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针用于分娩镇痛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薄其秀  张金学 《中国针灸》2006,26(9):659-661
目的观察头针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7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头针组(针刺头部生殖区)和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根据WHO疼痛4组分级标准评定镇痛前后疼痛级别,对两组产妇活跃期及第2产程、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头针组产妇疼痛1~2级33例,对照组为2例,两组相比,产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针组活跃期为(130.70±74.16)分钟,第2产程为(40.70±21.65)分钟,对照组活跃期为(166.15±62.65)分钟,第2产程为(53.30±26.9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产后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镇痛在阴道分娩中有较好疗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全身麻醉患者使用头针复合异氟醚的术中镇痛效果。方法:70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异氟醚麻醉,观察组接受头针复合异氟醚麻醉,将两组术中平均异氟醚MAC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异氟醚MA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使用头针复合异氟醚麻醉,能够显著提高术中的镇静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头针治疗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1995~1998年,我院观察治疗了183例中风病人,以头电针治疗并予常规体针对照。治疗前后检测了血脂相关指标,及头电针对中风后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83例中风患者,其中住院123例,门诊60例。中、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泰安会议和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要点。包括中经络和中脏腑渡过急性期,神志恢复正常的患者为纳入对象。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全身极度衰竭及其他非针灸适应证患者和珠网膜下腔出血,不作为观察对象。18…  相似文献   

4.
自1990年以来,笔者运用头针治疗各种头痛,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131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598例,女性712例;年龄16~65岁;病程20天~18年;血管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及高血压性头痛等)250例,紧...  相似文献   

5.
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成全麻组12例,针药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经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持续电针刺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6h、8h、24h、44h镇痛泵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术后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β-内啡肽(β-EP)、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针药组患者术后4h镇痛泵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4h、6h、8h、24h及44h VAS及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而针药复合麻醉能产生一定的镇痛效应,但其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头针加全麻组(简称头针组)30例和单纯全麻组(简称全麻组)30例,头针组患者先行头针麻醉诱导20min,然后行全身麻醉,头针麻醉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麻,观察肠癌患者手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结果: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头针组最短,明显优于单纯全麻组。2组患者的舌脉象与肠鸣音恢复的相关性不显著,而辨证分型则与肠鸣音恢复相关;2组患者的舌脉象、辨证分型与肛门排气恢复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头针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使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缩短;辨证分型与肠鸣音恢复相关,湿热蕴结型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7.
头针治疗偏瘫12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8.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在辨证取穴与局部取穴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头针与体针治疗68例,并与常规体针组50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7.9%和97.1%,对照组则分别为54.0%和94.0%,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风病非常多见 ,它具有很高的致残率 ,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就很重要 ,笔者采用头针体针并用治疗中风恢复期病人 6 0例 ,获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参照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头颅CT确诊。1.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采用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评定标准。1.3 病残程度分级  0级 :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 ;1级 :生活自理 ,独立生活 ,部分工作 ;2级 :基本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1.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针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头针组50例,体针组50例,头体针组50例,分别给予头针、体针、头体针并用方法治疗20日,观察三组疗效。结果 三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肌力。头针组、体针组、头体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82%、94%,其中头体针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头针治疗老年期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松涛 《河北中医》1993,15(1):28-29
七十年代,头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病方法之一,为了适应国际间的头针疗法学术交流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的建议和要求,制定了  相似文献   

14.
头针超前镇痛对肠癌患者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头针加硬膜外组(头针组)30例和硬膜外组30例。头针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20min即行头针刺激,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手术结束时给予硬膜外镇痛。硬膜外组只在手术结束时给予硬膜外镇痛。通过观察肠癌患者手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头针对肠癌患者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结果:头针组VAS评分在6h、12h、24h、48h4个时间点均较硬膜外组低,6h、12h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BCS评分在4个时间点比较,头针组均较硬膜外组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头针组快,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也以头针组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头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陕西头皮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舒乐安定)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患者治疗后PSQl总积分及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头皮针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沈利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41-2442
目的:探究针刺辅助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全身麻醉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刺辅助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针刺辅助全身麻醉后,实验组患者的最低肺泡内有效浓度的平均值(1.24±0.33)Vo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最低肺泡内有效浓度的平均组(1.75±0.35)Vol%,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2±1.5)分、(3.2±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1.5)分及(7.4±2.6)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来说,应用针刺辅助全身麻醉能够很好的对患者起到镇痛的作用,并且应用于患者体内的浓度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头针配体针治疗中枢性失语240例临床观察454700河南省孟县中医院李思斌孟庆良李平均中枢性失语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之一,我们从85年以来采用头针配体针的方法治疗该病240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40例,男142例,女98例。...  相似文献   

18.
头针治疗丘脑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丘脑痛的可能性,观察头针和体针治疗丘脑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28d,于治疗14d和治疗28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MPQ各项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TCD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复发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1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丘脑痛有较好疗效,头针与体针并用治疗丘脑痛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针药复合对肛肠手术的麻醉效果及防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电针加硬膜外麻;B组为硬膜外麻,各25例。结果表明:A组的麻醉效果比B组高(P〈0.05),镇痛效果比B组好,且A组硬膜外腔使用局麻药比B组少(P〈0.05),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A组比B组短(P〈0.05)。提示:针药复合有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作用,减少硬膜外局麻药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刺复合静脉麻醉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微创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采用针刺复合静脉麻醉(治疗组)与单纯静脉麻醉(对照组)方法,分别对180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微创手术,观察两组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复合静脉麻醉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微创手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抗氧化防御系统酶SOD活性的降低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