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IM和CIM/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PN组9%、CEP组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PN组(69.75±9.49)h、CEP组(48.54±8.46)h;平均住院时间TPN组(15.18±2.21)d、CEP组(12.89±2.23)d,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3.
低热量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低热量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3例可切除胃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术后第2天始分别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HEN组)和低热量肠外营养(HPN组)。比较两组术后的氮平衡和营养、免疫指标。结果HEN组术后氮丢失少,氮储留率(58.3%)高,术后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下降少,CD3和CD4/CD8易恢复至术前水平;与HPN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支持有利于胃癌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胃肠外组(PN)41例,胃肠内组(EN)45例,分别于大肠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制剂及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5天、第8天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白蛋白、体重等变化.结果 PN、EN术后第5天组间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M、淋巴细胞指标P<0.05;PN、EN术后第8天组间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指标P<0.05;IgA、IgM指标P<0.01.结论 大肠癌术后早期给千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力,提升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明显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肠外营养(PN)组23例,肠内营养9EN)组22例。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时间1周,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结果:PN组术后CD3^ 、CD4^ 水平和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CD8^ 水平明显升高;而EN组术后CD3^ 、CD4^ 、CD8^ 水平和NK细胞活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肠外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而肠内营养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可有效地纠正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teralnutrition,EN组)与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nutrition,PN组),每组各20例。EN组术后24h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共7d。两组病人分别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C3、IgA、IgM、IgG和CD3 、CD4 、CD8 及CD4 /CD8 。并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感染率的变化。结果7天后EN组补体C3、IgA、IgG、CD4 及CD4 /CD8 的恢复程度与PN组有显著性差异;EN组感染率(10.00%)较PN组低。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能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48 h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给予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5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 8天维持目标量,2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手术前1 d和术后第9天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ALT、AST、总胆红素(TB)、CD3、CD4、CD8和CD4/CD8,记录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E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ALB、TF、PA)及肝功能指标(ALT、AST、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N组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高于PN组(P〈0.05)。EEN组和PN组营养支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1)。EEN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PN组(P〈0.05),E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PN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后EEN比PN更为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即给予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检测术后第2天与第8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总数(TLC),CD4+,CD8+,CD4+/ CD8+。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2天与第8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总数(TLC),CD4+,CD8+,CD4+/ CD8+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均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EEN与PN联合运用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按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55例,术后早期行空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组(TPN)55例,术后即经中心静脉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费用等,同时于术后第13、7、天测定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EEN组与TPN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1.0±1.5)d(,13.2±1.3)d;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64.7±10.5)h(,76.9±15.1)h;排便时间分别为(4.5±1.5)d(,6.0±0.8)d;住院费用分别为(2.2±0.3)万(,2.5±0.4)万。EEN组术后第1、37、d电解质波动值变化小,TPN组电解质随补液量变化而变化较大;淋巴细胞值、血清白蛋白值氮、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在术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影响小、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肠外营养组(TPN组)、肠内营养组(TEN组),分别给予普通静脉输液、全肠外营养及全肠内营养8d。术前、术后第1、3、6、9天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TPN组术后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TNE组术后第1天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但自术后第3天起即开始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3、6、9天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PN组(P<0.05),而CD8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TPN(P<0.05),术后第9天时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纠正胃癌手术后病人的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状态,促进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6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经皮空肠营养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空肠营养管置入肠内营养组(66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47例).两组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后分别接受7d同等条件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7d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4.1±2.2)d比(5.1±2.0)d,t=2.156,P=0.037];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术后7d血清前白蛋白显著增高[(18±7)mg/dl比(14±7) mg/dl,t=2.370,P=0.022]、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增高[(205±45)mg/dl比(186±39) mg/dl,t=3.665,P=0.001];术后7d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血清IgA[(2.3±1.0) g/L比(1.9±0.7) g/L,t=2.178,P=0.034]、IgM[(1.4±0.4) g/L比(1.0±0.4) g/L,t =2.124,P=0.039]、IgG[(9.5±1.9) g/L比(9.0±2.3) g/L,t =2.189,p=0.033]均显著增高;术后肠内营养组消化道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肠外组(3%比13%,x2=3.962,P=0.048).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置入予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方便,营养状态及免疫水平改善均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EN )与肠外营养 (PN )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 ,笔者对 74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 2 4h内即给予EN ,逐渐增加EN量至全量 (15 0 0ml) ,如EN所提供能量、营养不足则部分通过PN补充。结果示 ,全部患者无死亡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均能耐受术后早期EN。术后第 9天同第 2天相比 ,患者前白蛋白 (PA )、转铁蛋白 (TF )、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 (TLC ) ,CD4 和CD8 明显升高 (P <0 .0 5 )。提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 ;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能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5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肠外营养),每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I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肠内营养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手术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肠内营养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而肠外营养组则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并对两组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肠内营养组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相关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的IgG、IgA、IgM及CD-3~+、CD-4~+、CD-8~+、CD-4~+/CD-8~+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收集比较胃癌根除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治疗结果。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42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排气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OR=-2.69,95%CI (-3.45,-2.13)];排便时间、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间不存在异质性(P>0.05,I2=0%)。结论: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排气时间较肠外营养组短,说明肠内营养符合机体的一般代谢规律,可能是目前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可以促进预后且其安全性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8.
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TPN)2组,治疗7d,观察治疗前后氮平衡、血清白蛋白、IgG、lgM、lgA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EN组治疗后氮平衡、血清白蛋白、IgA、IgG的增加均明显高于TPN组(P0.05);EN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6例,明显低于TPN组12例(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及时正确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 n=30),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组( SE n=30),两组术后第1-5天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SE组同时肠内给予谷氨酰胺颗粒注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血浆白蛋白,术后疲劳综合评分各项指数的变化.结果:与EN组相比,SE 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N组,两者比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似,在术后第5天SE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术后累计疲劳均低于EN组(P<0.05).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比常规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轻术后疲劳程度,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 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 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GB)、血浆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 d 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54.6%(6/1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