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危险因素,为先心病的预防及胎儿期筛查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所有募集对象无论是否有指征,均由当地经培训的超声检查人员在妊娠20~26周分别进行1次胎儿B超和1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新生儿期进行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建立围生保健册。检出先心病患儿的75例孕产妇为病例组,未检出先心病患儿的孕产妇3907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围生期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先心病总的患病率为18.7‰,胎儿期先心病检出率为2.5‰;两组先心病家族史,高危年龄,发热,糖尿病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高危年龄,孕早期发热,先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史等因素作为高危因素进行胎儿期先心病筛查,不能提高人群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五省中小学生社区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与海拔及民族关系,为社区筛查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4月—2019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云南、西藏、河北、山西、贵州五省16个市、6个州抽取5 443所中小学共1 952 919名6~16岁中小学生进行先心病社区筛查,分析先心病患病率与不同海拔和民族的关系。结果中国五省筛查的1 952 919名中小学生中,确诊先心病者2 874例,先心病患病率为1.47‰;云南、西藏、河北、山西和贵州省中小学生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1.49‰、7.64‰、0.77‰、0.69‰和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81,P 0.001);海拔1 000、1 000~1 499、1 500~1 999和≥2 000 m中小学生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0.69‰、1.57‰、1.45‰和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81,P 0.001);海拔1 000~1 499 m中景颇族/傣族、哈尼族/彝族和汉族中小学生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2.06‰、1.93‰和1.34‰,海拔1 500~1 999 m中壮族/苗族、彝族、白族和汉族中小学生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0.62‰、1.45‰、1.00‰和1.68‰,海拔≥2 000 m中傈僳族、藏族和侗族中小学生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0.69‰、1.54‰和1.87‰,各海拔中不同民族中小学生先心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中小学生先心病患病率不同,相同海拔不同民族中小学生先心病患病率亦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居住在上海市区,不伴心外畸形的各种类型先心病691例及他们的家族进行配对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先证者的一、二和三级亲属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7.0‰、3.37‰和2.55‰;同胞患病率为1O.6‰。先证者与家族成员先心病类型的一致率为39.6%。配比调查1382名对照的一级亲属先心病患病率O.4‰。加权遗传度为63.70±1.1%。较符合多基因遗传方式。对孕期环境因素经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先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母孕3月内呼吸道感染和先兆流产。对先兆流产者应用黄体酮和维生素E减少先心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孕早期环境因素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影响,为防治先心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5年1-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和湘雅二医院治疗的无先心病家族史的0~7岁湖南籍的汉族先心病患儿为病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先心病病例和对照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摄入叶酸(OR=0.340,95%CI:0.178~0.649)、饮牛奶(OR=0.660,95%CI:0.460~0.947)、食用肉类(OR=0.771,95%CI:0.583~0.867)、妊娠反应(OR=0.457,95%CI:0.271~0.770)可预防先心病的发生;感染(OR=2.736,95%CI:1.462~5.121)、用药(OR=2.735,95%CI:1.483~5.044)、化学毒物接触(OR=2.764,95%CI:1.065~7.177)、重大精神刺激(OR=2.211,95%CI:1.022~4.782)是引起先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孕妇加强孕早期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感染、用药,防止化学毒物的接触,可预防儿童先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生情况,完善管理。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兴区2002至2011年出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资料。结果先心病平均检出率为6.30‰,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6.00‰以上。6个月内检出者占95.58%;二级医院检出占75.41%。10年间,婴儿死亡率由2002年的5.80‰降到2011年的2.65‰(χ2=841.50,P<0.01);2002年至2006年先心病死亡专率平均为1.28‰,2007年至2011年先心病死亡专率平均为0.88‰。在249例先心病中,前4位病种占80.32%,其中室间隔缺损发生比例居首(30.92%);存活儿童中87.98%发育正常。结论定期监测是早发现、早诊断先心病的重要手段;将先心病监测时限从围产期延长至婴儿1岁的管理方法可行有效,值得推广;但对先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缺乏监测资料,因此补充完善监测内容、加强对婚前、孕前、孕早期等重点时期目标人群预防管理,巩固产、儿科合作,持续密切对疑似和确诊儿童进行随访管理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精液质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液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除了环境中的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会对精液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外,环境中许多人为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也会对精液质量产生不利作用。从环境的自然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等方面与精液质量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非遗传性危险因素,为预防先心病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晋江市医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为先心病的60例新生儿作为病例组,检查未发现先心病的健康新生儿12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先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本院出生的新生儿5 564人,诊断先心病60例,发病率10.7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父亲饮酒、母亲孕早期感冒、不良生育史、主动及被动吸烟、移动电话使用累计时间、居室距马路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孕早期感冒(OR=17.84,95%CI:2.58~123.41)、母亲主动及被动吸烟(OR=4.83,95%CI:1.82~12.79)、父亲饮酒(OR=6.20,95%CI:1.80~21.39)、居室距马路距离50~100 m(OR=9.11,95%CI:2.99~27.73)是先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先心病发病与多种环境危险因素暴露有关,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加强孕早期保健对预防先心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6‰~8‰[1],其中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心脏解剖畸形复杂,存在右向左分流、血流动力学障碍,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73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永日  金正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47-3848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时期先天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为活产要儿的6‰~8‰,个别地区可达10‰[1].近年,在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中,先心病也有增多趋势.仅2005年12月~2006年11月的1年间,住院的先心病就有73例.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妍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75-176
