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大肠癌的现代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本大肠癌研究会的规定,早期大肠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癌(M癌和Sm癌),无论局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综合国内报道,我国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约占全部大肠癌病例的12.5%,而日本早期大肠癌的所占比例已达到17%~53%。早期大肠癌的预后要明显好于进展期大肠癌,其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如何提高早期癌的诊断率,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改善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早期大肠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肿瘤,由于病变对肠壁侵犯浅,复发及转移率低,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97%,而进展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仅40%~50%。关于我国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因缺少大宗病例总结,各地检查条件及水平差异较大,所以不能真实反映我国早期大肠癌的检出水平。日本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为10%左右,总体上我国在早期大肠癌诊治水平上差距还较大,有待于临床工作者提高认识,积极开展以内镜检查为主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国内和发达国家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1]、第3位[2],5年生存率为66% ~ 69%[2].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最大问题就是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是肝脏转移.因此,对大肠癌发生及肝转移的机制和特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地研究大肠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干预措施效果等,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 5年生存率不足30 % ,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可达 70 %以上[1 ] 。目前多项研究提示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特别是其变异体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在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 ,3] ,但有关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却各家报道不一。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76例大肠癌进行研究 ,探讨CD44v6基因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1 997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标本76例 ,同时取患者距肿瘤 1 0cm以外区域的粘膜为正常对照。男 55例 ,女 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浸润的早期大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WH0有关消化道肿瘤有“上皮内瘤变”这一概念在临床诊断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的62例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浸润的早期大肠癌病例。结果 在粘膜肌层癌变的27例病例中,14.8%存在恶性生物学行为表现(其中区域淋巴结转移1例,局部切除术后复发1例,术后血道转移2例)。在32例粘膜下层癌变并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病例中,4例(12.5%)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结论 早期大肠癌在选择局部切除手术时需要慎重,粘膜肌层癌变的早期大肠癌已不能一概作为良性肿瘤简单处理。对WHO有关消化道肿瘤前驱病变诊断的新标准将粘膜肌层浸润的早期大肠癌定义为良性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我们认为仍需持慎重态度并进一步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大肠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第2~3位。近十多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地区大肠癌已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4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大肠癌的诊断、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大肠癌的总体疗效并无明显改善。在国内,大肠癌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与其他肿瘤一样,提高大肠癌总体疗效的有效途径是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由于大肠癌发展相对缓慢,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72%以上。然而,本院自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接诊的648例大肠癌中就有443例因早期误诊、漏诊而丧失了早期根治的机会,误诊率高达68.36%。作者就648例大肠癌分析如下,以期能唤起同道对早期大肠癌的警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984年1月-2000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05例(106个病变)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肉眼形态以隆起型多见。大肠腺瘤癌变多具有以下特点:腺癌>2cm;广基型;表面不平、糜烂;组织易破碎出血。对早期大肠癌先进行内镜下摘除,病理证实有下列之一者追加肠段切除或行根治性手术:切缘有癌组织;癌组织侵犯粘膜下层深层;癌组织分化程度差。结论:心便患者首选内镜检查。粘膜层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有同样的效果,且损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近25年来经内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大肠癌6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镜诊断作一系统回顾分析。结果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检出率占同期大肠部的7.2%;84.4%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大体形态为:以I型最多见,其中IP型25例,Ips型8例,Is型12例,Ⅱa型7例,Ⅱa+Ⅱc型9例,Ⅱc3例;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最多(44例,占68.8%),其次为中分化腺癌(14例,占21.9%)。结论 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临床和内镜医师务必做到以下几点:(1)临床医师提高对早期大肠癌的警惕性,放宽内镜检查指征;(2)提高内镜医师的检查技术与微小病灶识别能力;(3)放宽大肠粘膜活检指征,提高大肠粘膜活检质量与病理监测;(4)积极开展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检查技术;(5)重视大肠癌的内镜普查。  相似文献   

10.
