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7年全疆范围开展了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报告应种儿童数为1207124人,实种儿童数为1 196 490人,强化免疫前 "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57 585人;第二轮报告应种儿童数为1 269 185人,实种儿童数为1 256 889人,强化免疫前 "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29 917人;两轮共服苗2 453 379人次,每个年龄组每轮报告服苗率均>97%;还对87 502名"零"剂次免疫儿童进行了接种,对建立免疫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 通过OPV强化免疫活动,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目地是了解腹泻对口服三联脊髓灰质炎疫苗(OPV)血清转化的影响。6岁~16周的婴幼儿分别于试验开始。第4周和第8周接受了单剂OPV,并设了一年龄相关的对照组。在试验起始,第2剂之前和经3剂之后采了血清标本,通过微中和法测定了抗体滴度。结果为:第一次接种后,腹泻者对脊髓灰质炎病毒2型和3型的血清反应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和34%(P<0.002)。第3次接种后,腹泻者与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早期单剂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08-2016-12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治疗,并选择替格瑞洛为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832例。其中PCI术后3个月内阿司匹林连续漏服2周者89例;严格执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者661例,存在其他漏服情况者82例。选取阿司匹林连续漏服2周的89例(替格瑞洛组)与严格执行DAPT治疗的661例(DAPT组),随访6个月和9个月时分别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随访6个月时,单替格瑞洛与DAPT组相比降低了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血栓事件、心源性再入院等)及卒中的发生2组无统计学差异;9个月随访结果,替格瑞洛组与DAPT组的出血事件、MACE事件、卒中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DAPT组相比,PCI术后患者早期单剂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在三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开展的PETRA研究的最新结果显示,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给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可以在短期内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母婴传播率,但在随访18个月后则几乎无收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Lange博士等人评估了来自南非、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1 457名1996~2000年生育的女性HIV感染者的状况。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4种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或对照剂治疗。其中,366人接受了最长剂量方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的感染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  庄辉  李杰 《传染病信息》2005,18(2):58-60
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oral (attenuated) poliovirus vaccine,OPV]在全球使用已有40余年。通过OPV计划免疫,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进展顺利,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有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的国家已由1988年的125个降至2004年的6个。OPV价格低廉,口服方便,模拟了野生型脊灰病毒的自然感染途径,并可激发相应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疆特克斯县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化免疫的效果与经验,为今后保证OPV强化免疫活动的持久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自治区2013年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和《自治区2013年OPV强化免疫督导活动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服苗对象为2月龄~4岁儿童,2轮强化免疫应种29137人,实种28938人,强化免疫前“零”剂次儿童478人,占总服苗儿童的1.65%;每轮强化免疫活动结束后随机抽查2个乡(场)、1个城镇共计90名适龄儿童,2轮共抽查180名目标儿童,接种率为98.89%。结论本次2轮OPV强化免疫活动组织工作扎实,经费落实到位,宣传动员、人员培训到位,保障了OPV强化免疫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全县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为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印度安德拉邦北部和东北部的山林部族地带属疟疾高发区。1980年,安德拉邦卫生当局制定了一个应急规划,让分属5个不同地区的8个基层卫生中心所辖的51 325人全民服药,以期大幅度降低人群患病率。本文总结了这次实验的结果。在间日疟流行区及恶性疟流行区,分别给予成人氯喹单剂量600mg(基质)或氯喹600mg(基质)加伯喹45mg(基质),按以下方法进行: 1.在81年发病最低时服第一轮药(多在2月份,最晚4月份),随后开始雨季前的喷洒灭蚊。2.根据传播潜势在2或3个月后再服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10月至 2 0 0 4年 4月 ,我们对 2~ 5月龄的健康婴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下称疫苗 )时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分析 ,发现喂服疫苗反应与哺乳后的时间有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 2~ 5月龄健康婴儿 98例 ,体重 4 .8~ 9kg,生长发育正常。喂服疫苗时间为哺乳后 0 .5小时 31例 ,1小时后 34例 ,1.5小时后 33例。将喂服疫苗时婴儿的不同表现分为三种情况 :顺利服下为 (- ) ;拒服、恶心或有意识吐出为 (+) ;呕吐为 (++)。本文不同时间服疫苗后婴儿反应结果为 :0 .5小时内 7例 (- ) ,15例 (+) ,9例 (++) ;1小时内 2 3例 (- ) ,8例 (…  相似文献   

9.
