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行为特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法:对单纯性肥胖组及对照组儿童家长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等,对部分肥胖儿童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肥胖儿童多喜欢选择淀粉类、甜食、西式快餐、油炸食品等,在进食量、进食速度、进食频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少,看电视时间长,其父母肥胖、不喜欢运动比例较高.结论:肥胖儿童多数伴有饮食、运动及心理行为的偏离,采取以行为疗法为基础加以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的综合治疗方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引起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家庭因素。方法调查112例肥胖症患儿父母亲对肥胖、营养饮食、运动及减肥疗法等四方面的日常认识。结果85%以上的家长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缺乏基本认识,父母亲的认识和行为对肥胖患儿择食趋向、进食方法、运动习惯起到错误引导作用。结论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是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必要步骤之一,也是控制人群肥胖症发病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后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腰围、体块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儿童生长发育偏离专科门诊就诊的35名单纯性肥胖症的儿童作为干预组,给予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1年后腰围、体块指数的变化;在柳州市某社区2011年幼儿园体检中筛查出35名未参与本项干预措施的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过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1年后,干预组儿童的腰围、BMI值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前两组儿童的年龄、腰围、BMI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的腰围、BMI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饮食、运动及行为等综合干预可使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腰围、体块指数降低,减轻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幼儿园在读学龄前儿童(3~6岁)确诊为单纯性肥胖儿童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肥胖组,另选同期120例正常儿童按1∶1配对的方法作为对照组。对肥胖组的性别及肥胖程度进行比较,并比较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及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120例单纯性肥胖儿中男72例,占60%,女48例,占40%,男童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程度:轻度肥胖92例,占76.7%、中度肥胖22例,占18.3%,重度肥胖6例,占5.0%。肥胖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儿童母乳喂养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与对照组两组父母大专以上学历比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不合理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应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才有利于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导致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行为因素,为探讨行为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淄博市城区、农村各3所7~12岁学生3428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总检出率为10.88%(373/3428),城市儿童肥胖率为11.47%(207/1806),农村儿童为10.05%(166/1622),差异无显著性;男童总肥胖率为12.28%(217/1776),女童为9.39%(156/1662),男童与女童的肥胖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830,P<0.01).不同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坐卧时间过长(看书作业、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不喜欢体育运动、进食速度快、喜欢肥腻肉食、不吃早餐、挑食偏食、常吃零食甜食、常吃快餐为主要危险行为因素,户外活动时间较长(每天>2h)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较高,与不良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家庭、学校应采取行为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00例正常儿童作配对研究,采用Achenbach行为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儿童心理行为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食挑食、父母婚姻关系、学习环境对肥胖儿童的行为有影响(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综合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行为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7~12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男童18例,女12例为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家庭行为疗法、饮食指导和运动训练和健康教育干预。另设同性别、同年龄的肥胖对照组29例作对比研究。治疗前对两组儿童均进行体格测量及生化检测,只对肥胖治疗组儿童进行综合性干预,干预1年后进行比较,观察综合干预对肥胖儿童行为的影响。结果经1年干预后,有18例肥胖儿的体重恢复正常。干预后吃饭速度快、常吃甜点心甜饮料、吃油炸食品的患儿比干预前明显减少,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h的患儿则比干预前明显增多,每天看电视少于1.5h变化不大。结论儿童保健工作者应该明确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调动家长、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的积性对肥胖儿进行综合性干预。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对肥胖儿童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学生单纯性肥胖与运动及时间支配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中选择259例单纯性肥胖的小学生和体重正常的小学生,按同年龄,同性别和同学校1:1配比。结果:小学生肥胖与小学生对运动的喜欢程度、运动方式、活动强度、活动时间有关。未显示小学生肥胖与做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上学距离及上学交通工具有关。结论:小学生肥胖的发生可能与运动及时间支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教育联合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对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单纯饮食控制治疗前后和5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再制定有计划运动及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治疗前后肾功能进行测定,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治疗组治疗前、联合干预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50例)比较:尿Alb、IgG、TR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0.01),而单纯治疗组治疗前与联合干预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0.05)。单纯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Alb、IgG、TRF差异均有显著性(<0.01)。联合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Alb、IgG、TRF差异均有显著性(<0.01)。单纯治疗组治疗后、联合干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仍有显著性(<0.01),联合干预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0.05)。结论运动、饮食及健康教育联合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肾功能改善效果较好,对患儿以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措施对单纯性肥胖中学生血压及血脂的影响.方法:以学校为主要场所,家庭为辅助场,对80例单纯性肥生采取饮食、运动调整、强化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行为干预疗法.分析干预前后单纯性肥胖中学生身高、体重、血压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血压水平(P<0.05)和血脂水平(P<0.05),减轻肥胖(P<0.05).结论:缺乏运动和营养过剩是造成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通过强化健康教育、调整饮食、加强体育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行为干预疗法,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肥胖症,改善其血压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的临床特点,分析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市区健康体检3087名儿童中,选择肥胖儿童(肥胖组)42例和正常体重儿童(对照组)34例,调查家族史、生活方式,测定肥胖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S),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抵抗指数(IR),超声肝脏。结果:(1)肥胖儿童一级亲属(父母亲)有肥胖和高血压阳性家族史分别是19.47%和11.94%,有92.86%肥胖儿童饮食过剩或偏食,有83.33%肥胖儿童运动量较少。(2)肥胖组TG、SBP、DBP高于正常对照组,TC、HDL-C和LDL-C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3)肥胖组空腹胰岛素含量为正常组的2倍,并与BMI显著正相关(r=0.55)。(4)超声图显示:肥胖组8例脂肪肝,3例反光点增多,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1)肥胖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但多食少动生活方式对肥胖的发生贡献更大。(2)肥胖儿童血脂谱异常、易发脂肪肝。(3)肥胖儿童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4)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有某种联系,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集聚中,肥胖效应强于其它因素。(5)儿童肥胖重在预防,建议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从上游阻断代谢综合征引发的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沂市区15所幼儿园中的3~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4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观察组儿童进行3个月的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月给肥胖儿童测1次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重减轻,皮脂厚度减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肥胖儿童治愈率为41.4%,治疗总有效率为91.4%,轻度肥胖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肥胖治愈率(P〈0.05),3岁和4岁肥胖儿童治愈率高于5岁和6岁组(P〈0.05);对照组无治愈者,仅1例有效。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可行、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方法,对肥胖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13.
