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观察坐浴二号洗液对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和豚鼠磷酸组胺致痒模型的抗炎、止痒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50只和豚鼠50只,分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坐浴二号洗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昆明小鼠每天分别涂抹蒸馏水、金玄痔科熏洗散和低、中、高剂量坐浴二号洗液于右耳廓左右两面2次,连续给药6 d;豚鼠右后脚背脱毛,每天分别涂抹蒸馏水、赛庚啶软膏和低、中、高剂量坐浴二号洗液2次。末次给药30 min后,小鼠于右耳廓两面涂二甲苯致肿,检测各组耳廊肿胀度;豚鼠用砂布擦伤豚鼠右后脚背脱毛处,在创面滴磷酸组胺致痒,以豚鼠出现回头舔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记录并比较各组的致痒阈。结果至用药结束,各组均未见死亡。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都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和提高豚鼠的致痒阈,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豚鼠致痒阈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坐浴二号洗液有明显的抗炎和止痒作用,且其药效作用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炎消冲剂抗炎、镇痛的药效作用。方法:小鼠(或大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给10g/I羧甲基纤维素,阳性对照组给阿司匹林(0.2g/kg),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扫20g/kg、10g/kg、5g/kg3个剂量给妇炎消冲剂,各组n=10。用巴平油致小鼠耳肿胀、塑料管致大鼠子宫肿胀、棉球肉芽肿等方法观察妇炎消冲剂的抗炎作用;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妇炎消冲剂的镇痛作用,并测定致炎大鼠子宫前列腺素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高剂量组(20g/kg)和塑料管致大鼠子宫肿胀法、扭体法的中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肉芽肿、热板法等中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鼠子宫前列腺素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妇炎消冲剂具有显著抑制炎性组织增生、消除肿胀、抗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通脉络胶囊对实验动物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抗炎试验以纯蛋清和二甲苯为致炎物质,以氟美松针剂为阳性对照组;镇痛试验以0.6%醋酸为致痛物质,以哌替啶针剂为阳性对照组:各实验均设四组动物:水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低剂量组。结果:在镇痛实验中,通脉络胶囊高、低剂量组与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性差异(P<0.01);在抗炎实验中,高剂量组与水对照组比较有极显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有显性差异(P<0.05)。各实验中高、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镇痛率分别为88.76%和84.00%。结论:通脉络胶囊有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其抗炎效果与剂量有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牙痛贴膜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以解痉镇痛酊为对照药物,采用热板致痛法、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炎法,观察复方牙痛贴膜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复方牙痛贴膜高、中、低剂量组与解痉镇痛酊组相比,给药后30mi。到90min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mill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剂量增加,膜剂各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剂中、高剂量组和解痉镇痛酊组的扭体抑制率,分别为44.33%、68.22%、71.86%。膜剂高、中、低剂量组与解痉镇痛酊组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6.52%、36.96%、13.04%、45.65%,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剂各剂量组小鼠耳廓染料渗出液吸光度值与解痉镇痛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牙痛贴膜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是一种疗效较好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木棉花水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和醋酸作为致炎和致痛因子,通过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与扭体实验,考察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木棉花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小鼠对于木棉花水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为300 g/kg;木棉花水提取物高剂量(150 g/kg)和中剂量(100 g/kg)均能抑制小鼠耳廓肿胀,降低小鼠腹腔血管通透性;木棉花水提取液各剂量组均能有效地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且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结论木棉花水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桂枝、柴胡与白芍分别配伍的相关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桂枝、柴胡与白芍分别配伍后的相关药效学作用。方法以酚红比色法观察生理状态下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功能;放免法测生理状态下小鼠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给予小鼠以1.1%冰醋酸腹腔注射致痛、致炎法观察药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柴芍低剂量组抑制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柴芍高剂量组抑制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功能(P<0.001);各药对组对正常小鼠血清ET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桂芍低和高剂量组、柴芍低剂量组均能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柴芍高剂量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桂芍高剂量组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配伍后具有解痉作用与镇痛作用;桂芍配伍后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且桂芍配伍后在镇痛作用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氏痔疮膏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金氏痔疮膏的抗炎、镇痛、止血和止痒效果。