背景肠道菌群在帕金森病(P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益生菌、抗帕颗粒的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成分、肠道炎性反应而影响肠道神经系统,并有可能通过脑肠轴神经传递而改善包括便秘在内的PD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目的比较益生菌、抗帕颗粒对P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2019年10月完成实验。选取雄性SPF级健康C57BL/6小鼠111只,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n=20)、B1组(PD模型对照,n=20)、B2组(PD模型并益生菌干预,n=20)、B3组(PD模型并抗帕颗粒干预,n=20),B4组(PD模型并益生菌联合抗帕颗粒干预,n=20),五组均持续喂养4个月。比较五组小鼠喂养后15 d及1、2、3、4个月爬杆实验分值、悬挂实验分值、游泳实验分值。结果时间与方法在爬杆实验分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爬杆实验分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爬杆实验分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B1组、B2组各时间,B3组喂养15 d及1、4个月后,B4组喂养15 d及1、3、4个月后爬杆实验分值低于A组(P<0.05);B2组喂养3、4个月后,B3组、B4组喂养2、3、4个月后爬杆实验分值高于B1组(P<0.05);B3、B4组喂养2、4个月后爬杆实验分值高于B2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悬挂实验分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悬挂实验分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B1组各时间点,B2组喂养15 d及1、2、3个月后,B3组喂养15 d及1、2、4个月,B4组喂养15 d、1个月后悬挂实验分值低于A组(P<0.05);B2组、B3组、B4组喂养2、3、4个月后悬挂实验分值高于B1组(P<0.05);B3组喂养3个月后、B4组喂养2个月后悬挂实验分值高于B2组(P<0.05);B4组喂养2个月后悬挂实验分值高于B3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游泳实验分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游泳实验分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爬杆实验分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B1、B2组各时间点,B3组、B4组喂养15 d及1、2个月后游泳实验分值低于A组(P<0.05);B3、B4组喂养3、4个月后游泳实验分值高于B1组(P<0.05);B3、B4组喂养3个月后游泳实验分值高于B2组(P<0.05)。结论益生菌、抗帕颗粒对PD模型小鼠行为学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抗帕颗粒较益生菌有一定的优势,而二者联合并未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2种不同用药方式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疗效,为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临床用药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防治门诊就诊的华支睾吸虫感染者,按感染者确诊入组的时间段分层随机分为2剂次隔周服组和3剂次连服组。2剂次隔周服组使用三苯双脒2剂次顿服,单剂400 mg,第1剂次与第2剂次间相隔7 d;3剂次连服组使用三苯双脒3剂次顿服,单剂400 mg,连服3 d;均为夜间临睡前服用,服药1个月后遵嘱复诊复查,观察治疗前后虫卵数量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入组治疗观察者451例,其中2剂次隔周服组216例,轻度、中度感染者分别占比87.96%(190/216)、11.11%(24/216);3剂次连服组235例,轻度、中度感染者分别占比87.66%(206/235)、11.06%(26/235)。治疗后2组总阴转率96.23%(434/451),虫卵减少...  相似文献   

11.
