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盐酸苯环壬酯预防晕动病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盐酸苯环壬酯片预防晕动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盐酸苯环壬酯片预防装甲车辆乘载员晕动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交叉对照的方法,试验分盐酸苯环壬酯片(n=31),茶苯海明片(n=33)和安慰剂(n=31)3组,口服剂量分别为2,50和100mg,结果:盐酸苯环壬酯片组总有效率77.42%,显效率48.38%,与安慰剂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茶苯海明片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盐酸苯环壬酯片组嗜睡发生率低,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苯环壬酯片是预防晕动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盐酸苯环壬酯的抗眩晕作用。方法利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大鼠ig给予盐酸苯环壬酯0.1~4.0 mg·kg~(-1),每天2次,连续3 d,结合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检测盐酸苯环壬酯对脑血流量变化的影响。通过XY-5双轴变速旋转刺激制备小鼠眩晕症模型,小鼠ig给予盐酸苯环壬酯1.4~5.6 mg·kg~(-1)后变速旋转刺激30 min,检测自发活动的变化;小鼠ig给予盐酸苯环壬酯1.4~8.4 mg·kg~(-1)30 min后,通过检测胃酚红排空率指标观察盐酸苯环壬酯对小鼠胃平滑肌的影响。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4 h后脑血流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苯环壬酯0.5,2.0和4.0 mg·kg~(-1)可显著增加缺血大鼠脑血流量(P<0.05)。通过旋转刺激后,模型小鼠自发活动的总路程减少(P<0.05),运动速度减慢(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苯环壬酯2.8和5.6 mg·kg~(-1)可增加眩晕小鼠总路程和运动速度(P<0.05);盐酸苯环壬酯5.6和8.4 mg·kg~(-1)降低小鼠胃酚红排空率(P<0.05)。结论盐酸苯环壬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后循环缺血,对眩晕的呕吐症状和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胆碱药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R-DM8021)的帕金森病(PD)治疗作用。方法 ①使用脑单侧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方法建立PD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单次ig给予R-DM80210.2,0.5,1.0和2.0mg.kg-1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0.2,0.5和2.0mg.kg-121d对大鼠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0.2,0.5和2.0mg.kg-17d后自发活动情况。②昆明小鼠ig给予R-DM80210.25~40mg.kg-1,30min后ip给予氢溴酸槟榔碱35mg.kg-1,观察肌肉震颤持续时间。③C57BL/6小鼠ip给予MPTP30mg.kg-17d建立MPTP帕金森病模型,ig给予R-DM80215,10和20mg.kg-1后观察小鼠自发活动情况。结果①与6-OHDA损毁模型对照组相比,单次ig给予R-DM80210.2,0.5,1.0和2.0mg.kg-1分别使APO诱导的旋转次数增加(17.3±4.5)%、(29.8±9.3)%、(30.2±13.9)%和(31.7±5.5)%;苯海索3.0,5.0和10.0mg.kg-1组分别增加(18.8±4.8)%、(22.2±17.3)%和(36.9±10.0)%。连续给药21d,大鼠APO诱导的旋转次数显著增加(P<0.01),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与等剂量的苯海索相比,R-DM8021对APO诱导旋转的作用更强。建模成功后,大鼠10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连续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7d可明显提高大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大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②ip给予槟榔碱35mg.kg-1,小鼠出现明显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为(8.9±1.0)min,R-DM8021和苯海索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两药对槟榔碱致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抑制作用的ED50分别为(6.87±1.33)mg.kg-1和(41.14±9.31)mg.kg-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ip连续给予MPTP7d,小鼠3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连续ig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3d可明显提高小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结论 R-DM8021对3种模型PD均有治疗作用且效果均优于苯海索。  相似文献   

