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虹  刘劲松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2):833-835
目的 分析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4个亚型之间临床症状的特点.方法对2007年5月~2007年10月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及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进行诊断及分型,分析IBS及其各亚型之间的临床特点.结果(1)207例按照罗马Ⅲ标准被诊断为IBS,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7例;便秘型IBS(IBS-C)48例,占23.19%,腹泻型IBS(IBS-D)130例(62.80%),混合型IBS(IBS-M)20例(9.66%),不定型IBS(IBS-U)9例(4.35%);(2)IBS患者以35~45岁年龄段最多见,占总数的36.23%,45岁之前IBS患者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而45岁以后则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女性IBS-C型和IBS-M型患者较IBS-D型患者多见,4型间发病年龄及发病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7),IBS-C和IBS-U患者较IBS-M型患者发病病程长(P<0.05).IBS患者中,以腹痛和便后腹部症状缓解的发生率最高,分别占78.74%和82.13%,4型IBS患者肠道症状中排便后腹部症状缓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腹痛、排便困难、腹胀、腹部不适、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IBS腹部症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下腹部,其次是脐周.结论4型IBS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临床上熟悉掌握这些症状特点有助于IBS的初步诊断及分型,以便选择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分析其临床症状谱的地区差异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初步了解福建省IBS人群的临床症状特点,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4月福建省15家三级医院消化内科门诊IBS患者703例,诊断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对入组患者进行面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病程、相关症状等。结果:703例IBS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3,以35~45岁年龄段最多见(32.4%);腹泻型IBS(IBS-D)占58.2%,便秘型IBS(IBS-C)占22.6%;主要下消化道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和排便异常(包括腹泻、便秘、排便不尽感、黏液便等)。在4个IBS亚型中,混合型IBS(IBS-M)患者临床症状最重(P0.05),IBS-D、IBS-M患者的腹痛症状重于IBS-C患者(P0.05),IBS-C患者的腹胀症状重于IBSD患者(P0.05)。32.9%的IBS患者重叠上消化道症状,以餐后饱胀、嗳气最常见,其中68例(9.7%)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福建省IBS人群半数以上为IBS-D,不同亚型间的临床症状谱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重叠上消化道症状或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分辨肛肠测压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分型诊断及临床个体化治疗的意义。[方法]难治性IBS患者50例进入本研究。根据罗马Ⅲ标准,50例分为:便秘型IBS(IBS-C)15例,腹泻型IBS(IBSD)20例,混合型IBS(IBS-M)10例,不定型IBS(IBS-U)5例。50例均接受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根据高分辨测压结果分型以及评价高分辨肛肠测压分型与罗马Ⅲ标准分型的一致性,并根据患者意愿给予治疗。21例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29例按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结果]50例患者根据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分型,与罗马Ⅲ标准比较,一致性尚好,Kappa值0.626。高分辨肛肠测压结果显示IBS-D中有10例应归为IBS-M;IBS各亚型患者中伴有功能性排便障碍比例较高(56%)。治疗效果按照症状积分下降判断。联合治疗组21例中20例有明显效果,1例无效;常规治疗组29例中19例有效,10例无效。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效果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结论]高分辨肛肠测压检查对难治性IBS分型与罗马Ⅲ标准分型有较高的一致性,对难治性IBS患者的症状能提供病理生理改变的证据,能指导IBS患者个体化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提高难治性IBS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亚型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IBS亚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女性IBS患者,分为IBS-D组、IBS-C组、IBS-M组、IBS-U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SAS、SDS量表对所有对象进行心理状态测评,24 h HRV频域分析指标测定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IBS各亚型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IBS-C组显著高于其他亚型组(P<0.05)。IBS各亚型组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S-C型较其他亚型LF明显升高,HF明显降低,LF/HF比值增高(P<0.05)。结论 IBS-C型患者与其他IBS亚型患者在心理状态和HRV指标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近年来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ifficile)感染率上升。