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胸痹是临床多发性疾病,属本虚标实之患,半夏泻心汤治疗该病疗效称奇。然"脾虚不运,饮热互结"当是该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却未有详尽之谈;而半夏泻心汤主治亦非"寒热错杂",当属"饮热互结"之证。故而,从"饮热互结"之病证特点出发,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胸痹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2.
生半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半夏,辛温有毒,入肺、脾、胃三经,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痰化结之功.半夏入药始见于"内经",而"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数年来,笔者应用生半夏治疗痰疾,屡见良效,其疗效远在制半夏之上.现将个人应用生半夏的一些体会,简介如下,请予指正.功效与应用半夏入药,首见于《内经·灵枢邪客篇》中的半夏汤.文中对"半夏汤"的用水、煎法、服法均作详细介绍,但未说明需要"炮制".《武威汉代医简》中有"半夏毋父且,洎水斗六升,炊令六沸,浚去宰,温饮一小杯"的记  相似文献   

3.
《中医杂志》2009,50(9)
我们在研读《伤寒论》的过程中,认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商榷. 1 半夏 《伤寒论》中的半夏都要求洗[1].半夏是块茎,洗的目的是洗去泥土,说明是未炮制的生半夏.《金匮要略》中有的注明半夏要洗,但均未说明要炮制[2].《内经》半夏秫米汤是治半夏,"治"在古汉语中通"冶",即打碎,研细之意.汉唐之间,半夏均生用,如葛洪在《肘后方·卷四》云:"哕不止,半夏,洗,干末之,服一匕则立止"[3].  相似文献   

4.
所用的生半夏,系购自我市医药公司.用于煎剂内服,每剂用药约3~4钱,亦有用至1两者,用后未见不良反应.且生半夏作用较清半夏为大.半夏的功用,主要在治饮邪,治水气.《本经》在半夏主治各条中未提及"痰"字,《别录》始有"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的记载,仲景用半夏各条,未见因痰而施.《伤寒论》第33条、172条,《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均因呕而加半夏.关于生半夏配伍生姜可以解半夏的毒性问  相似文献   

5.
附子反半夏源于<神农本草经>,但临床附子半夏同用由来已久.追本溯源,梳理文献,笔者认为,附子半夏相配毒性并没有增加,疗效反而提高,合理炮制可进一步加强其安全性.针对"寒"、"痰"病理因素,同用附子半夏可取良效.  相似文献   

6.
半夏为有毒中药,古今使用剂量相差甚大,在经典名方研发时难以确定。文献考证后发现,经典名方中半夏的剂量经历了由大变小的过程,本着"遵从经典,符合药典"为原则,并结合现代实际应用情况,拟确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17首含半夏的方剂中合理的半夏剂量。通过对这17首经典名方的原书记载、历代演变、现在临床运用及其剂型、服用方法等进行考量,建议半夏厚朴汤与麦门冬汤中半夏剂量15. 0 g,温胆汤和桑白皮汤中半夏剂量6. 0 g,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厚朴麻黄汤、金水六君煎中半夏剂量均为7. 5 g,竹茹汤中半夏剂量6. 7 g,升阳益胃汤中半夏剂量4. 5 g,养胃汤中半夏剂量5. 0 g,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藿朴夏苓汤中半夏剂量均为5. 6 g。  相似文献   

7.
李燕  劳卫国 《新中医》2007,39(8):94-95
《伤寒论》中"三枢"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枢一是少阳之枢,代表方为小柴胡汤;二是少阴之枢,代表方为四逆散;三是半上半下之枢,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8.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以干燥块茎入药.其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为重要的化痰药.由于有"痰为百病之母"、"因病生痰,因病致痰,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等说法[1],所以其临床应用广泛,在方剂中随其配伍不同,而治疗不同痰病.常用以半夏为主药的方剂有二陈汤、半夏泻心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厚朴汤等,很多有名方剂中也离不开半夏,如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六君子汤、保和丸、藿香正气散等.下面从其功效主治方面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夏-附子同方配伍拮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TCMSP、DisGeNET和OMIM等多个数据库查询半夏-附子药对活性成分和冠心病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半夏-附子药对活性成分拮抗冠心病相关靶点PPI网络,运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半夏-附子药对活性...  相似文献   

