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病位是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辨别病位是临床治疗疾病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古今医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体系对病位总结概括,因此在中医辨证时需要从病因病机、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脏腑系统、经络系统等不同角度鉴别判断病位。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病位的标本主次及传变规律,正确判断病位所在,治疗才能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吴文尧导师在门诊教授时的话语整理,按照六经辨证与方证辨证相结合来诊治疾病,揭示了老中医专家吴文尧教授对中医病位深入的理解。典型病例部分,列举了吴文尧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治疗经验。启示学者应认真学习、整理、总结和继承老一辈中医学家的临床经验,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全身骨骼肌的分布部位及相应的功能,以及功能下降引起的临床表现,找到生理功能对应的中医藏象理论。骨骼肌的营养由脾的运化功能供给。脾失健运,机体的能源物质便会不足,运动和消化系统肌原性肌力不足、骨骼肌辅助结构筋膜弛缓引起的消化系统脏器下垂或脱垂、骨骼肌结构改变,病位归属于中医脾。肺有司呼吸、主发声功能。呼吸系统肌原性肌力不足,病位归属于中医肺。肾主蛰,为封藏之本。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脏器下垂或脱垂、骨骼肌维持正常的肌张力以保持体态姿势和完成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病位归属于中医肾。肝主筋。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感觉信号、运动信号传导通路障碍引起的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异常和肌张力异常,病位归属于中医肝。心主藏神,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循环衰竭引起的神经源性肌力不足、大脑高级精神活动中枢受损引起的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异常,病位归属于中医心。骨骼肌的营养由脾的消化功能供给,但其功能不仅由脾所主,肉的生理功能异常病位不仅在脾,而应根据五脏的功能不同分别归属于中医五脏,其中脾、肺与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而心、肝、肾则多与骨骼肌的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20,(2):236-237
通过分析全身骨骼肌的分布部位及相应的功能,以及功能下降引起的临床表现,找到生理功能对应的中医藏象理论。骨骼肌的营养由脾的运化功能供给。脾失健运,机体的能源物质便会不足,运动和消化系统肌原性肌力不足、骨骼肌辅助结构筋膜弛缓引起的消化系统脏器下垂或脱垂、骨骼肌结构改变,病位归属于中医脾。肺有司呼吸、主发声功能。呼吸系统肌原性肌力不足,病位归属于中医肺。肾主蛰,为封藏之本。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脏器下垂或脱垂、骨骼肌维持正常的肌张力以保持体态姿势和完成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病位归属于中医肾。肝主筋。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感觉信号、运动信号传导通路障碍引起的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异常和肌张力异常,病位归属于中医肝。心主藏神,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循环衰竭引起的神经源性肌力不足、大脑高级精神活动中枢受损引起的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异常,病位归属于中医心。骨骼肌的营养由脾的消化功能供给,但其功能不仅由脾所主,肉的生理功能异常病位不仅在脾,而应根据五脏的功能不同分别归属于中医五脏,其中脾、肺与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而心、肝、肾则多与骨骼肌的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5.
6.
川崎病的中医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临床经验认为川崎病应属温病、为卫分证、气分证和热入营血,邪在卫气治宜疏风清热透邪解毒;气营两燔,痰瘀互现治宜清气凉营,豁疾化瘀;气阴两伤治宜益气养阴,清解余热。  相似文献   

7.
8.
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所面对的临床问题已有显著变化,应重视在传承和临床实践基础上谋求新的理论创新。辨证体系的形成肇始于张仲景《伤寒论》,不同的辨证方法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但其共性在于把握病机。周仲瑛教授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分析,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融多元辨证为一体,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辨证方法,能够活化辨证,执简驭繁。病机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理因素、病性、病位、病势,并由此构成辨证诊断的病机证素。病机辨证的应用要把握病机的层次性,明析病机复合、兼夹的复杂性,区别病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病机辨证以疾病病机为主体制定辨治方案,其内容以病机证素为条目,列有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范例、加减、临证备要诸项。   相似文献   

9.
病位辨证是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一环,而辨清病位后如何用药是决定药物疗效的关键所在。自秦汉时期以来,广大医家根据药物的趋向性,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一些有特定作用部位的药物,即引经药,并形成了完善的引经理论。临床中辨证运用这些引经药物,使诸药药力集中于某一部位,直达病所,会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的中医分类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认为川崎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初期为邪在卫气,治宜生热解毒,辛凉透表;中期分温毒发疹,气营两燔;火毒内炽;疹毒郁结,痰化阻络,三型。恢复期分热恋阴伤和气阴两伤二型,并提出各型的症状和治则方药。  相似文献   

11.
郭海涛 《中医学报》2016,(5):692-695
挖掘隐匿于治未病学术思想中的标本辨证理论,将是创立标本辨证学术思想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治未病思想里面的辨证哲学内涵值得去分析研究。治未病思想与标本辨证拥有相同的哲学基础。立足于体质的标本辨证恰是治未病预防思想的体现。立足于病症的标本辨证实质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标本辨证正确地表现出了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23例住院患者的异常心电图类型、出现异常心电图的频数、相应的中医辨证分型,并分组为脑缺血组和脑出血组.结果脑出血组易发生异常心电图类型的变化(P<0.002),缺血组易发生异常心电图频数的变化(P<0.001),中医辨证分型与异常心电图类型的变化无关,与异常心电图频数的变化有关(P<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异常心电图频数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位证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特征和脏腑病理特点。选择2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对象,20例同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采用病理积分、分级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分布频数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郁气滞证、阴阳两虚证(P<0.01);各证型组肾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阴阳两虚组积分最高(P<0.01);各证型组肝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肝郁气滞组积分最高(P<0.01)。结论: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肝郁是其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采用证素积分及分级的方法能较好反映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的中医病理特点和围绝经期综合症的证候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论治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辨证论冶的哲学基础是气、阴阳、五行、道法自然和中庸思想。辨证论治的本质是治人以治病,把握患病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进行调节和治疗,充分发挥机体自我治愈疾病的能力,“不治而治”,治人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15.
病性是中医对患者病理状态的总特质的判断,中医辨证中病性分析的过程,即是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与病性有相关联系的临床资料,然后运用八纲、气血津液、六淫等纲领进行归纳概括的过程。传统中医对病性的认识名目繁多,一般用寒、热、虚、实、阴、阳加以概括,但由于病性之间的夹杂,有些难以用阴阳说明,因此可将病性概括为寒、热、虚、实、阻滞、滑泄六个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情志病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志病是由七情太过,伤及五脏所引起的功能性心理与情感障碍、睡眠障碍以及脏腑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症状.中医治疗情志病有很多方法,只要辨论准确,都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病(HDB)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40例HDB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气滞型98例、痰瘀互结型73例、冲任失调型69例,乳腺正常的健康女性20例作对照组,在黄体期检测血清性激素孕酮(PRGE)、雌二醇(E2)、垂体泌乳素(PRL)的水平,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黄体期HDB组与正常对照组E2水平比较:HDB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PRGE、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患者在黄体期对PEGR水平进行两两比较,痰凝血瘀组、冲任失调组低于肝郁气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痰凝血瘀组与冲任失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E2、PRL水平进行两两比较,三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黄体期PRGE/E2比例失调、E2水平升高是引发HDB的重要因素,PRGE、E2、PRL的水平的测定可作为HDB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的参考,但不能作为HDB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宋代名医朱肱辨治伤寒,具有定位重表里,辨证重阴阳,以及脉证合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同时更是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目前,中医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尚无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文章就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做一综述,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