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B7-H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标本中B7-H1的表达,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B7-H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32例患者中,B7-H1阳性46例(34.85%),其中无瘤生存26例,复发6例,死亡14例,至最后随访期限,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2.29±12.56)个月,总生存期(OS)为(27.08±15.43)个月;阴性86例(65.15%),其中无瘤生存79例,复发3例,死亡4例,PFS为(38.77±20.00)个月,OS为(37.02±20.0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B7-H1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原发肿瘤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在控制肿瘤大小、TNM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影响后,B7-H1阳性表达具有更高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危险因素(RR)3.918,95%可信区间(95%CI)1.305~11.765,P〈0.05]和复发率[RR4.486,95%CI1.404~14.333,P〈0.05]。结论 B7-H1阳性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复发率呈正相关,B7-H1是肾透明细胞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分化抑制因子-1(Id-1)、膜联蛋白A1(ANXA1)、黑色素瘤凋亡抑制蛋白(Livin)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15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d-1、ANXA1和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Id-1、ANXA1和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证实Id-1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XA1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ivin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直径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d-1阳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A1阳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PFS、OS和QOL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阳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PFS、OS和QOL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1、ANXA1和L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显著增高,且可能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对5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c-FLIP蛋白及c-FLIP mRNA表达进行分析,观察c-FLIP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FLIP蛋白及c-FLIP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无关,但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FLIP mRNA表达较高,特异性较强,可作为观察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CA9在预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以及生存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231例ccR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肾癌根治或部分切除术,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肿瘤复发、转移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情况。收集所有肿瘤组织切片及蜡块,制作组织微阵列,使用CA9多克隆抗体对组织微阵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组织微阵列CA9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OS、DFS间的相关性。结果:231例ccRC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13~54个月),有8例患者死亡,38例(16.5%)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其中3例出现肿瘤复发,29例发生肿瘤转移,另6例患者同时出现肿瘤复发和肿瘤转移。231例患者中,CA9的阳性表达率为94%(217/2...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G250/MN/CA(简称G250)、Ki-67和Bax在肾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G250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G250、Ki-67和Bax表达对肾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肾癌组织和18例癌旁组织中G250、Ki-67和Bax的表达。结果G250、Ki-67和Bax免疫染色位于肾癌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三者在肾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i-67和Bax在肾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250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的47例患者中,G250阳性组患者术后远期无瘤生存率低于G250阴性组,但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表明G250阳性高表达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阳性组患者术后远期无瘤生存率低于Ki-67阴性组,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x阳性组患者术后远期无瘤生存率高于Bax阴性组,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250作为一种新的肾细胞癌特异性标志物,在肾细胞癌尤其是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筛选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并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但其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肾细胞癌中Ki-67和Bax的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后者的表达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联合检测肾细胞癌组织中G250、Ki-67和Bax的表达有利于早期诊断肾细胞癌,并有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IPE2、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昌邑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行肾透明细胞癌切除手术患者的6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TIPE2、MMP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IPE2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相比较,TIPE2、MMP7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所占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肿瘤的分化、TNM分期等临床病理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肿物的大小、病人性别、年龄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IPE2表达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显示预后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E2的表达与MMP7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1,P=0.028)。结论 TIPE2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MMP7的表达有一定关系,TIPE2高表达者提示其预后不良,TIPE2可以用来评估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占位。组织学示肾上极的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状突向腺腔内,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部分集合管腺上皮见异型增生。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角蛋白7(CK7)、角蛋白19(CK19)、上皮膜抗原(EMA)、转录因子E3(TFE3)和E-钙黏素(E-cad),而角蛋白20(CK20)、CD31、CD34、CD10、CD117、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和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表达则呈阴性。肾中部囊性肿瘤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癌细胞阳性表达CD10、波形蛋白和CK19,而CK7、CD117表达则呈阴性。结论:CD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由于组织起源不同,CDC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的概率更小,但这种合并存在的情况仍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跨膜受体蛋白(NOTCH1)与人类Jagged1基因(JAG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肾透明细胞癌(n=129)及正常肾组织(n=33)中NOTCH1和JAG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肾透明细胞癌NOTCH1、JAG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肾组织(分别为95.3%比36.4%,P〈0.05;93.0%比42.4%,P〈0.05);随着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和肿瘤的增大,NOTCH1和JAG1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复发组NOTCH1和JAG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NOTCH1和JAG1表达均高于正常肾组织,且与肿瘤分级、分期及肿瘤大小有关。两者对临床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征象与肾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评估预后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8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包括与肿瘤T分期相关和不相关的两类CT征象。通过相关的CT征象进行T分期,相关CT征象由于肿瘤对肾周围结构侵犯程度不同,出现假阴性、阳性两类CT征象,导致分期误差,利用Kaplan-Meier法对误差较大T3a期的两类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生存曲线;临床、组织学类型及CT征象与生存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T-T分期主要误差在T3a期,66例T3a期患者中,包括42例T3a-CT、24例T3a-仅病理两组患者,CT分期T3a-仅病理患者分布在T1期(6例)、T2期(18例)。