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验证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是否通过表里同治这一作用途径实现。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健康学生志愿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列缺组和经渠组,每组18例。列缺组针刺受试者单侧列缺穴;经渠组采用与列缺同经且位置相近的经渠穴作为对照点针刺,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两组针刺前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变化。结果:针刺列缺穴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均明显高于针刺前(均P0.05);针刺经渠穴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温度比针刺前明显上升(均P0.05),手阳明大肠经的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列缺穴治疗头项疾患可一穴通两经,起到表里同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辨经记忆法 根据腧穴的所属经脉记忆腧穴。人体361个经穴,若能辨“经”记忆,便能提纲挈领,执简御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穴皆属于手太阴肺经腧穴,手太阴肺经属肺,联系咽喉,故上述腧穴均可沿疗咳嗽、哮喘等肺病和咽喉  相似文献   

3.
经渠、孔最穴防治咳嗽声哑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渠、孔最两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经渠穴位于伸臂仰掌,从腕横纹(太渊穴)上一寸桡动脉外侧处,它是五腧穴中的经穴,主治咳嗽、喉痺;孔最穴位于尺泽与太渊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它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主治咳嗽、音哑、咯血、咽喉肿痛等。  相似文献   

4.
正列缺穴又名童玄、腕劳,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具有宣肺理气、通经活络之功[1]。列,指陈列、裂开;缺,指缺口、空隙,古代称闪电为列缺。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而上达头面。1关于"头项寻列缺"的探讨《四总穴歌》中有"头项寻列缺"的记载。然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任脉循行皆不上行头项部,故从经络角度,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无法解释"头项寻列缺"之说。若以八脉交会穴为切入  相似文献   

5.
<正>列缺穴,乃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别名:童玄、腕劳。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首见于《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掖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手兑掌热,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历代中医学文献对列缺穴的主治应用均做了广泛地记载,其主治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这些记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总结列缺穴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6.
鱼际穴首见于《灵枢.本输》,乃手太阴肺经之荥穴,具有清肺热、利咽喉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哮喘等肺系疾病[1]。"荥输治外经",作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鱼际又用于治疗手太阴经偱行部位之痹痛,如肩内廉痛及肘挛指肿等。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巨刺鱼际穴尚可治疗腨痛,且未见诸相关文献报道。故不揣陋昧,述之于下。考"腨",又写作"踹",《说文》:"腨,腓肠也。"系  相似文献   

7.
独取列缺穴治疗颈项痛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针刺此穴可治头项强痛.笔者独取列缺穴治疗颈项疼痛52例,每收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列缺穴,首见于《灵枢·经脉》篇,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手太阴之络脉,由此别走手阳明经。唐代《千金要方》以列缺为手太阴所过之原穴,当另有所本。金代《针经指南》倡用流注八穴,将列缺归入八穴之一。明代《普济方》、《针灸大全》首载八脉交会八穴说,认为列缺通于任脉,金明以来流行的针灸歌赋,多次提到列缺穴的运用。如《四总穴歌》、《千金十一穴歌》提出列缺能治头项病;《席弘赋》、《灵光赋》等提出列缺能治偏正头风,究竟列缺穴的主治范围为何?兹探析如下:《灵枢·经脉》篇首载列缺的主治证称:  相似文献   

9.
针刺太渊穴对肺通气功能障碍者肺功能即时效应的临床观察与探讨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顾旭东,翁国勤,汤云仙,潘玉娟主题词肺功能,针刺效应,太渊穴太渊穴(LU9),系手太阴肺经之输穴、原穴,又为八会穴的脉会穴,有“理气止咳”、“祛风化痰”等功效’...  相似文献   

10.
上肢腧穴 太渊(Tai yuan)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本经原穴;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 定位 在腕横纹桡侧端,当桡动脉搏动处。 取法 仰掌,在掌后第一横纹上,手摸有动膊跳动处即是太渊穴。 刺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主治  相似文献   

11.
经云 :“肺主皮毛” ,风寒之邪自皮毛入犯 ,致肺失宣发而为风寒感冒。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循行之首 ,起于中焦 ,内属于肺。在前臂行于“臂内上骨下廉”。其病候为“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 ,风寒汗出中风 ,小便数而欠。”在前臂部 ,自肘至腕 ,手太阴肺经穴依次为 :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 ,分别为本经的合穴、郄穴、络穴、经穴、原 (输 )穴 ,均为经气比较充盛的穴位 ,对本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以上五穴均可以治疗感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剽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明确指…  相似文献   