李中会  余涛 《西部医学》2009,21(11):1924-1925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探讨慢性炎症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30例单纯性肥胖及30例正常儿童血清hs-CRP水平。结果单纯性肥胖组儿童与正常同龄儿童血清hs-CRP水平均值分别为(3.96±2.52)mg/L和(2.26±1.98)mg/L,经成组设计t检验,单纯性肥胖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童(P〈0.01)。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可能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4.
王芳  马向华 《医学综述》2007,13(2):136-138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大多是因不合理饮食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药物减肥、手术去脂、饥饿疗法和快速减重等方法影响身心健康。运动锻炼能增加能量消耗,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安全有效手段。运动处方因人而异,明确运动的项目、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西6 370名6~13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问卷调查,以《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为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370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9.9%,其中男童超重肥胖率为12.2%、女童7.5%;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14.6%、农村儿童4.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乡、父母亲文化程度、出生体重、饮食开支、偏食、吃饭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城乡、吃油炸食品、喝碳酸饮料、偏食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亲文化程度、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生活环境、饮食行为及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琛琛  司虎克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96-1698,1701
目的:研究营养和运动综合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瘦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在长海医院就诊的18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研究,将入组儿童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营养干预组、运动治疗组,比较3组儿童的血脂水平、瘦素抵抗情况以及炎症反应程度。结果:3组儿童的血脂水平、瘦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有差异;且经LSD法两两比较可知,联合治疗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瘦素(Leptin)、可溶性OB受体(sOB-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营养干预组和运动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和运动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瘦素抵抗、缓解炎症反应,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饮食和运动治疗对瘦素及部分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216例,随机分为饮食、运动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瘦素及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6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MI和腰围显著下降,血空腹胰岛素、瘦素和皮质醇(4pm)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BMI与男性、女性瘦素、空腹胰岛素及皮质醇(4pm)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男性睾酮呈负相关,与女性睾酮呈正相关;男性、女性胰岛素对瘦素均呈正性影响,而睾酮对瘦素的影响则因性别而不同,在男性表现为负性影响,在女性则为正性影响,未见皮质醇、生长激素对瘦素的影响.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饮食控制加适当运动可有效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皮质醇的昼夜规律,降低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及其与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5年3-7月在本市3所幼儿园健康体检中发现的56例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为肥胖组,同时选取同年龄、同性别、身高相近的正常体重儿童56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儿童空腹血清中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中瘦素和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男女童之间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与BMI比较均呈正相关(P<0.05);大年龄组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高于小年龄组肥胖儿童(P<0.05)。 结论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肥胖儿童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定期检测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对于指导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实施早期干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运动与间断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和脂肪肝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饮食结构不同分为常规饮食(R)
和高脂饮食(H)两大组,再根据运动的不同又分为静坐组(S)、连续运动组(CE)和间断运动组(IE),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6组
(n=8)。CE组大鼠每天游泳1次,90 min/次;IE组大鼠每天游泳3次,30 min/次,每隔4 h 1次;两组每周运动5 d,持续8周。重量
分析法测定:腹膜后(RET)、附睾(EPI)和内脏(VIS)的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BAT)、肝脏(L)和腓肠肌(GAST)。体内脂
肪生成率测定:3H20与皂化后脂肪结合计算脂肪生成率。测定血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
(TG)的含量。每天记录体质量和摄食量。结果间断运动能够改善血脂,减轻增加的体质量、中心性和内脏性肥胖和脂肪肝,
能对控制肥胖症和相关并发症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有效;间断运动在减少高脂饮食和久坐状态引起的肥胖和脂肪肝等不
良反应方面较连续运动更有效;高脂饮食和不同运动方案对大鼠体质量增加、肥胖症、脂肪肝以及血脂的影响与运动方式、间隔
时间、年龄、性别和实验周期有关。结论间断运动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控制肥胖及其他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加味二陈汤联合耳穴疗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病(含超重儿)脾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儿童单纯性肥胖病(含超重儿)脾虚痰阻证诊断标准的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健康干预组,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控制、鼓励体育锻炼等。治疗组在健康干预的基础上合用加味二陈汤联合耳穴疗法。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时评估肥胖程度、体重指数(BMI)、中医症状积分等情况。[结果]两组方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病(含超重儿)均有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善食、肢体困重和便秘症状较对照组也有所改善。[结论]加味二陈汤联合耳穴疗法与健康干预合用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病(含超重儿)脾虚痰阻证的疗效优于单纯运用健康干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