癌肿患者的饮食宜忌。1 掌握食物属性 ,辨证进食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认识到很多食物都具有一定的补泻功效和阴阳属性 ,并将之应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对于癌肿的形成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正虚等 6个方面。根据祖国医学对食物…  相似文献   

11.
黄桂菊 《四川中医》2008,26(9):120-121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与饮食调护在临床实践中的辨证应用.方法:依据脏腑生理特点,从饮食有节,饮宜清淡,调和五味,饮食要随和,饮食宜忌几方面浅议正确选择食物.结果: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不同,决定选用的食物也不同.结论:中医饮食调护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疾病的过程中 ,饮食得宜可以治病 ,古人把食物也用药性理论进行分类 ,认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 ,正确选择食物 ,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尤其是疾病的恢复期 ,常依赖食物的调养以恢复病体。老年病人脾胃薄弱 ,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 ,机体抵抗力低下 ,免疫功能减弱 ,因此 ,老年病人恢复期的饮食调护显得尤为重要。1 因病调护要根据恢复期病人的体质、证候性质 ,有针对性地指导饮食。虚损病人应该食补 ,但在食补时还应根据脾胃功能状况选择不同食物。脾胃虚弱宜用甘淡食物 ,先调脾胃。脾胃未损 ,可直接使用血肉有情之品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饮食调护对骨折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采用中医护理"三因制宜""五味调味"等整体观念,对骨折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结果:注重饮食调护,避免饮食禁忌,对骨折患者加快骨痂愈合,提早康复起了确切作用。结论:中医饮食调护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寿世传真》是旴江医家徐文弼的养生专著,其养生思想可总结为:内外功结合,保养静气神;四时调摄,勿失其序;饮食调摄,节五味,择四气;五脏防病,首重脾胃;内养为本,药饵为辅。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实践及现代人养生,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早在《黄帝内经》年代,古人就很重视饮食,《黄帝内经》有大量篇幅对饮食加以论述,《素问》提出养生之道必须谨调五味,才能长有天命,为后世饮食养生体系奠基之作。笔者结合《内经》,将饮食养生归纳为其与生理病理、食量、食物四气五味、季节、梦相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治疗与宜忌。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伤寒论》中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致病包括宿食致病和食复;饮食治疗从食物与食物配伍和食物与药物配伍进行阐述,前者如猪肤汤,蜜煎方,后者有桃花汤等7个方剂;饮食护理主要药后饮食护理和饮食禁忌;饮食辨证从饮食状况辨别疾病性质和辨预后进行总结。从上四个方面阐述了仲景对饮食与疾病关系的高度重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藏医饮食包括饮品和食物,是整个藏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亦是藏医四大治则中不可忽略的传统治则之一。本文根据藏医药理论探讨饮食疗法形成的基础理论、饮食选择、季节饮食、饮食禁忌和适量饮食等5方面,使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高原特色的藏医饮食疗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饮食是人们不能离开的生生之本。《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奉为"医家之宗",蕴含着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其中对食物本身的认识、食物与自然规律的融合及对人体的作用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学理论框架下,提出"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等重要食养原则。  相似文献   

19.
"生病起于过用"出自<素问·经脉别论>,它提出生病起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药物等因素过用的发病观.同时,它也蕴含了大量的养生观思想,体现为顺应四时阴阳养生观、调和饮食五味养生观、调摄精神情志养生观、劳逸结合养生观、药物调理养生观.这些养生观思想为人类的养生保健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调味,中国的饮食文化发展史,很大一部分载录的是食物调味。三千多年前的《周礼·天官家宰》有烹饪调味叙述,列出“八珍”、“三羹”等美味名菜。春秋战国时期,洛阳有烹饪调味专著,那时人们对菜肴的色、香、味有了一定需求,渐进演绎为以孔子和吕不韦为代表的两大菜系,强调饮食的五味、五香等。《中庸》称:“五味调和便成美味。”《国语》讲:“以和五味以调口。”民间有“调和五味羹”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