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小萍,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兼容并蓄,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尤对脾胃病颇有造诣。本文将其治疗脾胃病常用验方按方剂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常用加减、验案举例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
笔者临证20余年,处治多种内科杂症,从脾胃病论治者十居二、三,且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举其要者,论述于次。 1 脾胃气虚,法宗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他认为不少疾病是由脾胃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就学于数位名老中医,承前辈之验,结合个人久事临床所悟,对脾胃病的治疗有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霞芳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凡辨证属肝失疏泄、肝气郁结的小儿脾胃病,无论其为始发因素还是继发因素,皆考虑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郝允海 《实用新医学》2007,8(6):566-567
胃病乃临床常见多发之症,“十人九胃”足以言明。余从医多年,喜研读经典著作及各家学说,治疗胃病博采众家之长,效法李东垣、喻嘉言、陈士铎等名家经方,施之临床,每获佳效。兹举隅数则,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6.
<正>吴耀南教授为首届全国200名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和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吴师从事脾胃病临床与研究30余年,创立"治胃病十法"的特色用药理论[1],并且擅用经方治疗脾胃病,取得较好疗效,深受病患爱戴。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兹就其经验,择要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玉女煎加减治疗口糜吴师认为今人熬夜渐多且喜食辛辣炙煿之品,熬夜伤阴,辛辣助火,阴虚火旺之体易成。故吴师认  相似文献   

7.
葛琳仪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擅长配伍药对。本文主要以调畅气机为主线,将葛老相关药对经验略作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刘万里教授治疗脾胃病擅用药对,以恢复脾胃升降相应、燥湿相济、阴阳相合的生理状态为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药物搭配,如半夏配竹茹降逆化痰,枳壳配桔梗行气解郁,丹参配檀香调气活血,黄连配麦冬清热养润,黄芩配仙鹤草燥湿护膜,白术配白芍健脾柔肝等,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 脾胃病痰瘀同治病机  痰瘀同治法 ,以津血同源 ,痰瘀同病理论为基础。中医认为 ,津与血 ,同源于精 ,生理上相互滋生 ,又都受气的推动和转输。气机紊乱 ,津血为之变 ,津停为痰 ,血凝为瘀 ,所以说津血同为一体 ,痰瘀同出一辙。二者可同时形成 ,亦可因痰致瘀 ,因瘀致痰 ,互为因果 ,导致痰瘀同病。表现为在同一病证中 ,既有痰凝之象 ,又有瘀血之征。脾胃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每可见到痰瘀同病的病理变化。从病因病机来看 ,无论是外邪犯胃 ,饮食不节 ,情志不畅 ,还是体虚久病可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司 ,气血失畅 ,水津失布而致痰瘀互生。而作为…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脾胃病常见脾虚湿热证,以脾虚为主,兼夹湿热。邵荣世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常运用补虚健脾、清化湿热之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张小萍教授运用脾胃气化学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湿热、疫毒、寒湿侵犯肠腑。其发生发展与脾胃的纳化失常、燥湿失衡、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有关,临床常以调升降,清内邪;理出入,抗外邪;顾纳化,复脾胃;兼燥湿,固肠腑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肺系疾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与肺与脾胃在生理,病理诸方面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肺系疾病从脾胃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讨论了肺病从脾胃论治之常用7法:即健脾化痰法,芳香醒脾法,健脾利水法,通腑降气法,健脾补肺法,养胃益肺法,补益脾肾法等,对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两个方面论述仲景脾胃学术思想。(1)阳道实,阴道虚:阳明胃病多实多热,或有形实邪结滞、或无形邪热内扰、又或热伤胃津,仲景以寒凉来清降胃腑;太阴脾病多虚多寒,或中阳虚弱、或火不生土,通过温运脾阳或温补肾阳,以复脾之健运。(2)调气机,复升降:脾胃枢机不利,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仲景或升清、或降浊使清浊归于常道;若清浊相混、寒热错杂于中,则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开中焦之郁结,复脾胃气机之升降。  相似文献   

14.
佤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及饮食习惯,胃痛、痢疾、泄泻等脾胃系疾病在佤族聚居地发病率较高,佤族医药在脾胃系统相关疾病中具有独到用药经验。然而因其传承方式的落后,目前部分用药经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这份民族瑰宝,笔者通过整合当地文献,同时走访国内两个佤族自治县(西盟、澜沧),并拜访当地佤医,最终总结出佤族医药治疗脾胃系疾病单验方218首,筛选出对脾胃系疾病起到关键作用的“药对”3组,发现“山茨菇-重楼”相配散寒行气,清热止痛,可用于治疗寒邪客胃、肝胃郁热所致寒热错杂型胃痛;“草血竭-翻白叶”相伍,清热止痛,调气和血,适用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导致的湿热痢疾;“金花果-土茯苓”合用清热燥湿,消食止泻,可应用于湿热中阻、食滞肠胃所致的泄泻。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云南地区应用的高频次药物功效及在脾胃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运脾法针药结合治疗小儿脾胃病的临床运用心得。   相似文献   

16.
药对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焦脾胃具有腐熟水谷,吸收精微,进而将营养物质上输转送到全身的生理特点。病理上常因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将息失宜,致令中焦沤渍功能失常,使寒、热、食、湿、痰、瘀内蕴,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并存、阴虚夹湿、中虚气滞等多种复杂临床症候。认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合理应用药对,可增强功效。从同类相须、异类相使、反类相制三方面对脾胃病常用药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整理王霞芳老师临床几十年诊治小儿脾胃病的经验及研究思路。方法:重视内外合治的综合疗法,经临床实践反复提炼筛选,进行剂型改变,研制出"董氏开胃散"外敷穴位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对董氏指压法进行了临床及机理的研究,推广应用于治疗婴儿吐乳症,疗效达95%左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厌食症的内外合治、小儿呕吐症的规范化研究,有效率都达90%以上,并能推广应用。结论:注重整体观,辨证施治,处处维护小儿胃气,指出在治疗过程中重视小儿脾胃的学术思想在儿科临证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现代医疗技术并无理想的根治手段,而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刘龙民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后,学验俱丰,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善于从脾胃进行论治,效果显著,文章从理论来源、临证分型、主要治法进行简要总结,并有病案举例。  相似文献   

19.
寒热并用的组方策略首见于《黄帝内经》,主要应用于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孙冰认为脾胃病的重要病机是寒热错杂,核心病机为脾寒胃热。脾为太阴,其气易虚,虚则有寒;胃为阳明,受邪易实,实则易热,因而治疗以寒热并用为基本大法,选方宜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乌梅丸等具有寒热平调作用的方剂为基本方,药物多以黄连、黄芩配伍干姜、吴茱萸、附子,同时强调治疗时应注意脾胃的生理特点,配合健脾益气、疏肝行气、养阴生津的党参、白术、柴胡、玉竹、麦冬、沙参、生地黄等药物,从而达到寒热并用以调阴阳,辛降并进以顺其升降的目的,无论是指导脾胃病的临床治疗,还是阐述方剂的组方原则,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胸痹首见于《金匮要略》,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时而心悸不宁,甚或心痛持续不解,相当于目前西医疾病中的灌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机为人体阳气、阴血亏虚,而致痰浊、瘀血、寒积留聚,引起心脉气血阻闭不通。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浊血瘀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依托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对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益气、补血、温中、祛痰、养阴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因人因地制宜以及调护,其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