一些轻症C.difficile感染者症状酷似腹泻型或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或IBS-M),但以一般方法难以检测C.difficile。目的: 评估临床上根据罗马Ⅲ标准诊断为IBS-D或IBS-M的病例中是否有一部分与致病性C.difficile现症感染或携带C.difficile有关。方法: 连续纳入符合IBS罗马Ⅲ诊断标准的120例IBS-D或IBS-M患者,应用VIDAS C.difficile A毒素Ⅱ(CDA2)试剂盒,以酶联荧光测定(ELFA)技术检测粪便样品中的C.difficile毒素A,如结果可疑,则进一步行CDA2阻抑(CDB)测试以提高分辨率。结果: 120例IBS-D和IBS-M患者粪便滤液中均未检测到C.difficile毒素A。结论: 本组根据罗马Ⅲ标准诊断的IBS-D和IBS-M患者无致病性C.difficile现症感染或携带C.difficile,无证据支持这部分患者需常规使用甲硝唑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包括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4种亚型。因IBS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常伴有心理障碍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该文就目前IBS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IB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符合情况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面访式问卷调查消化内科门诊连续就诊病例3014例。结果(1)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480例,检出率15.9%(480/3014)。其中便秘型IBS(C—IBS)27.9%(134/480),腹泻型IBS(D-IBS)32.7%(157/480),混合型IBS(M-IBS)6.7%(32/480),未分型IBS(U-IBS)32.7%(157/480),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罗马Ⅱ标准的IBS患者558例,检出率为18.5%(558/3014),其中便秘主导型33.2%(185/558),腹泻主导型38.2%(213/558),其他占28.7%(160/558),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2),各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马Ⅲ标准对IBS的检出率低于罗马Ⅱ标准(P=0.008),但两者诊断IBS有较好的一致性。(2)与罗马Ⅱ标准的IBS患者相比,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腹部症状(P=0.04)和异常排便习惯(P〈0.001)均较严重,最近3个月患者的就诊率也较高(26.5%、35.6%,P=0.02)。(3)罗马Ⅲ标准各亚型的IBS患者的异常排便习惯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BS、M-IBS〉D-IBS〉U-IBS,P〈0.005),但腹部症状严重程度和患者最近3个月的就诊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IB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罗马Ⅱ标准相比,罗马Ⅲ标准对IBS的检出率较低,症状频率定义和分型方法相对简单,在临床中更实用,符合其诊断标准的患者症状相对较重,就诊率较高,也较适合于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浙江省IBS人群不同亚型的发病特点.探讨符合我国IBS人群的临床分型标准.方法通过浙江省消化中心全省网络,从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收集各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540例,并按患者的排便习惯分为三型即腹泻为主型(IBS-D),便秘为主型(IBS-C)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其中126例接受匹维溴胺100 mgt.i.d 8周治疗,观察匹维溴胺对不同亚型IBS的疗效差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症状问卷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结果①在IBS-C和IBS-A患者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而IBS-D患者中,男性更为多见(P<0.05).IBS-D的患者饮酒的比例明显高于IBS-C的患者(P<0.05).IBS-D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IBS-A的患者(P<0.05).年龄分布在不同亚型患者无显著差异;②不同亚型的IBS中IBS-D占47.8%,IBS-A为32.2%,IBS-C为20.0%.不同亚型IBS患者的结肠症状和结肠外症状分布有所不同.腹痛≥1 h/d和腹痛频率≥2d/周在IBS-A最多见,而IBS-D患者较多出现黏液便、焦虑和消化不良(P<0.05);③SF-36生活质量显示三个亚型IBS患者均在活力、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维度的生活质量下降尤为明显.IBS-C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低于另外两型.IBS-C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维度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IBS-D患者(P<0.05);④匹维溴胺对IBS-C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60.8%和30.4%,IBS-D分别为94.9%和57.6%,IBS-A分别为77.3%和59.1%.匹维溴胺治疗不同亚型的IBS患者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匹维溴胺对IBS-C患者的显效率显著低于另外两型(P<0.05).结论按排便习惯分型的IBS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活质量及对治疗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分型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全球发病率高达5%~20%,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不适,排便频率或性状改变,表现为腹泻或腹胀。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可分为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IBSC)、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BS-D)、混合型(mixed,IBS-M)和不确定型(unsubtyped,IBS-U)4  相似文献   

10.
