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1例次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71例次患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低于4μg/ml占21.1%,4~12μg/ml的占73.7%,血药浓度〉12μg/ml占5.3%。其中出现中毒反应的占7.0%。171例次患者的癫痫治疗有效率为74.3%。与丙戊酸等联合用药的38例次患者中,总有效率为44.7%。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为79.7%,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卡马西平超出治疗窗,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结论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尚利娜  王存良  洪明岳  顾袁琴 《安徽医学》2012,33(11):1542-1544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探讨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方法选取癫痫患者94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结合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各年龄组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及清除率的差异性。结果卡马西平给药量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给药量减少。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开始降低。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性别组中,卡马西平清除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呈现负相关。同一年龄阶段中,部分性别组间相比较,女性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明显低于男性,女性的卡马西平清除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卡马西平血液浓度普遍维持在8~12 mg/L之间,总有效率为84.8%。女性患者卡马西平血液浓度普遍维持在3~8 mg/L之间,总有效率为87.2%。结论年龄和性别均是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清除率的影响因素。卡马西平的用药剂量应采取从低到高的方式。调整卡马西平用药剂量时,需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基础上进行,根据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有效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大幅提高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用于部分性癫痫治疗时不同血清药物浓度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部分癫痫患者98例,根据预期血药浓度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预期血药浓度为9~12μg/mL,对照组预期血药浓度为4~8μg/mL,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3.47%,对照组有效率为69.3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部分性癫痫的治疗,低剂量的卡马西平即可有效的控制症状,增加剂量将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卡马西平和环氧化卡马西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d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0 min)→甲醇-水(55∶45)(10 min)→甲醇-水(55∶45)(12 min)→甲醇-水(65∶35)(18 min),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15 nm。以艾司唑仑为内标。结果卡马西平和环氧化卡马西平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8~21.60μg.mL-1(r=0.9958)和0.20~5.00μg.mL-1(r=0.9952);高、中、低浓度卡马西平平均回收率为(98.5±5.1)%,(103.6±4.8)%,(100.0±4.9)%;高、中、低浓度环氧化卡马西平平均回收率为(95.8±3.6)%,(99.7±2.9)%,(93.0±5.7)%;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最低检测浓度都为0.10μg.mL-1。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是一种有效的检测人血清中卡马西平和环氧化卡马西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安全有效地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病人.方法应用药动学原理在Excel表中设计出个体患者口服使用卡马西平后的血药浓度数学计算模型,输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检测值,通过对卡马西平表观t1/2的调整,使计算出的即时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值与检测值相一致,从而确定出个体患者的卡马西平真实t1/2、稳态峰浓度Csm、稳态谷浓度Csi.判定当前用药方案合理或调整不适当的给药方案,使药物峰谷浓度在理想范围.结果通过任意点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检测值,从血药浓度数学模型中容易得出个体患者可能的血药浓度范围,调整不适当的给药方案,容易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结论药动学指导下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检测与给药方案调整,对指导临床个体化安全有效地使用卡马西平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勇  邱海明  王宇 《当代医学》2010,16(20):23-24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癫痫患者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方案,检测患者血药浓度,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患者显效率达到48例(63.2%),总有效率达到67例(88.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卡马西平用药方案,并配合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有效保证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脑炎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脑炎后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托吡酯40例、丙戊酸钠40例、卡马西平40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统计癫痫的发作频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静脉取血检测血药浓度,监测毒性血药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92.5%,丙戊酸钠组为70.0%,卡马西平组为62.5%,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组(14.37±2.43)μg/ml,丙戊酸钠组(116.6±3.3)μg/ml,托吡酯组(6.6±1.8)μg/ml。结论脑炎后癫痫的患者的治疗首选托吡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其次,根据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 2 6 3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结合临床疗效优化治疗方案。结果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4~ 1 2 μg/ml)内占 77 9% ,单用卡马西平的总有效率为 86 1 % ,4 3例在监测血药浓度后 ,通过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了疗效。结论 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有利于提高其治疗癫痫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癫痫患者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期间的血清药物浓度、疗效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自1989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美国产全自动荧光免疫偏振分析仪和相应的试剂药盒对本市可评价的273例癫痫患者进行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并观察各种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和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苯巴比妥和氯硝西泮分别有91.1%、46.9%、30.4%、72.8%和86.9%例次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疗效较佳,苯妥英疗效较差.结论 卡马西平(婴儿痉挛除外)和丙戊酸宜作为各型癫痫患者的首选药物,单用时血清药物浓度分别宜控制在6~10μg/ml和60~100μg/ml;苯妥英尽可能不用于癫痫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儿童癫痫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服用卡马西平242例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达到有效血药浓度(4~12μg/ml)220例(90.9%);低于有效血药浓度9例(3.7%);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3例(5.4%)。