α干扰素 (IFN α)是治疗慢性丙肝唯一有效的药物 ,然而用 3MU剂量维持 6~ 1 2个月的传统疗法 ,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不到20 %。在影响治疗应答的诸多因素中 ,病毒水平为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就基础病毒水平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进行评价。病人和方法  472例HCV慢性感染者 ,随机分为两组接受CIFN(IFNalfacon 1 ) 9μg或IFN3MU皮下注射 ,每周 3次 ,共 2 4周 ,治疗结束后随访 2 4周。根据治疗前血清基础病毒水平(以最大敏感度为低于 1 0 0拷贝 /mL的RT PCR法测定 )进一步将两个治疗组分别分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单一或联合使用观察其抗病毒效果和对拉米夫定致停药后反跳及治疗中耐药突变的影响,寻找疗效好、费用低的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方法,对150例未经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进行治疗.实验分5组,每组30例,A组(新联合疗法)前3个月使用拉米夫定100 mg/d,第4个月时加用干扰素α,每次3MU,每周3次至疗程结束,但第10个月时将拉米夫定减为100 mg,隔日一次;B组拉米夫定治疗,100 mg/d;C组干扰素α治疗,每次3 MU,每周3次;D组(普通联合疗法)拉米夫定100 mg/d加干扰素α 3MU,每周3次;E组阴性对照组.总疗程均为1 2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3、6、9、10、11、12个月和随访半年时抽血,并观察各组H BV DNA复制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 eAg)、肝功能及组织学变化,同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定期监测YMDD突变的情况.结果A组自第3个月即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显著高于E组(5例对30例,P<0.01),直至治疗结束后6个月(10例对29例,P<0.01),均显示出极好的抑制HBV复制、H BeAg阴转(12例对1例,P<0.01)和持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效果[(35.3±11.2)U/L对(85.3±32.2)U/L,P<0.01].同时,与B组相比,治疗结束后6个月,HBV DNA阳性例数(10例对25例,P<0.01)及病毒负荷量[(1.02±1.33)×105拷贝/ml对(603.00±89.40)×105拷贝/ml,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YMDD突变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x2=4.81,P<0.05),提示此方案具有显著减少或预防YMDD突变形成的作用.结论新联合疗法具有显著增加抗病毒效果,特别是停药后持续抗病毒疗效.能显著缩短拉米夫定的抗病毒治疗疗程,减少停药后的反跳和病毒耐药性突变的发生,亦能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HIV-1感染者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健康对照者19例和HIV-1感染者20例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 μg,并在第1、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抗-HBs水平,高于10 mIU/mL即为阳性.抗-HBs水平比较采用几何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cheffe法,率的比较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健康对照组第1、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血清转换者分别为10例和18例,而HIV-1感染组分别为3例和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05).CD4+T淋巴细胞≥200×106/L的HIV-1感染者在第1、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血清转换者分别为2例和6例,而CD4+T淋巴细胞<200×106/L的分别为1例和4例,两组比较在第1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在第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D4+T淋巴细胞<200×106/L组(A组)、CD4+≥200X106/L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完成3次疫苗接种后1个月抗-HBs水平分别为(101±210)、(529±704)、(5989±10 704)mIU/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3,P<0.001),A组分别与C、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所有入组者对乙肝疫苗均有良好耐受.结论 HIV-1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与HIV-1阴性者相比,血清转换率和抗-HBs水平降低,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200×106/L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依那普利(enalapril)对射血分数≤0.35的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作用。射血分数≤0.35的患者6797例,先接受2~7天的依那普利治疗(2.5mg,2次/日),再用等量安慰剂治疗2周后,将需进行心衰治疗的2569例列入治疗测试组,不需要进行心衰治疗的4 228例列入预防测试组。将两组病人分别随机分为依那拉普利治疗组和相应的安慰剂组。(依那普利的用量为每日2.5mg~20mg,一日2次)。对患者分别于治疗后2周、6周和4个月随访,以后每4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40个月。结果:每个测试组均有显著的作用。治疗测试组中:心肌梗塞的安慰剂组与依那普利组之比为158:127,P<0.02;不稳定性心绞痛之比为240∶187,P<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籍肺结核病人1,056名随机调查分为4个治疗组:(1)6 SHR,(2)2 SHR/S_2H_2Z_2,(3)2SHR/S_2H_2Z_2,(4)4S_3H_3R_3Z_3/S_2H_2Z_2。(2)、(3)、(4)组治疗期为6~8个月。细菌学反应:治疗前敏感组,除1例(1/680)外,细菌学反应均极好。再发率:化疗后24个月内的再发率6~8个月时,其再发率(1)无EMB组为6~7%及1~3%;(2)有EMB组为23%及10%。复发率显然8个月的低于6个月(P=0.004)。包有PZA  相似文献   

