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病种质量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病种质量与费用管理效果。方法:按ICD-9六位数类目编码的疾病分类法提取病例,采用单病种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计算机软件,对单病种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计算和统计出骨科病例各型平均住院日和平均费用情况;收容数顺位在前10位疾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药品费用、平均医疗费用情况等。结论:病种病例分型质量费用管理适合于医院当前质量管理的要求,骨科单病种医疗质量处于优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引入病例分型管理,扩大临床路径适用范围,探索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及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有效管理办法。方法:应用病例分型管理系统,选择医院的多发病、常见病,制定并实施以病例分型为基础的临床路径管理。结果:通过以病例分型为基础的临床路径管理与传统的诊疗方式的对比研究,患者在平均住院日、人均医疗费用等医疗指标明显降低。管理效果显著。结论:以病例分型为基础的临床路径管理能够规范医务人员操作过程,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病例分型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兼顾医院、患者、医疗保险机构三方利益的基础上,探索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方法,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引导医疗行为和合理医疗消费,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方法对所有出院病案进行病例分型,通过病例分型进行目标管理、病案质量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结果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病案内涵质量,保证了临床路径的顺利开展。结论病例分型兼顾了医疗质量和效益两方面的管理功能,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医疗质量,是先进、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按病种付费中引入病例分型的探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我国以单病种付费为基础的按病种付费模式进行分析,指出该付费模式下存在病种覆盖面不广、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缺乏可比性等问题,导致该付费模式难以推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引入病例分型质量费用管理模式的优势,为探索医保付费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吉林省病种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吉林省病种质量与住院费用进行描述,并将指标与国家部颁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吉林省病种质量指标与部颁标准有一定差距,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过高。  相似文献   

6.
单病种医疗质量综合指数法评价医院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梁沛枫  李红 《中国病案》2009,10(6):30-31
目的探讨利用单病种医疗质量加强医院质量管理,为医院制定合理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05年~2007年度所有住院病人病案信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种常见病、多发病从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并对超标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2007年较前丽年诊疗质量提高,平均住院日相对缩短,部分病种住院费用有所控制。结论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医院单病种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可全面的监管医院质量管理,医院要在继续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平均住院目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控制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疗质量、效率的促进作用,探索临床路径管理方法。方法:将2010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7个病种病例作为路径组,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前1年入院,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7个病种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间医疗质量和效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5个病种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日缩短,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天数和抗生素费用比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了医疗效率指标,提升了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具体分析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对于医院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直接推进医疗质量。方法:将我院2012年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的多个病种病例,作为本次实验路径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常规方法治疗的多个病种病例,作为本次实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医疗质量以及效率指标情况。结果:路径组中病种的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日、抗生素使用情况(费用比、天数)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能够直接提升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推进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卢新平  彭传薇 《中国病案》2009,10(11):37-38
目的探讨病例分型与住院病例费用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从“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06年-2008年出院病人86,281份数据,运用病例分型软件对86,281例出院病人医疗费用结构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四种病例分型的医疗费用排序:D型〉C型〉A型〉B型。结论病例分型法分析医疗费用结构,有利于客观地评价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医院管理者评价和控制目前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科室病例分型与住院日住院费用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实现住院病例质量—费用指标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病例单元包罗模型评价方法进行病例分型(M)、缺陷分级(D)和转归(T)分析评价,即把病例分为一般单纯病例(A型)、一般急症病例(B型)、疑难重症病例(C型)、危重病例(D型)。结果本院病例CD率为18.66%,没达到中等医院CD率可信范围;CD型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总费用都比较高;超标的病例主要分布在妇产科的AB型,主要原因是住院日、住院费用、药费超标造成。结论病例分型有利于科学评价医疗质量,有利于病例费用成本控制,本院应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CD病例就诊率,减少AB型超标病例。  相似文献   

11.
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就是临床医疗科室各选择若干常见病种,分别制定医疗质量指标和标准,分病种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它可以突出质量管理重点,有利于以医疗质量为中心来提高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我院按卫生部颁发的质量控制标准,试行了病种质量管理,对下列指标进行了控制: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住院无数、平均住院费用。1疾病转归从1992、1993年两年的指标看:外科系统所进行管理的疾病治愈率均达到部颁标准,唯食道癌死亡率明显超过部颁标准。内科系统所进行管理的疾病中只有急性心肌梗塞、细菌性肺炎、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没…  相似文献   

