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瘢痕疙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人瘢痕疙瘩动物模型,并探讨采用这一模型进行瘢痕疙瘩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对人体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体外培养第6~8代的成纤维细胞.接种到培养液预湿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形成体外复合体,将复合体转移至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容器内培养;1周后种植在20只雌性裸鼠皮下,同体两侧对照,第4、8、16、24周取材.对获得的瘢痕疙瘩组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复合体移植24w后,存裸鼠皮下形成的瘢痕疙瘩保持了其原有的胶原形态,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植入物内同时存在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PLGA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较好的亲和性,PLGA一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复合体在裸鼠体内可形成瘢痕疙瘩,值得进一步开发研制。  相似文献   

2.
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合成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威  刘荣卿  钟白玉 《重庆医学》2001,30(3):208-210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中胶原过度积累的形成原因。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瘢痕疙瘩的超微结构。用ABC法免疫组化检测瘢痕疙瘩中新合成的胶原。用地高辛标记的人Ⅰ型前胶原al(Ⅰ)cDNA探针与从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提取R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 在超微结构上,多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拥有丰富的高度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斑点杂交结果显示瘢痕疙瘩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水平升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有丰富的Ⅰ型前胶原表达。结论 在活跃增生的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功能处于活化状态,胶原合成增加是瘢痕疙瘩中胶原过度积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以进一步探讨瘢痕疙瘩形成发展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取6-8代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比较它们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和在不同浓度Fas单克隆抗体(Fas mAb)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瘢痕疙瘩边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中央、两者均高于正常皮肤(P<0.01);无血清培养24h后,瘢痕疙瘩边缘及中央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as mAb作用下,瘢痕疙瘩边缘及中央细胞均不能正常凋亡,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不尽相同,瘢痕疙瘩边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过高可导致其向周围不断增生并浸润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五倍子瘢痕膏治疗瘢痕疙瘩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药物对原代培养的第4~8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各不同浓度的药物组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1),并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周期研究表明,各药物组S期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药物组G2 M期细胞百分比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这种对S期的阻滞作用和对G2 M期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五倍子瘢痕膏水溶液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重要的作用途径是使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期的细胞数上升,出现S期阻滞,分裂期的细胞数下降,从而抑制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且这种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对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的毒性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KFB,不同浓度秋水仙碱(1、2、4、8、16、32 μg/ml)处理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KFB的毒性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秋水仙碱对KFB的细胞周期(G2期)的影响。结果:MTT法结果显示1 μg/ml组(12.56±0.79)%,2 μg/ml组(27.35±0.50)%,4 μg/ml组(34.36±0.25)%,8 μg/ml组(39.38±0.57)%,16 μg/ml组(40.38±0.23)%,32 μg/ml组(44.65±0.60)%(F=2440.178,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0.67±0.46)%,1 μg/ml组(4.26±1.51)%,2 μg/ml组(24.51±4.69)%,4 μg/ml组(45.12±2.75)%,8 μg/ml组(55.81±5.04)%,16 μg/ml组(69.90±3.61)%,32 μg/ml组(85.53±2.06)%,F=491.609,P=0.000。秋水仙碱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对细胞分裂前期(G2期)产生影响,并呈时间依赖性和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在24 h时间点,秋水仙碱在1~32 μg/ml浓度范围内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周期,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的病因以及具体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观点认为瘢痕疙瘩的形成是环境、基因、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病理过程。成纤维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细胞转化因子β是主要的细胞因子,而肥大细胞、黑色素细胞等细胞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基因、细胞、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多个角度共同阐述瘢痕疙瘩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激素和干扰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氢化可的松和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浸润,增生和老化各部分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是否相同,对6例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和6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氢可的松(0.1mg/ml和0.5mg/ml)及干扰素α-2b(1000μ/ml)后的增殖情况下初步研究,结果:氢化可的松浓度为0.1mg/ml时,所有细胞均被抑制,当氢化可的松浓度升至0.5mg/ml时,几乎氖的细胞均不能存活,干扰素α-2b对瘢痕  相似文献   

