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丹溪在其著作中广泛论述了脘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重视问诊、辨证谨遵八纲、强调因人制宜,并提出凡痛必用温通、诸痛不可补气、腹痛多用芍药等,形成其辨治脘腹痛的独特理论。  相似文献   

2.
数据挖掘技术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文献分析整理指出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安研究中的常见目的及方法。医案研究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手段,数据挖掘技术则是医案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医案数据来源和挖掘目的的变化,挖掘方法也不断增多更新。人机结合才能保证挖掘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在世名老中医的医案深入挖掘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名医传承研究平台不断建立,应共享推广,整合优化,促进中医药的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应用针灸医案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授课的不足,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腧穴功用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辨证思维体系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良好途径。因此,改进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重视加强对针灸医案的讨论、学习、讲解,对提高针灸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除精于内科杂病外,对妇科亦有较深的造诣,其“气、血、痰、郁”的辨证思想与“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理论对后世中医妇科临床实践有深刻影响。文章梳理了朱丹溪学术思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闭经等验案中的应用,以示临床启发。  相似文献   

6.
朱丹溪陵园     
《医古文知识》2010,(4):F0003-F0003
元名医朱丹溪墓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明清几度兴废,文革又毁,1982年原址重建,1993年陵园规划重修,墓圆锥形,花岗石围砌,依山面东,墓碑由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前有甬道,拜台,石柱墓阙和石刻事略,后有乾隆十三年重立碑。  相似文献   

7.
1生平简历 朱震亨,字彦修,又丹溪,尊称"丹溪先生",元时(约生于公元1281~1358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其医术出于罗知悌,受刘完素、张从正和李东垣的影响,并进一步发展,提出"阳有余阴不足",主张滋阴降火,后人称为"滋阴派",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席姓医案的脉、症、理、法、方药等,以探讨医案研究之方法。  相似文献   

9.
继方春阳《朱丹溪弟子考略》,补充考证了丹溪入室弟子戴思乐、王顺两人,再传弟子赵友亨、赵友同等16人,三传及四传弟子19人,及有代表性的三类私淑弟子。丹溪众多弟子遍布全国,构成强大的丹溪学派,活跃于有明一代三百年间,推进了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牟雄  何良清 《四川中医》2011,(10):39-40
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着眼点,临床重辨证,善于滋阴降火治疗阴不足补之以味的丹溪学术特色。通过分析总结丹溪的学术特色,从相关理论,并从理论基础、临床意义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对痰证论述颇多,到金元时期,朱丹溪取百家之长,承前贤之说,对于痰证的病因病机特点进行专篇论述,并将痰分为湿痰、风痰、寒痰、热痰、老痰、食积痰、郁痰、内伤挟痰等类,蕴育了广义“痰”的概念。所以痰证的治则总以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为大法,使气机流畅,水津四布,则痰化饮消。形成了“痰瘀并存,痰瘀同治”的理论,即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朱瑞群老师运用桂枝的临床经验.1.桂枝配麻黄发汗解表.2.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3.桂枝配黄芪益气温经.4.桂枝配细辛、藁本温经散寒.5.桂枝配肉桂温运阳气.6.桂枝配附子、川连温下清上.  相似文献   

13.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等观点,倡导"养阴学说",在内伤杂病的治疗上从"气、痰、血、郁"入手,注重保存阴精对人体的重要性,后世有"杂病用丹溪"之说。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以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或缺失为特征,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极难治愈。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朱丹溪"养阴思想"防治艾滋病,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倒仓法是一种运用牛肉汤剂倾去胃肠积旧,涤濯胃肠的特色疗法,丹溪称其是治疗瘫痪、劳瘵、蛊胀、癞疾及无名奇病的便捷方法,并且是一种却疾养寿之法。后世对这种疗法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历代相关文献整理,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丹溪倒仓法的发展演变情况、作用机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使这一古法为临床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5.
十四味温胆汤为朱进忠教授在温胆汤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清热之效,主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郁而化火之证.十四味温胆汤是在温胆汤清胆和胃的基础功效上,加黄芪、当归、生地、麦冬、五味子、远志、石菖蒲、生地共同组成.此方既弥补温胆汤单纯治疗中焦病证局限,又加强清热益气的疗效.因此临床上常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6.
17.
湿疹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及用药情况的文献调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研湿疹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及用药现状。方法:通过光盘检索和追踪查寻古代、现代相关文献,对1864篇文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湿疹中医证型的临床分布及药物运用情况。结果:(1)湿疹中医证候分型中4个最常见的证名为:湿热证、血燥证、风热证、脾虚湿蕴证。(2)湿疹最常见的症状与体征依次为:瘙瘁〉渗液〉糜烂〉丘疹〉结痂〉潮红〉红斑〉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3)得到了湿疹及其各证型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名称。结论:文献调研分析法对明确湿疹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及用药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痛泻要方”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卷二,由白术、芍药、陈皮、防风四味药物组成。笔者认为“防风”之用体现了医家朱丹溪“泄泻从湿治有多法”、“风药发郁”、“风能胜湿”的制方原则。  相似文献   

19.
猪苓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糖尿病性肾病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乐梅 《中医杂志》2002,43(3):189-190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猪苓汤合肺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肾病(DN)30例,并与单纯西药疗法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0%)。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P<0.05),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P<0.05),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猪苓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对DN病人有调整糖脂代谢、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状态、延缓肾功能减退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定风珠治疗肝纤维化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定风珠冶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大定风珠治疗组30例和秋水仙碱对照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HA、PC-Ⅲ、Ⅳ—C、LN较治前均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HA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C-Ⅲ、Ⅳ-C有显著差异(P<0.05),HA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定风珠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