5.
刘锋  胡绪英  李前远 《药学学报》1994,29(10):778-784
建立了血中盐酸苯环壬酯的GC-MS/SIM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物[2H3]盐酸苯环壬酯为内标,以m/z138和m/z141为盐酸苯环壬酯和[2H3]盐酸苯环壬酯的检测离子;方法线性度、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以及仪器的稳定性均达到定量测定的要求。其最低检测限为25pg·mL-1血浆。该法应用于盐酸苯环壬酯Ⅰ期临床实验中的血药浓度测定,得到了准确、可靠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数据,为盐酸苯环壬酯的新药报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苯环壬酯等抗胆碱药对不同致惊厥剂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苯环壬酯抗惊厥的作用是否与非胆碱能系统有关。方法 大鼠sc梭曼 180 μg·kg- 1,惊厥出现后不同时间 (5 ,2 0及 4 0min)ip不同剂量阿托品、东莨菪碱及苯环壬酯 ,观察上述药物的抗梭曼致惊疗效。小鼠ip阿托品 (1,5 ,10 ,2 0 ,4 0 ,6 0mg·kg- 1)、东莨菪碱 (1,5 ,10 ,2 0 ,4 0 ,6 0mg·kg- 1)及苯环壬酯 (1,4 ,8,16mg·kg- 1)后 30minsc戊四氮 95mg·kg- 1或ip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 175mg·kg- 1。结果 随着惊厥的延续 ,阿托品、东莨菪碱的抗惊作用逐渐下降 ,并最终在惊厥发作后 4 0min完全消失 ;而苯环壬酯在惊厥发作后的各个阶段 (惊厥后 5 ,2 0 ,4 0min) ,特别是在惊厥发作后 4 0min ,ip苯环壬酯 (8mg·kg- 1)仍具有很好的抗惊作用。此外 ,上述抗胆碱药中 ,只有苯环壬酯 (4,8,16mg·kg- 1ip)可以显著对抗戊四氮所致的惊厥 ;6 ,8,12mg·kg- 1可拮抗致死剂量NMDA中毒。结论 不同于阿托品及东莨菪碱 ,苯环壬酯在梭曼所致惊厥后期仍有效 ,并可以对抗戊四氮所致惊厥及致死剂量NMDA中毒  相似文献   

7.
盐酸苯环壬酯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盐酸苯环壬酯对小鼠的围产期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苯环壬酯分成2.5、12.5和62.5ppm3个浓度组,溶于自一不中,供孕鼠从妊娠d15开始至断乳时饮用。结果显示,在相当于人临床用量15-75倍剂量范围内,该药对小鼠胚胎后期生长发育、母鼠分娩、哺乳及新生小鼠神经行为发育无明显影响。62.5ppm组孕鼠给药期间体重增长抑制,死产仔鼠数增多,雄仔鼠肝脏重量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母体毒性和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苯环壬酯片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苯环壬酯片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C18柱,以丙酸睾酮为内标物,甲醇-0.1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结论方法简便,准确,专属。  相似文献   

10.
曾媛  张芸  吴芬  刘辉 《中国药房》2020,(24):3060-3066
目的:了解抗晕动病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药物的新剂型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晕动病""运动病""东莨菪碱""盐酸苯环壬酯""茶苯海明""Motion sickness""Scopolamine""Phencynonate hydrochloride""Dimenhydrinate"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 Med、Soo PAT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查询自建库起至2020年11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和专利,对抗晕动病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和专利143篇,其中有效文献和专利64篇。目前我国市售的抗晕动药物缓控释制剂尚少见。关于抗晕动病药物的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可避免胃肠道首关效应的透皮给药制剂(如贴剂、膜剂、微乳剂、脉冲给药制剂)及鼻用制剂、可实现特定部位高效吸收的新型纳米粒-微球给药系统、工艺稳定且易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口服缓释制剂以及具有零级释药特征的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等开展。军队防治晕动病常常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的药物,提示可采用军民融合新药创制思路,通过新制剂技术研制复合型的抗晕动病缓控释药物。此外,将速释和缓控释相结合,研制...  相似文献   

