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hang SH  Ren W  Li G  Li QF  Lu XE  Ma GC  Bao BN  Chen J  Ni YX  Zhang Z  Wang ZH  Wang JW  Wu J  Du J  Deng JR  Tang L  Huang WJ  Wu HJ  Zhang Y  Li 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57-196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临床特征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局部地区40岁以上2810例自然人群的IGR进行调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后以WHO 1999年IGR诊断标准分组:葡萄糖耐量正常(NGT),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复合性糖耐量低减(IFG IGT)]和糖尿病(DM)。结果IGR检出率18.11%,其中IGT、占IGR的85.26%,IFG占6.68%,IFG IGT占8.06%,与NGT组比较,IGR人群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MA—IR等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MA-B明显较低。与糖尿病组比较,IGR组血压、TG、HOMA—IR升高程度不如糖尿病组显著,HDL—c、HOMA-B降低程度较糖尿病轻。复合性糖耐量低减组和IFG组较IGT组BMI、HOMA—IR明显较高,而HOMA—B明显较低。IGR中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或超重及微量白蛋白尿检出率均显著高于NGT组。复合性糖耐量低减组MS检出率高于IGT组。结论重庆局部地区40岁以上人群IGR发生率较高,IGR者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高。IGR各亚组存在不同的代谢异常,复合性糖耐量低减组和IFG组较IGT组的BMI、高血压、微量蛋白尿、HOMA—IR增高的程度更高,HOMA—B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2.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CRP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CRP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CRP表达情况。结果IFG组的PBS、FINS、HOMA—IR及CRP、TG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显著(P〈0.05);IGT组的PBS、FINS、HOMA—IR及CRP、TG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研究袁明IFG、IGT、IFG/IGT与CRP值依次增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事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分析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糖耐量减低(IGT)者胰岛素抵抗(IR)对血脂的影响,并与正常糖耐量(NGT)组相比较。结果,IGT组(120例)血清TG、TC、LDL—C水平较NGT组升高,HDL—C降低,且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AUC)也升高(均P〈0.05);IGT患者血清TG水平与HOMA—IR及胰岛素AUC正相关,HDL—C与HOMA—IR负相关(P〈0.05)。因此,IGT患者已存在血脂异常,且和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广西29 503人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IGR)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广西2003-2005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行简易糖耐量试验(OGTr)的5岁以上29503例居民资料,根据WH01999年IGR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IFG),单纯糖耐量减低组(I-IGT),I-IFG与I-IGT合并组(IFG/IGT)及糖尿病组(DM)。IGR则包含I-IFG、I-IGT及IFG/IGT。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归分析,探讨影响IG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GR总的粗患病率为15.81%,用2000年广西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标化患病率为10.56%;IGR各亚组的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为:I-IFG2.53%(2.08%)、I-IGT11.08%(7.14%)及IFG/IGT2.20%(1.34%);IFG、IGT、IFG/IGT占IGR的比例分别为15.97%、70.09%及13.94%。与NGT组比较,IGR人群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醋(TG)、总胆固醇(代)、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B细胞功能(HOMA—B)明显较低。与DM组比较,I-IFG和I-IGT组SBP、DBP、BMI、WC、TG、TC、HOMA-IR升高程度不如DM组显著,HDL、HOMA—B降低程度较DM轻。IFG/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与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SBP、WC、TG、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P〈0.01)。结论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的主要类型为I-IGT。IGR各亚组存在不同的代谢异常,IFG/IGT组较I-IFG和I-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HOMA-IR增高的程度更高,接近DM组。高龄、高血压、WC、TG、UA、HOMA-IR、糖尿病家族史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调节受损 (IGR)者糖负荷后游离脂肪酸变化的特点及其与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 35 4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 (NGT)组 (2 4 0例 )和IGR组 (114例 ) ,IGR组再分为空腹血糖受损 (IFG ,13例 )、糖耐量受损 (IGT ,83例 )、合并IGT和IFG(IGT +IFG ,18例 ) 3个亚组。分别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估测胰岛素抵抗 ,以糖负荷 30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I30 /△G30 )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 ,以糖负荷 30min及 12 0min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下降百分率评价内源性胰岛素抑制脂解能力。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后 ,IGR各亚组HOMA IR均较NGT组显著升高 (P <0 .0 1)。校正HOMA IR后 ,IGT亚组及IFG +IGT亚组的△I30 /△G30均显著低于NGT组 (P<0 .0 1) ,而IFG亚组与NGT组的差异无显著性。IGT亚组及IFG +IGT亚组糖负荷后早期FFA降低比率显著低于NGT组 (P <0 .0 5 ) ,但各组糖负荷 2h的FFA下降百分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糖负荷后早期FFA降低比率与糖负荷后胰岛素增加比率成负相关 (r =- 0 .4 6 ,P <0 .0 0 1)。结论 糖负荷后早期FFA的代谢与胰岛素的早期分泌功能密切相关 ,中国人IGT和IFG +IGT者存在糖负荷后早期FFA代谢异常 ,反映其存在早期胰  相似文献   

