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以治愈性治疗为目的的24例肝癌患者32个病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影像学(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以评价局部疗效,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病灶完全消融(CA)率96.9%(31/32),其中最大径3cm病灶CA率为100%(27/27),最大径≥3cm病灶CA率为80%(4/5);原发性肝癌完全CA率95.7%(22/23),转移性肝癌CA率100%(9/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死亡。随访2~19个月,局部复发率为6.3%(2/32)远处复发率为33.3%(8/24)。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安全可靠、局部疗效确切,对小肝癌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实时导航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的临床疑诊为小肝癌(直径小于20 mm)的患者50例,共50个病灶,所有患者在常规超声检查未发现病灶,而增强MRI均提示有小肝癌。采用GE公司LOGIQ E9超声诊断仪,配备超声造影与MRI导航技术。超声造影采用低机械指数下实时灰阶超声造影(MI 0.05~0.12),每次造影经肘静脉团注1.5~2.4 ml造影剂SonoVue。 结果所有病灶均经手术、活检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45个,转移性肝癌5个。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时,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图像融合,融合成功率100%,平均融合时间为(9.1±0.5)min。在50个病灶中,常规超声造影发现15个病灶(30%,15/50),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检出48个病灶(96%,48/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3,P<0.05)。在实时导航超声造影中,46个(92.0%,46/50)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4个病灶(8%,4/50)呈同步增强;28个病灶在门脉期呈等回声(56%,28/50),超声造影联合MRI实时导航成像技术检出48个病灶(96%,48/50),2个未能显示的病灶经人工胸水后再次实时导航顺利检出。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对本组小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为100%。 结论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CT、MRI测量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径的准确性。方法:选择9例行肝移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将术前CT、MRI检查所测肿瘤最大径分别与术后解剖标本所测最大径进行对比,进行配对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以差值≤5 mm为标准计算符合率,评估CT、MRI测量肿瘤大小的准确性。结果:CT、MRI所测肿瘤最大径与术后解剖标本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值的x分别为-7.0 mm、-6.0 mm,s分别为7.0、2.8;对肿瘤直径总的符合率分别为22%(2/9)、44%(4/9)。结论:MRI较CT测量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径更准确,更接近实际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分类并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行常规磁共振成像、CT检查无恶性肿瘤典型影像学特征的109例肝硬化患者,共142个肝内结节。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内容包括:(1)结节大小;(2)结节回声是否均匀;(3)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根据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常规二维超声表现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一步将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分为Ⅰ、Ⅱ、Ⅲ、Ⅳ4类。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大小、超声造影不同增强模式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肝细胞癌(HCC)检出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Ⅲ、Ⅳ类结节与Ⅰ、Ⅱ类结节HCC检出率、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检出率差异。结果本组142个结节中,HCC16个、肝内胆管细胞癌(ICC)2个、HGDN41个、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40个和再生结节(RN)43个。直径2.0 cm结节6个,均为HCC;1.5~2.0 cm结节40个,8个为HCC,28个为HGDN;1.0~1.4 cm结节93个,其中HCC1个、ICC2个、HGDN13个;1.0 cm结节3个,其中HCC1个;不同大小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HC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25,P0.001)。动脉期快速增强结节14个,12个为HCC;动脉期缓慢增强结节56个,4个为HCC;超声造影不同增强模式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HCC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752,P0.001)。Ⅲ、Ⅳ类结节HCC、HGDN检出率均高于Ⅰ、Ⅱ类结节[21.9%(16/73)vs 0(0/65),53.4%(39/73)vs 3.1%(2/6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2、38.842,P均0.001)。结论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进行分类对肝硬化背景上的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病灶发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增强CT/MRI证实86例转移性肝癌的常规超声及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的声像学特点、对新发现的病灶部位、大小等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新发现病灶109个,其中位于膈下、肝圆韧带旁的新病灶36个,占39.2%;直径<10 mm的新病灶44个,占48%;转移性肝癌的特征性造影表现为团块周边门脉相环状增强.结论 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超声造影可大大提高肝脏转移癌病灶的检出率,尤其对于常规超声扫查盲区及直径<10 mm的病灶的检出有所助益,并可对患者的转归、进一步治疗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9例病灶直径≤3cm,14例病灶直径3cm,均于入院1周内完成MRI及CT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及对不同大小病灶原发性肝癌检出率。