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去除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初期疗效肯定,但经过18~20个月,疾病即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CRPC),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以双侧睾丸切除术(去势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间歇雄激素阻断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265例.[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阴囊切口感染病例.平均住院(7.1±2.8)d.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速(MFR)15.5~21.0 mL/s,平均16.5 mL/s.残余尿25~85 mL,平均4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降为(8.6±1.5)分,185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4 ng/mL,63例PSA为4~10 ng/mL,17例PSA>10 ng/mL.随访6~24个月.其中12例分别于术后6~14个月死于前列腺癌,18例术后10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患者带癌存活.[结论]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采用TURP、去势术和间歇雄激素阻断的综合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改善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患者抑郁心理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行药物去势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0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在确诊前列腺癌的第l天及出院后1个月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状况测试,实验组首次测试后进行信息支持,对照组不进行信息支持。结果出院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规范的信息支持可以改善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患者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手术去势后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4例(C1、C2、D1、D2期分别为2、6、10、6例),做睾丸去势手术后,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氟他胺服用3~6个月,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达到相对稳定水平(0.2~13μg/L)并维持2个月后停药,停药期间定期影像学检查及PSA监测,当PSA水平超过稳态水平2~3倍时进入下一周期氟他胺治疗,以此类推;抑那通在手术去势后18~24个月,当PSA大于稳态水平2~3倍时开始使用,1次/月,3次/疗程,以后每3年1疗程。结果 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7±14.3)月,22例生存,生存率91.7%;3例氟他胺耐药。停药间歇期>9个月,87.5%患者重复用药后仍能有效控制,重复用药后平均治疗时间(5.0±1.1)月。与单纯手术去势或持续内分泌药物治疗比较,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可明显延长肿瘤对雄激素依赖的时间。结论手术去势后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可延缓患者向雄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晓玲  林红云  栗霞 《护理研究》2008,22(12):3238-3239
[目的]探讨盆底肌综合康复锻炼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尿失禁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的病人采用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治疗、中医针灸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病人控尿能力及尿流动力学检测腹腔漏尿点压力(ALPP)情况。[结果]采用盆底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3个月后控尿总有效率达86.3%;6个月后控尿总有效率高达98.0%。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测AL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综合康复训练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获得良好恢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去除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初期疗效肯定,但经过18~20个月,疾病即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剩余的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8月29例前列腺癌病例,其中3例为入院前8~36个月就确诊为前列腺癌并已作了睾九切除术的患者,3例以前列腺增生为诊断收入院,余23例前列腺癌为诊断入院。所有病人均因排尿不畅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同时用子术或药物去势及雄激素阻断治疗。结果随访2~33个月,3例睾丸切除后复发的病人,加用药物雄激素阻断治疗,病情不能控制,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及9个月因肿瘤扩散死亡;1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仍缓慢上升。18例加手术去势者中,16例PSA均保持在正常范围,2例PSA已回升超过正常范围。8例药物去势(雄激素全阻断间歇治疗)者,PSA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病情稳定。26例排尿均通畅,1例排尿困难带膀胱造瘘管。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加雄激素阻断治疗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联用间歇性药物雄激素全阻断有更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去势治疗是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肿瘤负荷,提高生活质量[1]。然而,去势治疗预后较差,几乎所有患者都会逐渐演变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临床上公认的治疗CRPC的有效方案是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而对于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CRPC(DP-CRPC),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2]。本研究中,作者采用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取得  相似文献   

9.
谈建  叶剑  周敬萧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88-189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瘤伴随中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分泌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疼痛总缓解率(84.8%),生存质量总有效率(81.8%),骨病灶总有效率(30.3%)均明显高于照组(54.5%,60.6%,12.1%),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发热、全身关节痛和(或)肌肉痛、一过性的血压下降和局部红肿,经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结论]唑来膦酸配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疼痛是有效、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唑来磷酸联合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伴不同程度骨痛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来磷酸组(A组,n=18):唑来磷酸4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以上,每28d1次,2~3次;唑来磷酸联合89Sr组(B组,n=21):唑来磷酸4mg(方法同上),89Sr148~222MBq/kg体重。分别观察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前后A组疼痛评分分别为6.05±3.55和3.61±1.97,tPSA分别为(66.32±24.21)和(24.53±9.94)μg/L(P〈0.001);B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93±3.71和1.66±0.91,tPSA分别为(67.41±23.85)和(20.56±8.64)μg/L(P〈0.001)。两组骨转移灶消失或减少率分别为55.56%和71.43%。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B组止痛和减少骨转移灶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89Sr对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的止痛效果明显,可显著减少骨转移灶,较单独应用唑来磷酸效果好,是一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内分泌治疗,经治疗后大部患者可获得病情好转,然而,在经过中位时间为18~24个月的缓解期后,原来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前列腺癌,常常转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HRPC的定义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血浆睾酮达到去势水平(通常定义去势水平为〈50ng/ml);②连续3次间隔2周测得的血清PSA递次上升;③停用抗雄药物至少4周(康士得需停药至少6周);④在应用二线内分泌治疗的情况下,PSA仍持续上升;或出现骨或软组织病灶继续进展。