8.
探讨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位增殖情况。方法对24例瘢痕疙瘩组织和周围正常皮肤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瘢痕瘩和正常皮肤增殖指数。结果24例颜痕疙瘩PI平均值为1.44,两者经配对t检验,P〈0.001,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活跃,结论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在瘢痕瘩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芦丁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 应用瘢痕疙瘩组织诱导成纤维细胞;芦丁分为0、50、100、200、300μmol/L等5个浓度梯度, 通过CCK-8及Ed U实验观察芦丁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芦丁对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当浓度低于300μmol/L时, 芦丁对瘢痕疙瘩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增殖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P<0.01) , 并且呈剂量依赖性;Ed U实验结果显示, 瘢痕疙瘩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受到芦丁的抑制作用;50、100、200μmol/L条件下, 芦丁可以明显地抑制瘢痕疙瘩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TGF-β1及Smad2的表达.结论 芦丁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瘢痕疙瘩有着过度生长,侵犯邻近组织,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它常在易感人群外伤后发生.由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形成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所知与外伤,烧伤,手术,感染,异物,机体局部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及局部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在遗传背景、免疫作用、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这不仅有利于瘢痕疙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而且有助于对创伤愈合机理产生新的认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imal model of keloid by using tissue engineering and to explore its potenti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 Fibroblasts from keloid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After being cultured to generation six or eight, fibroblasts were inoculated into scaffolds constructed from copolymers of polylactic acid (PLA) and polyglycolic acid (PGA), and then cultured in rotatory cell culture system for 1 week prior to subcutaneous transplantation into 20 athymic mice. After 4, 8, 16, 24 weeks, the specimens were cut out and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RESULTS: All the mice survived after surgery. The collagen patterns of all the keloids were remained after 24 weeks. A lot of fibroblasts and their secreted collagen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Enlarge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a inside the fibroblasts were reveal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fibroblasts in specimens remained the capability of synthesizing and secreting collagen. CONCLUSIONS There is a good affinity between PLA/PGA and fibroblasts. Complex of PLA/PGA and fibroblasts could be cultured into keloids in athymic mi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以进一步探讨瘢痕疙瘩形成发展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取6~8代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比较它们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和在不同浓度Fas单克隆抗体(Fas mAb)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瘢痕疙瘩边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高于中央,两者均高于正常皮肤(P<0.01);无血清培养24 h后,瘢痕疙瘩边缘及中央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as mAb作用下,瘢痕疙瘩边缘及中央细胞均不能正常凋亡,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不尽相同,瘢痕疙瘩边缘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过高可导致其向周围不断增生并浸润生长。  相似文献   

13.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猪角膜基质样组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移植于猪的角膜基质层内,于第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以角膜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逐渐恢复透明,与对照组角膜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显示形成新生的角膜基质样组织,呈板层状,排列较规则,与对照组角膜组织相似。超微结构观察及胶原纤维直径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存在。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猪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样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的动物体内构建实验已进入以免疫器官发育完全的大型哺乳动物为主要实验对象的阶段,并初步应用于临床,为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并可能成为这一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但尚存诸多困难。作者对软骨组织工程的动物体内构建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应用几丁质胶原网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利用几丁质胶原网架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软骨的方法。 方法:取2周龄的新生兔关节软骨,经消化、传代培养后,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与牛Ⅰ型胶原、人血冻干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按一定比例混合,将几丁质纤维网架浸入上述混合物中制成人工软骨培养物并在体外培养。将培养1周的组织工程培养物,植入同种异体动物皮下组织培养4周,观察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情况。 结果:细胞在几丁质网架培养物中分布均匀,细胞多呈三角形或梭形,培养物体积收缩不明显,经体内培养存活的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有血管和炎性细胞的侵入。结论:用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混合凝胶与几丁质纤维网架载体为支架植入软骨细胞以后,在体外和体内都可以培养构建出较大的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学是一门新学科,它以工程学和生命科学为原理,研制生物结构,为解决组织和器官缺损所致的功能障碍或丧失的治疗问题提供广阔的前景。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取得很大成功,并且应用于临床。本文根据各组织器官胚层发育的来源,综述组织工程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转基因技术标记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探索一种追踪种子细胞转归的方法。方法:用腺病毒荧光表达载体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观察转染率及其荧光表达。再将细胞种植在真皮支架上,活体观察荧光标记的效果和持续时间。结果:所制备的腺病毒荧光表达载体能转染靶细胞,转染率>95%。转染的细胞经一次传代后,尽管荧光强度降低,细胞轮廓仍清晰可见。细胞种植至真皮支架上,观察2周,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较清晰地观察到培养物活体上细胞的形态。结论:应用腺病毒荧光表达载体标记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以追踪细胞的转归是方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培养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实验研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细胞的传代、纯化、鉴定以及形态学观察.结果培养细胞符合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各有形态特征.结论所培养的细胞有望作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已内酯 ( PCL ) /聚乳酸 ( PLA)共聚物与胎体雪旺氏细胞( FSCs)制备人工周围神经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以 PCL /PLA共聚物为原料 ,模拟制备周围神经细胞外基质框架结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 FSCs种植于 PCL/PLA框架结构内。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反转录 PCR半定量检测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 GDNF)基因表达情况 ,分析其相容性及促神经再生潜能。结果 FSCs能够良好地生长于 PCL/PLA框架结构内 ,PCL/PLA对 FSCs的GDNF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PCL/PLA共聚物与 FS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及促神经再生潜能 ,可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后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并且具有低毒、无免疫原性等特点。作为自然界唯一的天然阳离子多糖并且拥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质,使得壳聚糖在药学、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材料作为天然高分子组织工程支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不同器官(骨、软骨、皮肤、肝等)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