结果:MRI肝内病灶、肝外病灶及病灶总数检出率明显高于CT,肝内灶及肝外灶阳性率(93.02%、55.81%)高于CT(76.74%、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9例病灶直径≤3cm患者中,MRI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为93.10%(27/29),显著高于CT检出率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例病灶直径3cm患者中,MRI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为92.86%(13/14),与CT 85.71%(1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测比较,MRI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准确率,有利于小病灶及肝癌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患者年龄和病灶大小,选择合适的超声检查技术.方法 746例患者的802个病灶均进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分组研究,比较3种方法及不同组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40岁以上者,无论病灶大小,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超声.40岁以下者,病灶最大径>20 mm,常规超声诊断效能最佳(AUC为0.833).病灶最大径<20 mm(尤其是<10 mm),以弹性成像诊断效能最优(<10 mm组,AUC为0.967; 10~20mm组,AUC为0.945).结论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灶大小,应该选择不同的超声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杜佩  葛欣 《医学临床研究》2022,(12):1768-177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包膜下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疑似肝包膜下小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记录超声造影、MRI检查结果,分析超声造影、MRI诊断效能及一致性。【结果】89例疑似肝包膜下小肝癌患者共95个肝包膜下病灶,其中79个病灶(83.16%,79/95)经手术病理及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为包膜下小肝癌。超声造影检查呈“快进快出”征象病灶77个(81.05%,77/95),小肝癌病灶的峰值强度(PI)高于良性病灶,小肝癌病灶的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PT)均低于良性病灶(P<0.05)。MRI诊断发现75个病灶(78.95%,75/95)动脉期信号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信号下降、肝胆期呈现明显低信号,小肝癌病灶的峰值(PV)、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均低于良性病灶(P<0.05),小肝癌病灶的Kep值、Ktrans值、Ve均高于良性病灶(P<0.05)。病理诊断与超声造影、MRI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01、0.789,超声造影与MRI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06。【结论】超声造影、MRI诊断肝包膜下小肝癌效能类似,可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疗后肝癌的早期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放射疗法(放疗)后肝癌早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16例原发性肝癌19个肿瘤病灶先放疗后HIFU。HIFU前、后2周行MRI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观察各序列信号变化。结果与HIFU前比较,HIFU后57.9%病灶T2WI信号降低,63.2%病灶T1WI信号增加,84.2%病灶T1WI增强肿瘤血液灌注消失。结论 MRI可能是早期评价HIFU治疗放疗后肝癌疗效的一种可行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常规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可能提高早期疗效评价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肝硬化背景下经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经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伴有肝硬化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71例,定期对患者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中腹腔镜超声检查,发现7个术前影像学未检出的肝内病灶(6.9%)。共计101个肝肿瘤病灶,均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1.4%),无死亡情况。术后1个月后复查,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显示肝病灶完全消融,未见残留。术后随访(11.5±10.1)个月,4个病灶发现局部复发,6个病灶出现远处转移,3个病灶同时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恢复期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比较两者对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疗效的差异。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38个肌瘤,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HIFU及射频消融治疗。HIFU组16例患者24个肌瘤直径2.0~4.0cm,26例患者32个肌瘤直径4.0~6.0cm,8例患者12个肌瘤直径6.0~8.0cm;射频消融组14例患者22个肌瘤直径2.0~4.0cm,27例患者35个肌瘤直径4.0~6.0cm,9例患者13个肌瘤直径6.0~8.0cm。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采用Chi-squareχ2检验比较HIFU、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2.0~4.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7%(2/24)和95.5%(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0,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4.0~6.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56.3%(18/32)和94.3%(33/35),HIFU组完全消融率低于射频消融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4,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6.0~8.