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花粉症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发病时间与大气花粉浓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分析14 4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和患者发病特征,监测每年3至9月北京地区花粉浓度,分析花粉症患者发病时间与花粉播散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① 14 426例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花粉症患者8 127例,平均占55.9%;②花粉症患者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18岁以及31~40岁.③ 花粉症患者每年的发病时间与花粉浓度有明显相关.结论 花粉变应原是引起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变应原;花粉症患者每年的发病时间与花粉浓度显著相关,这样的相关关系为花粉症的发病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花粉症是一常见病多发病,但至今未引起临床足够重视。本文分析500例我科经治的花粉症患者,从发病季节、病程、病例选择及特异性花粉抗原皮试诊断方法进行讨论,并探讨100例花粉症血清总 IgE 的测定。对50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总有效率达89.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豚草花粉症的临床表现、变态反应特点及与新的变应性鼻炎分类方法的关系和防治措施。方法在就诊的花粉症患者中,通过豚草花粉变应原皮内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等检测方法,按照"ARIA"关于变应性鼻炎新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和阶梯式治疗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结果在502例花粉症患者中,85例为豚草花粉症,占16.93%,发病季节自8月下旬至10月初。69例并发过敏性眼结膜炎,占81.12%,18例合并哮喘,占21.21%,符合间歇性鼻炎者占63.53%,持续性鼻炎者占36.07%。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率为84.62%。结论豚草花粉已成为青岛地区花粉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必须采取拨除豚草的有效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花粉症和阻止其向哮喘方向发展的重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花粉症是我区最常见的变态反应疾病之一,随着夏秋季花粉症患者的逐年增多,夏秋季花粉症伴发植物来源的食物过敏也越来越多,现将我院变态反应室门诊2003~2004年花粉症伴食物过敏22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夏秋季花粉症组(A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3~45岁,平均年龄29.5岁。为每年7~9月出现喷嚏、鼻痒、流涕、鼻堵症状,12例患者均于进食(桃、苹果、梨、花生、核桃、大豆)后出现荨麻疹3例,哮喘3例,口腔黏膜水肿8例。春季花粉症组(B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15~50岁,平均年龄31.2岁。为每年4~5月出现喷嚏、眼痒、鼻痒、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花粉症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方法以及应当注意的事项。方法择取在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时段收治的1060例花粉症患者,均接受花粉阻隔剂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以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治疗效果。结果 106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脱敏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后,显效726例(68.49%),有效313例(29.53%),无效21例(1.98%),治疗总有效率为98.02%(1039/1060)。结论针对花粉症患者而言,对其进行脱敏治疗,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促进痊愈。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鄂州市城区气传花粉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湖北省鄂州市城区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分析其季节消长规律以及与花粉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力沉积法,2003年11月~2004年11月进行了1年的气传花粉调查。同时对鄂州市城区89例花粉症患者采用单价花粉变应原浸液作过敏原皮试,调查其发病季节。结果鄂州市城区1年中气传花粉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4月和秋季的8~10月,并受温度、风力、降雨量的影响。89例花粉症患者发病高峰主要为春季、秋季,与该地区气传花粉飘散高峰吻合。花粉症患者皮试阳性率最高的致敏花粉为蒿属,其次为豚草属。结论调查结果对鄂州市城区花粉症等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兼具蒿属花粉症和植物类食物过敏患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n Z  Ye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26-629
