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汗闭证 马××,女,28岁,1986年7月27日诊。自诉遍身不出汗两月余。两个多月前因繁重体力劳动后,坐在新屋内凉沙发上休息,顿觉爽快。之后,便觉身上应汗而不汗。剧烈活动,饮热茶热汤均不能使汗出,经用中西药(不详)发汗亦不效。天气热时只觉胸中烦满而喘,面部及四肢灼热胀痛,时而鼻衄。患者体质瘦弱,体温37.1℃,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浮紧。分析之,此乃寒邪束表,肺热壅盛之汗闭证。肺主皮毛,寒邪束表,皮毛为之闭塞,卫不能达表以温之,营不能趋表以泽之  相似文献   

2.
<正> 呕吐李某,女,58岁。身体素健,1987年11月14日散步时突感头晕,旋即昏仆,在某医院测血压32.0/24.0kPa,腰穿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抢救第5天能睁眼,到第21天能认人但复视,并开始出现呕吐,渐渐加重。曾用胃复安,1日肌注爱茂尔5支仍不能止,直到饮水即吐,用西药多种均无效验,且神志已清,于12月18日出院后邀我诊治。诊时患者不能起床,四肢可曲伸,头晕复视,胸中痞闷,喜热饮,但饮后即吐,因患者卧床月余,已是面黄肌瘦,语音低弱,舌苔白厚,脉细滑稍数,证与《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相符。拟方:半夏15g,茯苓20g,生姜5片。水煎后再加生姜汁10余滴,嘱少少温服之。初服1剂,仍吐,继服第2剂后吐止,至第3日早可饮半磅牛奶,3剂后改  相似文献   

3.
4.
《汉书·艺文志》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以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其代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运用“六经辨证”,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加以总结,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书中所载的方药,经过长期的考验,至今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行之有效。病案一:脾肾阳虚之真武汤证丁某某,女,47岁,一个月前因饮食生冷辣后出现大便1-2次/日,便质溏稀,伴有肛门肿胀,便意频频,腹痛隐隐,得热痛减,倦怠畏寒,腰背酸痛。形态肥胖,面色恍白,小便频。舌质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肠镜诊断为“慢性结直肠炎”。口服:茯苓30g、白术30g、干姜20g、白芍20g、炮附子lOg(先煎)、炙甘草15g、诃子20g、赤石脂20g、桂枝10g。每日一剂,加水煎取300ml,每日早晚分服。上方连续服用四周,患者每日排便1次,便质正常,无肛门坠胀感、腹痛,微有倦怠畏寒,腰背酸痛。舌质淡,苔白,脉濡。此病案中医辨证为太阴、少阴同病,《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方有执释义“腹痛,小便不利,阴寒内甚,湿甚而水不行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湿内渗,又复外薄也。  相似文献   

5.
经方运用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运荣 《光明中医》2007,22(8):28-28
1 乌梅丸加减治疗眼干口干一例 2004年9月27日,陈某,女,60岁,双目干涩,目困喜闭,视物模糊,口干,动则好转,静则干涩异常,夜间尤甚,不喜饮水,尿频,腰困重,呼吸气短,舌红干裂无苔,脉弦,病已一年,服杞菊地黄丸无效,诊为肝经气化不利,拟乌梅丸加减:乌梅20g,川椒12g,黄连6g,黄柏9g,肉桂6g,炮姜6g,党参10g,当归10g,白芍15g,吴萸6g,山萸肉10g,潼蒺藜15g,刺蒺藜10g,细辛2g,3剂.  相似文献   

6.
经方运用2则     
经方运用2则朱西南(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景德镇333000)关键词瓜萎桂枝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1瓜蒌桂汤治抽搐早年我读《内经》病机十九条,对其中“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这一条始终不能理解。因对其中的另一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觉得很在理,便...  相似文献   

7.
经方运用3则     
1 皮水证黄某某 ,女 ,39岁。 1 991年 2月 2 3日初诊。患者于 1个月前自感发热、恶寒、头痛 ,经治疗 3日寒热退、头痛止。约 1 0天后自眼睑、面部始 ,渐及全身出现浮肿 ,遂服双氢氯噻嗪、氨苯喋啶 1 0余日及利水中药数剂 ,浮肿仍不消退 ,尿量逐减 ,体重渐增 ,近二日尿量每日约 50 0毫升 ,体重 70 .5kg,现自感腹部撑胀 ,动则喘促 ,肢体沉重 ,时感肌肉跳动 ,肢体关节无疼痛 ,饮食正常 ,不感口渴 ,不恶风寒。诊见遍体浮肿 ,皮色光亮 ,按之凹陷没指 ,腹部膨隆 ,叩之中空 ,舌质淡 ,苔薄白而润 ,脉浮紧。血压 1 30 /80 mm Hg,经胸透、心电图、血…  相似文献   