方法: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包括对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金氏痔疮膏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金氏痔疮膏的抗炎作用;通过热板法及化学刺激法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采用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通过磷酸组胺致痒观察该药的止痒效果。结果:金氏痔疮膏对小鼠耳廓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抑制作用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该药对热传导及化学刺激引起的拟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该药明显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且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该药能明显提高豚鼠致痒阈。结论:金氏痔疮膏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止血和止痒功效,且其抗炎和止血效果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北豆根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新药开发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不同工艺制备北豆根水煎液和流浸膏。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醋酸扭体实验研究北豆根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北豆根水煎液和流浸膏低剂量均能明显减轻小鼠耳炎性肿胀(P<0.05),显示良好的抗炎作用;均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 (P<0.01),且扭体反应抑制率均大于50%,表明两个提取物在低剂量的镇痛作用显著。结论 北豆根水煎液和流浸膏低剂量均具明显的抗炎镇痛效果,且作用强于中、高剂量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算盘子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算盘子提取物对角叉菜所致炎性足肿胀程度和炎症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的影响。采用热板法进行疼痛实验,测定各组小鼠对热刺激疼痛的痛阈值。结果算盘子提取物高、中两个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致炎后2、4、6 h时的肿胀,低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致炎后4、6 h时的肿胀,且与模型组相比,组胺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算盘子提取物高、中两个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热刺激小鼠给药后30、60、90 min的痛阈值,低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热刺激小鼠给药后60、90 min的痛阈值。结论算盘子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炎症部位组胺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外敷剂消痹膏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将ICR小鼠(或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黄凡士林)、阳性对照组(扶他林乳胶剂)及消痹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腹部脱毛处外敷相应药物。采用热板法、醋酸法致小鼠疼痛模型,外涂二甲苯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注射角叉菜胶致大鼠慢性炎症模型,考察各组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镇痛实验显示,消痹膏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热板法致小鼠疼痛痛阈值,且优于阳性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痹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明显抑制醋酸法致小鼠疼痛反应(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抗炎实验显示,消痹膏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度(P0.01,P0.05)。结论:消痹膏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芷肛肠熏洗剂对大鼠痔相近模型局部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肛门外周注射冰醋酸法制作大鼠痔相近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银芷肛肠熏洗剂高、中、低剂量组,马应龙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7d,于给药后2、4、7d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情况,局部红肿、炎性渗出及溃疡面积,判断药物的抗炎、促溃疡愈合作用,于第8天观察后处死动物,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药物对动物模型病理学改变的改善情况。结果给药后银芷肛肠熏洗剂高、中、低剂量组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优于正常对照组及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照组(P〈0.01/0.05);银芷肛肠熏洗剂高、中、低剂量组改善痔相近动物模型病理学改变的作用优于正常对照组及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照组(P〈0.01/0.05)。结论银芷肛肠熏洗剂能显著改善动物模型的局部症状,具有抗炎、促愈作用;具有改善动物模型病理学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盆腔消癥灌肠液对小鼠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选取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盆腔消癥灌肠液高剂量组、盆腔消癥灌肠液低剂量组、妇炎康片组。空白对照组灌肠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液,连续3d。小鼠右耳两面涂二甲苯致肿,左耳不涂,取双耳同一部位的圆片称重,计算比较各组肿胀度。选取大鼠40只,同法随机分四组,连续给药5d,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10%新鲜鸡蛋清后1-6h分别测量其体积,计算比较各组肿胀度,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选取雌性小鼠48只,热板法测量小鼠的痛阈值。同法随机分四组,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液,连续3d,计算比较各组的痛阈值和舔足次数变化,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结果盆腔消癥灌肠液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空白组及妇炎康片组相比,盆腔消癥灌肠液高、低剂量灌肠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大鼠足跖肿胀实验中,5h时高剂量灌肠组、低剂量灌肠组与妇炎康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及妇炎康片组相比,盆腔消癥灌肠液对小鼠痛阈值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盆腔消癥灌肠液对小鼠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镇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铁牛七生品与炮制品在抗炎镇痛作用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实验比较铁牛七生品与炮制品的抗炎作用差异,设置6个实验组,统计各组小鼠耳郭肿胀度,计算各组药物的抑肿率;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反应实验比较铁牛七生品与炮制品的镇痛作用差异,设置4个实验组,统计各实验组小鼠疼痛潜伏时间及15 min内扭体次数。