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78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B组42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A组子宫肌瘤缩小占62.8%,其中缩小[超过40%占43.6%,B组子宫肌瘤缩小占64.3%,其中缩小超过40%占45.2%,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口服药物时全部闭经,无特殊不适,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不愿手术,暂缓手术,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而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62例肌瘤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甲组37例,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5mg;乙组25例,每天服用成药宫瘤清3次,每次3粒。从月经第3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于治疗及治疗3个月后B超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检查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血FSH、LH、E2、P、T、PRL,观察对药物的反应。结果:甲组半途退出实验6例,其余3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贫血纠正。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分别缩小了24.24%、26.90%(P<0.05)。乙组治疗期间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减轻,月经量减少,贫血改善,但肌瘤缩小不明显(P>0.05)。副反应甲组主要为轻度头晕食欲差,有2例轻度肝损害,乙组半途退出实验5例,余20例主要是轻度腹泻,头晕,结论: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适合于肌瘤较大和(或)严重贫血患者术前准备及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疗效优于宫瘤清。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肌瘤28例三个月一疗程。结果 经观察肌瘤体积缩小34.7%,用药过程中均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围绝经期可致绝经。结论 副作用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连续治疗3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进行检查。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相比治疗前患者的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临床各项症状也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米非司酮有确切疗效,能够有效减小肌瘤体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长期口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米非司酮片10mg晚饭后1h顿服,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服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用药期间患者均出现闭经状态,贫血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子宫肌瘤治疗有效率达78.57%。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收到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莹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12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是一种经济、安全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并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2.5mg/次,2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25mg/次,2次/d,治疗12w后对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及激素水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缩小,且观察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SH、LH、E2和P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鼓楼区妇幼保健医院于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此54例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为1个疗程,均为1个疗程。随后对54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口服米非司酮后5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闭经,贫血纠正,血红蛋白也随之上升,围绝经期的患者绝经,肌瘤体积缩小。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76例,在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每日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2.5 g,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每月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进行B超检查。结果治疗后患者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贫血大多得以纠正,血红蛋白上升,不良反应轻。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2008~2010年就诊的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片;观察组在月经干净后加服桂枝茯苓胶囊。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服药1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出现闭经,痛经症状逐渐消失,贫血患者均得到纠正。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52.0%和92.0%,对照组分别为36.0%和8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较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更好,适用于术前或围绝经期保守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8):1427-1428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取器前口服米非司酮促使宫颈软化的效果。方法实验组、对照组各84例,实验组取器前12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观察两组宫颈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指标及子宫肌瘤变化。结果实验组在宫颈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疼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子宫肌瘤服药前后无变化。结论绝经期妇女取器前口服米非司酮可作为宫颈软化的准备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剂量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续3-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激素水平,结果:在治疗所有患者均闭经,与治疗前比较,总主观症状评分于治疗3个月后下降了82.6%,6个月后下降了93.5%(P<0.01),内膜异位症病灶于3个月后缩了32.8%,6个月后缩小了58.2%(P<0.01)。用药3个月血孕激素水平比用药前显著降低,雌激素水平至卵泡中期水平,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均变化,停止治疗后于24-40天恢复月经,不良反应为潮热,恶心及乏力。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治疗了宫内膜异位症的又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颖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9,18(5):260-261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2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聚乙烯醇颗粒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了解症状改善及子宫和肌瘤大小变化。结果UAE术后2~6个月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6~18个月B超显示肌瘤体积缩小30%~85%,平均缩小60%;子宫体积缩小25%~70%,平均缩小50%。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TVCDFI技术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TVCDFI)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以手术病理诊断为标准,回顾性地分析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TVCDFI特征,对照比较二者瘤体包膜回声、瘤体内部回声、彩色血流信号和RI值的差异。结果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声像图的鉴别以瘤体周边假包膜特征最为重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瘤体周边出现环状彩色血流,子宫肌瘤组占95.9%,子宫腺肌瘤组占30.8%,组间差异明显;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周边血流阻力指数(RI)分别是0.53±0.07和0.67±0.057,RI≥0.7分别是1.4%和38.5%,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瘤体包膜回声、彩色血流信号和RI等超声特征能提高TVCDFI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碘化油在离体子宫肌瘤声学显影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碘化油在离体子宫肌瘤组织内的显影效果及弥散规律,为碘化油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方法 将40枚离体子宫肌瘤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瘤体中心注入碘化油1 ml,记录注入后即刻,10 、20 、30 、40 、70 、110 min瘤体中碘化油形成的团状强回声的超声灰度值和灰度面积;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碘化油,除不测定B型超声灰度面积外,余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碘化油注入即刻,B型超声灰度值最大(75.1±7.7)dB,然后逐渐下降、消失.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后灰度未见明显增加,也未表现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实验组B型超声灰度面积在碘化油注入后呈类似同心圆增大,至30 min达最大值,后逐渐变小、消失.结论 碘化油在离体子宫肌瘤组织中具有明显的声学显影作用和缓慢的弥散性,该特性可用于碘化油联合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实际临床应用中.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心理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手术患者70例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焦虑程度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针对引起患者焦虑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及时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8.
Helms MA 《Online journal of issues in nursing》2002,7(1):11; author reply 11
19.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SCL-90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率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20.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UAE)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30例子宫肌瘤经腹部彩色多普勒和MR诊断的患者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UAE),分别于栓塞前1周内和栓塞后7天、1个月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量(B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平均流速(Vm),并用能量图(CDE)观察血流情况。结果2组病例栓塞前与栓塞后7天、1个月比较,BFV、PI、RI、Vm均明显减少,P<0.01;栓塞后7天和1个月子宫肌层和肌瘤周边血流明显减少或未见显示。结论UAE治疗在早期对病灶血流的阻断是持续存在的,从而保证了栓塞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