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毅  吴佩  孟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6):490-491
目的: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病、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对36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原发性大肠癌占同期收治原发性大肠癌的2.6%(36/1390),同时性多原发癌占1.9%(26/1390),异时性多原发癌占0.7%(10/1390),同时性我原发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60.0%。结论: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是提高同时性多原发癌发现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强调大肠单癌的术后随访以早期发现异时性多原发癌,早期诊断并对病变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在2000~2005年,对3 437名55~84岁的自然人群进行大肠癌普查.结果该人群来2 856人接受普查为(A组),普查率83.10%,6年来共发现大肠癌19例,年平均大肠癌发生率92.23/105,A组检出大肠癌11例,漏检5例,发生率89.67/105,检出率61.65/105,早期为90.9%.2年或2年以上未参加普查者为B组,B组检出大肠癌3例,早期诊断率为33.3%.结论高龄自然人群大便隐血试验普查,可检出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5例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的诊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例均得到CEA、B超和(或)CT检查证实,其1年和3年生存率在根治性手术切除组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肝转移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手术切除及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改善其预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84-1999年71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大肠癌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治疗43例,癌灶的完全切除率达90.7%。手术治疗组(包括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者)46例,比较25例单纯内镜治疗及24例手术治疗的粘膜层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疗效及预后相仿(P>0.05)。结论:早期大肠癌位于粘膜层者的内镜治疗较手术治疗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费用低的优势。位于粘膜下层癌需要严格掌握内镜治疗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病理分期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金妙 《临床医学》2006,26(8):42-43
目的为找到更合理的大肠癌病理分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80~1995年行根治切除的大肠癌病例1235例,对其各病理分期亚期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大肠癌病灶局限于粘膜或侵及粘膜下层或侵犯浅肌层或侵犯深肌层,各组病例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侵及浆膜层者其生存率较侵及深肌层者明显下降,两组病例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侵出浆膜外者其生存率较侵及浆膜层者明显下降,两组病例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kes分期及TNM分期是相对较合理的大肠癌分期。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当今男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仅为13%[1]。肺癌的预后与其发现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A期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60%,而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40%~5%[2]。大部分患者在发现肺癌时已存在淋巴结受累或远处转移。因此肺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已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探讨血清VEGF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住院患者57例为实验组,在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57例为对照组,分别从是否转移、Dukes分期、手术前后5个方面,观察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368.34±132.1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31.56±63.83pg/ml(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Dukes分期、手术前后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的变化与大肠癌的有无转移、Dukes分期、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判断是否侵袭转移、治疗及预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青年大肠癌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李智  邹玉 《临床医学》2011,31(1):63-64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5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预防。结果 45例青年大肠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本组误诊率为44.4%;Dukes分期以C、D期为主,共25例(55.6%);病理分型以腺癌多见,其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较高,达44.4%。结论青年大肠癌误诊率高,病理分化低,恶性程度高,近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 (FAK)表达与大肠癌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 10例正常肠粘膜、16例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及 10 8例大肠癌手术标本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肠粘膜表达均阴性、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率为 12 .5 0 % ,大肠癌表达阳性率为 75 .93% (82 / 10 8)。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48.84%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3.85 % (P <0 .0 1) ,FAK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 (均 P<0 .0 1)。FAK阳性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49.74%、44 .30 %。而阴性者为 10 0 %、88.5 4%。二组患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结论大肠癌由于FAK表达增加 ,加速恶性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大肠活检粘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状况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肠粘膜癌变倾向及大肠癌生物学行为 ,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五位。日前仅5%的大肠癌患者在早期得到诊断,大部分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大肠癌的诊治水平,寻找能够用于早期诊断、治疗观察、预后判断且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肿瘤标志物,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以来,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均被视为预后很差的因素。大肠癌进展往往易发生腹膜转移。有研究报道,8%~15%的大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腹膜转移,超过50%的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出现腹膜转移[1]。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胸腹部恶性肿瘤的治疗。科室自2014年5月以来,对大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在实施减瘤术后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