由于手术室工作繁重、紧张、无规律的特点,加上各种生理、心理、生物、理化因素的制约,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对手术室各种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 影响因素1.1 理化因素1.1.1 各种有害气体及化学消毒剂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及残余吸入性麻醉药的环境中,长期接触吸入性麻醉药、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如甲醛(formaldehyde)、过氧乙酸(acetic acid proxide)、戊二醛(glutaric dialdehyde)等,对皮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发病率波动在7‰~8‰,我国每年约有15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6~12月大时夭折[1].根据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资料显示:儿童先心病连续1 1年为北京市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先心病已成为影响北京市儿童身体健康及人口生存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开展先心病的筛查是降低、控制婴儿死亡率的主要手段.通过筛查早期识别先心病,使先心病患儿在最佳时期实施介入疗法或手术治疗,能够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三级网络,进行儿童先心病筛查。所有儿童填写《天津市儿童先心病筛查调查表》,并进行体格检查,儿童先心病的诊断使用PHILIPS-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使用SPSS/PC10.0统计软件,对儿童先心病检出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2004年8月~2005年7月,共有7938名1岁以下儿童进行了先心病的筛查,检出先心病585例,检出率为7.4%,母亲孕期高危因素对先心病发生影响明显,患先心病的危险性高,先心病儿童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呼吸急促,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结论】利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对儿童进行先心病筛查非常必要,孕妇应避免感染、服药、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先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先心病的发病率约占活婴总数的7‰~8‰,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相关资料表明,先心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对儿童心肺功能会产生潜在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患有先心病的婴儿,如果任其自然不加治疗,约1/2在出生一年内可能死亡,约1/3在3个月内死亡,平均寿命30岁左右。先心病还常常并发肺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血栓和脑脓肿等,若肺炎与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将会造成患儿多次病危乃至死亡。因此,儿童先心病须早发现,早治疗。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先心病患儿的出生率随着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的展开而逐年下降,但是依然保持了患者总量逐年上升的趋势。先心病患者的诊疗困境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突出。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全球两大先心病学术会议均设立在欧美国家,占据主要话语权的也几乎都是欧美国家的专家,他们对发展中国家先心病的流行病情况并不了解,而且在救治策略、产品选择上也没有对患者经济承受力有更多的关注和应对策略,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交流平台。为此,中国、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顶级先心病专家发起成立"发展中国家先心病国际论坛",旨在以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和社会责任为主题,形成发展中国家先心病救治的学术平台,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先心病救治水平与救治规模的提高。启动仪式于10月11日在北京举行。本期杂志特别邀请到了胡大一教授、张智伟教授、孔祥清教授、朱鲜阳教授4位与会专家为大家介绍成立发展中国家先心病论坛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世界已登记的化学品超过45,000种,并以每年1000种的速度增长。其中相当多的化学品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效应,这些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类环境,由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正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尽管大量的生物短测实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环境中化学品的评价,且得到逐步完善,但这些定性方法得出的结果只能提供化学物质对人类产生潜在影响的线索,不能满足对环境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致癌物标准及预防措施制定的需要。近年来,由于重视用人群资料直接估计、评价化学致癌物所引起人类癌症发生的危险,相应出现了对环境有害物质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分布规律及探索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利用望诊、心脏听诊与超声检查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122个社区点的儿童进行监测,并对已确诊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北京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5.91‰,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远县(P<0.01)。先心病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儿童母亲妊娠早期居住在装修1年内的居室;妊娠早期居室距马路距离<50 m;父亲饮酒。结论:①先心病是影响北京市儿童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②为了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减少妊娠期妇女环境污染因素的暴露;同时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严重影响小儿生存质量的重病之一,目前活产儿先心病的发病率居所有出生缺陷疾病中首位,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先心病发病率约为活产儿的6‰~8‰,我国个别地区尚有达10‰的报道。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1991~2002年出生10852例新生儿中有50例先心病患儿,发病率为4.6‰。作者通过分析50例先心病患儿的资  相似文献   

17.
问:什么是先心病? 答:先心病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脏疾患。也就是说,由于母亲怀孕期间受到遗传倾向、环境条件及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胎儿的心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致使胎儿出生后就发生了先心病。先心病患者心脏畸形的程度差别很大,最严重者出生后数小时即可死于心力衰竭,最轻微者可在青春期或成年期才在常规体检中被偶然发现。多数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罹患率最高的出生缺陷,约占新出生存活婴儿的7‰~8‰。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随着先心病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普及,先心病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析与再生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问:先天性心脏病在病残儿医学鉴定中屡见不鲜,其病因非常复杂,对再生育原则的掌握,深感棘手,请专家信箱栏目给予指导。 刘高金副主任医师: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疾病。据统计,国内先心病发生率为7‰~8‰,估计我国每年有10余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先心病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进一步分析先心病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患儿出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出生缺陷中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是先天性心脏病 (下称先心病 ) ,其死亡率位居我国新生儿各种疾病死亡的首位。我市每年新增约 12 0 0~ 15 0 0例先心病 ,并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应用 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以探讨先心病的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的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为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 3年内在重庆市生产的产妇。病例组的设立 ,是以首次在重庆儿童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先心病儿童的母亲为对象 ,共计 76 1例 ,其中家住城镇为5 35例 ,农村为 2 2 6例。对照组是在我市先心病高发地区 ,分别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