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和J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于静脉溶栓治疗后90min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估价梗塞相关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观测其溶栓前和溶栓后每30min直至2h的QT和JT离散度变化以及72h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IRA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2~3级者,溶栓后2h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而24例IRA未开通者上述指标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18例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QT和J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125±47ms和110±35ms,84±45ms和81±40ms)(P均<0.01)。结论成功溶栓治疗可使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刘明  李平  张少富 《广西医学》1999,21(3):447-449
本文对56例急性心肌梗塞接受溶栓治疗者测定其QT离散度(QTd)。结果发现溶栓再通组(n=39)与溶栓未通组(n=17)QTd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在溶栓治疗后2小时、6小时、24小时、1周及4周后的QTd在溶栓再通者较未通者明显下降。提示QTd可作为溶栓再通与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 (QTd)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有研究表明 ,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显著延长 ,是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1] 。本文分析 37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QTlcd三项指标变化 ,旨在探讨QT离散度在评价溶栓疗效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1.对象 AMI3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5 1~ 73岁 ,平均 6 1.7± 5 .3岁。均符合AMI诊断标准 ,无溶栓禁忌证。入院后即予静脉滴注尿激酶 12 0~ 15 0万u溶栓 ,30分钟内滴完 ,同时口服阿斯匹林 10 0~ 15 0mg ,每日 1次。除外电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后不同时期对QT间期离散度(QTd)和室性心律失常(VA)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83例AMI患者(均为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病例)临床资料,溶栓组(45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PTCA组(38例)接受PTCA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min、12 h、1周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d.结果 两组治疗后12 h与治疗前、治疗后1周比较QTd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0 min溶栓组QTd无明显差异,PTCA组QTd显著减小(P<0.05),治疗后30 min两组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CA组优于溶栓组.结论 成功静脉溶栓及PTCA治疗均能缩短AMI患者QTd,但PTCA组于治疗后30 min优于溶栓组,因QTd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成正相关,故表明PTCA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曲虹  张丰富 《安徽医学》2003,24(3):41-42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71例AMI病人分为再通组、未通存活组及死亡组 ,在溶栓前及溶栓后 1、2、3、4、6、8、10、12、2 4、48、72、96及 12 0h进行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 ,并分别测算出各时刻的QTd及校正QTd(QTcd)。结果 再通组溶栓后 1h内QTd及QTcd明显降低 ;未通存活组无明显变化 ;死亡组溶栓 2h内即明显升高并随病情恶化呈持续上升直至死亡。结论 QTd及QTcd能作为预测AMI溶栓疗效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王雪艳吕锋李霄(心内科)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为1992年2月~1997年11月本院心脏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中符合溶栓适...  相似文献   

8.
崔小锋  黄文新 《华夏医学》2000,13(4):452-453
目的:探讨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分析,测定其经静脉溶栓前后体表导联心电图QTd及QTcd。结果:溶栓成功后表现出QTd及QTcd均有明显减小(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d及QTcd明显增大,并在溶栓成功后降低。  相似文献   

9.
QT离散度在评估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自1994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尿激酶溶栓冠脉再通前后QT离散度的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人共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33~67岁,平均56-8岁。均符合下列条件:①经病史、系列心电图和心肌肌酸肌酶(CK)及CK同工酶(CK—MB)检查确诊为初发AMI;②发病6小时内入院;③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距溶栓时间少于6小时。所有病…  相似文献   

10.
溶栓与直接PTCA对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T)的疗效。方法:40岁以下AMT病人50例分为溶栓治疗组(30例)和直接PTCA组(20例),比较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和出院时左心室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治疗组血流达TIMI3级46.2%(14/30),且存在80~95%的残余狭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5%;直接PTCAI且术后血流全部达TI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不稳定心绞痛的QT离散度 (QTd)和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5 0例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 ,于PTCA术前、术后 2 4小时、1周作同步 12导心电图并测量QTd及QTcd ,并与 5 0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和 5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不稳定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间QTd及QTcd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而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经PICA术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d和QTcd下降 (P值均 <0 0 5 )。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QTd和QTcd ,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单或双支冠脉管径狭窄≥ 70 %而成功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前 1周内及术后 2 4h内分别记录体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 (QTcd)。结果 :术后QTd及QTcd明显减小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前双支病变组QTd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大 (P <0 .0 5 )。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 ,QT离散度可能是提示PTCA术后冠脉供血改善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的要求,对1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PTCA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行PTCA,干预部位全部植入支架,共植入15个支架;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慢血流,应用异搏定后明显改善,无1例死亡和其他心脏事件。结论:有明确PTCA和支架植入适应证的冠心病患者行PTCA和支架植入治疗能改善患者症状,并能改善预后,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叶少武  周聪  高明明 《华夏医学》2001,14(6):782-783
目的:观察4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急诊PTCA干预治疗早期再灌注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47例AMI行急诊PTCA干预治疗,在PTCA前,后即刻及24h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QATd,并与4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AMI组行急诊PTCA干预治疗前与对照组间QTd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PTCA干预治疗后24h QTd显著降低(P<0.05),结论:成功地急诊PTCA干预治疗再灌注24h后可使QTd显著降低,改变其自然演变过程,但在PTCA干预治疗再灌注早期QTd无显著改变,仍有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需官切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缺血和再灌注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中缺血和再灌注时 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成功的 PTCA术对改善 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 4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5 5 .5± 10 .2 )岁 ,采用光盘连续监测记录 PTCA过程中 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分别于球囊扩张前 ,首次球囊扩张期间 ,球囊扩张后 5 s和反复多次扩张结束后 30、6 0、12 0、180 s,测定 QT间期和 RR间期 ,所有值均用 QTL C=QT 0 .15 4(1- RR)公式进行心率校正 ,QTd=QTmax- QTmin。结果 :QTd在球囊扩张期间比扩张前明显增大 (P <0 .0 5 )。 QTd在反复球囊扩张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比扩张期间显著减小 (P <0 .0 1) ,同时 QTmax明显减小 ,而 QTmin不变。结论 :PTCA球囊扩张期间 ,由于产生一过性短暂的缺血使QTd增加 ,而再灌注后 ,QTd得到改善可能与缺血预适应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 1 5 6例成功实施PTCA及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 ,记录术前 1天和术后第 1天的 1 2导联心电图 ,计算各QTd、QTcd。结果 :术后患者心电图QTd、QTcd较术前明显减小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可使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心肌缺血得以改善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及功能得到恢复 ,改善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从而使QT间期离散度显著缩短 ,可有效地避免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PTCA)后QT离散度早期变化。方法对起病6h以内的24例AMI患者施行PPTCA,分析术前0.5h和术后2hQT离散度——未校正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QT离散度比率(QTdR)。结果术前与术后QT离散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QTd(70±27)ms对(67±24)ms,P=0.6136;QTcd(82±34)ms对(77±27)ms,P=0.5785;QTdR(10±4.8)%对(9.2±3.8)%,P=0.5060。结论PPTCA不影响AMI早期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PTCA合并支架植入术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恢复效果观察对比.方法:把接受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1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则改变患者体位及缩短患者的绝对卧床时间,进行护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有显著差异.结论:及早改变PTCA及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的体位,伤口及体力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间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83.3%)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处,1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阻塞血管段而改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1例术中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对QTd的影响,QTd的变化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病人分成再通组和未再通组,比较静脉溶栓前、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2~7天、14天、21天和睦周的QTd、QTcd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溶栓再通组QTd、QTcd呈逐渐减小,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静脉溶栓未再通组QTd、QTcd变化不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可降低QTd、QTcd,同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2)QTd、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