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冷循环射频消融(Cool-tip radio frequence ablation,RFA)治疗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在超声的引导和观察下进行肝癌的冷循环RF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声像图改变,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以探寻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术中患症状较轻,术后无出血和漏胆等严重并发症,肿瘤毁损区域的声像图表现为片状强回声,血流信号消失,部份患的AFP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冷循环RFA治疗肝癌安全,并发症少,但对较大肿瘤的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系统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或术中射频治疗肝癌患者40例,共48个病灶,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检查,评价肝癌消融是否完全,并记录射频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其转归情况。结果 冷循环射频治疗后,当肝癌直径〈3cm,直径3-5cm,直径〉5cm时,一次治疗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5.8%,78.4%及40%,三组治疗后一年时复发率分别为0.16,40%,主要并发症是疼痛,发热,出血等。结论 冷循环电极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适应证较广泛,疗效较为确切,副作用较少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小肝癌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冷循环射频(PRFA)治疗小肝癌的价值。方法:10例小肝癌患(5例男性,5例女性),肿瘤直径2.1~3.5cm,平均3.1cm。肝内的10个病灶采用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治疗后一月复查CT或MRI。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有8个病灶完全坏死。有1例患出现新的复发灶。经再次射频治疗后病灶坏死。随访时间7~16个月,患存活率90%。结论:冷循环射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治疗小肝癌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彩色、能量、频谱多普勒显像技术对肝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后肿瘤的血供情况,肝动脉、门静脉血动力学进行观察,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quoia512型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56例肝癌69个肿块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后1周、1月及3月肝脏及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1周、1月肝脏动脉、瘤周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前56例肝癌69个结节中60个可测及血流信号,以动静脉混合供为主;治疗后有血流的60个肿块中18个血流减少,33个完全消失,9例无变化,肿瘤内Ⅱ-Ⅲ级供血明显减少,21例3个月复,3列出现血供,2例再次治疗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彩色、能量多普勒对观察肝癌射频治疗前后血流的变化可以评价肝癌射频治疗效果。为再次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在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超声显像引导肝癌射频治疗,结合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前后1周肿瘤内血供及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对部分病例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检测。结果120例肝癌患者167个肿块术后瘤体缩小103个(61%),血流信号消失116个(79%),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降低(89.5±36.0cm/svs63.6±26.0cm/sP<0.01)。1月后对39例患者复查,31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瘤体内无血流信号;3例再次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不但能准确地引导肝癌射频治疗,而且对判断疗效及指导再次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并对各个阶段进行认真分析、观察。结果10例患者9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可靠,关键在于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而护理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开腹术中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肿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不宜切除的肝肿瘤进行冷循环射频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开腹术中以集簇射频针进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肿瘤51例;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给予及时处理;术后随访1年。结果 肿瘤完全消融44例,1年生存率85%,局部复发率16%,远处复发率6%,无严重手术不良反应。结论 开腹冷循环射频治疗对于部分不宜切除的肝肿瘤不失为1项有效的治疗措施,疗效相对满意,但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黄学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82-1383
目的:探讨行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强化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治疗。术后病情观察。结果:6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新的、微创、有效的手术。在全麻下行此术,可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易于耐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早、中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CT或超声引导下,应用Cool-tip冷循环射频刀进入肿瘤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结果 120例患者中治疗后达到肿瘤病灶完全消融者112例,总有效率为93.3%,复发率为12.5%,治疗前后血清AFP值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为7.5%。结论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对于小肝癌具有较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强化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治疗,术后病情观察。结果6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新的、微创、有效的手术。在全麻下行此术,可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易于耐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冷循环中空冷却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和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从并发症方面进行观察、护理干预。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13/182),4例胸腔积液,3例肝脓肿,2例腹腔出血,3例皮肤烧灼伤,1例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65例患者获得随访,生存率1年、2年、3年分别为93.33%、83.64%、68.48%。结论: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而科学、主动的围手术期护理预控措施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多个病灶的转移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对20例病人的42个转移性肝癌灶进行了58次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射频采用单极电极输出,单探头或集束探头(2~4个)组合,每个病灶治疗1~3次.结果治疗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完全坏死30个(71.4%),大部坏死12个(28.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技术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多灶性转移性肝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学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9):1382-1383
目的探讨行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强化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治疗,术后病情观察.结果6例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新的、微创、有效的手术.在全麻下行此术,可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易于耐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评价肝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的早期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28例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术前后1周肿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前28例肝癌患者38个结节中31个可测及血流信号,以动脉脉混合血流供血为主,治疗后有血流的31个肿块中11个血流减少,14个完全消失,肿瘤内Ⅱ ̄Ⅲ级血供及动静脉双重供血明显减少,早期观察认为血流减少或消失与肿  相似文献   

15.
端冷射频治疗肝癌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报道18例端冷射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根据冷循环射频治疗的特点及要求,为了保证治疗的成功,强调注意以下几方面;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病人状况监护,包括生命体征及其他参数,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如出血,腹痛,发热,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9例结直肠癌并肝转移患者行术中射频治疗肝内转移癌灶,观察治疗前后的肝脏超声及CT图像显示肿瘤大小及血供等情况变化。结果转移肿瘤固化坏死,体积缩小,9例全部有效。结论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确切而满意,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轶敏  周亚昭 《护理研究》2004,18(12):2135-2135
现已证明,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治疗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热效应杀死肿瘤细胞,针尖裸露端的电极产生高频电磁波(480kHz)激发周围组织离子震荡、摩擦而产生热量,导致组织细胞热损伤而最终产生凝固性坏死。除此之外,热能还可以使肿瘤周围的血管闭塞,减少瘤体的血液供应而防止转移。2001年4月~2003年12月我院施行了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固化术治疗肝肿瘤手术54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CT引导镇痛麻醉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40例患者在镇痛麻醉下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术,全部完成治疗,1例发生术口灼伤,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对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的临床特征、术中射频消融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例结肠癌和2例直肠癌均有梗阻症状而行手术切除,其中4例CEA异常升高,最高124μg/L,每例肝内转移病灶2~4个,总共23个,平均2.6个;最大径1.0~4.2 cm,平均3.1 cm.结直肠肿瘤切除后,对肝脏每个肿瘤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可触摸到肿瘤及周边肝组织凝固变硬,超声下见肿瘤局部组织呈不均匀回声,形态不规则.随访24~58个月,治疗部位肿瘤固化坏死,体积缩小,无复发,CEA明显下降,9例全部有效.结论: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确切而满意,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肝癌集束电极射频 (RFA)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12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术前后 1周肿块的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射频治疗术后 1周 ,12例患者 2 3个肿块中 ,14个肿块体积缩小 ,6个肿块大小变化不明显 ,3个肿块较术前增大。低回声肿块变成高回声 ,强回声肿块不变或变成不均质强回声。术前18个肿块可测及血流信号 ,术后 8个肿块血流信号减少 ,6个肿块血流信号完全消失 ,4个无明显变化。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射频治疗前后肿块大小及血流变化的观察可以为预后判断和重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