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功能和情绪行为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该院生产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1例为观察对象,根据血清总胆红素定量,将小时胆红素值在第75百分位值设为观察组A(56例),将小时胆红素值在第95百分位值以上设为观察组B(35例)。选取同期无黄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NBNA)法评估新生儿神经发育水平和行为能力。结果观察组A和B治疗后新生儿NBNA行为能力、被动和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和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和A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B新生儿治疗后NBNA总评分低于观察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和B新生儿自发性眨眼频率和吸吮阻断试验不易安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和A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B新生儿治疗后不易安抚发生率高于观察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神经功能和情绪行为均有影响,随着胆红素水平的上升,新生儿神经功能和情绪行为能力呈现下降趋势,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早期及时降低高胆红素水平,可避免或减轻对患儿神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及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的比值在高胆红索血症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0例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及75例正常足月儿于黄疸高峰期、黄疸消退中、黄疸消退后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NBNA)测定3次,并对新生儿高胆患儿在入院时,对照组正常儿在黄疸高峰期进行胆红素总量及白蛋白水平测定,并计算胆红素总量/白蛋白(B/A)比值. [结果]①高胆患儿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②B/A与NBNA评分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结论]①NBNA评分可应用早期诊断高胆所致的脑损伤.②B/A可作为评估胆红素神经毒性危险因素的指标之一,当B/A比值>(6.32±1.40)×10-3即应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用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健康状况和智力发育水平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7例,根据入院时振幅整合脑电图结果,将患儿分为正常组(n=27)、轻度异常组(n=32)和重度异常组(n=28),比较三组患儿体格及智力发育状况。结果重度异常组患儿6、12月龄时身长、体质量以及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轻度异常组(P0.05);重度异常组患儿12月龄时头围、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NBNA)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轻度异常组(P0.05);轻度异常组和正常组6、12月龄身长、头围、体质量、MDI、PDI及NB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用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健康状况及智力发育水平的评估有一定应用价值,振幅重度异常患儿体格及智力发育水平落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神经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早期处理干预,分析其获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00例,根据高胆红素血症(NHB)分为NHBⅠ组(220.5~256.5μmol/L,60例)、NHBⅡ组(256.5~342μmol/L,70例)、NHBⅢ组(342μmol/L,70例),同日龄正常足月儿200例为对照组。采用神经行为评分(NBNA)检测出生2~5 d、12~14 d、26~28 d共检查3次,并予干预治疗,观察干预后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1)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最低,NHBⅢ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最高。早期干预后,各NHB组的血清胆红素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到出生后26~28 d,NHBⅠ组血清胆红素接近对照组(P0.05),NHBⅡ组、NHBⅢ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2)早期干预后,观察组NBNA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对照组NBNA评分最高,NHBⅢ组NBNA评分最低。早期干预后,各NHB组的NBNA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到出生后26~28 d,NHBⅠ组NBNA评分接近对照组(P0.05),NHBⅡ组、NHBⅢ组NBNA评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对照组神经行为发育商数评分最高,NHBⅢ组最低。干预后,各NHB组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第12个月,NHBⅠ组、NHBⅡ组评分接近对照组(P0.05),NHBⅢ组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程度不同的高胆红素血症水平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均有一定影响,需进行早期干预,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行为神经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行为神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分为2组,高胆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选择新生儿出生后3~7天进行NBNA测定,高胆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20项进行2次测定。结果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NBNA评分结果有所增加,且多数能达到正常,仅对咯咯声反应、月国窝角的2项评分与正常对照之间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行为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为可逆的,对咯咯声反应的异常提示在对这些患儿进行随访时应注意听力方面的监测,及早发现听力异常,并对这部分患儿进行听力方面的早期干预,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和头颅磁共振(MRI)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符合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入院后采用NBNA评分及进行头颅MRI扫描,分析MRI结果。对照组(n=20)为正常新生儿,进行NBNA评分,比较两组NBNA评分。对MRI异常组6月龄时进行复查。结果 观察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20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9例MRI信号异常,11例未见苍白球、丘脑信号改变,MRI异常组NBNA评分低于MRI正常组。在6月龄时复查MRI均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诊断过程中采用头颅MRI扫描具有重要作用, NBNA评分可以联合头颅MRI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行为测定在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行为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NBNA测定法对 3 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以后简称新生儿高胆 )患儿和 3 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进行 3次行为测定 ,7个月时采用CDCC进行测定 1次。 【结果】 高胆组 3次NBNA测定均值都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有 10例总分 <3 7分 ,而对照组无 1例 (P <0 .0 1)。高胆组黄疸高峰期NBNA均值明显低于生后 2 8d者 (P <0 .0 5 ) ,总分 <3 7分的例数在出生2 8天明显少于黄疸高峰期 (P <0 .0 1)。CDCC测定MDI和PDI得分结果高胆组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 【结论】 NBNA在评价新生儿高胆患儿早期轻微脑损伤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水平与胆红素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80例为病例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n=80,未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或MRI异常)和中重度组(n=10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或MRI异常),另选8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NSE、白蛋白(ALB)浓度,计算B/A比值,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中重度组新生儿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血清ALB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重度组新生儿TSB、NSE水平及B/A比值依次明显升高,行为能力、被动与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及NBNA总评分依次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SB与NSE、B/A比值呈正相关(P0.05),NBNA总评分与NSE、B/A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NSE、B/A比值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与胆红素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无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啼哭声峰值频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胆红素血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2000年间108例无伴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29例正常新生儿的痛性啼哭声峰值频率进行PC机软件频谱分析,根据经皮测定胆红素指数(TcBI)值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3组:A组(TcBI12~17)82例、B组(TcBI 18~19)12例及C组(TcBI>20)14例,分别将各组啼哭声峰值频率与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随着高胆红素程度(以TcBI值表示)的升高,其啼哭声峰值频率均值亦随之升高,A、B组与正常新生儿啼哭声的峰值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在高胆红素血症期间啼哭声的峰值频率与其黄疸消退期啼哭声的峰值频率、及正常新生儿啼哭声的峰值频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无伴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啼哭声峰值频率随黄疸程度的加深,可发生相应的可逆性改变,利用计算机频谱分析软件可经济、便利地进行临床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59-56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年9-12月共收治的10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胆红素测定值分为高胆Ⅰ组(〈256.5μmol/L),高胆Ⅱ组(256.5~307.8μmol/L),高胆Ⅲ组(〉307.8μmol/L)。