结论:及时监测癫痫患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对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家兔灌服柚汁后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8只法国青紫蓝兔,雌雄各半,进行自身交叉对照实验。一组灌服柚汁1周后口服卡马西平,另一组仅口服卡马西平,均于给药后于耳缘静脉采血1mL。洗净1周后,两组交叉给药。采血后血样经离心处理后取血清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药浓度;使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SPSS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合用柚汁后,卡马西平达峰浓度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Tpeak、T1/2(β)均较单用时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鲒论服用柚汁后可以使卡马西平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发生明显改变,达峰浓度显著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增高。在服用卡马西平期间应慎食柚子.注意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用药的实例分析,探讨有肝药酶诱导效应的常用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问题。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监测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联合应用中的血药浓度动态变化。结果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联合应用时两者的血药浓度呈相反的改变,随着苯妥英钠血药浓度升高而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降低。结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酶诱导作用导致血药浓度波动,有必要监测用药后的血药动态变化,随时调整个体给药方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重度卡马西平中毒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对30例卡马西平重度中毒的患者进行洗胃、利尿、促醒、即行床边血液灌流、并动态血药浓度监测.结果30例患者肝功能均为出现异常,痊愈出院.结论血液灌流能够迅速降低卡马西平在体内的血药浓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血液灌流在治疗卡马西平中毒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卡马西平治疗癫痫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广西医学》2005,27(2):195-196
目的 对卡马西平在癫痫患者中血清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观察患者的症状及合并用药情况 ,达到稳态谷浓度 4~ 12mg·L-1为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结果 服用常规剂量的卡马西平 ,检测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者 2 3例 ,合格率为 5 9% ;低于 4mg·L-1者 15例占 38.5 % ,高于 12mg·L-1者 1例占 2 .5 %。结论对长期使用卡马西平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使之个体化用药 ,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25例严重癫痫患儿采取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单用大剂量卡马西平的治疗方法。结果9例患儿发作停止,10例发作减少50%以上。最终所服卡马西平的剂量为每天23~34mg/kg,平均26±6mg/kg,测定末次血药浓度为9.7~16.4mg/L,平均11.7±1.8mg/L。3例患儿出现轻微卡马西平毒副反应,调整剂量后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16.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萍萍 《医学综述》2014,(13):2478-2479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单县中心医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卡马西平组(n=47)和加巴喷丁组(n=50),卡马西平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1 g/d,逐步增加至维持量0.60.9 g/d),加巴喷丁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3 g/d,逐步增加至维持量3.6 g/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的VAS评分,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为68.1%(32/47),加巴喷丁组的有效率为90.0%(45/50),且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加巴喷丁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林凯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59-1260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镁,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对比观察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在疼痛积分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对耐药性癫痫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宁痫颗粒高[(0.03+4.80)g.kg-1.d-1]、中[(0.03+2.40)g.kg-1.d-1]、低剂量组[(0.03+1.20)g.kg-1.d-1],宁痫颗粒组(2.40 g.kg-1.d-1)和卡马西平组(0.03.g.kg-1.d-1),每组6只。采用海人酸海马CA3局部注射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术后第2天予苯妥英钠药物筛选14 d后制作耐药性癫痫模型。各组灌胃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各治疗组大鼠耐药性癫痫模型颞叶皮层、海马CA3区c-fos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表达增强,密集分布,染色较深,同时又低于模型组;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各组均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作用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宁痫颗粒组与卡马西平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能抑制即早基因c-fos表达,两者联合疗效明显增强,以联合宁痫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佳,但治疗组指标均完全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对耐药性癫痫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宁痫颗粒高[(0.03+4.80)g.kg-1.d-1]、中[(0.03+2.40)g.kg-1.d-1]、低[(0.03+1.20)g.kg-1.d-1]剂量组、宁痫颗粒组(2.40 g.kg-1.d-1)和卡马西平组(0.03 g.kg-1.d-1),每组6只。采用海人酸海马CA3局部注射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术后第2天予苯妥英钠药物筛选14 d后制作耐药性癫痫模型。各组灌胃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各治疗组大鼠耐药性癫痫模型颞叶皮层、海马CA3区c-fos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表达增强,密集分布,染色较深,同时又低于模型组;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各组均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作用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宁痫颗粒组与卡马西平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能抑制即早基因c-fos表达,两者联合疗效明显增强,以联合宁痫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佳,但治疗组指标均完全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K组)和奥卡西平组(()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时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镇痛有效率、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疼痛持续时间缩短及疼痛缓解程度增加,但两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的上述指标相似,K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O组(P〈o.05).结论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奥卡西平较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