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颅脑损伤组),伤后4h时内测定血清GFAP浓度;并与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0例和急诊科就诊的四肢外伤患者(无头部外伤)25例血清GFA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1.42±0.24)ng/L;P〈0.05]和四肢外伤患者[(1.38+0.29)ng/L;(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75+0.27)ng/L;P〈0.05]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63±0.19)ng/L;P〈0.05]。头颅CT检查阳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79±0.23)ng/L]显著高于阴性患者[(1.57±0.21)ng/L;P〈0.05)]。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177±0.25)ng,L]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患者[(1.60±0.23)ng/L;P〈0.05]。结论血清GFAP可以作为早期评估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分≥16分的6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每组各32例,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和6个月时采用Y-BOC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Y-BOCS评分分别为(9.41±3.87)分和(12.37±5.34)分,较治疗前(25.26±5.38)分和(24.23±4.25)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以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其中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因子评分在治疗6个月时仍维持降分(P〈0.01)。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较单用西酞普兰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测定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并探讨NSE含量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223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在伤后1、3、5、7d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血清NSE浓度水平,并结合ICP、CPP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其处理同颅脑损伤组。结果①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轻型组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轻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型组(P〈0.01)。②血清NSE含量与ICP呈正相关(P〈0.05),与CPP呈负相关(P〈0.05)。③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与脑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病情的重要指标;监测血清NSE水平联合ICP、CPP等指标,可更为准确地判断病情、评价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HOT)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50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HOT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HOT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23±4.1)分和(28±3.2)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分别为(22±2.3)分和(24±2.1)分,差异显著(P〈0.05)。HOT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47±2.3)分和(24±1.2)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46±4.23)分和(37±2.4)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HOT组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HOT可有效改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9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N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Aaberg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根据HAMD评分,两组8周末减分率分别为(31.85±12.78),(19.00±11.88),两组12周末减分率分别为(48.46±20.75),(29.54±16.8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CGI评分,两组8周末评分分别为(2.31±0.95)、(3.15±1.06),两组12周末评分分别为(2.00±1.00)、(2.92±1.19),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型脑外伤患者伤后认知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轻、中型脑外伤合并认知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应用吡拉西坦,两组的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国人修订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RC)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MMSE和WAIS-R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MMSE和WAIS-RC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GOS预后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有积极治疗作用,并能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视听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3—2013‐05我院诊治的60例额叶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有效的视听统合训练。连续治疗6个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测验(LOT‐CA)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25.5±6.0,较对照组的17.5±5.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时间、思维运作评分及LOTCA 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实验组各个指标治疗后的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听统合训练可显著提高改善额叶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病人的血皮质醇水平变化和颅脑损伤轻重分级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颅脑损伤病人外伤后测得的血皮质醇水平,按照CCS评分分成轻中型和重型颅脑损伤组,并对所有病人随访半年。结果重型组病人的血皮质醇水平比轻中型组病人明显升高(0.01〈P〈0.05)。随访结果表明,伤后急性期血皮质醇水平越高,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越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病人血皮质醇水平与损伤轻重程度相关,与病人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组)和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组)治疗12周,采用四级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8周末HAMD总分分别为(8.13±4.87),(11.72±3.89),两组12周末HAMD总分分别为(6.99±3.05)、(10.12±3.11),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病情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丁基苯酞治疗20d,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20d,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结果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检查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丁基苯酞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8例。伤后0、1、3、7、14、21d各行一次头颅CT检查,手术后病人均持续监测颅内压7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人院后在4.8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3~5d。比较两组颅内压、伤灶脑水肿体积变化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结果在伤后第7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颅内压分别为(3.15±0.24)kPa和(1.78±0.24)kPa;在伤后第14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伤灶脑水肿体积分别为(140.90±22.95)cm^3和(81.72±15.95)cm^3;伤后1周内患者清醒率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为22.2%(4/18)和55.6%(10/18);伤后3年随防时,预后不良率对照组为55.6%(10/18),亚低温组为22.2%(4/18)。