6.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脂联素和FFA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脂联素和游离脂肪酸的(FFA)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5例正常糖耐量(NGT)组、27例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5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组血清脂联素和FFA水平,分析其对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胰岛B细胞功能(HBCI)的影响。结果(1)IGT组和T2DM组空腹血清脂联素低于NGT组,血清FFA明显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清脂联素与HOMA—IR显著负相关(r=-0.542,P〈0.01),与HBCI无相关性。(3)血清FFA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646,P〈0.01),与HBCI呈负相关(r=-0.244,P〈0.05)。结论IGT和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降低,FFA明显增高,并与HOMA—IR、HBC相关,提示血清脂联素和FFA可能参与构成T2DM的病理生理基础,包括IR和B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市区自愿参加体检的人群分为3组:T2DM 组145例、IGR 组128例及对照组(NGT 组)160例,检测空腹血浆脂联素,同时测定 HbA1c 、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测量身高、BMI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 IGR 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 IG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糖耐量正常再到 IGR 到 T2DM 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 BMI 的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而 HbA1c 、TC 、TG 、LDL‐C 却逐渐升高,因此,积极控制 BMI 可以调节血浆脂联素水平,将对防治 IGR 、糖尿病、血脂紊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受试者分为正常(NGT)组,IFG1组、IFG2组、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组(DM+IGT组).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冠脉积分.结果 诊断切点下调增加了IFG人群构成比(5.49%vs16.06%,P<0.05).IFG1组、IFG2组TC、TG、LDL、CRP及IL-6水平高于NGT组,HDL低于NGT组(均P<0.05).IFG1组、IFG2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高于NGT组(均P<0.05).IFG1组、IFG2组冠脉积分高于NGT组(均P<0.05).结论 IFG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从疾病防控角度,下调IFG切点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状态,为临床早期综 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的门诊及住院的成年人(22— 77岁)共355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糖耐量(NGT)者178例,空腹血糖受损(IFG)者42例,糖耐量 减低(IGT)者72例,IFG+IGT者53例;(2)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及OGTT,后各点 血糖值及胰岛素值;(3)评价基础与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计算指标:早 期胰岛索分泌指数:OGTT30 min胰岛素增量与葡萄糖增量的比值(△I30/△G30);按HOMA模型计 算HOMA-β细胞功能胰岛素分泌指数:HBCI=20×FINS/(FPG-3.5);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FINS×FPG)/22.5;李氏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FINS×FPG)/(PG2 h+PG1 h-2FPG)。 结果(1)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年龄、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PG0.5 h、PG1 h均明显高于NGT人 群,而0.5 hIns均降低,IGT组的甘油三酯最高(P<0.05),与IFG组比较,IGT组PG0.5 h、PG1 h均较 低,PG2 h、2 hIns增高(P<0.01)。IFG+IGT组FINS最高(P<0.05);(2)校正年龄、性别及BML后,IGR人 群HOMA-IR增高(P<0.05),其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等因素后,IGR人群HBCI均明 显低于NGT组(P<0.01);而IGT组HBCI明显好于IFG及IFG+IGT组(P<0.01);IGR组△I30/△G30均低 于NGT组(P<0.05),IFG+IGT组最差(P<0.05);校正年龄等因素后IGT组与IFG+IGT组MBCI明显低 于NGT组和IFG组(P<0.01);且IGT组与IFG+IGT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 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及HOMA-IR与IFG及IGT的发生均相关(P<0.05);而MBCI则与IGT的发 生相关(P<0.05),男性发生IGR的风险均高于女性。结论(1)DM前期IGR人群存在基础和糖负荷后胰 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及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且不同类型的IGR人群各有其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征;(2) 对于DM前期的高危人群,不仅应及时监测血糖还应尽早地检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应针对其各自 特点给予恰当的早期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和非肥胖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清CRP表达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117例IGT患者和68例正常糖耐量(NGT)对照组按BMI≥25kg/m^2和BMI〈23kg/m^2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并加以比较。结果:CRP水平IGT组和NGT组各自组内比较,肥胖者均较非肥胖者高(P〈0.05);组间比较,IGT组较NGT组CRP水平在肥胖者和非肥胖者均增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IGT患者较NGT患者,肥胖较非肥胖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液流变学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糖耐量对照者(NGT组)、空腹血糖受损者(IFG组)和糖尿病者(DM组)的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IFG组和DM组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粘度(ηbH)、全血中切粘度(ηbM)、全血低切粘度(ηpL)、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显著高于NGT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回醇(HDL-C)显著低于NGT组(P〈0,01);DM组的GLU、TG、ERI显著高于IFG组(P〈0,01),HDL-C显著低于IFG组(P〈0.01)。三组的血浆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仅DM者存在高粘血症.在IFG阶段就已经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的差别.方法:对489例30岁以上自然人群作了OGTT,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FG/NGT)、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三组,IGR组再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联合糖调节受损(IFG/IGT)三组,比较各组WBC计数、血压、血脂和胰岛素等指标的差别.结果:IGR和DM组WBC计数明显高于NFG/NGT组(P<0.01),IGT、IFG和IFG/IGT三组WBC计数水平无差别(P>0.05).相关分析提示WBC计数与BMI、腰围、SBP、TG、LDL-C、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DM及IGR患者WBC计数水平轻度增高,提示慢性亚临床炎症与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空腹血糖受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海洪 《海南医学》2009,20(9):18-2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在我院体检的2517例人员进行病史询问,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的测量,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空腹血糖正常(NFG)组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并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为26.6%。IFG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男性IFG患病率高于女性。