12.
电针治疗咳喘的穴位特异性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解秸萍 《中国针灸》1996,16(2):28-30
选择具有喘息、喉鸣症状的支气管哮喘或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分别电针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列缺、丘墟、肺俞,观察7穴对咳喘患者即刻平喘作用的特异性,结果肺俞平喘效果最佳,丘墟效果最差,上述肺经5穴效果次于肺俞优于丘墟,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肺经五穴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穴位因其所属经脉及分布部位的不同,其平喘作用有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列缺(Lie que)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任脉。 定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1.5寸处。 取法 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有一小凹陷即是列缺穴。 刺法 斜刺0.3~0.5寸;埋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激光针灸肺经原穴太渊穴实验,观察正常人沿手太阴肺经循行线温度的变化,探讨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规律。方法激光针灸刺激肺经原穴太渊穴,使用热层析分析仪观察和记录正常人沿手太阴肺经循行线温度的变化。选取经脉线上穴位点、经脉线上非穴位点以及非经非穴旁开对照点进行温度值变化分析,并用配套软件处理得到温差效果图。结果激光针灸刺激太渊穴后,形成了与传统中医理论基本一致肺经循经高温线。结论激光针灸刺激肺经原穴太渊穴会引起正常人手太阴肺经循行线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针灸大成》中太渊穴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并结合现代研究,对太渊穴的腧穴定位、穴性、刺灸方法、配穴规律、临床应用等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太渊穴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距离桡动脉约1 cm处.其治疗方法有刺法及灸法.其穴性为肺之原穴、脉会、五输之俞土穴.其配穴主要有列缺、太溪、足三里、合谷、人中、曲池、肺俞、三阴交、鱼...  相似文献   

16.
《四总穴歌》记载:"头项寻列缺",言其该句的要旨主要说明位于头项部的病症当取列缺穴治疗。然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任脉循行皆不上行头项部,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无法圆满地解释该句蕴含的深刻理论。临床上,很多医家在治疗头项部病症时也不会首先取列缺穴,而是腕骨穴、后溪穴等,笔者认为应当从列缺穴蕴义、肺主治节、肺经与膀胱经别通以及与小肠经互合等角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机制,从而拓展该穴在治疗头项部病症的临床运用。为进一步在临床验证该理论的作用疗效,笔者略举1例以彰显该穴作用的效显。  相似文献   

17.
鱼际穴首见于《灵枢·本输》,乃手太阴肺经之荥火穴,具有泻热开窍、利咽镇痉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咳血、喉痹、咽干、失音、外感发热等肺系疾病。笔者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针刺鱼际穴尚具有降压之功效,验之于临床,屡获奇效,鉴于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故不揣陋昧,抛砖引玉,谨陈浅见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灸大成》记载,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合穴,既有肺经腧穴的共性,又有五输穴合穴的特性,具有养阴润肺、清泄肺热、条畅气机、化痰止咳平喘、疏经活络、通络止痛、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系疾病、肢体经脉痛证、脾胃疾病、神志病及小儿慢惊风等。取穴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辨证配伍其他穴位。治疗小儿慢惊风时,单独使用此穴即可见效。治疗肺系疾病时,多配本经的列缺、经渠、鱼际等穴。治疗肘臂拘挛时,常以局部取穴为主,配伍曲池、合谷等穴。治疗脾胃疾病时,根据循经取穴,配伍足三里、三阴交、太白等穴。操作手法上,强调补泻手法的运用,尺泽穴为肺经合穴,经脉气血汇聚之处,五行属水,临床上多采用强刺激泻法以清泄肺热,和胃理气。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答:气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位于掌后高骨寸口动脉处,又叫“寸口”、“脉口”,为手太阴肺经所过,可候肺气。张景岳曰:“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肺经脉也,肺主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素问·五脏别论》记载:“气口何以独为五脏  相似文献   

20.
列缺穴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且为针灸临床“四总穴”之一。本人在查阅古今针灸经典及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列缺穴除了可治疗头项病证“头项寻列缺”,还可用于肺系上焦系统、中焦系统、下焦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试图将列缺穴的穴性归纳为“通上、调中、澈下”,从穴性含义、穴名解释、列缺穴性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列缺的穴性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