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法能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稳定其颅内压、缩短其昏迷时间,从而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四分法画钟测验(CDT)对轻中度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识别作用.方法 选择VD患者97例,健康对照组56人.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四分法CDT和临床痴呆量表(CDR)测定.VD患者根据CDR结果又分为轻度VD组(67例)和中度VD组(30例)两个亚组.结果 VD组MMSE和CDT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67,9.71; P<0.01).轻度VD组、中度VD组与对照组比较,3组CD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69.4,P<0.01),且轻度VD组与中度VD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7.52,P<0.01).CDT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79,P<0.01).CDT对轻中度VD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94.6%,联合应用MMSE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有明显提升,分别为92.7%,96.4%,敏感性与单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813,8.638;P<0.01).结论 四分法CDT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筛查有一定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定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将CDT与MMSE联合应用有益于轻中度V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浆硫化氢(H2S)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颅脑损伤144例,其中重型48例,中型46例,轻型5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采用改良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患者血浆H2S含量,分析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中、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及对照组血浆H2S含量分别为(27.92±7.25)umol,L、(36.15±4.80)umol/L、(45.16±3.72)umol/L和(48.79±6.28)umol/L,两两相较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浆中H2S含量呈负相关,提示颅脑损伤后H2S血浆含量降低可能参与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发生血管痉挛的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80例发生血管痉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经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超声多普勒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来反映血管痉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6 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均出现有严重血管痉挛患者死亡,对照组4例,高压氧组3例;治疗后,高压氧组血管痉挛较对照组低,差异呈显著性(P0.05),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早期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管痉挛导致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能力。方法 对筛选的107例发病7 d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患者应用MMSE及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评测,比较经两量表评测筛查出认知障碍患者的比例。根据患者教育程度对应的MMSE临界值筛选出MMSE评分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以MoCA量表评分26分为临界值将受试者分为MoCA评测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两组在各个认知领域的得分。结果 107例患者MMSE平均分25.89±3.65分,MoCA平均分20.67±4.56分。MMSE评测异常者8例(7.5%),正常者99例(92.5%)。MoCA评测异常者98例(91.6%),正常者9例(8.4%)。MoCA评测正常者MMSE评测均正常。MMSE评测正常的99例患者中,MoCA评测正常者9例(9.1%,9/99),评测异常者(<26分)90例(90.9%,90/99)。MoCA评测异常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延迟记忆等认知领域得分低于MoCA评测正常组(P<0.05)。结论 MoCA量表在筛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方面可能比MMSE量表更敏感,MMSE正常MoCA评测异常的患者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延迟记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时机和疗程对颅脑损伤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时机和疗程,分析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5例颅脑损伤病人和95例颅脑损伤后偏瘫病人,实施高压氧治疗。分析不同时机和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105例颅脑损伤病人中,1个月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者GCS评分提高(4.79±2.64),1个月后开始行高压氧治疗者提高(3.00±2.34);治疗50次以上者GCS评分提高(5.03±2.95),50次以下者提高(3.32±2.27)。96例颅脑损伤后偏瘫病人中,伤后1个月内开始高压氧治疗者ADL平均为(72.33±12.22),1个月后开始治疗者为(64.90±11.21);治疗疗程少于20次者治疗后ADL平均为(61.66±11.80),疗程多于20次者为(73.48±10.74)。结论为提高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应尽早开始治疗,意识障碍的病人治疗不应少于30次,肢体功能者疗程不少于20次。  相似文献   

17.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轻、中度V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石杉碱甲组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71.8±7.2)岁;对照组39例: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72.3±6.9)岁。石杉碱甲组给予石杉碱甲0.1mg,bid,口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100mg,bid,口服。两组总疗程为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石杉碱甲治疗12周后MMSE、CDR及ADL分数分别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石杉碱甲可显著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鼠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模型,并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为探索小鼠颅脑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创造条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24只,分为4组(实验组3组,对照组1组),每组随机分配6只动物,应用PinPointTMPCI3000精细颅脑撞击仪,设定不同的打击参数,精确撞击小鼠脑皮质。其中,实验组打击深度分别为0.5mm、1.0mm、1.5mm;打击时间均为80ms;打击速度均为1.5m/s。对照组只开骨窗,不打击脑皮质。致伤后观察小鼠意识和神经反射的抑制时间。伤后24h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行HE染色,Fluoro-JadeB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损伤侧海马CA3区退变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小鼠的脑损伤程度和打击强度相关;打击深度为0.5mm时模拟轻度颅脑损伤;打击深度为1.0mm时模拟中度颅脑损伤;打击深度为1.5mm时模拟重度颅脑损伤。结论应用PinPointTMPCI3000精细颅脑撞击仪成功创建出小鼠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模型,并且给予轻度、中度、重度损伤分级,为进一步研究颅脑创伤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指导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1例重型脑损伤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PCT监测治疗组(45例,PCT组)和常规治疗组(46例,对照组)。相同的诊疗基础上,对照组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南决定疗程。PCT组根据血清PCT检测值判断是否继续或停止使用抗生素,当血清PCT≥0.25ng,ml时,进行抗生素治疗;PCT〈0.25ng/ml时,停止抗生素治疗。结果PCT组抗生素疗程8~15d,平均(12.35±2.47)d;对照组抗生素疗程11—19d,平均(15.78±2.69)d;PCTfR患者抗生素疗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根据PCT使用抗生素,能够缩短抗生素疗程,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作为优化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