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LR对DNA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 LR,MCLR)的致癌和促癌机制。方法: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和^3H-TdR释放法研究了MCLR对大鼠DNA及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引起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其DNA迁移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注射时间的延长对DNA的损伤效应未发生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且在停止注射后DNA的损伤很快可得到修复。同时体内和体外动物试验还显示,MCLR可降低小鼠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性,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别有显性,结论: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从分水平及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促癌、致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LR致HT17细胞毒性及DNA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微囊藻毒素-LR(MCLR)对2种人肝癌细胞系HT17和HepG2的细胞毒性差异,研究MCLR对HT17细胞的氧化性DNA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毒性,免疫酶染色法检测细胞内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水平。结果当剂量增加到1μg/ml时,MCLR对HT17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而降低。HT17细胞对MCLR的敏感性高于HepG2细胞。非毒性剂量的MCLR处理HT17细胞引起8-OHdG水平升高,处理剂量与8-OHdG水平之间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HT17细胞对MCLR的毒性更敏感,可能与HT17细胞表达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有关。非毒性剂量的MCLR引起氧化性DNA损伤提示长期少量接触MCLR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远期危害。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脏和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微囊藻毒素LR(MCLR)经灌胃途径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酸转移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结果]MCLR在1μg/L浓度下即可引起ALT,LDH的显著升高;在达到100μg/L浓度时可引起AKP明显升高;但各剂量组AST,γ-G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同剂量MCLR均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增加,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MCLR在1μg/L低浓度下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可产生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饮水摄入微囊藻毒素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模型中对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方法]建立微囊藻毒素促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短期实验模型,检测饮水摄入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在促肝癌作用的同时诱导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作用。[结果]染毒组大鼹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分别为:饮藻水 二乙基亚硝胺(DEN)启动组11.67‰,腹腔内注射微囊藻纯毒素 DEN启动组14.57‰,与DEN启动组6.8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饮用受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可增强DEN对遗传物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辛硫磷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硫磷对小鼠的遗传毒性。方法将6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和10、20、40、80 mg/kg辛硫磷染毒组以及阳性对照组(40 mg/k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2 d),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日1次,连续染毒14 d。采用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辛硫磷的遗传毒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仅40和80 mg/kg辛硫磷染毒组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性升高,各剂量辛硫磷染毒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和DNA损伤专用单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辛硫磷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拖尾率和DNA损伤专用单位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辛硫磷对小鼠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LR对传代细胞的毒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从多种传代细胞株中,筛选对微囊藻毒素-LR敏感的细胞株,探讨建立经济、简便研究该毒素传代细胞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宿主来源的8种细胞株(KB细胞,NIH/3T3细胞,H-4-Ⅱ-E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HepG2细胞,Caco-2细胞,HL-60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作用,细胞培养24,48,72。96h后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利用体外细胞法(MTT)测定其细胞毒性终点(判断细胞活性)及乳酸脱氢酶试验测定细胞膜受损情况。结果8种细胞株中,KB细胞和H-4-Ⅱ-E细胞在培养96h,毒素浓度大于18.8μg/ml时,呈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KB细胞与毒素接触8h后就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其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非常好;乳酸脱氢酶试验显示微囊藻毒素-LR可导致KB细胞膜损伤。结论 微囊藻毒素-LR对KB细胞和H-4-Ⅱ-E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从形态学变化、试验结果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敏感性考虑,KB细胞可用作研究该毒素的传代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β-胡萝卜素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的遗传毒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分加和不加代谢激活系统S9 2组平行试验,受试物设5个剂量组,计数各组回变菌落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受试物设3个剂量组,检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受试物设3个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的β-胡萝卜素致小鼠精子畸形的数目。上述试验均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Ames试验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结果 Ames试验,β-胡萝卜素各剂量组引起的回变菌落数未超过空白对照组自发回变菌落数的1倍以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受试物各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受试物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β-胡萝卜素对所试菌株、小鼠体细胞及生殖细胞无诱变性。  相似文献   

9.
眠尔康胶囊是我所研制的改善睡眠、抗衰老的新型保健食品 ,其主要配方为褪黑素、碳酸钙、枸橼酸、淀粉等 ,褪黑素 (N -乙酰基 - 5 -甲氧基色胺 )是其中主要的功效成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外源给入褪黑素可产生催眠、镇静、镇痛的作用 ,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预防癌症 ,抗衰老。为检测眠尔康胶囊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 ,评价其体内遗传毒性 ,我们进行了有关实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将眠尔康胶囊 (总装备部军事医学研究所研制 )用蒸馏水配制至所需浓度。实验动物选取 1级昆明种小鼠 5 0只 ,雌雄各半 ,体重 2 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铅作业工人所出现的遗传损伤。方法对观察组25名铅作业工人和25名对照组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及体细胞受体(TCR)基因突变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平均微核率(MNR)和平均微核细胞率(MCR)分别为(9.04±1.51)‰和(7.76±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0.42)‰和(1.92±0.31)‰(P<0.01)。工人组的平均尾长(MTL)和平均尾相(MTM)分别为(2.42±0.09)μm和(0.85±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0.08)μm和(0.30±0.09)(P<0.01)。但工人组的TCR基因平均突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表明铅作业工人可检测出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醛吸入染毒对小鼠脾、肝、肺和肾组织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用不同剂量(0.0、0.75、1.5、3.0、6.0mg/m3)的甲醛染毒小鼠2周,第15天处理动物后,取脾、肝、肺、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其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后小鼠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组织细胞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增加;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脾、肝、肺和肾细胞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增加。结论甲醛可引起小鼠的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2.
