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本市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基本保证了日常临床用血需要和输血安全。在突发事件中,医疗救护是挽救生命、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而输血治疗是医疗抢救的重要手段,如何保证充足且安全的血液供应是对采供血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重大灾害事故医疗急救用血应急机制是保障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应急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以及本中心在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及2010年上海世博应急备血的经验,为保障浙江省内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医疗急救血液供应有序进行,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我们探索建立了浙江省应急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徐慧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718-3720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是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对急诊成批伤,减轻危害程度,提高救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应急预案的指导下,通过院前预警、准备救治工作,SOS小组的启动;来院后的伤情判断、专业化的分诊、预检登记,适当的有序分流,有效的抢救治疗到最后的转归。抢救工作的提前介入、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与正确实施,减少了差错率,增加了抢救成功率。成熟的应急预案,完善的流程使医疗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在保证了这批患者有效救治的同时,也确保了其他急诊患者有序的就诊。急诊分诊是患者与医疗机构接触的第一个窗口,急诊护士必须经过良好专业培训并具有一定经验,熟悉应急预案、规范操作流程将直接影响到急诊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整个急诊科的运作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完善应急流程。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血站应当制定紧急灾害应急预案.并从血源、管理制度、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等方面保证预案的实施,从制度上确保了紧急灾害中血液的采供及安全.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发生后,灾区血站的采供血工作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成都市血液中心对省内各级血站的血液采集和库存及时进行统一管理,对短时间大量集中的献血者进行妥善接待,接受国家调剂的血液,既保证了地震伤员和其他患者的临床用血,又避免了盲目过量采血造成的血液报废,是灾害发生后血液保障的成功案例.我们从中总结出了灾害应急血液保障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区的血液应急保障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也对地震灾区的采供血系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庆幸的是处于震区的几家临床采供血机构未分布于地震断裂带,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躲过了毁灭性的灾难.本站所在的广元市属重灾区,距重灾区青川100公里,在特大灾害的强烈冲击下,站内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部份采供血设备受损.在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启动采供血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本地区的临床应急用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滨州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突发事件护理应急管理现状,了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护理应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滨州市9所医院共1000名在职护士进行护理人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在突发事件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的专业培训方面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应急预案更新、公众教育和人员培训现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加强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引入ISO9001:2000系列标准,结合全科医学、护理学、中毒、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科学化、规范化、操作性强的标准及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常涉及到较多数量的人员,面临大量的医疗救援工作,大量伤员需要紧急送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而医疗救治过程中血液是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在突发事件中有效保障血液供应对于及时救治伤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1~5]。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输血已成为医疗救护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输血安全及血液供应的安全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血站供血科作为血液储存和发放的关键科室,如果不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会直接导致血液无法供应,造成继发性灾难。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要求,血站各科室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紧急预案,现就本站供血科在突发应急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省三级医院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现状,以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改进和完善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准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我省20家三级医院的20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现状调查。结果:20家三级医院手术室应急预案的编制基本完成,但缺乏对预案的修订;应急组织指挥的权威性尚待加强;应急培训、演练环节薄弱;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尚待规范;推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专业化人才培训和资金不足以及领导重视不够等。结论:我省三级医院手术室需开展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的建设,落实应急培训、演练、考核评价及应急救援的基础保障工作,加大应急资金投入和领导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手术室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房模拟应急预案演练对助产士应变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名助产士分为5组,每组10人,护士长制定演练方案,模拟情景,根据护士长述说的病情发展,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任务清晰,有效地对产妇进行应急抢救。结果:助产士较好的完成了演练过程,实现了学与练的结合,培训后助产士的急救理论、应急操作成绩与培训前比较有较大的提高(P0.01)。结论: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了助产士对突发事件抢救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应急预案演练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演练在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方法:成立应急预案管理小组,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全员参与,每月在科内实施应急预案演练1次。结果: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5年实施演练管理以来,共发生下水道堵塞12次,水管破裂泛水1次,B-D试验不合格5次,工作人员不慎被烫伤4例次,锐器刺伤6例次,按照演练的程序及时排除了故障解决了问题,避免了风险,保障了消毒供应工作的正常进行。结论:实施应急预案演练管理,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效的应急团队,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消毒供应工作中的风险,是保障消毒灭菌供应工作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突发应急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复杂性等特点,如何积极应对是当今所有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急诊医疗作为医院最前沿的对外窗口,常面对着各种突发应急事件(包括事故灾难、重大医疗纠纷、疫情暴发、安全威胁等各类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各级医院为了提高急诊医疗中应对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确保医疗卫生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急诊医疗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制订急诊医疗安全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12日深夜紧急部署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全国卫生系统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紧急动员起来,将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求未受灾地区卫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做好救援物资准备工作".在抗震救灾期间,江苏省血液中心通过启动"中心灾害、突发事件、血液救援、采供血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既保证了南京地区部、省属及部队等医疗机构临床供血工作的有序进行,又支援灾区的血液需求,全面提高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血液保障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抗震救灾采供血应急处置评估,分析在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此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系统构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前,我国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院前急救系统仍然普遍较差,与日益增加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要求的应急处理能力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并改造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