目的:探讨兼具蒿属花粉症和植物类食物过敏的患者两类变应原及其诱发症状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1年9月连续诊断为蒿属花粉症伴植物类食物过敏的50例患者(男21例,女29例;其中2例仅对蒿属花粉致敏)进行观察。蒿属花粉症的诊断依据为:有明确的夏秋季呼吸道发病的病史,并经蒿属花粉皮内试验和体外检测证实;对植物类植物过敏的诊断依据为:有明确的进食植物类食物于2h内出现症状的病史,并经皮肤点刺试验,部分经体外检测证实。结果:50例中蒿属花粉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4岁(7-56岁)(2例仅为蒿属花粉致敏未计入内),出现植物类植物过敏症状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4岁(3-57岁)。48例患者中,24例(50%)花粉症发病先于食物过敏,14例(29%)食物过敏先于花粉症出现,同时出现症状者10例(21%)。致敏食物主要为豆科植物、桃、葵花籽、花生等。从症状看,吸入花粉诱发者,以鼻症状为主,占96%(46/48),接着是眼炎和哮喘,荨麻疹不常见,过敏性休克和胃肠道症状罕见。进食蔬菜、果类诱发者则以荨麻疹和口腔症状多发,分别占66%(33/50)和40%(20/50),接着是哮喘,鼻炎和眼炎,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胃肠道症状者远较蒿属花粉症为多。只有口腔症状者仅3例。结论:不仅花粉症患者应警惕对植物类食物过敏,对植物类食物过敏者也应随时警惕花粉症的出现。在国内进食蔬菜、果类过敏的病状与国外有所不同,主要为全身性表现,仅有口腔症状者罕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花粉症疗效。方法应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对79例花粉症患者进行臀部深部肌肉注射,观察2 h、24 h、第1,2,3,4周,分别电话随访每位患者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等症状给予评分,数据用t检验分析。结果79例花粉症患者治疗前症状总评分(10.50±2.17)分,用药后评分分别为(7.25±1.58),(5.08±1.16),(3.96±1.06),(1.63±0.87),(0.50±0.1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24 h显效36例(45.57%),有效率100%;第1周显效72例(91.14%),有效率100%;第3周和第4周,显效率和有效均为100%。结论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花粉症发作期具有疗效高、使用方便、起效快、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飞行人员花粉症快速免疫治疗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珍  王耀平 《医学争鸣》2005,26(19):1731-1731
1 临床资料现役飞行人员花粉症患者94例,男,年龄24~50岁,平均飞行时间1320(300~2200) h. 出现以打喷嚏、流涕、鼻塞等典型花粉症表现. 通过变应原皮肤试验对患者进行各种变应原测定. 标准变应原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提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IL-10与花粉症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花粉症发作期患者的血清和鼻分泌物中IL-10的浓度,并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人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夏秋季花粉症(pollinosis)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Tryptase), IL-8,IL-12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夏秋花粉症患者37例,正常对照23例.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8, IL-12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 Unicap系统检测血浆类胰蛋白酶. 结果: ①花粉症患者血浆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6,P<0.05);②患者血浆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患者血浆Tryptase和Eotaxin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患者血浆Tryptase,IL-12和Eotaxin三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Tryptase与IL-8也无相关性(P>0.05),而IL-8与IL-12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IL-8与Eotaxin间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 结论: 花粉症的发生与肥大细胞及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有关,其发病亦与Th1细胞下调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花粉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50例花粉症患者,口服敏康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FcεRIβ,IL-4Rα,IL-5Rα,HLA-A基因表达情况,并以20例变应性皮炎和19例正常人为对照,用Northern blot检测FcεRIβ,IL-4Rα,IL-5Rα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HLA-A,计算相对光密度值。结果:花粉症组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花粉症组4个基因的表达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应性皮炎组治疗前FcεRIβ,IL-4R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cεRI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炎组、皮炎组HLA-A相对光密度值均较正常组高,两组治疗前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中药可以调整花粉症患者相关基因表达,改善患者过敏体质,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宋岚  武静  赵翠玲 《现代医学》2002,30(5):334-335