结果: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实验中,各实验药组小鼠的耳郭肿胀度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小鼠,各实验药组抑肿率明显;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反应实验中,各实验药组小鼠扭体次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小鼠的潜伏期长于其他各组,铁牛七生品组及炮制品组潜伏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铁牛七生品与炮制品均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且两者的抗炎镇痛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宣痹汤对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取1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宣痹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宣痹汤止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观察宣痹汤抗炎机制。通过建立胶原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宣痹汤对关节炎模型小鼠足肿胀影响。结果宣痹汤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醋酸扭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宣痹汤可缓解耳肿胀程度,宣痹汤高、中、低剂量组均能缓解胶原性关节炎小鼠足肿胀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宣痹汤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伊曲康唑、采乐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与采乐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门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1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5例 ,采用伊曲康唑口服与采乐洗剂外洗。对照组 5 5例 ,单纯用采乐洗剂外洗。 2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4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8 1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 =3 3 5 0 ,P <0 0 0 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采乐洗剂联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满意 ,安全性高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阐明TFN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穿刺法对大鼠踝关节注射尿酸钠,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48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100 mg·kg-1)、中(200 mg·kg-1)和高(550 mg·kg-1)剂量TFN组,秋水仙碱(0.63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均采用灌胃给药。造模后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清中尿酸(UA)水平,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0~8 h内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4h时最明显(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其中高剂量TFN组最为明显(P<0.05),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血清中U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NO水平升高(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软组织及关节液NO水平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 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N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一贴灵贴剂的抗炎镇痛疗效.方法:以阿司匹林为对照药物,将一贴灵贴剂用于治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角叉采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以及热和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测量肿胀度、痛阈值及扭体次数.结果:一贴灵贴剂高、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67.92%、52.52%、58.28%;足趾肿胀抑制率比较,大小顺序为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低剂量组;随着剂量增加,一贴灵贴剂各剂量组小鼠痛阈值增大,扭体次数减少;一贴灵贴剂高、中剂量组小鼠的痛阈值与阿司匹林组接近.结论:一贴灵贴剂具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头注射液对多种不同阶段炎症动物模型的影响,初步阐明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0.4、0.8和1.6 mg·kg-1)乌头注射液组,阳性药对照组(益赛普,10.0 mg·kg-1);模型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大鼠于实验第1、4天皮下注射给药;乌头注射液各组大鼠肌肉注射给药,连续7 d。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0.5、1.0和2.0 mg·kg-1)乌头注射液组,阳性药对照组(益赛普,14.0 mg·kg-1);空白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小鼠于实验第1和4天皮下注射给药;乌头注射液各组小鼠肌肉注射给药,连续7 d。检测乌头注射液作用下大鼠足跖肿胀抑制率、白细胞游出数目、棉球肉芽肿系数、脏器指数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在致炎后1、4、5和6 h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中和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致炎后6~48 h甲醛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大鼠皮下注射羧甲基纤维素后囊中白细胞游出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低、中和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大鼠棉球肉芽肿系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乌头注射液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乌头注射液对多种不同阶段炎症模型均具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