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尹文飞 《包头医学》2011,35(2):89-9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入院即给予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辅以心理护理;对照组2周后给予康复护理。应用徒手肌力评定标准Barthel指数分别对两组患者住院3周后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侧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胫骨前肌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和偏瘫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48 h后开始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胫骨前肌训练。结果训练2周后,2组的肌力、踝关节活动度、步行速度和步幅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胫骨前肌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和步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詹新徽  韩淑芳 《农垦医学》2005,27(6):475-47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30例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临床基础护理与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应用必要的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ADL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偏瘫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更好地恢复患肢功能.提高ADL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好心理护理,在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的同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结果:50例患者之中30例患者出院后生活基本能自理,20例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康复器械对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所用康复训练方式分组:对照组(n=40例)行简单肢体训练,观察组(n=40例)行康复器械训练,观察两组患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患肢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器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被动训练,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避免患侧输液、功能位摆放、按摩活动患肢、音乐疗法、心理疏导、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护理干预,并与35例常规护理组做对照。结果:4周后观察到干预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和残疾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析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良肢位摆放、饮食护理、康复治疗、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早期干预,分别定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MES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定法(FMA)等进行脑损伤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定。结果:经治疗和康复护理3个月后康复护理组患者MESSS、FMA和ADL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和常规性护理,干预组早期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偏瘫肢体的按摩功能训练,预防并发症的相关知识。结果:干预90天后,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改善,2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掘其中的潜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经早期训练的患者其肢体的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早期进行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资料对1997年9月~2006年9月共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康复组.康复组接受康复护理训练;而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护理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予以评定.结果 康复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撷取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9例。甲组在入院后实行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乙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并且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介入心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入院后即给予良肢位,病情稳定24 h后即开始给予患肢揉捏、按摩、拍打、关节的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行健侧带动患侧主动运动,坐、站、行、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Fud Meyer( FMA)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 P <0.01),观察组FMA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运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在早期运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在治疗后使用良肢位摆放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分、生存品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尽早运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可明显改善患病病情,提升后期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前后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差别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经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2组患者的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1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康复护理组为55例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性早期肢体被动康复护理、ADL(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照组56例按内科治疗及常规护理.结果 使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入院时SSS评分无差异,但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康复组较对照组SSS评分有显著差异,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良肢体位包房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5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良肢体位摆放。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患侧肌肉痉挛得到有效防治,还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参与此次研究,根据良肢位护理实施的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被动康复锻炼、按摩以及主动训练,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患肢肌力恢复情况,遵循徐徐渐进的原则,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早期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良肢位摆放。结果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84.22±12.34)、护理满意度评分(98.33±1.04)、治疗总有效97.50%均高对照组的(74.23±11.28)、(92.09±2.22)m/s、72.00%(P0.05)。结论良肢位姿位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卒中中伴偏瘫病患的肢体功能,缓解其肢体痉挛情况,提升病患生存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陈敏 《黑龙江医学》2011,35(7):537-538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语言功能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及家庭康复护理.结果 经康复护理,患者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