T3a-CT患者与T3a-仅病理或T2-病理患者在5年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T3a-仅病理患者与T2-病理患者在5年生存率上差别不大(P>0.05),且三组的生存曲线没有交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窦有无受侵、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肿瘤有无广泛性坏死、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等相关与5年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是影响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在T3a期同种CT征象中,假阴性较阳性CT征象预后好;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瘤周受侵及瘤周新生血管形成降低生存率,而肾癌囊性变则是肿瘤预后良好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组织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及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58.7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尿、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2和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G由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肝癌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移植后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无瘤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肝癌组织有77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阳性表达,癌旁组织中2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与肝癌直径(P〈0.05)、病理分级(P〈0.05)、血管侵犯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0.01)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0.05)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组织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及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及可有效降低移植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SH)患者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以及其配体B7-H1的表达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30例SH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另选取3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3组T淋巴细胞PD-1/B7-H1的表达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计数,同时对生存以及死亡重型肝炎患者的PD-1/B7-H1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PD-1、B7-H1的阳性表达率为[(5.32±0.64)%、(7.65±0.82)%];慢性乙型肝炎阳性表达率为[(9.98±1.63)%、(15.97±2.48)%)];与健康组[(1.69±0.31)%、(1.83±0.2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肝炎患者的CD4+、CD8+细胞数分别是(43.0±9.2)%、(11.0±4.8)%与健康组[(55.0±9.7)%、(24.5±7.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重型肝炎患者的PD-1/B7-H1为(6.32±0.95)%和(9.15±1.02)%,生存患者为(3.79±0.63)%和(5.8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PD-1/B7-H1表达水平明显的提高,跟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骨髓瘤细胞中B7-H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法检测3种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U266和H929)表面B7-H3的表达水平及45例(46例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B7-H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及生存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①B7-H3在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U266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0±1.1)%和(79.03±1.2)%,在H929细胞中未见明显表达,约占(4.26±0.2)%;RT-PCR检测到RPMI8226及U266细胞株B7-H3 mRNA产物,在H929细胞株未检测到其产物。②外源IL-6刺激细胞株未见B7-H3分子的上调。③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初诊者B7-H3阳性率为(48.58±33.593)%,缓解者为(22.16±18.853)%,复发者为(57.65±28.296)%,初诊与缓解、缓解与复发者的B7-H3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P=0.004)。④B7-H3高表达较低表达的患者具有更多的骨质破坏(P=0.027),血清钙离子水平显著升高(2.3144±0.44619 vs 2.0948±0.2504;P=0.046)。结论:B7-H3的表达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呈负相关,与骨髓骨质破坏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辅助内分泌治疗对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年间诊治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观察组(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和对照组(未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内分泌治疗<12个月及对照组的患者复发/转移12例,辅助内分泌治疗≥12个月的患者则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因癌死亡患者分别为7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内分泌治疗12个月或以上,可改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和CA9的表达,并评价它们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4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B7-H1和CA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1%、67.44%。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两者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P〈0.0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与CA9的表达水平有关联(P〈0.05)。结论 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癌伴淋巴转移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伴淋巴转移患者的治疗资料。结果共手术治疗肾癌伴淋巴转移病例7例,所有患者均行肾癌根治术并淋巴清扫。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肿瘤直径(12.6±3.5)cm。7例患者中1例T2期,6例T3期,7例均无远处转移依据,所有患者均存在淋巴结侵犯,3例患者存在多处淋巴结转移,分别涉及肾门淋巴结(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4例)、左髂动脉淋巴结(1例)、腔静脉旁淋巴结(3例)、肾上腺区淋巴结(1例),有1例患者存在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癌栓。6例术后予以干扰素等综合治疗。共随访10个月~8年,平均3.7年,截止2010年4月1日,患者生存率为42.86%。结论肾癌伴淋巴转移患者手术难度大,术前完善检查、术中行淋巴清扫、术后予以综合治疗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m23-H1和Livin表达对接受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晚期胃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初治胃癌病人57例,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胃癌组织进行nm23-H1和Livin表达的检测。结果 nm23-H1表达阳性率为54.4%(31/57),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Livin表达阳性率为42.1%(24/57),与细胞分化有关(χ2=9.344,P〈0.05),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nm23-H1表达阳性胃癌病人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显著长于nm23-H1表达阴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0,P〈0.05);而Livin表达阴性胃癌病人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显著长于Livin表达阳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H1表达阳性或Livin表达阴性的病人具有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0.05)。结论 nm23-H1和Livin的表达与术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术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Fascin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肾细胞癌组织、20例肾脏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Fascin蛋白和Ki-67的表达,分析Fascin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及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09例肾细胞癌中有58例(53.2%)Fascin蛋白呈阳性表达,20例肾脏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2例(10.0%)和0例(0%),肾细胞癌中Fascin蛋白表达与肾脏良性肿瘤和正常肾脏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肾细胞癌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肿瘤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P〉0.05)。结论Fascin蛋白在肾细胞癌中表达上调且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行为有关。Fascin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结合能够更好地判断肾细胞癌的预后,且其有可能成为肾细胞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6 min(96~17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6 mL(70~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 d(7~10 d)。术后切口感染1例,腹膜破裂3例,伤口愈合延迟1例。随访3~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穿刺通道的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