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痰活血中药对难治性高黄疸临床诊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高黄疸中医病机复杂,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辨证标准,其治法更是见仁见智。结合现代医学观点,提出"肝炎后肝细胞脂肪变可致高黄疸持续不退"的假设,治疗上从"痰湿"入手,自拟"化痰活血"方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高黄疸,并观察疗效研究其作用机理,明确在中医治疗难治性高黄疸中化痰活血法的使用指征,从而寻求新的中医治法。  相似文献   

2.
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难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脱落2例),对照组51例(脱落1例)。对照组中重度黄疸者口服甘草酸二铵、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胶囊,轻度黄疸者口服水飞蓟素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消黄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64%、48.65%(P〈0.05)。治疗组治疗后身目黄染、脘痞腹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积分、总积分及TBiL、DBiL、TBA、ALT、AS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脘痞腹胀积分、总积分、TBil、Dbil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消黄方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重度黄疸,或肝功能数月或数年异常,或肝炎后肝硬变残留黄疸不去,这些是临床医生颇觉棘手的问题.笔者对2000年至2002年门诊及住院的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比较满意,且在辨证上有易于疏忽之处,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虎升三解汤治疗难治性甲肝30例曹会波指导:陈鹤年主题词甲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虎升三解汤/治疗应用所谓难治性甲肝是指病毒性甲型肝炎经积极治疗或自然病程1月以上,仍有肝脏器质性/肝功能不同程度损害或身、目、尿黄疸持续不退者。笔者自1988~1994年使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重度黄疸,或肝功能数月或数年异常,或肝炎后肝硬变残留黄疸不去,这些是临床医生颇觉棘手的问题。笔者对2000年至2002年门诊及住院的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比较满意,且在辨证上有易于疏忽之处,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万昌俭 《山西中医》2012,28(8):25-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难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7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甘利欣、肌苷、西利宾胺等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退黄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6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退黄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难治性黄疸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肝衰竭并发难治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肝衰竭并发难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清TBA、ChE、Alb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健脾活血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难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清热除湿健脾活血疗法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如拉米夫定,口服,每日100mg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病情无明显差异;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在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除湿健脾活血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难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杨瑾 《江苏中医药》2014,46(9):18-19
王邦才擅长辨治难治性黄疸,论病因,以湿邪为主,重视热、毒、瘀、虚四大病因;明诊断,不分阴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述治疗,重视祛湿法、通利法及祛瘀法相结合。附病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黄疸之源在肝脏,肝脏疏泄功能失常,胆汁入血而发黄;黄疸之因在脾脏,脾脏运化功能失调,湿热困脾而致黄;黄疸之本在肾脏,肾脏损伤阴阳亏虚,寒湿内蕴而成黄。黄疸的治疗应纵观全程,肝脾肾兼顾,同时辨证论治,或重在疏肝、治黄疸之源,或重在健脾、治黄疸之因,或重在补肾、治黄疸之本,尤强调补肾及健脾,综合治疗,则黄疸易去。  相似文献   

11.
朱良春老师治疗难治性黄疸善用仲景方化裁。并着眼津伤血瘀 ,寒湿夹瘀 ,瘀热胶结 ,脾湿气滞夹瘀。创黄疸专药刘寄奴 ,莶草配伍诸方 ,颇能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为治疗阳黄误治 ,黄疸稽缠 ,阴黄久治不愈及瘀黄久治不愈另辟蹊径 ,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化瘀法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取得很好的疗效,我就化瘀法在肝胆疾病中的运用谈几点心得。1难治性黄疸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湿邪是黄疸的主要病因,与热结是阳黄,与寒结是阴黄,其临床表现虽不同,但均为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黄,然瘀胆型肝炎很难区分阳黄或阴黄,黄疸多不显明而晦暗。瘀血是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性黄疸由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增生或肿胀所致;阻塞性黄疸由胆管炎性改变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所致。现代医学对黄疸的治疗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就黄疸的消退时间而言仍然较长。  相似文献   

14.
长沙地区新生儿服用黄连情况的回顾性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考察新生儿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对于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长沙地区近年来出生新生儿276例,其中176例产后曾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结果:全部被调查的新生儿均未发现核黄疸病例和智力、体格发育障碍病例。在新生儿黄疸发生前给予黄连,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未见增加,也没有发现使新生儿黄疸提前发生的证据;在新生儿黄疸发生前、后给予黄连或含黄连复方,没有发现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延长的证据。结论:调查结果未能证明黄连能促使新生儿溶血或诱发核黄疸。  相似文献   

15.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建衡、张庆英;天津第三中心医院宋继昌、张淑萍报道:本文所指“难治性黄疸”的概念是经反复多次的中、西医方法治疗无效的良性黄疸性疾病,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泥沙样结石、胆管狭窄和毛细胆管性淤积性肝炎等疾病。 我们通对病理和生化检验,观察利胆膏的利胆消炎作用和利胆膏加西药舒胆通对该症的综合作用。 利胆膏方剂组成:公英20g,郁金15g,枳壳10g,川  相似文献   

16.
婴儿黄疸,是儿科临床常见病。患儿多在生后数天或3~4周出现黄疸,持续或加剧,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再度出现黄疸,伴有呕吐,厌食,体重不增,尿色深黄,大便颜色淡黄或灰白等,西医多诊断为新生儿肝炎、胆汁粘稠综合征、母乳性黄疸等。笔者用健脾疏肝利湿法治疗此病50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5~40天,平均23天;病程8~32天;所有病例均作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检查,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2例,谷丙转氨酶(ALT)833.5~1667.0nmol·s-1/L22例、1667.5~2000.0nmol·s-1/L26例、>2000.0nmol·s-1/L2…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邵武市新生儿服用黄连情况回顾性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考察新生儿期服用黄连或含黄连复方对新生儿有何不良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福建省邵武地区201例 1978年至 1995年出生的小儿 ,51例新生儿期未服用黄连或含黄连方剂作为对照 ,另 150例曾在新生儿期服用黄连或含黄连方剂。结果 :全部病例没有 1例发现核黄疸或可疑为核黄疸后遗症。对比服或未服黄连或含黄连方剂小儿的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发现早晚、黄疸持续时间 ,两者并没有显著的不同 ;同期血液检验 :血胆红素、红细胞、血色素含量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没有发现黄连促进新生儿溶血的证据。结论 :调查结果不支持治疗量的黄连对新生儿有毒可以诱发核黄疸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 梗阻性黄疸临床上屡见不鲜.而且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术前诊断率80%,非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同时了解梗阻性黄疸引起病理生理,生化以及胆汁酸急慢性毒性作用,因此必须掌握梗阻性黄疸诊断和鉴别,现综述如下。 一、梗阻性黄疸诊断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阻塞所引起。肝内阻塞,它是由毛细胆管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如磺胺类药物,呋喃(口旦)啶,红霉素等,妊娠特发性黄疸、醇肝综合征、良性手术后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型肝癌。  相似文献   

19.
从瘀论治难治性黄疸55例--附肝炎合剂治疗45例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以活血祛瘀法为主,佐以清热化湿,治疗病毒性肝炎所致难治性黄疸患者55例,并与用肝炎合剂治疗的45例作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自发现五味子有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GPT)的作用以来,文献用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报道甚多。我院自1973年以来,亦用以治疗“难治性”无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