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监测。[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损伤情况。[结果]56名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为24.1%,其中急性感染者为28.5%,慢性感染者损伤率为22.5%,携带者损伤率为18.6%(P<0.001);82名健康者的损伤率为10.3%(与感染者比较P<0.001)。[结论]HBV感染可以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不同感染模式的损伤情况不同。该法可作为HBV转归与药物疗效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急性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染毒剂量(10m g/kg、30m g/kg 和50m g/kg)丙烯腈(ACN)及不同染毒时段(2h、14d、28d、和42d)对大鼠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急性和亚急性染毒试验中,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均随ACN 染毒剂量增大或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或染毒14d 组(P<0.01),且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P< 0.01)。亚急性染毒试验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可达到饱和。染毒组细胞DNA 损伤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单个细胞间的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随染毒剂量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结论] ACN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和模式受ACN 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1,2-二氯乙烷致小鼠血淋巴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二氯乙烷(1,2-DCE)对小鼠血淋巴细胞DNA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探讨1,2-二氯乙烷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试验方法,分别检测1,2-DCE不同染毒剂量(50,100,200,400 mg/kg)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情况。结果除50 mg/kg剂量组外,小鼠血淋巴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及尾长、骨髓细胞微核率随1,2-DCE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其中,400 mg/kg剂量组彗星细胞率、平均尾长、微核率分别为45.5%,(37.24±3.17)μm,12.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50 mg/kg剂量组(P<0.01)。染毒剂量与彗星细胞率、平均尾长、微核率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R彗星率=0.980 2,R彗尾长=0.976 6,R微核率=0.975 1,P<0.01)。结论1,2-DCE可导致小鼠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和骨髓细胞染色体异常。表明1,2-DCE具有细胞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5.
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拮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锌金属硫蛋白(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脉(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锌诱导机体产生ZnMT及体外给予纯品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体内给予小鼠5mg/kg的锌剂及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01umol/L的纯品ZnMT均可以减轻甲基汞对小鼠细胞DNA损伤程度,且损伤程度越轻,拮抗作用越明显。结论 ZnMT可以拮抗甲基汞引起小鼠肝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的遗传性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脾和肺细胞的DNA损伤。在小鼠接触0,100,200,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后0,3,9,24,48,72 h,从单细胞水平观察其对小鼠肝、肺等主要脏器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小鼠接触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3,9和24 h,可引起明显的肝和肺细胞的DNA链断裂。但48 h后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八氯二丙醚在一定剂量下对小鼠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铅对妊娠期及新生期大鼠神经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期及新生期母体铅暴露对新生仔鼠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铅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6组,妊娠第1d至新生仔鼠出生后第28d进行醋酸铅[Pb(CH3COOH)2]0,50,80,120,200mg/(kg·bw)连续经口灌胃染毒。取出生8d的新生仔鼠的海马和皮层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检测细胞,观察DNA迁移长度及拖尾细胞百分率。结果各剂量醋酸铅均可引起神经细胞DNA的单链断裂,出现彗星拖尾,其拖尾细胞百分率DNA迁移长度均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而增长,各剂量与阴性对照的结果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铅可引起神经细胞DNA损伤,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单细胞凝胶电泳是检测神经细胞遗传毒性及细胞凋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石英致大鼠肺巨噬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肺巨噬细胞分成生理盐水组、石英组、牛磺酸 石英组。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彗星出现率和彗星尾长度。结果5个浓度牛磺酸(5,10,20,30,40 mmol/L) 石英组的彗星出现率和彗星尾长度与石英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牛磺酸浓度的增加,彗星出现率降低,彗星尾长变短。结论牛磺酸在5~40 mmol/L浓度范围内对石英引起的肺巨噬细胞DNA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DNA氧化损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 C(VC)对细胞 DNA损伤和诱导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 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0 .1、0 .2 5及 0 .5mmol/L VC,观察 Hela (human trans-formed epithelial)细胞生长情况 ,给予低剂量 H2 O2 (0、5、1 0、2 5μmol/L)诱导 DNA氧化损伤 ,采用“彗星”电泳技术分析 DNA损伤。结果 : VC为 0 .1、0 .2 5及 0 .5mmol/L三个剂量组的 Hela细胞经过 41 h培养后自发性 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增加。当给予低剂量 5、1 0、2 5μmol/LH2 O2 诱导 DNA氧化损伤时 ,则在 0 .1 mmol/L和 0 .2 5mmol/L两组的 Hela细胞 DNA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无 VC培养 ) ;相反在浓度为 0 .5mmol/L VC培养的 Hela细胞 H2 O2 诱导的 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 在 0 .1和 0 .2 5mmol/L VC剂量下 ,能明显降低 Hela细胞氧化损伤 ,而过高剂量 VC对 H2 O2 诱导的 DNA损伤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因此 ,VC的营养作用、抗氧化作用及毒性作用与其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适量摄入 VC有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醛对离体和体内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6、30、60、120μmol/L甲醛浓度处理离体小鼠骨髓细胞。以0.2、2、20 mg/kg的甲醛腹腔注射染毒,连续5 d。结果6、30、60μmol/L剂量的甲醛对小鼠骨髓细胞DNA迁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μmol/L时DNA损伤最为明显(P<0.001),但甲醛浓度为120μmol/L时DNA迁移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注射0.2、2、20 mg/kg的甲醛组小鼠骨髓细胞DNA迁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2 mg/kg组DNA迁移最为明显(P<0.001)。结论甲醛对小鼠离体和体内骨髓细胞DNA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进一步证实甲醛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