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别探讨门诊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D)罗马Ⅲ及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比例,比较两个标准下的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和分型.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消化专科门诊病例3014例.结果 FD符合罗马Ⅲ标准者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20.17%,符合罗马Ⅱ标准者占24.85%.符合罗马Ⅱ标准患者中60.3%同时符合罗马Ⅲ标准;32.7%的患者存在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中的至少一种症状,但不符合罗马Ⅲ标准;7.0%的患者无上述4种症状,仅有恶心、嗳气、呕吐或上腹胀.符合罗马Ⅲ标准患者中74.3%同时符合罗马Ⅱ标准;10.2%的患者存在早饱或餐后饱胀不适症状,排便后可获缓解,但不伴有大便性状或频率改变.罗马Ⅲ标准亚型构成比中仅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者占36.7%,仅符合上腹疼痛综合征者占36.8%,同时符合上述两亚型者占26.5%.罗马Ⅱ标准亚型构成比中溃疡样型占43.9%,动力障碍型占39.1%,非特异型占17.0%.结论 该研究病例中符合FD罗马Ⅲ标准的患者比例低于罗马Ⅱ标准.罗马Ⅲ标准更强调近3个月的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强调疾病的活动性和现症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诊断的临床特点、分型的差异,以及FD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1600例消化科门诊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进行问卷调查,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诊断分型并归纳分析.结果 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患者215例(13.44%),符合罗马Ⅲ标准249例(15.56%),两种标准对FD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6,P>0.05).罗马Ⅱ标准诊断的FD患者中71.16%(153/215)同时符合罗马Ⅲ标准;23.26%(50/215)患者有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中的至少一种,但不符合罗马Ⅲ标准.罗马Ⅲ标准诊断的FD中61.45%(153/249)同时符合罗马Ⅱ标准;28.92%(72/249)患者病程不符合罗马Ⅱ标准.按罗马Ⅱ标准分型,溃疡样型51例(23.72%),动力障碍型103例(47.91%),非特异型61例(28.37%).按罗马Ⅲ标准分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190例(76.31%),上腹疼痛综合征(EPS)131例(52.61%),同时符合PDS和EPS诊断72例(28.92%).FD伴焦虑、抑郁者分别为17例(16.83%)和48例(47.52%).符合罗马Ⅲ标准FD患者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症状总积分最高(x2=49.637,P<0.05).结论 罗马Ⅲ标准更易理解和运用.FD患者常合并精神心理异常,可能加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背景:2016年新发布的罗马Ⅳ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比,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具有更严格和精确的定义。罗马Ⅳ标准对诊断标准的调整和完善可能影响FGIDs的临床诊断。目的:比较罗马Ⅳ与罗马Ⅲ标准对诊断高校大学生FGIDs的一致性和差异。方法:选取前期研究团队建立的浙江省大学生FGIDs数据库资料,根据罗马Ⅳ标准对数据进行重新评估和分析,计算各FGIDs的患病率、心理症状评分、疾病重叠情况,并与罗马Ⅲ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 870份资料,其中符合罗马Ⅳ标准的FGIDs患者1 025例(54.81%),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GIDs患者1 111例(59.41%),两种标准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罗马Ⅳ标准组嗳气症(2.14%对5.83%,P<0.01)、肠易激综合征(IBS)(2.78%对6.90%,P<0.01)、功能性腹胀(1.28%对4.12%,P<0.01)患病率均显著低于罗马Ⅲ标准组,而功能性腹泻患病率显著升高(3.85%对0.70%,P<0.01)。符合罗马Ⅳ标准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强迫、抑郁和焦虑评分(P<0.05)。罗马...  相似文献   

13.