监测三组治疗前后的CK-MB值,并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检测三组之间CK-M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Ⅲ组经治疗后CK-MB值下降的效果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无明显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37例作为高胆红素组,同时选择50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心肌酶谱( CK、CK-MB、LDH、HBDH),肌钙蛋白I( cTnI)、心电图QT离散度( QT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胆红素新生儿心肌酶及cTnI均显著升高,QTd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066(CK)、13.028(CKMB)、22.150(HBDH)、39.554(LDH)、4.317(cTnI)、4.423(QTd),均P<0.05);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相比,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心肌酶及cTnI均显著升高,QTd 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29.736(CK)、18.352(CKMB)、35.142(HBDH)、31.351(LDH)、4.517(cTnI)、6.353(QTd),均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胆红素水平有关。心肌酶谱(CK、CK-MB、LDH、HBDH)、cTnI及QTd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本院自然分娩的40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并在住院期间及患儿出院后每天进行2次半小时袋鼠式护理。两组新生儿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 d、干预后15 d及干预后30 d采用神经行为功能(NBNA)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同时于出生后42 d测量两组新生儿头围、体重及身长,并记录两组新生儿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干预前NBNA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 d、15 d、30 d NBNA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头围增长、体重增长及身长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贫血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能有效减少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 UCB)在诊断胆红素脑病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通过对3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脑脊液UCB、血清胆红素UCB、头颅核磁共振(M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新生儿心理行为测定( NBNA),综合评价胆红素脑病患儿早期的神经损伤情况及诊断的敏感指标。结果胆红素脑病患儿脑脊液UCB为(13.85±5.10)μmol/L,显著高于非胆红素脑病组的(6.12±4.5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UCB诊断胆红素脑病的曲线下面积(0.910)大于血清UCB面积(0.690),临界值为9.50μmol/L时,其灵敏度为89.0%,特异度为91.2%,均高于血清UCB;胆红素脑病患儿头颅磁共振苍白球T1WI高信号发生率(77.8%),显著高于非胆红素脑病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88,P<0.01);BAEP异常率(80.6%)显著高于非胆红素脑病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69,P<0.01);其NBNA评分(34.0±2.4)低于非胆红素脑病组(3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9,P<0.01)。结论脑脊液UCB可作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胆红素脑病患儿早期神经损伤发生率高,需早期干预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8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3ml,一日3次,治疗7d为一个疗程。抚触:新生儿入院后第一天开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min。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法。结果干预组有效率(92.86%)和对照组有效率(73.68%)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预防性和治疗性二极管(LED)蓝光照射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产科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住院的80例VLBWI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采用预防性LED蓝光照射的预防组和采用治疗性LED蓝光照射的治疗组,每组各为40例。观察两组患儿总照射时间、胆红素峰值、黄疸消褪时间、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水平〉171.0μmol/L)发生率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皮疹、低钙血症、贫血、青铜症)发生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入院胎龄、体质量、入院时间、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预防组患儿总照射时间长于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胆红素峰值、黄疸消褪时间明显低于治疗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不良反应(发热、腹泻、皮疹、低钙血症、贫血、青铜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LED蓝光照射防治VLBWI高胆红素血症虽然总照射时间略长于治疗性LED蓝光照射,但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后者,具有便捷、高效、安全、治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对新生儿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孕24~28周或首诊>28周经产科门诊确诊为GDM单胎孕妇125例及其所娩出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GDM组),以同期分娩确诊除外糖尿病的正常单胎孕妇95例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宫内营养状况、娩出方式、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宫内营养状况[GDM组出生体重指数(PI)值为2.717,对照组为2.46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剖宫产71例,自然分娩54例,对照组分别为31例和64例,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6786,P<0.05);GDM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8.4%、24.0%,与对照组的7.4%和12.6%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000、5.5777,均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p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C)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β2-MG、CysC、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及观察组轻度、中重度患儿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2-MG、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71、41.10和8.47,均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TBil、β2-MG、CysC水平均低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14.16和8.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54.21和14.18,均P〈0.05);血清β2-MG、CysC水平与TBil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53,均P〈0.05),BUN、Cr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和0.16,均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水平检测能够准确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伤的敏感的准确指标,对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试验组予双管法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入住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监测治疗开始后0、24、48、72h外周血清NSE含量;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d新生儿NBNA评分。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0、24、48、72hNSE水平分别为(20.32±6.75)ng/L、(23.26±2.89)ng/L、(38.12±7.96)ng/L、(31.91±10.14)ng/L;对照组分别为(19.76±3.82)ng/L、(24.41±5.91)ng/L、(48.67±9.96)ng/L、(41.78±3.46)ng/L;两组血清NSE含量在0、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h亚低温治疗组NSE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4、28d NBNA评分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NSE水平,具有脑保护作用,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