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宗培  林永明 《新医学》1999,30(1):17-1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及其有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维持性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乙型肝炎12%,丙型肝炎48%,混合感染8%,发生率的高低同反复输血及透析年限有关。结论: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丙型肝炎发生率最高,控制传染源,减少输血,避免交叉感染是减少病毒性肝炎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自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5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尤以丙型肝炎发生率最高,并发现发生率的高低同反复输血及透析年限呈相关性。结论:病毒性肝炎仍足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输血,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免疫力,采用过氧乙酸液消毒,从而减少病毒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逆转录一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回顾分析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2.6%、丙型肝炎病毒(HCV)41.5%、HBV/HCV总感染率49.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乙型肝炎6项,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3.2%,丙型肝炎病毒5.6%。不同年龄和性别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透析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BV感染组60.1±25.7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HCV感染组85.7%vs.非感染组15.7%,P<0.05)、透析年限(HCV感染组65.9±35.9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在输血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与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丙型肝炎感染率随输血次数及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严格隔离可以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行传播是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及肾脏病非透析患者。据报道,国内透析单位HBV感染的发生率为16%~28%,HCV感染的发生率为7.2%~84.1%[1]。在血液透析中,护理活动参与了透析的全过程,因此,在血液透析中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张庆云  郝伟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85-786
目前普遍认为,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与输血和血制品的使用密切相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HCV的易感人群,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透析(HD)和输血过程进行交叉感染,同时由于HD患者多数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发生感染.HCV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严重影响H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因此,如何预防HD过程中HCV感染是目前HD领域关注的焦点 [1] .我们于1999年6月至2004年4月采取了一系列预防HD过程中HCV感染的措施,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检测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统计患者曾经输血情况和透析龄,分析上述两个原因与肝炎病毒感染率的关系。结果多次输血治疗和透析龄长增加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应加强透析治疗环节交叉感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探讨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6月的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透析时间6~372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64.13±61.00)月。所有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并分为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患者血液透析前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V感染指标,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血球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3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sAg阳性20例(6.64%),如果包括乙型肝炎感染其他指标(HBVM任何一项)则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是42.52%,其中5例(25.00%)有输血史,HBsAg阴性患者中6例(2.14%)有输血史。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输血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存在相关性(,=16.597,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乙型肝炎感染率提高,HBsAg阳性对血液透析患者肝功能影响并不显著,其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也少见。定期检测及对HBsAg阳性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是预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virus,HCV)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CV的高发生率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ELISA血清试验的推广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广泛应用,输血所致的HCV感染已经明显减少,然而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病例仍然时有发生,院内传播被认为是主要的原因,而确切的传播途径仍未十分明了。只有明确传播途径,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本文就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传播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6年8月在我院行规则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3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的抗-HCV。结果:患者抗-HCV阳性感染因素与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时间、输血等有关。结论:多次输血是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肝的重要因素,但透析过程中的患者之间或通过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医务人员及时彻底洗手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与血液透析、输血的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用ELISA和PCR法检测242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明显高于非输血组(P<0.01),血液透析患者输血组与非输血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输血是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接受异体输血的次数和量越多,感染的机率越大,阳性检出率则越高.  相似文献   

12.
陈嘉 《中国血液净化》2013,12(5):282-286
1MHD患者HCV流行情况丙型肝炎病毒(HCV)全球感染率约为3%,由此推算全球有1.7亿~2.0亿人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血液透析时频繁的血管穿刺和体外循环、输血及各种医源性因素等,成为  相似文献   

13.
关注透析患者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ribaldi等前瞻性研究中发现美国15个透析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与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比例分别为16.8%和2.4%,同时证明了HBV感染与输血的人数和维持血液透析的时间呈现正相关[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趋势进行了观察,并提出HBV的感染不仅增加肝组织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亲合力,还封闭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对其它病毒的易感性增加[2],因此,透析患者非胃肠道传播性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达3个月以上患者39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透析前后对所有患者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比较受试者透析治疗后HCV感染阳性患者(阳性组)与HCV感染阴性组患者(阴性组)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果 392例MHD患者透析治疗后HCV感染20例,丙型肝炎发生率为5.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长、输血次数多、频繁异地透析、肾移植史等因素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输血次数、透析时间长短及频次、肾移植史等因素密切相关。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可明显减少医源性HCV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已经呈全球性流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反复输血和其它各种医源性因素,而成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患者感染HCV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是增加并发症、死亡率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HCV感染问题,下面讨论有关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防治中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81例住院病毒性肝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输血及血制品对传播丙型肝炎(HC)的作用及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我们对81例病毒性肝炎血清同时作了HBV-M及抗HCV检测,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1例检测对象均为衡水地区农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原因。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8月间在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HCV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可能诱发因素。结果在全部149例患者中,HCV感染者34例(22.8%)。34例患者中透析4年以上者20例(58.8%)。34例患者中仅有输血史者12例(35.3%),仅有透析器复用史者4例(11.8%),有输血史又有透析器复用史者13例(38.2%),无输血史又无透析器复用史者5例(14.7%)。结论HCV感染的机率随透析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输血仍是HCV感染的重要因素,严格规范透析器复用操作可有效降低HCV感染,此外尚可能存在其他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熟市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患病率、危险因素以及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调查对象为常熟市3个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9人。采集患者病史、输血史、透析方案等临床资料,同时采集每名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单胺氧化酶(MAO)和抗-HCV抗体,并根据抗-HCV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CV抗体阳性组和HCV抗体阴性组。结果常熟市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患病率为6.55%。抗-HCV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及输血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和P0.01)。HCV抗体阳性组ALT异常率大于阴性组(P0.05),但平均ALT、AST水平仍在正常范围,而且抗体阴性组也有5.14%的患者ALT水平异常;HCV抗体阳性组中各有73.3%、84.6%、69.2%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ALT、AST)和GGT仍在正常范围。结论输血史及透析时间是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转氨酶不宜作为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敏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输血并发症之一。最近作者发现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则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急性和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因此,作者对沙特AlBaha 地区King Fahad 医院普通人群及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抗-HCV 抗体流行率进行调查,并与一般人群及血液透析病人中乙肝病毒(HBV)和丁肝病毒(HDV)的流行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王翠合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23-3624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输血及血制品,如血液透析过程各环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血行感染。血液透析患者丙肝病毒感染率的报道各国各地区差异较大。欧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为12%-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