过去,由于晚期前列腺癌对化疗不敏感,且缺乏确切的疗效评价指标以及受化疗本身的毒副作用等因素的限制,HRPC的化疗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近5年来,由于对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化疗再次成为HRPC的研究热点,并已成为目前治疗HRPC的主要方法。本文将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致死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选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使大量早期前列腺癌得到根治.然而,PSA虽然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差,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急性尿潴留等均可导致PSA升高,加上前列腺癌发病缓慢而且隐匿,所以不能单凭PSA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虽然手术去势或者药物去势治疗能极大地降低血清PSA水平、延缓前列腺癌进展,但几乎所有患者在经过14~30个月的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产生雄激素抵抗,使其从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androgen 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DPC)发展成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或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ormon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HRPC),导致前列腺癌复发.一旦发展成为AIPC或HRPC,大多数患者在18个月后死亡[2].所以,很有必要在确诊前列腺癌后找到能判断前列腺癌进展为AIPC或HRPC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新近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2008年全球新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占据了全球新诊断肿瘤患者的14%(903500例),同年大约有258400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用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的25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应用手术去势,17例应用药物去势(诺雷德)。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比卡鲁胺(康士德)。放疗采用3D-CRT技术,2.0Gy/次,5次/周,肿瘤量(DT)66~72Gy,平均70Gy。放疗后继续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降至0.2ng/mL以下,并稳定3个月后,停止药物内分泌治疗。当PSA连续3次超过4.0ng/mL,则重新开始药物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25例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A下降明显,由35.83ng/mL降至1.94ng/mL。18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平均随访36个月(12~72个月),完全缓解6例(24.0%),部分缓解8例(32.0%),稳定6例(24.0%),1年局部控制率为88.0%,3年生存率为96.0%。结论: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加雌二醇氮芥治疗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2例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全部经手术去势及不同程度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之后病情再进展,经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其中17例伴不同程度的骨转移灶疼痛。治疗方法: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使用,雌二醇氮芥为420mg/d,第1~5天使用,每21天为一个疗程。结果5例患者的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PsA〈4ng/L),12例PSA值下降超过50%,5例PSA值变化不明显。17例伴有骨转移灶疼痛的患者中有10例疼痛消失,7例疼痛患者按VRS分级分为I级4例、Ⅱ级3例。随访时间为8~26个月,平均17.3个月。8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7个月,平均疼痛缓解期为12.5个月;PSA值降低的稳定期平均为11.8个月。本组病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均在可耐受的范围。结论雌二醇氮芥加多西他赛全身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前列腺癌已经成为泌尿系统除膀胱癌和肾癌以外的第三大恶性肿瘤,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等待观察、根治性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而内分泌治疗方法包括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动态检测前列腺癌病人手术前后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变化。[结果]前列腺癌确定有骨转移患者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780&#177;123)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8&#177;25)U/L],同时也高于前列腺癌未伴转移组[(89&#177;46)U/L]。术后前列腺癌确定有骨转移患者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下降显著[(146&#177;66)U/L]。[结论]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与前列腺痛骨转移有明显关联,其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预后诊断的参考指标,及是否伴有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瘦素(1eptin)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瘦素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血清瘦素、PSA均高于正常人组。前列腺癌组血清瘦素、PSA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结论]瘦素与前列腺癌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是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吴明珑  杜杏利 《护理研究》2013,27(21):2257-2258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前列腺癌发病呈隐蔽性,大约60%病人确诊时已出现邻近器官浸润、骨转移等,属于晚期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雄激素依赖的肿瘤。以全面阻断雄激素作用为基础的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1]。睾丸产生男性机体大约90%雄激素(10%由肾上腺产生)。去势是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患者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的52例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DSMA患者腹部症状评价表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腹部症状进行评价。 结果52例SIDSMA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腹部整体评价[2(1,3)、0(0,1)、0(0,0)、0(0,0)分]、腹痛[69.23%(36/52)、26.92%(14/52)、7.69%(4/52)、9.62%(5/52)]、腹胀[65.38%(34/52)、5.77%(3/52)、5.77%(3/52)、5.77%(3/52)]、恶心/呕吐[26.92%(14/52)、0.00%(0/52)、0.00%(0/52)、0.00%(0/52)]及排便异常[36.54%(19/52)、7.69%(4/52)、7.69%(4/52)、5.77%(3/52)]占比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41.112,χ2 = 100.866、73.273、34.095、22.860,P均<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术前比较,术后1、6、12个月的患者腹部整体评价分值均显著降低,且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更低(P均< 0.05);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异常占比较术前亦显著降低(P均< 0.008)。52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有73.08%(38/52)的患者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状态,有26.92%(14/52)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饮食。 结论腔内治疗SIDSMA效果确切,患者腹部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