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12例副鼻窦CT影像中鼻道窦口复合体常见解剖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晓俊  文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77-78,F0003
目的提高对常见的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影像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给耳鼻喉科医生提供部分副鼻窦炎发病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手术提供必要的解剖依据。方法选择近期212例副鼻窦CT检查者,经CT副鼻窦冠状位扫描,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表现。结果212例副鼻窦CT影像中,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变异包括巨大筛泡14例,约占7%;眶下气房(Haller’s气房)26例,约占12%;鼻丘过度气化4例,约占2%;钩突肥大8例,约占4%;中鼻甲气化35例,约占17%。结论鼻道窦口复合体区域解剖变异常见,CT可以给鼻窦炎患者找到部分解剖学基础,给临床鼻内镜手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三维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在鼻腔、鼻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粘膜囊肿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例,鼻腔鼻窦肿瘤6例,所有病例均用多平面重建冠状、矢状、水平成像,必要时任意方向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多平面重建图像与常规冠状扫描图像相当,比常规轴扫图像,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筛板等正常解剖结构,肿瘤、鼻息肉、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更清楚,更符合医生观察习惯。结论螺旋CT三维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及筛板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鼻腔鼻窦病变准确,有助于临床医师纤维内窥镜手术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三维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在鼻腔、鼻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粘膜囊肿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例,鼻腔鼻窦肿瘤6例,所有病例均用多平面重建冠状、矢状、水平成像,必要时任意方向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多平面重建图像与常规冠状扫描图像相当,比常规轴扫图像,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筛板等正常解剖结构,肿瘤、鼻息肉、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更清楚,更符合医生观察习惯.结论 螺旋CT三维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及筛板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鼻腔鼻窦病变准确,有助于临床医师纤维内窥镜手术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慢性鼻窦炎在CT影像中表现出的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变异情况,分析慢性鼻窦炎发病的解剖基础及给临床医师在手术中提供必要的解剖依据.方法 选择近期16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CT冠状位扫描,观察中鼻道及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表现.结果 162例(324侧)副鼻窦CT影像中,出现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变异共有219侧.其中主要包括中鼻甲气化,眶下气房(Haller's气房),筛大泡,鼻丘过度气化,钩突肥大和偏移(内移、外移).各种解剖变异类型在总变异中出现的几率分别为:中鼻甲气化32%,Haller气房6%,筛泡气化变异28%,钩突变异48%,鼻丘过度气化1%.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总出现率为67.59%.结论 在鼻窦炎的CT扫描中中鼻道和鼻道窦口复合体区域解剖变异较常见,CT可以给鼻窦炎患者提供部分解剖学基础,并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并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给鼻内镜手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和水平位扫描,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治疗鼻窦炎120例。结果一期治愈106例(86.7%),延期治愈12例(10%),无效2例(3.3%)。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鼻道窦口复合体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合理的麻醉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及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深对窦口复合体区与鼻窦疾患相关性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窦口复合体区息肉样变、解剖变异及鼻道息肉与鼻窦疾患40例,CT检查均为冠状位薄层扫描。结果 窦口复合体区息肉样变、解剖变异及鼻道息肉是引起各鼻窦炎的主要原因;CT平扫息肉与粘膜均表现为软组织影,故单从CT征象上难以区别(除非息肉呈结节状突起);窦口复合体区息肉样变及鼻道息肉或长期粘膜肿胀均可引起相邻骨质吸收改变。结论 窦口复合体区息肉样变,解剖变异及鼻道息肉是各鼻窦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CT冠状位薄扫是鼻旁窦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力CT扫描鼻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显示鼻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结构及其在鼻窦炎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冠状位高分辨力CT扫描对29例鼻窦炎的OMC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9例全部清晰显示OMC;其中筛漏斗黏膜增厚、狭窄12个,上颌窦口黏膜厚、狭窄11个,筛漏斗和上颌窦口 黏膜均增厚且气道结构消失而骨性结构清晰6个,中鼻甲气房1个,鼻中隔偏曲致中鼻道狭窄3个;结论:冠状位高分辨力CT扫描能良好显示OMC结构及病变,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鼻道-窦口复合体CT三维重建在鼻窦内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10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2例行鼻内镜手术,观察鼻内镜技术在手术中作用,采用CT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情况、鼻-鼻窦炎症分布、病变区域和筛泡立体空间关系。结果 105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22例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病变位置术中内镜下与CT显示相同。105例慢性鼻窦炎有85.71%(90/105)发生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包括泡状鼻甲30.48%(32/105),反常中鼻甲9.52%(10/105),钩突肥厚13.33%(14/105),钩突内侧偏移11.43%(12/105),钩突外侧偏移3.81%(4/105),钩突气化2.86%(3/105),Haller气房8.57%(9/105),鼻丘气房9.52%(10/105),鼻中隔偏曲24.76%(26/105)。鼻-鼻窦炎症分布:前组筛窦87.62%(92/105),后组筛窦37.14%(39/105),上颌窦口69.52%(73/105),上颌窦65.71%(69/105),额隐窝20.00%(21/105),额窦14.29%(15/105),蝶窦8.57%(9/105)。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合并鼻窦炎共90例。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CT可有效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情况及炎症分布情况,有效提高鼻窦内镜术成功率,并可以更详细说明手术操作空间、病变范围及结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9.