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6.7%(2/12)和76.9%(10/13),HIFU组与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均降低,但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仍高于HIF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1,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下腹部疼痛、盆腔积液、阴道排液及单侧下肢麻木。HIFU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低于射频消融组的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P<0.05)。结论 HIFU和射频消融对于直径4.0cm以下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对于直径6.0cm以上的子宫肌瘤,射频消融可取得较好疗效。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可作为小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 FP )、甲胎蛋白异质体3(A FP‐L3)、铁蛋白(FER )和α‐L‐岩藻糖苷酶(AFU )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鼓楼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200例,包括良性肝病患者87例和PHC患者113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其 AFP、AFP‐L3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标本中FER和 AFU 的水平,判断其之间的关系。结果 PHC患者AFP、AFP‐L3、FER和AFU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ROC曲线分析,AFP 405.4 ng/mL、AFP‐L336.6 ng/mL、FER 321.6 ng/mL和AFU 40.2 U/L联合应用的临界值,敏感度可达84%,特异度可达82%,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P‐L3、FER和AFU 在诊断PHC中有重要价值,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结合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制成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液体复苏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结合液体复苏组,每组8只.采用流式细胞仪和FITC-Annexin V/PI荧光染色法检测和比较失血/复苏/急救后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无论采取治疗措施,经历了失血性休克和复苏的大鼠,其小肠黏膜细胞均存在显著的细胞凋亡情况.液体复苏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结合液体复苏组大鼠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液体复苏组相比较,盐酸戊乙奎醚结合液体复苏组大鼠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结合液体复苏能有效抑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黏膜细胞的凋亡,从而减少失血/复苏对肠道黏膜完整性的损害,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恶性肾实质上皮性肿瘤(MRPE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为MRPET的116例患者分为≤4cm(39例)组和〉4cm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患侧肾轮廓有无改变、病变边界、内部回声类型、病变边缘、内部血流分布及其血流强度分级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6例MRPET超声图像特征:(1)二维超声:≤4cm组肿瘤内部偏高回声检出率66.7%(26/39)高于〉4cm组5.2%(4/77),而肿瘤内部混合性回声检出率5.1%(2/39)明显低于〉4cm组79.2%(61/77),两组肿瘤内高回声及混合回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两组肿瘤病变均显示肾轮廓改变;(2)彩色多普勒超声:116例肿瘤内探及彩色血流信号105例(90.5%,105/116),其中69例(59.5%)肿瘤内部及周边见丰富的Ⅲ级彩色血流信号;≤4cm组肿瘤内部Ⅲ级血流检出率为35.9%(14/39),〉4cm组肿瘤内部Ⅲ级血流检出率为71.4%(55/7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前超声诊断MRPE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3.1%(108/116)。结论CDFI在MRPET术前诊断、分期及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围手术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之间行肝癌根治切除术的PHC患者4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8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AFU、PA、CHE、AFP、ALT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AFU、PA、CHE、AFP、ALT的水平在对照组、PHC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4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除AFU在对照组与术后14d之间,PA、ALT在术前与术后14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外,其他各指标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PHC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动态监测血清AFU、PA、CHE水平,可对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判断手术耐受性和病情预后提供较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MRI(CEMRI)增强模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前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图像中病灶的增强水平及增强形态进行比较.结果 (1)2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多显示为高增强(14/21,66.7%),门脉期(19/21,90.5%)及延迟期多消退为低增强(21/21,100%);显示病灶增强均匀8个(8/21),不均匀13个(13/21).(2)2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灶增强MRI动脉期多显示为高增强(14/21,66.7%),门脉期以等增强为主(11/21,52.4%),延迟期多显示为等增强(6/21,28.6 %)或高增强(12/21,57.1%);显示病灶增强均匀6个(6/21),不均匀15个(15/21).