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制成肝硬化模型的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门阻断30rain组(阻断组)及通过选择性肠道去污染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各20只。在实验术后30min及24h时分别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肺及门、腔静脉血作细菌培养,并取门、腔静脉血作内毒素检测。结果阻断组大鼠手术后30min即出现门、腔静脉血内毒素浓度升高(P〈0.01),在手术24h后升高更明显。并在术后24h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及门、腔静脉血细菌培养出现阳性,主要为大肠杆菌。预处理组大鼠无论是手术30min还是24h后,门、腔静脉内毒素水平升高均不明显,较阻断组明显降低(P〈0.01),肠道外组织及门、腔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也明显降低。结论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30min后早期即可出现内毒素血症,并于手术24h后出现明显肠道细菌移位。选择性肠道去污染能减少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肠道双歧杆菌与烫伤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肠道双歧杆菌在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 方法 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 ,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 (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 ,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浓度。 结果 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 (P <0 .0 1) ;血LPS水平在致伤 1、3、5d后分别为 (0 .2 3 6± 0 148)Eu/ml、(0 .197± 0 .15 6)Eu/ml、(0 10 4± 0 .0 90 )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 (0 .0 72± 0 .0 49)Eu/ml(P <0 .0 5 ) ;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 2 0~2 5 0倍、真菌数剧增至 5~ 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 0 .5~ 3 0倍 ,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 5 0 0 0∶1降为伤后的 4~ 80 0∶1;血浆IL 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 ,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 ,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 12 0倍 ,真菌数增加约 5 0倍 ,大肠杆菌数增加约 3 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与血浆中IL 6、LPS浓度呈负相关 (r1=- 0 .4817,r2 =- 0 .4912 ,P <0 .0 1) ,血IL 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82 5 8,P =0 .0 0 0 1)。 结论 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 ,细菌和LPS移位增加 ;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 ,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P-2)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LP-2治疗组.模型组和GLP-2治疗组大鼠行胆总管结扎,术后GLP-2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GLP-2[250μ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相同方式注射等体积PBS.检测各组术后1,3,7d肠黏膜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状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和GLP-2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黏膜PI3K表达量在术后第3,7天明显降低(均P<0.05);GLP-2治疗组PI3K表达量虽有减少,但与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模型组大鼠肝脏和脾脏细菌移位率逐渐增加,第7天达100%,肝脏和脾脏总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75.0%和66.7%; GLP-2治疗组两脏器细菌移位率增加缓慢,总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37.5%和25.0%,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GLP-2治疗组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GLP-2治疗组的内毒素含量在各时间点上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GLP-2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肠黏膜中PI3K的表达,从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大鼠分离并切断双侧迷走神经,静注脂多糖(LPS)后持续刺激左侧迷走神经20min,间隔10min 后重复刺激20min,共刺激3次,对照组无电刺激。分别于静注 LPS 后1h、1.5h 和2h 处死动物,测定肠组织 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迷走神经刺激组肠组织 TNF-α、MPO 含量显著低于 LPS 组和迷走神经切断复合 LPS 组(P<0.05),组织炎性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迷走神经兴奋能显著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局部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对抗致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重组生长激素(rhGH)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肠源性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er大鼠42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胆总管结扎组(BDL组)及rhGH治疗组(rhGH组)。实验1周后检测各组肝功指标的变化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取肝、肾、肠系膜淋巴结等肠道外器官组织做细菌培养,电镜观察末端回肠黏膜变化。结果rhGH组多项肝功指标较BDL组明显改善,rhGH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38±0·03)EU/ml,较BDL组的(0·65±0·04)EU/ml明显降低(P<0·01),与SO组的(0·30±0·02)EU/m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DL组肝、肾、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移位率高于另两组,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为64·29%,明显高于SO组及rhGH组(P<0·05),后两组之间各部位细菌检出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电镜显示BDL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变性,内质网明显扩张。rhGH组肠黏膜上皮改变较BDL组明显减轻,接近SO组所见。结论应用rhGH可保护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时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和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门静脉部分缩窄(PVS)制成门静脉高压模型的30只大鼠均分为3组:模型组(B)、左旋精氨酸组(C)、单-甲基精氨酸组(D)。另10只大鼠接受假手术作为对照组(A)。术后2周取肠系膜淋巴结(MLN)、脾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测定门静脉压力、内毒素和NO2^-水平;并用镧做示踪剂观察肠粘膜屏障通透性变化和粘膜 形态的改变。结果 PVS各组MLN细菌检出率高于A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上升。PVS各组NO2^-和门静脉压力均较A组增高,在D组二者均较B组下降。细菌移位率、内毒素和NO2^-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镧沉积到PVS各组的粘膜上皮细胞和其上下固有层细胞间,粘膜细胞的微绒毛有形态改变。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可发生细菌移位的内毒素血症,可能与肠粘屏障通透性增强和破坏有关,提示细菌移位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并增加NO2^-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过制作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 ,观察胰腺炎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肠道细菌移位[1] 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及分组 :雄性Wistar大鼠75只 ,体重 2 70~ 330g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6只 )、假手术对照组 (30只 )和ANP组 (39只 )。2 .方法 :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复制ANP模型。禁食 12h后剖腹 ,细针逆行穿刺总胆胰管 ,恒速输入牛胆酸钠和胰蛋白酶 (浓度分别为 12 .5 g/L和5× 10 6U/L ,3.33ml/kg体重 )。假手术组仅翻动胰腺。各组动物于 2、8、2 4、48、72h分批处死 …  相似文献   

9.