AIM: To determine effec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subtype on IBS-specific quality of life(QOL) questionnaire and its subscales.METHODS: We studied IBS patients visiting our functional gastroenterology disorder clinic at a tertiary care center of Unites States.IBS and IBS subtype were diagnosed using Rome-Ⅲ questionnaire.QOL was assessed using IBS-QOL questionnaire.IBSQOL assesses quality of life along eight subscales: dysphoria,interference with activities,body image,health worry,food avoidance,social reactions,sexual health,and effect on relationships.IBS-QOL and its subscales were both scored on a range of 0-100 with higher scores suggestive of better QOL.Results of overall IBS-QOL scores and subscale scores are expressed as means with 95%CI.We compared mean IBS-QOL score and its subscales among various IBSsubtypes.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more than two groups after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gender.A posthoc analysis using Bonferroni correction was used only when P value for ANOVA was less than 0.05.RESULTS: Of 542 patients screened,243 had IBS as per Rome-Ⅲ criteria.IBS-mixed(IBS-M) was the most common IBS subtype(121 patients,49.8%) followed by IBS- diarrhea(IBS-D)(56 patients,23.1%),IBSconstipation(IBS-C)(54 patients,22.2%) and IBSunspecified(IBS-U)(12 patients,4.9%).Overall IBSQO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various IBS-subtypes(P = 0.01).IBS-QOL of patients with IBS-D(61.6,95%CI: 54.0-69.1) and IBS-M(63.0,95%CI: 58.1-68.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atients with IBS-C(74.5,95%CI: 66.9-82.1)(P = 0.03 and 0.02 respectively).IBS-D pati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BS-C on food avoidance(45.0,95%CI: 34.8-55.2 vs 61.1,95%CI: 50.8-71.3,P = 0.04) and interference with activity(59.6,95%CI: 51.4-67.7 vs 82.3,95%CI: 74.1-90.6,P 0.001).IBS-M patients had more interference in their activities(61.6,95%CI: 56.3-66.9 vs 82.3,95%CI: 74.1-90.6,P = 0.001) and greater impact on their relationships(73.3,95%CI: 68.4-78.2 vs 84.7,95%CI: 77.2-92.2,P = 0.02) than IBS-C patients.Patients with IBS-M also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BS-C on food avoidance(47.2,95%CI: 40.7-53.7 vs 61.1,95%CI: 50.8-71.3,P = 0.04) and social reaction(66.1,95%CI: 61.1-71.1 vs 80.0,95%CI: 72.1-87.7,P = 0.005).CONCLUSION: IBS-D and IBS-M patients have lower IBS-QOL than IBS-C patients.Clinicians should recognize food avoidance,effects on daily activities and relationship problems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与罗马Ⅱ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FD)罗马Ⅱ与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异同点,提高对罗马Ⅲ标准的认识.方法 2006年7月至8月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2552例,其中2195例同意接受问卷调查,其中有554例临床诊断为FD,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进行诊断及分型,比较两种诊断标准的差异和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 ①554例FD患者中符合罗马Ⅱ标准的有121例(21.84%),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有158例(28.52%),两个标准对FD诊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符合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的有71例.②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诊断为FD的两组患者均以女性为主,但性别、年龄、发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830、0.711和0.802).③按罗马Ⅱ标准分型,溃疡样型82例(67.77%),运动障碍型34例(28.10%),非特异型5例(4.13%);按照罗马Ⅲ标准分型,仅符合上腹痛综合征(EPS)者为75.32%(119/158),仅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者为15.82%(25/158),同时符合PDS和EPS标准者为8.86%(14/158).④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诊断为FD的患者,上腹痛、腹胀、早饱、餐后饱胀、上腹饱胀、上腹烧灼、烧心、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下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患者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高于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患者(P=0.012).⑤两组分别有11.57%(14/121)和13.92%(22/158)患者伴有下消化道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结论 在FD诊断率上罗马Ⅲ标准高于罗马Ⅱ标准,且罗马Ⅲ标准更利于操作和评估.在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症状等资料方面两项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样本量较少,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肠黏膜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R)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IBS入选标准参照罗马Ⅲ标准,IBS患者90例(IBS-D 46例,IBS-C 44例),正常对照者19名,进行电子肠镜检查,均在直乙状结肠交界处取活检做MR免疫组化检查,并记录IBS症状积分。结果 IBS-C患者结肠黏膜MR表达(2.48±0.63)高于正常对照组(2.05±0.78)、IBS-D组(1.41±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患者MR表达与IBS症状相关(P=0.024,r=0.238)。