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性质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恢复期上述指标脑出血和脑梗死组均明显下降(P<0.01),但脑梗死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体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亢进。GMP-140含量的检测不仅对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对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脑梗死民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NPY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以及3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NPY含量。结果:发病1-3d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NPY含量明显于正常对照组(P<0.05);21-28dNPY含量,民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脑梗死组(P<0.01,脑出血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NPY下降幅度脑梗死大于脑出血(P<0.05)。结论:NPY参与了脑梗死与脑出血疾病过程,且两者的转归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GMP-140的浓度。结果脑梗塞患者血浆GMP-140浓度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及正常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GMP-140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亢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 46例脑梗死、43例脑出血及 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恢复期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急性脑血管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46例脑梗死、43例脑出血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且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恢复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已证实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糖尿病病人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通过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α-颗粒蛋白(GMP-140)含量的测定,并同33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在本组病人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浆D-二聚体和GMP-140含量增高是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全血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挑选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3、7、14、21d同步测定血浆Fbg含量及全血PLT计数,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第1、3、7、14、21dF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第1、3、7dF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14、21d接近正常水平;急性脑血管病组PLT计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浆Fbg含量升高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Fbg的变化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急性脑血管病并不引起外周血PLT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纤溶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状态在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A、PAI:A和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GMP-140含量。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PAI:A及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A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t-PA:A、PAI:A及GMP-1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院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100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测定,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和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发现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之间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患者蛋白C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蛋白C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急性脑梗死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正常对照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制物(PAI)的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再测定这些项目。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PC、P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升高,急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组(TM)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降低;急性脑梗死组t—PA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急性脑出血组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有所升高;急性脑梗死组P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有所降低。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凝 血和纤溶异常,测定PC、PS、TM、t—PA、PAI对判断卒中的类型、严重程度、疗效、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 β-Ap的量变关系 ,测定其血浆中含量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平衡饱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出血病 36例、脑梗死组 45例 ,健康对照组 2 0例 ,测定其血浆中 β -淀粉样蛋白的含量。结果 脑出血组 β -Ap含量 (1.6 2 72± 0 .4190 )ng/ml;脑梗死组 :β -Ap含量(1.7117± 0 .3 5 70 )ng/ml;健康对照组 :(1.2 10 8± 0 .3373)ng/ml。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β -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并且随病情加重其含量有增高趋势 ,一定程度上说明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活力的变化。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了102例脑血管病患者及4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Dmer水平。结果:(1)血浆D-Dimer浓度观察患者各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脑梗死组明显高于脑出血及脑供血不足组,P<0.01。(2)脑梗死组发病1-2周内D-Dimer血浆浓度持续上升,2周达最高峰。(3)49例健康对照检测表明血浆D-Dimer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老年人明显高于青年人。结论:血浆D-Dimer的升高反映继发性纤溶增强,其增高的幅度与脑血管病发病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凝状态的观察和病情发展及疗效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浆内皮素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6例脑出血40例脑梗塞及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浆内皮素肖度。结果;三组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均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三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之间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最高,脑出血组次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在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急性脑梗死组 6 0例 ,急性脑出血组 4 9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组 5 7例和对照组 6 0例的血浆ET水平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急性脑出血组、冠心病组血浆E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急性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血浆ET水平较冠心病组升高更明显 (P <0 .0 5 ) ,但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ET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血浆ET水平升高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GMP-140、vWF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了34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CSF和血浆中GMP-140、vWF的含量。结果:病人组CSF和血浆中GMP-140、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以及脑血管内皮的损伤;检测CSF中GMP-140和vWF含量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倩 《中外医疗》2008,27(14):8-9
目的 探讨志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分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L-ELISA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人群(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血清TNF-α的含量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有关,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50与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于发病72h治疗1周,4周时采集静脉血,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浆GMP=140明显升高,尤以并冠心病才 显著,但治疗4周后,无并发症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下降,而并发糖尿者其值反高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结论:血浆GMP-140较血小板聚集更能反映血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表明,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浆E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脑出血与脑缺血患者血浆ET含量无明显差异,提示ET在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脑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和血浆血栓烷B2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观察3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2例正常的人GMP-140在血小板膜表面的分子数和血浆中的含量,并测定TXB2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和血浆中GMP0-140含量,血浆TXB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未发现GMP-140与TXB2在高血压病患者异常变化中的线性相关性。结论:提示二者在高血压病中可能有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 (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