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在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 ,检测 3 0例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 ,并与肾良性病变组 ( 2 0例 )和正常对照组 ( 2 0例 )进行对照。结果  3 0例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肾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肾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D44的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3+T4 期和T1 +T2 期之间CD44的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肾癌伴淋巴结转移CD44的表达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P <0 0 1)。肾癌不同组织类型的CD44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检测对肾肿瘤性质鉴别、肾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黏附分子CD44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72例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D44水平,与正常人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对照,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4含量为(57.85±1.99),明显高于正常人组(43.03±2.33)(P<0.01)及慢性支气管炎组(45.37±1.79)(P<0.01),CD4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不呈相关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或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含量可作为肺癌患者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隐匿型肾小球肾炎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CD5 4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全血免疫荧光直标术对 2 5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进行CD44,CD5 4标记后 ,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CD5 4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 ,而且肉眼血尿组CD44,CD5 4的表达显著高于尿检异常组 (P <0 .0 1 )。结论 粘附分子CD44,CD5 4可能介导和参与了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CD5 4的检测可为临床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4.
尿液单个核细胞 (UMC)测定近年来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诊断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的方法正引起人们的重视[1、2 ] 。为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者尿液单个核细胞分布和粘附分子CD4 4表达的特点和意义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4 5例患者尿液单个核细胞和CD4 4表达 ,并对相关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住院行肾活检、诊断为PNS患者 4 5例 ,其中男2 7例 ,女 18例 ,年龄 13~ 4 5岁。病理诊断 :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 2 2例、IgA肾病 (IgAN) 10例、膜性肾病 (MN) 5例、轻微病变 (MCD) …  相似文献   

5.
CD44是近年发现的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存在于人体许多细胞表面,主要参与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可与透明质酸酶结合,参与淋巴细胞归巢。研究表明,CD44可出现于许多恶性肿瘤中,且与肿瘤转移复发及愈合有关〔1〕。关于CD44及其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观察了标准型CD44(CD44S)及其变异体CD44(CD44V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关系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  标本取自1990~1992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空军沈阳医院病理科石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CD44在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和CD44在42例肺癌患者的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 42例肺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占64.3%(27/42)。原发灶CD133阳性率73.8%(31/42);CD44阳性率59.5%(25/42)。转移淋巴结CD133阳性率92.6%(25/27),CD44阳性率81.5%(22/27)。CD133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4.2%(23/31),较阴性组的27.3%(3/11)高。CD44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6.0%(20/25),较阴性组的41.2%(7/17)高。原发灶CD133和CD44表达与转移淋巴结CD133和CD44表达呈正相关。肺癌组织中CD133与CD44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CD133阳性组患者3 a生存率明显低于CD133阴性组(P〈0.05)。CD44阳性组患者3 a生存率明显低于CD44阴性组(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44在肺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状态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对分析和预测肺癌临床表现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邹庆涛  张东伟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53-1155
目的:探索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01~2005-12手术切除甲状腺标本的存档腊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6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有44例表达,阳性率为73.3%。结节性甲状腺肿CD44v6无阳性表达。肿瘤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32.593,P〈0.0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强度与病灶的单发与多发病灶、有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CD44v6可以用于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转移潜能,在甲状腺癌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大肠癌中CD44V6的表达 ,并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93例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不表达CD44V6。大肠癌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 63 .4%( 5 9/93 )。还显示大肠癌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而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相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状态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检测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对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CD44v5表达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D44v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胃癌标本CD44v5的表达,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D44v5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58.33%.其中在淋巴结转移组为61.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4%,P〈0.05)。结论目癌组织CD44v5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胃癌淋巴结转移组CD44v5望现离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CD44s 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新鲜收集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CAM-1及CD44s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ICAM-1和CD44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ICAM-1和CD44s的高水平表达与食管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而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组织在恶变过程中ICAM-1和CD44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二者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对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组(I/R1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组(I/R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组(I/R2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抽血检测血清CD44含量,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脏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sham组肾组织肾小球较多,肾小管结构完整。I/R各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部分肾小球纤维化,体积缩小,大量肾小管细胞水肿、变性,宫腔缩小,部分肾小管腔闭合。其中以I/R4h组形态学改变最明显。I/R各组血清CD44含量分别为(0.88±0.03)ng/ml、(10.22±3.01)ng/ml、(40.12±6.59)ng/ml、(8.12±1.59)ng/ml,肾组织表达分别为0.41±0.024、14.35±5.262、36.357±8.774、10.317±3.726,各组表达均较sham组升高,但是I/R4h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CD44表达增加,再灌注4h达到峰值,24h开始回落。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与CD44V6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CD44V6蛋白表达的关系,旨在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术后病理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54例乳腺癌和2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比较它们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但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癌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乳腺癌中CD44V6的表达,肿块边缘有"毛刺征"组高于无"毛刺征"组,静脉增粗组高于正常组.但其表达与乳腺癌的簇样钙化、皮肤增厚、乳头收缩内陷以及肿块大小无关.CD44V6的表达与手术病理诊断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与钼靶X线腋窝的淋巴结显示无关.结论:乳腺癌的钼靶X线一些重要征象与CD44V6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结合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推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 15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0例肾癌组织和25例癌旁肾组织中P 15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旁肾组织中P 15阳性率(76%)显著高于肾癌组织(48%;P<0.05)。随着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P 15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 15阳性率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66.7%、47.6%和18.2%(P<0.05);在Ⅰ、Ⅱ、Ⅲ-Ⅳ期肿瘤中分别为61.9%、47.1%和25%(P<0.05)。P 15阳性与阴性表达组间3、5a生存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P 15在防止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为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肾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诊断及疗效判断上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2009年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39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术前及术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肾细胞癌患者术前CD3+、CD4+、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肾细胞癌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