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在牙体修复方面替代夹层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在同一个体上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楔形缺损患牙共320颗,分别采用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和夹层技术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8-24月,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Dyract组、夹层技术组分别有3、5颗修复物脱落,两组其余牙外形均完整、无缺损、表面光滑、色泽光亮 ; Dyract组修复物的脱落率为 1.87%,边缘密合度失败率为1.87%,均低于夹层技术组( P> 0.05);两组均无牙髓病变及继发龋发生; Dyract总失败率为 1.87%,低于夹层技术组( P> 0.05)2结论: 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具有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夹层技术的功效,在牙体修复方面可替代夹层技术  相似文献   

2.
单组份复合充填材料Dyract修复楔形缺损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30006)黄辉孙符庭Dyract属90年代新型的复合充填材料,是继玻璃子和复合树脂之后又一新型的牙体充填修复材料,它集这两种材料的优点为一体[1.2.3],克服了这两种材料单独修复...  相似文献   

3.
光固化单组分复合体Dyra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余暑纯 《口腔医学》1996,16(3):160-160
光固化单组分复合体Dyract的临床应用湖南省长沙市口腔医院余暑纯光固化单组分复合体Dyract是继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粘固粉等充填材料之后又一新型牙体充填材料,它集这两种充填材料的优点于一身,使牙体充填修复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拓宽了充填修...  相似文献   

4.
Dyract复合充填材料与夹层技术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在牙体修复方面替代夹层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在同一个体上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楔形缺损患牙共320颗,分别采用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和夹层技术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8-24月,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Dyract组,夹层技术组分别有3,5颗修复物脱落,两组其余牙外形均完整,无缺损,表面光滑,色泽光亮,Dyract组修复物的脱落率为1.87%,边缘密合度失败率为1.87  相似文献   

5.
光固化单组分复合体Dyract是90年代新型牙体充填修复材料,它综合了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粘固剂的性能优点,充填前不用酸蚀,对牙髓刺激小,操作简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楔状缺损的充填。本文应用Dyract与光固化树脂修复400颗楔状缺损患牙,并观察治...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型充填料——Dyract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型充填料——Dyract临床应用李友谊洪法廉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Dyract属90年代新型复合充填材料,由底胶-粘结剂、单组份复合材料组成,光敏固化。经测试,光照40s,固化深度8mm、径向抗张强度42.4MPa、维氏...  相似文献   

7.
Dyract是继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充填材料之后的一种新型复合充填材料 ,它具有色泽美观、粘接力强、牙面无需特殊处理等优点 ,我科从 1996年以来采用Dyract复合体修复牙体缺损 ,效果满意。  作者单位 :665 0 0 0云南省思茅地区中医医院口腔科  临床资料 :自 1996年 9月至 1999年 9月用Dyract复合体修复各类牙体缺损 32 9例 ,816颗牙 ,经 1~ 3年随机复查186例 ,5 0 4颗牙 ;男 77例 ,2 0 1颗牙 ,女 10 9例 ,30 3颗牙 ;年龄 10~ 71岁。 186例中 ,楔形缺损 145例 44 0颗牙 ,龋损 41例 6 4颗牙。材料 :Dy…  相似文献   

8.
光固化复合体Dyra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菲 《口腔医学纵横》1998,14(2):121-122
目的 总结应用Dyract新型复合材料充填修复各类牙体病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Dyract材料,共治疗400例,818颗牙,充填后10,24,36个月复查临床观察充填物形态,色泽及临床症状,据此判断效果。结果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优良率达98.4%,结论 Cyract复合体适用于前牙Ⅲ,Ⅳ类洞,邻面Ⅱ类洞,乳磨牙各类洞型及恒磨牙区不直接承受咬合力的洞形充填。  相似文献   

9.
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在牙体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起应用Dyract复合充填材料治疗牙体病 15 6例337牙 ,1年后复查 110例 2 71牙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复查的 110例 2 71牙中楔形缺损 70例 2 15牙 ,冠折 15例 15牙 ,龋损 2 5例 41牙 ;年龄 6~ 75岁 ;男 40例 ,女 70例 ,本组病例治疗前均无牙髓病变。1.2 材料和设备登士柏Dyract复合充填材料 ,Bayer光固化机。1.3 治疗方法按Dyract操作规程行牙体清洁预备 ,隔湿 ,干燥 ,选色 ,涂PSA ,充填 ,修整 ,调磨 ,抛光。1.4 疗效标准成功 :充填体形态正常 ,与洞壁密合 ,无染色和变色 ,极轻微磨耗 ,…  相似文献   

10.
Dyract复合充填料修复牙齿楔形缺损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牙齿楔形缺损常用银汞合金、可见光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水门汀粉(GIC)修复。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新型复合充填料———Dyract修复。其操作较简便,基本上不磨牙,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且色泽美观,性能好,现报告其临床疗效。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门...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