8.
<正> 导师陈亦人副教授,致力医学四十余年,学验俱富,于《伤寒论》造诣尤深。我随陈师学习过程中,见其临证善用经方,药不过八九味,少则五六味,而收效甚佳。今摘其验案三则,略陈如下: [食巳即吐案]江××,女,22岁。1984年2月28日初诊。饭后呕吐已一年余。自云患病以来,常喜稀食,然食已即吐;若进硬食,则口渴思水,水饮罢与食物一同吐出,吐后又嘈杂饥渴。时作肠鸣,大便稀溏日一二行。经用西药及化痰降逆中药等治疗,偶尔减轻,旋又如故。舌质偏红苔少,脉细。证候颇为复杂,然食已即吐,嘈杂饥渴,属胃热无疑;嘈杂饥渴,乃中虚之象;舌红苔少,为吐后阴伤。此非厥阴病提纲证乎?当与乌梅丸化裁。乌梅肉10克,白芍10克,黄连3克,生石膏15克,炒川椒3克,干姜3克,潞党参10克,炙甘草3克,制半夏10克。药进5剂,嘈杂、口渴明显好转,少食已不作吐。原方去石膏,加麦冬12克。续服十余剂,病遂告愈。  相似文献   

9.
1 五苓散治脱发陈某,男,31岁,1992年5月26日初诊。患者自1990年5月初始觉头部瘙痒,搔抓后有白屑和头发脱落。1周后加剧,嗣后头发逐渐减少。经多方求治,毫无效果。近来上症尤甚,痛苦异常,转而求余诊治。诊见:形体稍胖,精神郁闷,头部仅有稀疏黄发,时而搔抓。发根部布满脂溢性白屑,未见炎症表现。面色萎黄,神倦无力,大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体胖,苔白润,脉沉细弱。西医诊断为脂溢性脱发。中医辨为脾肾阳虚,气化失司,风湿相搏,壅遏于肌表。治宜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佐以祛风活血通络。拟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8g,泽泻、白术、补骨脂、当归…  相似文献   

10.
经方新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柴胡桂枝汤治疗胸痹郭某 ,男 ,2 9岁 ,2 0 0 1年 10月 2 9日来诊。自觉左胸处郁结不适 ,时满微痛已 3个月 ,多处求治无效。细询问之 ,自述无外伤史 ,胸部不适 ,于心情不好时加重 ,做心电图检查亦正常。自诉平素工作压力大 ,精神紧张 ,易怒。观其面色苍白 ,鼻尖发青 ,神情疲倦 ,怕冷 ,乏力 ,纳少 ,饭后 30min腹胀。大便先干后稀 ,日 1次。脉浮取弦 ,并有涩象 ,沉取细弱 ,舌质淡 ,苔薄白腻。证属肝郁脾虚 ,气机阻滞于胸中 ,治以疏肝健脾 ,调畅气机。方以柴胡桂枝汤加减 ,方药如下 :柴胡 10g ,桂枝 10g ,白芍 10g ,党参 2 0g ,干姜 10g ,大…  相似文献   

11.
所谓经方,后人多指张仲景所创立之诸方,这些方剂是他在前人医学理论指导下,对自己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李今庸教授指出其“经验可靠”,证之临床其言不诬,兹举治验三则以为证。1饮证患者马某,男,51岁,1976年5月8日初诊。病人诉心窝部不适1年有余,自觉有一窝水停于彼处,且时有荡漾之感,余无所苦。诊见其面色微黄而消瘦,双手寸脉微弦。此乃饮停心下,治当蠲饮利水,拟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法半夏、茯苓各10g,生姜、陈皮各9g,炒白术12g,以水煎服。1976年5月11日二诊,诉服上药3剂后,自觉水位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一、桂枝汤治愈畏风重症梁×,男,30岁。1985年8月6日诊。患者于23天前临窗睡午觉,醒后即感不适,流清涕、头痛、出汗。经服用治感冒之中西药后,更增大汗淋漓,腹泻不止。当即住县医院治疗,经输液、肌注和口服数种抗菌素后,诸症缓解,唯畏风加剧。虽经中西医多方  相似文献   