肝门阻断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细菌感染仍然是肝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为了了解其发生机理,通过阻断猪的肝门45分钟,松钳观察60分钟,造成肝缺血和内脏瘀血的动物模型,观察肠菌移位和血中内毒素含量,以及远端小肠粘膜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确定反复性败血症时肺循环与体循环反应的关系。作者采用12头45~60 kg成年绵羊,均制备成慢性肺淋巴痿。每日2次经静脉给予大肠杆菌内毒素(1μg/kg),共5天,继续观察3天。初3次给予内毒素后肺反应特征为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缺氧,肺淋巴流量增加2~3倍,肺淋巴和血浆TXB_2及6-酮-pGF 1α水平从200 pg/ml左右增高至2000 pg/ml以上。体循环对起初数次注射内毒素的反应是周围血管阻力升高、心指数降低、氧耗量暂时升高20%。继续给予内毒素后,肺反应显著减弱。肺动脉压、肺淋巴流量和动脉氧张力仅中度改变。TXB_2增高不到800 pg/ml。6-酮-PGF1α无改变。但此时高动力状态呈进行性发展,特点是心指  相似文献   

11.
急腹症内毒素血症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腹症内毒素血症期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特点。方法:动态观察27例属于内毒素血症期的急腹症患者外周血内毒素、POP、NO和SOD。结果:患者内毒素、LPO升高率分别为77.8%和90.0%。内毒素、LPO水平于第0、1、3、7d高于正常组(P<0.05);NO于第0、3d高于正常组(P<0.01);SOD活性于第0、3、7d低于正常组(P<0.05)。内毒素、LPO及NO均于0d达峰值,内毒素和LPO皆自第3d开始明显降低。0d时NO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21,P=0.003),LPO与SOD呈负相关(r=-0.602,P=0.038)。结论:急腹症内毒素血症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为SIRS的前期状态;氧自由基、NO及内毒素是此阶段的部分炎症介质。提出“内毒素血症期”这一概念有助于及早发现内毒素血症,特别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并防治SIRS及MODS。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各器官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各脏器的细胞凋亡及内毒素 (LPS)预处理对其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 42只随机分为 3组 :生理盐水组 (N组 ,n =6) ;LPS对照组 (L组 ,n =18) ;LPS预处理组 (P组 ,n =18) ,P组 :首次 ,经腹腔注射LPS 0 .2 5mg/kg体重 ;2 4h后再经腹腔注射LPS 0 .5 0mg/kg体重 ,其余两组在上述时间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NS) ;第 2次腹腔注射 72h后 ,L组和P组经静脉注入LPS 10mg/kg体重 ,N组给予等量NS。在静注LPS后 ,N组取 6只在 6h末、L组和P组分别在静注 2、4、6h时各取 6只大鼠处死。取动物肺、肝、小肠、脾等脏器组织 ,采用光镜、电镜及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内毒素血症时脾、肺、肝、小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细胞凋亡增加 ,而内毒素预处理使上述器官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减少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脾、肺、肝、小肠等脏器的实质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细胞凋亡 ,这可能是内毒素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脏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N组,n=12);LPS对照组(L组,n=24)和LPS预处理组(P组,n=24),P组:首次,经腹腔注射LPS 0.25mg/kg,24h后再经腹腔注射LPS 0.5mg/kg,其余两组在上述时间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NS);在第一次腹腔注射96h后,L组和P组静脉注入LPS10mg/kg,N组给予等量NS,每组各取6只大鼠用于连续观察心肌收缩力各指标。另外,N组取6只在6h末取血处死大鼠,L组和P组分别在静注2、4、6 h时各取6只大鼠取血处死动物。用于测定心脏生化指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SP70蛋白表达。结果 L组大鼠的心肌收缩力指标LVSP和±dp/dt max在静注LPS1h后较N组明显降低(P<0.05),而P组较L组增加,与N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L组血浆中LDH浓度、CK活性随时间延长较N组逐渐增加,而P组上述指标较L组明显降低(P<0.05),与N组相比无明显差异。L组大鼠HSP70蛋白表达较N组有增加趋势,但与N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而P组HSP70蛋白表达在2、4、6 h较N组增加,在6 h较L组显著增加。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防止内毒素对心脏的损伤作用,可能与诱导心脏HSP70的表达,增强组织抗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毒素血症一氧化氮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曾民德 《外科》1996,1(1):29-32
  相似文献   

15.