副鼻窦CT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更好的开展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观察中鼻道解剖变异及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以反映病变范围、程度及其邻近关系。方法采用鼻窦连续冠状和矢状位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包括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30例,慢性鼻窦炎40例)。结果发现:鼻丘气房、中鼻甲气化和曲线反常、筛泡过度气化、钩突偏曲是最常见的中鼻道解剖变异。鼻窦CT能清晰的显示鼻窦和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及其变异。结论鼻窦CT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前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功能性内镜进行鼻窦手术,中鼻甲成形和去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开放各组鼻窦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86例,并对术中处理中鼻甲的方法及对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痊愈71例(82.5%),好转11例(12.8%),无效4例(4.7%)。嗅觉功能恢复或改善74例。结论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恰当取舍黏膜,合理处理中鼻甲,使窦口及邻近鼻道保持通畅的引流和通气,恢复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是鼻内镜下治愈慢性鼻窦炎的关键,加强术后随访及处理对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MSCT多平面重建检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加深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副鼻窦炎性病变及相关性的认识。方法使用东芝Esprit4层螺旋CT机对经平片及临床证实的96例慢性副鼻窦炎患者先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在此基础上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结构的解剖变异。结果96例慢性副鼻窦炎中,筛泡过渡气化46.8%,钧突偏移34.3%,中鼻甲过度气化52.0%,中鼻甲反向弯曲15.6%,鼻中隔偏曲69.7%,Hailer气房44.7%。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副鼻窦炎的程度和范围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根治性鼻窦手术中更为完善的上颌窦自然孔开窗术。方法 :为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 6 6例行根治性鼻窦手术自然窦口扩大术 ,术后随访 10~ 4 2个月 ,对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手术疗效与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根治性鼻窦手术中自然窦口的处理是治疗慢性鼻窦病变伴多发性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冠状 CT扫描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鼻腔鼻窦炎病变患者采用冠状位 CT扫描及图像后骨重建法处理。结果 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程度和范围、鼻腔鼻窦粘膜、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及解剖变异等情况。结论 冠状 CT扫描能正确反映鼻窦炎的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程度及周围关系 ,减少手术并发症 ,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微创医学》2001,20(6):789-79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冠状CT扫描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鼻腔鼻窦炎病变患者采用冠状位CT扫描及图像后骨重建法处理.结果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程度和范围、鼻腔鼻窦粘膜、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及解剖变异等情况.结论冠状CT扫描能正确反映鼻窦炎的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程度及周围关系,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517例(96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治愈343例(66.3%),好转125例(24.2%),无效49例(9.5%),总有效率9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眶纸样板损伤及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良好的疗效,手术者的良好解剖学基础、术中妥善止血、鼻道窦口复合体的正确处理及术后定期随访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附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鼻窦炎病例。全部58例病例术前经冠状位CT平描。结果:单纯性鼻窦炎27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21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多发性息肉10例,其中16例伴有筛窦骨质增生;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病例常合并中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Haller气房、钩突异常等解剖变异。结论: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的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显示病变范围、大小、比邻关系及继发改变,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鼻窦手术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②方法对62例(10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手术随访0.5年以上。③结果治愈44例(71%),好转12例(19.3%),无效6例(9.7%),总有效率90.3%。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眶纸样板损伤及鼻腔黏连。④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较好的疗效,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进行综合治疗,术者良好的鼻窦解剖学知识及熟练的手术操作,鼻道窦口复合体的正确处理及术后定期随访,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窦CT扫描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冠状位CT扫描鼻窦病变发现率高,辅以水平CT扫描,鼻窦精细结构、病变范围和程度能够清楚地显示,符合术中所见。结论 鼻窦CT扫描能精确显示鼻窦结构及病变,能正确指导鼻窦内窥镜手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FESS),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和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开放各组鼻窦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220例,并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与鼻窦开放率的关系,以及无效病例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原因。结果:上颌窦、蝶窦、额窦开放良好201例(91.3%),狭窄、闭锁19例(8.6%)。治愈187例(85%),好转28例(12.7%),无效5例(2.3%)。认为在FESS中,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和鼻道窦口复合体病灶,扩大各鼻窦窦口,保持鼻窦的良好通气引流,对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愈率有临床意义,且符合人体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变异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薄层重组CT图像,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0例慢性副鼻窦炎中,鼻中隔偏曲占62.0%;筛泡过度气化和中鼻甲过度气化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7.0%和36.5%;Haller气房占33.0%;钩突偏移占22.0%;中鼻甲反向弯曲13.0%;鼻丘过度气化12.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副鼻窦炎范围,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