11.
抗运动病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病是一种常见病。运动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药物防治和适应性训练。适应性训练具有可逆性等局限,相对而言,药物防治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应用较广泛的4类抗运动病药物及其相应药理作用特点,同时展望抗运动病药物的药效评价动物模型和技术体系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处方,制备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含药层氯化钠含量、助推层高取代聚氧乙烯(WSR-HM)含量和包衣增重为自变量,以12 h累积释放度和药物释放曲线拟合度为因变量,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最佳处方并验证。结果:Quadratic多项式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最优处方为:含药层氯化钠含量为5 mg/片,助推层高取代聚氧乙烯含量为47.5 mg/片,包衣增重为14%。优化制得的3批样品12 h平均累积释放度分别为99.89%、98.66%、99.36%,释药曲线线性拟合度R2分别为0.897 1、0.921 0、0.931 9,实测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得到的优化处方合理,制得的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具有显著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盐酸苯环壬酯抗癫痫疗效,探讨其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不同癫痫发作模型,评价盐酸苯环壬酯等药物抗癫痫疗效;观察盐酸苯环壬酯等药物对致死剂量NMDA中毒小鼠、NMDA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NMDA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盐酸苯环壬酯在不同癫痫发作模型上均具明显抗惊作用;并可显著对抗致死剂量NMDA中毒,浓度依赖性抑制NMD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NMDA诱发电流。结论盐酸苯环壬酯在经典癫痫模型上均具显著抗惊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NMDA受体的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盐酸苯环壬酯油水分配系数,研究不同pH值对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为盐酸苯环壬酯新剂型的处方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本实验采用摇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苯环壬酯在不同pH值条件下正辛醇-水/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脂水分配系数。结果: 盐酸苯环壬酯的脂水分配系数lgP值为1.29±0.16;在pH为1.2,3.0,4.5,5.0,5.5,6.0,6.8,7.0,8.0,9.0的环境中,脂水分配系数lgP值分别为0.31,0.72,1.16,1.34,1.99,2.26,2.22,1.61,2.34,3.24。结论: 盐酸苯环壬酯的脂水分配系数与介质的pH值有关,在pH 4.5~8.0生理条件下,盐酸苯环壬酯的脂溶性较好,水溶性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乙醇摄入对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测定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中盐酸苯环壬酯原料在不同浓度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中溶解度;关键辅料WSR-HM、WSR-LM在不同浓度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中的黏度;以0%、5%、20%、30%、4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为释放介质,考察并比较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体外累积释放度,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释放介质中不同浓度的乙醇对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薄膜衣的表面结构和释药孔的影响。据此分析乙醇影响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体外释放的原因。结果:盐酸苯环壬酯在pH3.0磷酸盐缓冲液和5%、20%、30%、4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中的溶解度分别为39.6,47.3,84.7,171.4,235.4 mg·mL-1;WSR-HM、WSR-LM的黏度随释放介质中乙醇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在pH 3.0磷酸盐缓冲液和5%乙醇磷酸盐缓冲液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相似(相似因子f2=74),但在20%、30%、4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3.0)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有显著变化;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完全释放后,残留释药孔的直径分别为552,600,630,718,815 μm。结论:5%乙醇对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释放影响最小,而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乙醇通过改变盐酸苯环壬酯溶解度、WSR-HM及WSR-LM黏度和溶胀程度从而对盐酸苯环壬酯控释片的释放产生影响,并且乙醇浓度越大,体外释放越快。  相似文献   

16.
晕动病是指人体在外界异常运动的刺激下,机体的一系列生理反应。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快速运动的交通工具出行,因此晕动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目前已有大量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手段应用于晕动病的治疗。该文对已经报道的晕动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n open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79 children known to be susceptible to car sicknes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tolerance of cinnarizine used prophylactically. Each child received one 15?mg cinnarizine tablet 2 hours before a long car journey and a further half-tablet every 8 hours thereafter; if required. The results of the children's assessments indicated that 81% considered the preparation either ‘good' or ‘excellent ‘and 69% of the 68 who had previously received other medication for travel sickness rated it ‘better’ or ‘much better’. Only 4% of the children vomited and only 14% felt sleepy or drowsy. All but 3 of the 52 doctors who participated were prepared to give cinnarizine again to their charg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8.
晕动病在人们乘坐交通工具时经常发生,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药物治疗也存在诸多副作用。建立理想的晕动病模型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抗晕动药物的评价十分重要。晕动病模型一般包括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模型。本文就晕动病主要模型的机制、造模过程、评价指标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