目的 观察定喘穴注药封闭星状神经节治疗花粉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8例花粉症患者行定喘穴注药封闭星状神经节,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一过性神经封闭和刺激定喘穴的双重作用,可抑制和阻断了花粉症症状产生的内在途径,且该方法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损伤小、维持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临床有部分患者在每年8月至10月份前后可表现出典型的花粉症症状和哮喘症状,其皮肤试验的阳性检测准确率高达95%以上,如果不及时诊治,可随病情发展为变应性哮喘[1].2002年到2005年,每年8月至10月,作者从本院门诊选择有代表性的36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了主要吸入性花粉变应原检测,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花粉症在临床上较常见,病人在日本国约占总人口的约5%。如加上其他(如屋尘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病人超过10%。发病年龄最多为20~29岁,没有男女的差异,但是女性常伴有其他不适感。笔者对日本(东京、名古屋)42例花粉症患者通过病症分析,按中医辨证方法加以分型,且对病因病机及中日花粉症病原进行比较探讨。结果如下。 1 方法和临床资料 1.1 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谈花粉症的点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侠 《中外医疗》2009,28(26):188-188
花粉症通常被称为花粉过敏,主要是因吸入致敏的蛋白成分而引发的,由花扮作为抗原而引起的人体过敏反应,症状主要见于眼、鼻。花粉症与致敏花粉的播散季节有密切关系,发病机制复杂。现对花粉症患者做皮肤点刺检测,以有利于进行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湖北省孝感市城区气传花粉的种类及花粉的飘散规律。方法在孝感市城区选取调查点一处,按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安装取样器,每日曝片1张,对气传花粉进行调查,同时对孝感城区168例花粉症患者进行标准花粉抗原皮肤敏感试验,并对患者发病季节进行调查。结果孝感城区空气中全年均有花粉飘散,高峰期为3~4月份和8~9月份,春季花粉主要为松属、柏科等,秋季花粉主要为蒿属、豚草属等。花粉症患者皮肤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率高的致敏花粉与主要气传花粉基本一致。结论孝感市城区气传花粉调查及其结果分析为该地区花粉症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宁地区花粉症患者致敏花粉和季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了解西宁地区致敏花粉症病人的发病季节和致敏花粉的种类;方法:采用花粉变应原皮肤敏感试验;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花粉抗原皮肤试验及发病季节观察,发现西宁地区花粉过敏患者的发病高峰期为4月-6月和8月-11月,102例花粉抗原皮试阳性者中,蒿属花粉阳性者占总数的69.60%,“++”以上者蒿属花粉占59.80%,夏秋花粉占30.39%,早春花粉占19.60%,晚春花粉占13.74%;结论:西宁地区花粉症中蒿属花粉为主要致敏花粉,依次为夏秋花粉、早春花粉、晚春花粉为本地区花粉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外周血T辅助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细胞对花粉症患者病情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2~2018-02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花粉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按照是否在非花粉季节(11~12月份)发作将患者分为非发作期组和发作期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对比,采集患者外周血并检测Th17、Treg、Th17/Treg指标水平。结果 发作期组与非发作期组对比,性别、病程、花粉遗传史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居住地域、城乡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h17细胞指标水平为(0.43±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26±0.01),另外Treg(6.46±1.38)、Th17/Treg(19.22±3.67)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reg(6.46±1.38)和Th17/Treg(40.32±11.3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发作期组Th17指标水平为(0.37±0.03),显著低于发作期组(0.49±0.05),另Treg(7.69±2.11)、Th17/Treg(5.23±1.46)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发作期组Treg(27.41±9.79)、Th17/Treg(11.03±3.14),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花粉症患者病情发作与地域及城乡位置具有相关性,花粉症患者发病时Th17、Treg、Th17/Treg指标水平变化较健康人群差异较为明显,同时发作期花粉症患者与非发作期花粉症患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Yin J  Yue FM  Wang LL  He HJ  Xu T  Zhang HY  Li H  Wen LP  Sun JL  Gu JQ  Han SM  Ye S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83-1687
目的探讨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中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确诊为夏秋季花粉症的1120例患者进行吸入变应原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法玛西亚公司UinCAP100荧光酶联免疫法),同时对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特点及哮喘的严重程度进行标准临床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夏秋季花粉诱发的变应性鼻炎的平均发病年龄27.9岁,变应性哮喘的平均发病年龄32.6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全部夏秋花粉症患者中,变应性鼻炎占97.9%(1096/1120),单纯变应性鼻炎占45.6%(511/1120);变应性哮喘占53.8%(602/1120),单纯变应性哮喘占0.9%(10/112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53.4%(585/1096)合并季节性变应性哮喘;在季节性变应性哮喘患者中97.2%(585/602)合并变应性鼻炎,30.8%(183/602)需要急诊治疗。结论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状况在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中不容忽视,夏秋季花粉是中国北方地区夏秋季哮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