16.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儿童艾滋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儿童AIDS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治疗条件的22例HIV感染儿童进行ART,治疗方案为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1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联合应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定期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常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CD8+T淋巴细胞数量和血浆病毒载量(VL),并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19例获得临床进步,治疗后6个月身高增加倍数为1.04±0.02(t=2.356,P<0.05),体质量增加倍数为1.14±0.01(t=2.567,P<0.05),机会性感染率下降(72.7%比27.3%);3例临床治疗失败,其身高、体质量增加迟缓,甚至下降,其中2例死亡.19例获临床进步的儿童中,VL在治疗后3个月均降至2.7 lg拷贝/mL以下;CD4+T淋巴细胞数从(145.50±86.72)×106/L升至治疗后3个月(262.80± 213.62)×106/L(t=2.668,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14±0.11比0.23±0.21(t=2.607,P<0.05),其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治疗后9个月上升至峰值,而CD4+T淋巴细胞数绝对值在12个月达到峰值,随后至36个月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外周血WBC和RBC总数均下降,Hb从(107.29±13.74)g/L升至(112.15±11.20)g/L(t=2.325,P<0.05).结论 现阶段在我国试点开展的ART治疗方案能够抑制儿童AIDS体内病毒复制,是机体免疫重建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是研究最多的治疗急性脑缺血的钙阻滞剂。作者前瞻性研究服用此药对急性卒中后再灌注的影响及灌注变化与预后的影响。从 1993年 11月~ 1996年 5月入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病人 (男 2 6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70岁 )中选取 4 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2 3例。治疗组服尼莫地平 12 0mg/d(30mg/ 6h) ,对照组服同量安慰剂。卒中发作后 12小时内开始以双盲法给药 ,疗程 14天。以99mTc HMPAOSPECT测定脑血流量 (CBF) 3次 :治疗前 (1期 )、治疗后 (2期 ,前次测定后 2 4小时 )与发病后 3个月 (3期 )。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东湖医院 1998- 0 8~ 2 0 0 4 - 0 2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 6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2 95例 ,给予 10 %葡萄糖 2 5 0mL 苦参碱 15 0mg每日 1次静滴 (3个月 ) ,给予α 2b干扰素 5 0 0万单位 ,每日 1次肌肉注射 (10d) ,以后为隔日 1次 (6个月 )。对照组 16 5例 ,单用α 2b干扰素治疗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同时给予 10 %葡萄糖 15 0mL 强力宁 10 0mL每日 1次静脉滴注 3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 ,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的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eAg阴转率分别是 5 7 0 %和 38 8% (P <0 0 1) ,HBVDNA阴转率是 5 9 3%和 4 2 4 % (P <0 0 1) ,抗Hbe阳转率是5 0 8%和 33 9% (P <0 0 1)。结论 α 2b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2个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日本学者才藤分级法,将吞咽障碍分级评定。分别于发病7天内,开始进行2个月的以吞咽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2、4周,2个月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分级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周,2个月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4周内增高最明显,2个月后仍有增高。结论治疗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2周内效果明显,4周后进入缓升期,2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吞咽功能仍有恢复,故吞咽康复治疗应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了口服海群生治疗班氏丝虫病的研究。观察了下述4方面的疗效:1.在高度和低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用不同总剂量的间歇治疗;2.仅选择阳性病例治疗;3.4年前治疗后仍持续阳性的病人再给予短期集中治疗;4.海群生短期集中治疗前加服1剂左旋咪唑。间歇治疗:在低流行区(微丝蚴阳性率为12%,0.1ml血中平均微丝蚴8条)仅选择阳性病人治疗的共3组。第1组每月给药1次,共6个月,总剂量为30~36mg/kg;第2组先每天服1次,连续3天后再每月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