(3)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不同增强水平的病灶数与增强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7,P>0.05);超声造影门脉期及延迟期与增强MRI增强水平显示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7、31.500,P<0.05).肝门部胆管癌病灶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显示增强均匀性的病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在超声造影及增强MRI动脉期表现无明显差异,而门脉期及延迟期的表现则不同,超声造影可作为增强MRI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有益补充,从而增加诊断医师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在住院患者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0例结核病患者,80例非结核病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均应用以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为抗原的 ELISA法进行抗体阳性率的检测。并应用痰涂片和PPD实验检查对150例结核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150例肺结核患者中,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72.67%(109/150),显著高于痰涂片的51.33%(77/150)和PPD实验的58.67%(88/15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6.52;P<0.001,0.011)。结核病组抗体阳性率总数为72.67%(109/150),显著高于非结核病组的17.50%(14/80)和健康对照组的10.00%(4/40),且与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51.45;P<0.001,0.001)。非结核疾病组与健康人群比较,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27)。结论结核抗体测定对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优于传统的痰涂片和PPD实验检测,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唐晨  赵英  钟守国  苏文成 《华西医学》2011,(8):1200-1202
目的观察在表面麻醉下不作结膜瓣和传统的以穹窿为基底结膜切开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5.5mm直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资料较完整的老年性白内障160例,将160例32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160只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A组不做结膜瓣,行长5.5mm角巩膜缘的平行切口;B组行以穹窿为基底的传统的结膜瓣,做长5.5mm角巩膜平行切口;两组均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劈核摘除联合5.5mm直径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眼部舒适者:A组154只眼(96.25%),B组141只眼(8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2,P〈0.05)。术后结膜退缩、下垂、巨大瘢痕:A组7只眼(4.38%),B组29只眼(1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9,P〈0.01),两组患者术后1d、1周及1个月视力比较:1d,A组120只眼(75.00%),B组128只眼(80.00%)(χ2=1.467,P〉0.05);1周,A组130只眼(81.25%),B组132只眼(82.25%)(χ2=0.084,P〉0.05);1个月,A组138只眼(86.25%),B组139只眼(86.86%)(χ2=0.027,P〉0.05);角膜水肿于术后2周后均消退。结论在表面麻醉下不做结膜瓣较做结膜瓣小切口白内障劈核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省时、对眼表面破坏小,角巩膜切口较小且较为隐闭,术后恢复快。在基层医院是一种较好的白内障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MBI)梗死形态与血管病变或心源性栓塞(CE)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DWI序列诊断、发病48 h内、病灶位于单侧大脑半球MCA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6例,所有病人均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或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加颈部血管B超、超声心动图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颈内动脉(ICA)病变组、MCA病变组、MCA+ICA病变组及血管检查阴性(NE)组。将梗死按照部位分为软脑膜动脉供血区梗死(CI)、纹状体内囊梗死(SCI)、表面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SPI)和分水岭梗死(BI)。结果 AMBI病人56例,MCA供血区AMBI的梗死形态可分为10种;不同血管病变所致脑卒中的梗死形态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9.270,P〈0.05)。单纯ICA病变9例(12.5%),MCA+ICA病变20例(35.7%),单纯MCA病变22例(39.3%),单纯MCA病变者及MCA+ICA病变者均多于单纯ICA病变者(χ2=7.538、5.630,P<0.05)。MCA+ICA病变组多见CI+BI类型的梗死(χ2=5.678,P<0.05);MCA病变多发CI类型的梗死多见(χ2=7.623,P<0.05)。结论 MCA供血区AMBI血管病变以MCA和MCA+ICA病变多见,且不同的血管病变导致的梗死形态及其发病机制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胱抑素C(cystatinC,Cystc)和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联合检测与尿pz微球蛋白(B2-microglobulin,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mALB〈30mg/24h者118例为A组,mALB〉30~220mg/24h者120例为B组;21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CystC,TRF,β2-MG,mALB,比较尿CystC和尿TRF联合检测与尿β2-MG和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经非参数检验分析,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CystC的AUC(0.645)〈尿β2-MGAUC(0.794),尿TRF的AUC(0.783)〉尿mALB的AUC(0.768);尿mALB和β2-MG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60.9%高于尿CystC和TRF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51.3%(P〈0.01)。结论2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