猪门静脉血流阻断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猪门静脉血流阻断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进一步了解门静脉系统淤血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荣昌种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门静脉阻断45min(PVC-45')、60min(PVC-60')组,在阻断前、复流前、复流后1h时相点,取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及取门静血作内毒素检测。结果:PCV-45'、60’组细菌培养及LPS均明显高于未阻断组(SO组)(P<0.05)。结论:门静脉阻断后引起的肠粘膜缺血/缺氧,是肠粘膜屏粘膜障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变化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观察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突破肠屏障及其发生细菌移位的时间及途径。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SAP组(n=30)和假手术组(n=20);造模前3 h用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给大鼠灌胃,分别在造模后2、3、4、6、8 h处死动物,分别取胰腺、肠系膜淋巴结制备组织匀浆;另取门静脉血及腹水,离心取上清,荧光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标本中FITC的荧光强度,确定细菌移位出现的途径及时间。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于造模后3 h在腹水,4 h在胰腺组织,6 h在肠系膜淋巴结中检测出较高强度的荧光(P<0.05),并以腹水中的荧光强度为最高;门静脉血至造模后8 h仍未检测到细菌移位。结论:腹水和淋巴液可能是SAP早期细菌移位的重要途径,细菌可通过上述途径早期发生移位。  相似文献   

17.
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GM  Ding XQ  Xu GZ  Wang JK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56-860
目的 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NS)组,内毒素脂多糖(LPS)2h、4h、6h组和LPS预处理2h、4h、6h组,每组12只。LPS预处理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LPS0.25mg/kg,24h后再注射LPS0.5mg/kg,NS组和LPS各组在上述时间均给予等容量NS;第2次腹腔注射72h后,LPS各组和LPS预处理各组大鼠经静脉注入(静注)LPS 10mg/kg,NS组注射等量NS。NS组在静注NS后6h,LPS2h、4h、6h组和LPS预处理2h、4h、6h组在静注LPS后2、4、6h时各取6只大鼠取血,行血气分析;取左侧肺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抑制性κB-α(IκB-α)蛋白表达;计数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测蛋白含量。上述7组另取6只大鼠,在上述相同时点取全肺,计算肺体指数,测定髓过氧化酶(MPO)。结果 LPS各组大鼠较NS组大鼠肺体指数、BALF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及肺组织MPO含量均增加,氧分压和HCO3^-下降;而LPS预处理各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变化明显减轻。肺组织ICAM-1 mRNA在LPS2h、4h和6h组表达递增,而在LPS预处理各组表达显著减少;LPS2h组肺组织IκB-α蛋白表达较NS组减少,而LPS预处理2h组较LPS2h组表达增加。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防止内毒素血症时的肺损伤,可能与内毒素预处理使肺组织IκB-α蛋白生成增加和(或)消耗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与血浆内毒素( LPS)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LPS.结果:血清胆红素升高组内毒素检出率及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胆红素及内毒素结合共同评估,可有效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大承气汤对腹膜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实验以125I-LPS对大鼠灌胃后,观察腹膜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后各脏器中分布。结果表明:急性感染性腹膜炎可致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增加,各重要脏器中均含不同浓度的内毒素,内毒素含量由高至低为:肾、肺、肝、胰、肠系膜淋巴结、心脏(P<0.05)。大承气汤能明显抑制腹膜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移位(P<0.01),并可增加125I-LPS的粪便排出量(P<0.01)。为临床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腹内高压对兔肠道通透性及内毒素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腹内压及作用时间对兔肠粘膜通透性及内毒素、细菌移位的影响 ,探讨腹内高压 (IAH)在腹腔间隙综合征形成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制作IAH动物模型 ,通过异硫氢酸荧光素葡聚糖 (FITC Dextran )和辣根过氧化酶Ⅱ型 (HRP Ⅱ )两种分子探针 ,观察不同程度腹内压力下肠道通透性的改变 ,检测IAH对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结果 腹内压 (IAP) >2 0mmHg(1mmHg =0 .133kPa)时 ,门静脉血中FITC D及HRP Ⅱ含量显著增高 (P<0 .0 1) ;IAP为 10mmHg作用 1、2、4h ,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改变 ;2 0mmHg压力作用 1h ,内毒素含量即显著增高 ,并随压力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 ,2 0mmHg压力下 1、2、4h ,细菌到肠系膜淋巴结的移位率分别为 33.3%、6 6 .7%、10 0 % ,2、4h各有 1例移位到肝脏 ;30mmHg时 2h以内 ,细菌到肠系膜淋巴结的移位率为 10 0 %。所有实验组均未出现细菌至脾脏的移位。 结论 当IAP >2 0mmHg时肠道通透性显著增加 ,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 ,细菌可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 ,可能是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