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空腹血糖正常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组具有两项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对危险度是NFG组的2.232倍(P=0.000,95%CI1.852—2.689)。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BMI、年龄、DBP、TG、糖尿病家族史。结论IFG患者已开始使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且他们的发病率与年龄、超重肥胖、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家族史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肥胖儿童57例和正常体重儿童53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测量两组儿童的体重、身高,计算BMI,测量儿童血压及腰围: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测定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计算两组儿童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儿童BMI、WC、FPG、2hPG、SBP、DBP、TG、LDL—c、FINS以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BMI、腰围、SBP、DBP、GLU、TG、LDL—c以及FINS与HOMA—IR呈正相关,HDL—c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更容易伴随代谢异常,也更容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儿童肥胖危害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程度,从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对糖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行糖尿病筛查的中老年人群,所有受检者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OGTT)以评估糖代谢状态;根据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o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R)组及新诊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以校正胰岛素抵抗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HBCI/IR)评估β细胞功能,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标。结果共纳入756例受检者。糖代谢状态从NGT—IGR—DM,校正胰岛素抵抗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HBCI/IR)逐渐下降(P〈0.001),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逐渐增加(P〈0.001)。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HBCI/IR与糖代谢状态(β=-10.0;95%CI:-12.6,-7.3;P〈0.001)显著相关。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后,胰岛B细胞功能(HBCI/IR)是中老年人群糖代谢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B一0.003;95%CI:一0.006,0.000;P〈0.05)。结论胰岛8细胞功能是中老年人群糖代谢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以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基本体检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餐后2h血糖(2hPG)。按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评估(HOMA—β)。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空腹血糖(FPG)的升高,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2hPG逐步上升,与FPG〈5.6mmol/L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1mmol/L≤FPG〈7.0mmol/L组与5.6mmol/L≤FPG〈6.1mmol/L组。BMI、WC、TG、FINS、2hPG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发现新切点下的空腹血糖受损(5.6mmol/L≤FPG〈7.0mmol/L)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1),而与HOMA—B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FPG5.6~6.1mmol/L人群已经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T2DM)的高危人群,切点下调是合理的。新切点下空腹血糖受损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HOMA—B呈负相关.胰岛素抵抗是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879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177例,IGT者由117例增加到294例;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及旧标准IFG相比,新增IFG人群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脂肪肝的患病率均增高(均P〈0.05)。结论IFG标准下调后,IGT检出率明显增加,并新增加IFG人群已出现血压、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DM患者体内FFA浓度的变化,阐明其与血糖脂代谢的关系,进一步探讨GDM发病过程中IR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76例GDM患者及56例正常孕妇组分娩前空腹血糖、血脂、FFA、FINs及HbAlc水平。计算HOMA—IR,并行GDM患者FFA与BMI、TG、TC、HOMA—IR相关性比较。结果与正常组孕妇相比。GDM组孕妇空腹血糖、TG、TC、FFA及LDL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正常组孕妇HDL水平明显高于GDM组HDL水平。FFA与BMI、TG、TC、HOMA—IR均呈正相关。结论孕期高FFA能够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诱导和加重IR过程.导致GDM发生。  相似文献   

19.
糖调节受损(IGR)是任何一种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其中又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为提高IFG对发生2型糖尿病的预测能力,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近日提出了有关IFG下限诊断切点的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5,83:1947):①降低IFG下限的诊断切点,即从6.1mmol/L降至5.6mmol/L。②IFG上限的诊断切点不变,仍为〈7.0mmol/L。由此,IGR可分为空腹血糖(FPG)≥5.6mmol/L,但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2 hPG)〈7、8mmol/L的单纯IFG;FPG〈5.6mmol/L,但OGTT 2 hPG在7.8~11.0mmol/L之间的单纯IGT及二者兼有等三种状态。③在下调IFG诊断切点后,所有FPG≥5.6mmol/L的个体均应接受OGTT,以将人群中的IFG+IGT划分出来,此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对793例健康体检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糖负荷1h血糖升高切割点,分为OGTT 1h血糖正常583例(NGTN组)、OGTT 1h血糖升高127例(NGT1H组)、葡萄糖耐量减低83例(IGT组),比较各组间的代谢指标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生成指数(IGI)。NGT1H组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于NGTN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GTN组;NGT1H组的HOMA—β(4.5±0.7)和IGI(2.1±0.7)水平低于NGTN组(4.8±0.7,2.7±0.9),HOMA—IR(1.2±0.6)高于NGTN组(0.5±0.6),NGT1H组HOMA—β水平高于IGT组(4.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OGTT 1h血糖升高也是机体糖代谢受损的指标,存在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异常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