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支持对纠正各种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疗法(EN)能满足机体需要,促进机体康复,对提高病人治愈率和促使病人康复可以起到重要、积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特别在危重病人治疗中必不可少。文章就肠内营养种类、适应证及其准则等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天路  吴念曾  蒋健 《江苏医药》1999,25(5):336-337
目的:评价肠内外营养供给对重型颅脑患者改善预后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择重型颅脑伤51例,分成适时给场内外营养和传统营养两组,并以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主要并发症、GCS分值、3个月内病死率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利于研究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适时给重型颅脑伤患者的肠内外营养,有利于其预后的改善,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后病人一般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剧增加,蛋白质处于高分解代谢,往往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了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加之昏迷病人无法正常进食,这种情况尤其严重。因此,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有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由于PN存在影响胃肠粘膜功能、并发症多、费用高等缺点,所以这类病人在临床上大多采用EN。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通过鼻胃管注入流质饮食,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等营养物。颅脑外伤病人病情通常比较严重,由EN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影响病人的恢复,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颅脑损伤后(2~14 d)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TPN)联合治疗的优势。方法将3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9分)随机分成两组,早期分别给予TPN与EN+TPN联合治疗,在摄入同等热量及等量蛋白质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N+PN联合组24 h排除氮明显少于TPN组,氮平衡、肌酐指数(ICr)等营养指标优于TPN组。结论 EN+TPN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颅脑损伤后由于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胃肠抑制功能的恢复,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损伤性肠麻痹发生率,充分保护胃黏膜。有效缓解颅脑损伤后的机体高代谢所致的营养不足,促进意识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能全力组)和对照组(康尔良组),入院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每天1000ml(1000Kcal),辅以流质食物加餐。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TSF、AMC、体重等营养指标,比较意识恢复程度及胃肠道并发症的例数。结果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意识恢复程度(通过GCS评分)优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出现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支持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搜集和应用近年来评价肠内营养制剂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的国内外医学文献,阐述肠内营养的概念、优点、适应证、禁忌证、输注途径、使用方法及主要并发症。结果发现,肠内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以维持其基本功能,从而保持或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结构,改善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有利于病人康复的目的。肠内营养无论在营养支持效果、费用、安全性还是可行性上都要明显优于肠外营养。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肠道在应激反应和危重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丁新志 《淮海医药》2005,23(4):262-264
目的探讨ICU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营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将37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9例,肠外营养组(EPN)18例。入院4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入院1周时,EEN组血清白蛋白指标优于EPN组(P<0.05);两组营养指标虽有高低,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EPN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EN组(P<0.05);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预后,EEN组优于EPN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能够从EEN中接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而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8.
重度脑外伤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所以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对脑外伤患者加强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增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死亡率。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本组120例病人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6-65岁,平均40.5岁。均从外伤第2日起行鼻胃管插管管饲行胃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陈倩予 《河北医药》2002,24(7):559-56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最佳途径。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48h内开始分别经肠内营养(EN)同肠外营养(PN)途径进行同等热量营养支持,2周后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和营养费用。结果 EN和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 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两组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将早期肠内营养(EEN)的50例患者作为A组,延迟肠内营养(DEN)的44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和感染持续时间。结果A组的感染发生率为32.0%、持续时间为(6.8±1.5)d,B组的感染发生率为27.3%、持续时间为(7.0±1.2)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以肺部感染多见。结论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感染的影响差异不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多见,临床工作者应该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普通营养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3例为对照组;从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免疫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者患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P和ALB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起效快,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意  易清  马丽锋 《安徽医药》2006,10(7):548-548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一种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被纳入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1]。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对18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持续En支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4.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伤后或术后鼻饲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52例病人,30例轻度腹泻、7例重度腹泻、2例恶心呕吐、3例腹胀,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对促进病人康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行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支持14 d;对照组20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5、10 d检测并比较2组的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14 d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糖等指标都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5)。结论早期联合运用肠内外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中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给予充足营养支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白淑贞 《中国当代医药》2011,(29):136+139-136,139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及其体会。方法:2010年1月~2011年4月,本院诊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出现21例胃肠道并发症(35.00%),9例代谢并发症(15.00%),4例机械性并发症(6.67%)。经对症治疗和适当护理,基本控制相关并发症,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后果,55例治愈,治愈率为91.67%,3例死亡,2例处于昏迷状态,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皮肤弹性可,未出现营养不良。结论:掌握肠内营养管饲的速度、浓度和温度,以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孔筠  韩璐  王晶  孙言惠  黄瑾 《中国医药》2013,8(9):1312-1314
目的 通过对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24例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比较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等指标改善的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后白蛋白[(34.3 ±2.8) g/L]、前白蛋白[(182 ±66)mg/L]与营养支持前[(31.8±4.8) g/L、(147±55) 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支持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家庭营养支持方案,配合有效的营养指导,对维持家庭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状况和改善营养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肠内营养悬液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3例患者术后第1天在胃镜引导下置空肠营养管内营养支持,对营养治疗缩采用的方式、时间、并发症、治疗前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均进行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支持,42例患者好转出院,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患者手术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支持对于帮助患者度过禁食期,促进切口愈合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术后远期的影响正在进行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益生菌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益生菌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检测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7、14天血液生化学指标,如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等,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Alb和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和La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MODS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益生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叶以铨 《海峡药学》2003,15(1):50-51
严重烧伤后全身性代谢反应剧烈,它的特征是超高代谢。肠道是创伤后高代谢反应的中心器官之一,如没有足够营养素维护肠道结构与功能,则肠粘膜屏障功能易遭损伤,使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发生障碍,以致脏蛋白过度消化耗,免疫功能受抑,创面愈合延迟。同时,在缺乏肠道营养支持的前提下,易出现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以致全身感染和脏器功能受损。TPF用最少的输注体积(1ml热量密度达1kcal),满足高代谢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需求,能尽早达到氮平衡。开展大面积烧伤后肠道微量泵输注TPF营养支持治疗,安全、简便,符合生理,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