13.
<正> 内耳眩晕董某,男,47岁。1980年9月26日初诊。自诉患眩晕病反复发作4年多。发作时突然感觉周围物景出现绕身旋转,即闭目卧床,如坐舟中,不敢活动,两耳响如蝉鸣。恶心呕吐时转头、睁眼、眩晕更甚,至今右耳失聪。曾多次到县、市医院就诊,均诊为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征)。服药三五天后病愈,唯耳鸣未除。稍有繁忙又复发作,后又去省某医院仍诊为内耳眩晕病,经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一、五苓散治闭经杜××,女,24岁,农民, 1978年10月20日就诊经期下水劳动,适逢暴雨浸淋,是夜即恶寒战慄,经血骤停。继而小腹冷痛,全身浮肿,曾经多医调治,中西药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经方加减治疗手足汗出、口疮等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苓桂术甘汤治疗手足汗出张某,女,45岁。2005年6月下旬初诊。患者手足心汗出如珠,面目虚浮,头晕目眩,起则加重,心慌心悸,胃脘痞满,小腹疼胀不适,腰痛不能站立。舌体胖大、色淡光滑,脉弦滑。证属脾肾阳虚,痰饮内停。治则温阳化饮,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20g,桂枝、白术、补骨脂各12g,鸡血藤30g,生甘草、干姜各6g。5剂后手足汗止,诸症减轻,然仍感腰痛,乃因患者腰椎间盘术后所致。遂以温补脾肾、温化痰饮、活血化瘀调理,腰痛减轻。  相似文献   

16.
吴成山  王敏 《陕西中医》2003,24(11):1037-1039
1 猪苓汤治疗肾结石 孟某 ,女 ,5 6岁 ,农民。 2 0 0 2年 8月 4日诊。患者主诉 2 d前突发右侧腰腹疼痛 ,伴尿频 ,急来我院就诊 ,诊断为肾绞痛 ,给肌注“杜冷丁”5 0 mg后缓解 ,次日又行 B超检查肾脏 ,示右侧肾盂轻度积水 ,并有多发结石 ,右侧输尿管扩张 ,下端有 5× 5 mm结石 ,查尿十项BL D ,来中医科就诊 ,患者诉右侧腰困 ,右小腹不适 ,尿道有不适感 ,口干 ,平素足心热 ,体查 :右肾区有叩击痛 ,右侧中输尿管点有压痛 ,舌偏红、苔少 ,脉弦滑少力。中医诊断石淋 (阴虚湿热 )。治则 :滋阴与利水化湿排石 ,选方用猪苓汤 ,处方如下 :猪苓、…  相似文献   

17.
<正>经、带、胎、产、杂为妇人五大病,女子以血为本,血为经之体,故经病为妇人病之首。经病,即月经病,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异常,以及经行期间伴随明显不适的症状表现。李师在临床上治疗月经病多以气血为辨,又遵"女子以肝为先天"之古训,在临床上尤重视以调肝而调经,并佐以补肾、扶脾等  相似文献   

18.
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教授从业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界有“医林怪杰”之美誉。张老临床喜用经方,尤其擅长以经方治疗各类疑难杂病,效果奇佳。笔者有幸跟随老师侍诊学习,受益良多。以下整理了老师临床运用经方治疗“面风病”“不寐病”“咳嗽病”三则医案,总结其诊治经验与用药特点。“面风病”,西医称为“三叉神经痛”,其发病机制复杂,发作时患者极度痛苦,西医多采用药物止痛或手术阻滞神经分支而取效。张老总结该病病因多为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肝风上扰,流窜阳明所致,且常兼夹瘀、痰、风等邪气,致经络不通,临床运用经方“滋生青阳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良效。“不寐病”,俗称“失眠”,为临床常见病,但很多时候治疗效果差。张老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体内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阴阳失衡、心神失养,临床自拟了“二仁安神汤”,本方以炒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紫贝齿为基方,合入经方“黄连阿胶汤”,补益心脾、滋补肾阴,使心肾交通,安神定志,改善了不寐之症。临床上,张老将“咳嗽病”分为风寒咳嗽、热性咳嗽、肺燥咳嗽及肺肾阴虚咳嗽,辨证施治,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田雨青主任临床中善用经方辨证治疗中风病,运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四妙勇安汤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型脑出血合并下肢血栓;大柴胡加桃仁牡丹皮苏木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型急性脑梗死假性球麻痹;葛根汤、真武汤、半夏厚朴汤合白术附子汤治疗少阴太阴合病夹痰型脑干梗死。运用经方治疗中风,可缩短病程,加速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经方应用医案三则福建尤溪县中医院(365100)谢鹏程肖方森【关键词】十二指肠球炎口渴单纯性肠梗阻中医治疗医案夫方有时方、经方之别,而医者有喜用经方者,有擅长时方者,然无论时方、经方,当以简、便、效、验者为佳。经方历经千百年临床验证,其方简,其效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