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冶未病”思想贯穿于肛裂防治之中。肛裂未发,预防保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防止感染。肛裂已发,采取综合治疗,促使肛裂早期治愈,防止传变。肛裂已愈,注意调护,远离诱因,辅助正气,增强体质,保持机体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理论认为:"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防治而言,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治未病"理论对于股骨头坏死而言,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防止股骨头坏死发生;二是坏死后防止股骨头塌陷;三是塌陷后及时纠正、防止塌陷加重。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的思维及内涵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也符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管理的要求。在糖尿病治疗中,"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以及既病防变。具体表现在:糖尿病前期的预防;防止糖尿病病情加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防治颈椎病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正确辨识和抓住颈椎病发生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中医防治颈椎病的关键环节。然而,中医“治未病”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预防为主的思想还需要在学术界和广大群众中反复宣传以引起大家的重视,颈椎病的相关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早期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哮喘以“预防为先”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隐匿,一旦确诊,尚无理想的可延缓和改善病情的药物和疗法。随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大型临床试验相继宣告失败,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转移到预防上来对降低发病率和延缓病情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里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将"治未病"理论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程发展过程相结合,即健康阶段的未病先防、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前期的欲病救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的既病防变。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为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其运用到感冒的防治中,突出表现在预防感冒的发生方面,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治未病"思想贯穿于感冒防治的全过程,在感冒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因此CKD具有缓慢渐进的自然病程,且发病十分隐匿,早期常无症状,易失去早期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病情可缓慢进展致终末期肾病(ESRD),治疗棘手,预后十分凶险。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思想在临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启富 《四川中医》1997,15(3):16-17
笔者在临证实践中,通过学习前贤的有关著作,认为“治本病”的思想,除了体现在加强摄生、增强和提高人体素质以抗御疾病的发生之外,在临证上还应体现在:求病先防、早期治疗、防止传变、阻止发作、防止复发等各个治疗阶段。因此,应当切实把“治未病”思想全面地、系统地贯穿到临证实践中去。现仅将个人所悟浅述于后,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1.未病先防来病先防,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摄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二是适当用药物先行防病。在摄生方面,《内经》论述较多,此不多资。在药物防病方面,前贤有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常可累及心、脑血管、肾等重要部位而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脑卒中、缺血性肾病等,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中医学者称之为"脉积",认为气阴两虚是AS发病的根本,痰瘀互结是AS发病的关键,痰瘀日久沉积于脉络,形成"脉积",从而引起"胸痹"、"中风"、"眩晕"、"偏枯"等临床表现[1]。1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⑴未病先防、防于未成之时。"治未病"理论的经典论述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其中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出自于《黄帝内经》,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在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慢性病,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特效药物[1],且极易复发,更显出预防的重要性。由于脂肪肝与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重视饮食、行为调理和加强运动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如能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临床意义和优势,脂肪肝是完全能够防治的。  相似文献   

12.
王昊  阎小萍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619-1620
<正>自古中医学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即非常重视"治未病"思想,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记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此处"治未病"与《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金成强  宋敏 《中医研究》2010,23(5):56-59
“治未病”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以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系指在疾病未发生和(或)未发展、传变、复发、后遗之时,预先采取针对措施的预防思想。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与现代的三级预防思想接近。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西医认为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多种环境因素如外伤、感染、药物等均可诱导易感患者发病[1]。银屑病的慢性、反复发作性,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本病尚难治愈,因此只能从症状上控制,缓解其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中医预防医学的中药内容。脑血管病现是我国常见病和高发病,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本文试将中医的治未病的理论应用在现代脑血管疾病防治中,探讨治未病理论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天津中医药》2015,32(10):603-605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的预防和治疗。以盆腔炎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为依据,探究其诊疗思路和方法。依照"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将"治未病"理论贯穿始终,减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把我国肝癌"未病态"人群分为4类:"健康未病态"的健康人群,"潜病未病态"的非活动性HBV、HCV等病毒携带者、饮食不洁不节者和情绪抑郁者,"前病未病态"的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传变未病态"的肝癌患者。针对这4类"未病态"的特点分别论述了干预措施,以尽量减少肝癌的发生、发展,改善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脑中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治未病"理论学说探讨如何开展对脑中风的防治,以助于推进中医脑病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论“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中风的预防。在健康状态时主要通过系列养生之术包括适应四时、调摄精神、调节饮食起居、适度运动等预防中风。中风先兆阶段,根据具体证候分型论治,一般分为肝阳上亢型、痰瘀阻络型、阴虚络阻型和阳虚络阻型等。中风发作后,掌握发病规律,防止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