结论 IBS患者结肠黏膜MR表达异常,与IBS症状相关,提示可能与IBS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松江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海市松江地区常住成年社区居民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患病率、亚型、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等.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2010年4月至5月间,对上海市松江区共45个社区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IBS诊断采用罗马Ⅲ标准,分型采用Bristol粪便形状分型量表.同时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睡眠质量评估量表.结果 完成调查并回收问卷合格者7648份(名),有效率为90%.抽样人数占上海市松江区总人口数的1.62%.共检出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970例,其中男性492例,女性478例.标化后IBS患病率为13.1%,其中男性为13.8%,女性为12.7%,男女比例为1∶0.92,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在18~29岁年龄段最高(18.2%,P=0.000).符合罗马Ⅲ分型标准中最多见的是未定型(45.3%),其次在男性以腹泻型(27.0%)多见,女性则以便秘型(19.5%)多见.在肥胖组(x2=4.046,P=0.044)、受高等教育组(x2=31.210,P=0.000)、脑力劳动组(x2=8.409,P=0.015)、未婚组(x2=26.933,P=0.000)、非腹部手术组(x2=5.894,P=0.015)IBS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有胃肠道感染史、腹部手术史、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药物史IBS的患病风险分别提高5.105、3.388、2.949及2.811倍(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多地食用辛辣食物,IBS患病危险提高1.69倍(P=0.000),而高蛋白质饮食则是保护性因素(OR=0.900,P=0.000).焦虑(OR=2.452,P=0.000)及失眠(OR =2.452,P=0.000)同样是IBS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IBS是上海市松江区社区成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胃肠道感染史、腹部手术史、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药物、嗜好辛辣食物、焦虑及失眠可能是IBS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罗马Ⅲ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的分型诊断标准,并比较其与Rao提出的OOC分型标准的异同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313名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进行球囊逼出实验、肛门直肠压力及感觉功能检测,测定其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力、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排便指数和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等,按照罗马Ⅲ标准选出符合功能性排便障碍(即OOC)患者,并进行分型,与Rao提出的OOC分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13例临床诊断为FC患者中,213例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占68.1%.功能性排便障碍中151例为排便协同困难(F3a),占70.9%,62例为排便推进力不足(F3b),29.1%:按照Rao提出的分型方法,OOCⅠ型86例,占40.4%,OOCⅡ型62例,占29.1%,OOCⅢ型65例,占30.5%.结论:罗马Ⅲ标准按照OOC患者的动力学特点将其分为两种独立类型,分型明确,具有概括性,对于此类患者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等可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罗马Ⅲ诊断标准根据大便的性状将IBS细分为4个主要临床亚型,即IBS腹泻型(IBS-D),IBS便秘型(IBS-C),IBS混合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胃肠病与胃食管反流病重叠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重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方法 收集2006年8~10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门诊FGIDs患者492例,调查其重叠GERD的情况.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功能性便秘(CC)、功能性腹泻(F-D)、功能性腹胀(FB)和功能性嗳气(BD).FGIDs的诊断参照罗马Ⅲ标准;GERD的诊断按照耐信(RDQ)量表,以烧心、胸骨后疼痛感、反酸和反食症状的程度和频度积分≥12分作为判断标准.结果 492例FGIDs患者重叠GERD者达73例,重叠率为14.84%.重叠GERD组和无重叠组相比.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居住地、吸烟史及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率最高的3种FGIDs依次为FD、CC和IBS.FD患者重叠GERD者21.32%;CC患者重叠GERD者19.35%;12.55%的IBS患者重叠GERD.重叠率最低的FGIDs为BD,重叠率7.69%.302例单一FGIDs患者,重叠GERD者37例,重叠率为12.25%;190例重叠FGIDs患者,重叠GERD者36例,重叠率为18.95%.两组GERD重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GERD最多的单一FGIDs为FD,重叠率21.62%;其次为F-D和BD,单一FB未见重叠GERD患者.结论 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FGIDs患者重叠GERD常见.重叠率最高的3种FGIDs依次为FD、CC和IBS,重叠率最低的FGIDs为BD.重叠GERD最多的单一FGIDs为FD,其次为F-D和BD,单一FB未见重叠GERD患者.重叠FGIDs组GERD的重叠率明显高于单一FGIDs组.  相似文献   

20.
杨霞  柏愚  邹多武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10,15(5):292-295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较高,自2006年罗马Ⅲ标准发布以后,中国大陆地区关于FD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目的:探讨以罗马Ⅲ标准为基础的F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符合罗马Ⅲ标准的100例FD患者,对其一般情况、治疗效果、重叠症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FD患者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0.9±12.3)岁。根据症状分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30例,上腹痛综合征(EPS)22例,混合型48例。行对症治疗后,71.0%的FD患者症状消失。随着体重指数(BMI)升高,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呈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8.0%的FD患者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22.0%重叠胃食管反流病(GERD)。FD重叠IBS患者的餐后胞胀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FD患者(P=0.02)。结论:对症治疗可使多数FD患者的症状改善,BMI可能与FD症状有关。FD重叠IBS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独FD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