10.
"药人"体质理论是黄煌教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提出的,通过病人的症状、精神状态、肤色、舌、脉、腹诊等体征和临床表现,确定一类或几类适合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的理论学说.其中半夏体质人即适合长期服用半夏及其类方的一类人.具有这种体质的人无论在性格、外貌、体形、易得疾病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比较适合运用半夏类方如温胆汤、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等汤剂治疗疾病及养生调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加大,精神负担过重,具有半夏体质特征的人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学习黄煌老中医理论,在门诊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运用半夏类方治疗的病人性格相似性进行观察,总结出半夏体质的相似性格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举案例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第25篇“果实菜谷禁忌并治”有“野苣”“白苣”2种食物,古今医家多认为是苦菜或莴苣,但惜未论述考证经过。本文首先通过考证篇中条文来源,判断出“野苣”“白苣”是秦汉时的1种食物,再通过“莴苣”传入我国的时间和梳理苦菜的别名,认为二者不是苦菜和莴苣。然后判断出“苣”是“秬”的类化字,学术界又以“黍”释“秬”,再查阅《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和相关期刊论文,得出“秬”是黍中有糯性且黑壳粒大的品种,“野苣”是其野生种,“白苣”可能是黍中非糯性且苗期叶片带淡绿色(所谓微白)的品种,也可能是黍中白壳的品种,二者的原植物是今禾本科黍属植物黍(Panicum miliaceum L.)。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对肝郁脾虚大鼠生长抑素和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肝郁脾虚动物中枢和外周组织中胃肠激素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的含量及其与胃肠运动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黄灌胃加应激束缚方法诱导大鼠,造成肝郁脾虚模型,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半夏泻心汤不同剂量组、模型组、西药组(西沙比利)、空白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中枢和外周各组织中胃肠激素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的含量,并对脑肠肽含量进行定量、定性的测定及半夏泻心汤对其影响。结果肝郁脾虚模型动物出现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胃肠激素紊乱,外周MTL减少,SS增高,中枢则MTL、SS均有增加。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则对该紊乱表现出不同的调节作用,小剂量组能上调外周MTL而中枢作用不明显;中剂量组能降低外周SS含量和分布,尤以胃、十二指肠为主,中枢作用亦不明显;大剂量组则着重于中枢调节,使中枢MTL、SS均增加,以MTL增加较明显。结论半夏泻心汤对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依据其剂量大小,其作用的部位有所侧重,表现在从外周到中枢的调节变化,以及促进胃肠运动和抑制胃肠运动的逐渐转变。半夏泻心汤对偏亢或偏抑状态下的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与其对胃肠激素的这种外周、中枢的不同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现代临床中药汤剂中半夏的用量,为半夏的临床安全使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半夏”+“中医”、“半夏”+“临床”、“半夏”+“中毒”等为关建词,从中国知网检索现代临床应用半夏的文献共5380篇,经筛选排除,纳入病案信息完整的合格文献832篇,建立半夏的用量数据库、不同炮制品频次数据库、半夏中毒情况数据库,用SPSS软件分析其临床运用规律。结果:半夏临床用量范围较广,从1.5~90.0 g不等,10.0~12.0 g使用频率最高;在临床处方中半夏名称繁杂多样,大多使用制半夏,其中又以法半夏使用频率较高,占44.4%;有明确半夏中毒剂量的报告中,使用生半夏中毒者较多,剂量以9.0~12.0 g中毒者最多。结论:半夏作为有毒中药,临床用量不可过大过猛,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减轻其毒性,临床以应用制半夏为主,但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临床运用时又不能拘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应用剂量,并合理选用生半夏或不同的炮制品。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将收载于中国药典(1985年版)的半夏称为“地珠半夏”。此外,称为“山珠半夏”(山珠南星,银半夏,岩生南星及河谷南星的块茎)也作为半夏药材使用。但“狗爪半夏”(象头花,丽江南星及掌叶半夏的块茎)则不作半夏药用。  相似文献   

15.
高宗  杨家应  张念平  苗秀明 《陕西中医》2021,(12):1671-1675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PSD组、半夏厚朴汤低剂量组、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阳性组,每组10只。PSD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半夏厚朴汤低剂量组、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5、3.0 g/kg半夏厚朴汤,阳性组给予1.7 mg/kg氟西汀,灌胃21 d后建立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后继续给药21 d。四氮唑红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测定大鼠体重、水平运动得分、糖水消耗量,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治疗3周后,半夏厚朴汤低剂量组、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和阳性组体重高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夏厚朴汤低剂量组、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阳性组脑梗死面积低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夏厚朴汤低剂量组、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阳性组水平运动得分高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夏厚朴汤低剂量组、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阳性组糖水消耗量高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夏厚朴汤低剂量组、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阳性组TNF-α、IL-1β、IL-18低于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可改善PSD大鼠的抑郁症状,减少梗死面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半夏厚朴汤促进细胞因子网络达到稳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 (A组 ,34例 )与补阳还五汤 (B组 ,2 7例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的眩晕和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作用。疗程均为 4周。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眩晕症状 (P <0 0 1) ,A组优于B组 (P <0 0 5 ) ;两组均较治疗前提高椎 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P <0 0 1) ;对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提高B组优于A组 (P <0 0 5 )。提示两方对TIA患者都有较好疗效 ,但各有偏重 ,宜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小半夏汤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炭末推进法研究发现,小半夏汤能促进正常状态下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并能改善由左旋麻黄碱、多巴胺引起的小肠推进减慢,而对芬氟拉明引起的小肠推进功能减弱无效,提示小半夏汤对小肠功能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多巴胺系统和肾上腺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生姜、茯苓以及干苏叶五味药组成。半夏厚朴汤最早记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在临床中以此为主方治疗瘿病、头痛、咳嗽、慢性咽炎、顽固性鼻炎以及胃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对照组采用口服西咪替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主要毒力因子CAGA、VacA和y-GGT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探求半夏泻心汤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抑菌实验,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检测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CAGA、VacA和y-GGT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即MIC值为25mg/mL;受试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CAGA、VacA和y-GGT的mRNA表达量在半夏泻心汤的影响下均明显下调。结论:半夏泻心汤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与半夏泻心汤时幽门螺杆菌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对其主要毒力因子CAGA、VacA、y-GGT的毒力作用的削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