12.
张建成  蔡书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35-136,13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医院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腹股沟疝、老年性白内障和混合痔三个临床路径病种患者654例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1~12月我院相同治疗方式治愈出院的腹股沟疝、老年性白内障和混合痔三个病种患者738例为对照组。以临床路径为标准住院流程,观察组严格按流程要求安排每日的诊疗护理,对照组仍遵循传统常规进行诊疗护理。以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医药比卫生经济学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医药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路径(包含阶段性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对科学、有效、合理地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卫生部推行医院管理年活动,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单病种医疗信息公示制”,为搞好单病种质量管理,我们在过去国内推行的单病种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推行的临床单病种管理,它是一种标准化的医疗管理方法,可以对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主要质量环节如诊断依据,入院指征、出院标准及疗效等进行标准化控制。由于同病种的病人医疗需求和资源消耗相似,以病种为单位的质量评价更具精确性和可比性,这样就能够更具体、更直接地把质量控制落实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按病种及时纠正偏差,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为医院总体质量提供量化指标,成为评价医疗质量及效益的基础,更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诊疗因素与病种分值的关系,探索病种分值计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广州某三甲医院2017年84598例住院病人诊断、手术、年龄、住院天数、病例分型等对医疗费用和病种分值的影响,通过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住院天数、患病数、手术与操作数、病例分型的增加或加重,医疗费用随之增加(P<0.05)。结论:年龄、住院天数、伴随病数、手术与操作数、病例分型是影响次均医疗费用和病种分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目前以单病种为基础的住院费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该模式下存在的控制标准指导性不强、涵盖面不广、难以评价医疗费用的合理性、质量评价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以及不利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等问题和缺陷.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推行病例分型质量费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蓉  姚炯 《中国病案》2012,13(3):27-28
目的分析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与存在问题,为大力推广和实施临床路径的医疗管理方式的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从某省级三甲医院2011年实施临床路径病种中选取下肢静脉曲张、子宫肌瘤、冠心病行冠脉介入治疗、白内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半月板损伤6个病种,对已实施临床路径与未实施路径病例进行平均住院日和各项费用对比处理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的6个病种的平均住院日有所缩短(P〈O.05),各项费用有明显减少(P〈O.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临床路径作为最新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切实降低病种费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军队医院6年来军队和地方住院患者病案质量医疗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对医院的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管理提出建议。方法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2001年-2006年出院病人123 618份病案首页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找出影响人均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结果军队病人和地方病人在人均医疗费用上有明显的差异。病人的病例分型、身份、平均住院日的长短等,都是影响人均医疗费用的关键因素,病例分型与医疗费用相关性体现了医疗合理性。结论医院在军队病人的管理上,要进一步落实分类保障,科学计价;对地方病人要加强管理,引导合理医疗。  相似文献   

18.
基于病例分型理论的医疗费用发生及超限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病例分型方法分析医疗费用发生及超限,找到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高居不下的症结所在.方法将医疗费用分为3项主要组成部分药费、检查费、治疗费.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医疗费用的发生及超限进行比较,用以描述特征、发现问题、提出意见.结论基于病例分型方法评价医疗质量、费用指标,比较科学、全面.提示在医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科学管理,加强监控,在自身医疗费用管理的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种全程医疗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提高该病种的救治和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2年全部进行病种质量监控的2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为监控组、2011年同期未监控的193例为非监控组,对结果质量指标和环节质量指标进行综合比较、评价.结果 监控组与非监控组的危重病例率相等(P>0.05),监控组在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评估、健康教育等方面,均优于非监控组(P<0.05);药物溶栓和一般治疗的患者平均费用、药物溶栓时间、24小时内左心室功能评价完成率均有改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采用流程再造、科室培训、临床路径应用、病历质量监控、追踪检查法和品管圈等措施,可持续改进急性心肌梗死病种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新农合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3年来的情况,调查按病种付费实施后,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和实际补偿比的变化情况。方法对该院实施新农合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前后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和实际补偿比做统计分析。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各病种平均住院日均有所下降,其中3个病种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均费用明显降低,6个病种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际补偿比大幅上涨,6个病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按病种付费对平均住院日控制效果不明显,对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效果明显,对提高实际补偿比效果显著,但仍需结合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