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性畸胎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彤  董宜才  范玉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37-437,i0024
胎儿女性,胎龄6个月。其母,24岁,停经6个月行产前检查时B超发现胎儿骶尾部有一囊实性包块,14 cm×13 cm大小,羊水过多,遂行引产,术后送病理。病理检查巨检:胎儿,女性,双顶径6·3 cm,骶尾部见一肿物向尾部后方突起,体积13 cm×10 cm×7 cm,表面光滑,可见透亮之囊泡,切面暗褐、灰白色,质软。打开胎儿盆腔,见骶尾骨浸润破坏,于胎儿直肠、子宫始基及膀胱表面均可见多个灰白色结节,直径0·8~3·5 cm,切面性质同上。镜检:肿瘤由原始幼稚组织组成,可见原始神经组织及神经管、各种不成熟的中胚层组织及内胚层组织,如脉络丛膜、囊腔、腺管、间叶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尸检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B超示胎儿脊柱骶尾部囊、实性混合回声。尸检发现胎儿骶尾部可见5.5 cm×5 cm×4 cm大小肿物,切面呈囊实性,囊内含淡黄色液体。光镜下肿瘤由多个胚层组成,可见角化的鳞状上皮、纤毛上皮、软骨、平滑肌、肠管、内胚窦样结构、神经胶质细胞和原始神经管。免疫组化:小管样结构细胞nestin、vimentin和CD99(+),GFAP、NF和Neu N(-);周围神经胶质细胞GFAP和NF(+),Neu N(-);上皮细胞CK(+),内胚窦样结构S-100(+);Ki-67阳性率为20%,p53(-)。结论胎儿骶尾部先天性未成熟畸胎瘤罕见,确诊依赖于B超、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需要与成熟性畸胎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病例 女,2岁,主因发现骶尾部肿物2月伴跛行1周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腹部及腰背部皮肤无红肿、无静脉曲张,左右臀部对称,于骶尾部深部似可触及肿物,边界欠清,尾骨尖不易触及.指肠检查食指进入顺利,直肠黏膜尚光滑,于直肠后壁似可触及肿物位于直肠后方,不可推动.壶腹部空虚,拔指后未见有气便排出.CT检查:于盆腔内骶尾部直肠左后方可见一巨大混杂密度影,大小约为6.7 cm×5.9 cm×4.5 cm,肿物向后生长,突出于骶骨后方,占位向后包绕骶尾骨,向前推挤直肠,病变分界不清.病变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病灶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并可见强化的血管影.膀胱及子宫边界清晰,所见骨盆各骨质结构正常.余解剖结构三期强化未见异常强化.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3岁.患者于2001年4月开始出现骶部疼痛,逐渐肿胀,病情进行性加重,2005年2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小便困难,不能坐位及平卧.彩超:子宫膀胱受压移位,于子宫后方可见一巨大肿块,大小约13.8 cm×14.6 cm×18.1 cm,呈不均匀实质性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形态尚规则,肿块内部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及斑片状增强回声,后方声衰不明显(见图1).CDFI: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的短线及分支状血流信号,PW可录得动脉血流频谱,Vmax=86.8 cm/s.诊断:盆腔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骶尾部脊索瘤?术后病理诊断:骶骨脊索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6岁。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不排气、不排便5天。查体:全腹肌紧张呈板状,上腹部为著;弥漫性压痛、反跳痛。腹透:下腹部数个小气液面。彩超示腹部少量积液,肠腔内较多液性暗区。遂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十二指肠右侧有一囊状肿物,部分被大网膜包裹,与十二指肠仅有直径为外4cm的通道,完整切除送病检。巨检:灰白、庆红不规则组织一块8cm×6cm×6cm,表面较光滑,呈囊性。切开见大小不等的胶相互勾通,腔壁厚0.5~1.8cm,腔内壁似肠粘膜上皮。镜下:腔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4层结构组成,粘膜上皮主要…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5 2岁。 3个月前发现左侧乳房有一核桃大小包块 ,近 2个月迅速长大。查体 :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扪及7cm× 6cm× 5cm大小的质硬肿块 ,皮肤粘连 ,活动度差。无明显乳头下陷及皮肤皱缩 ,无触痛。乳腺X片示包块界限清楚。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不规则组织一块 ,体积为 8cm× 6cm× 5cm ,切面见 7cm× 6cm× 5cm大小灰白、灰红色肿瘤样组织 ,质嫩 ,鱼肉状 ,似有黏液 ,周围未见明显包膜。镜检 :肿瘤细胞主要为 3种成分 :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和软骨样细胞。瘤细胞呈巢状、索梁状及腺泡样排列。瘤组织中央可见大片坏死、出血 ,并在…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2岁,因胸闷、咳嗽3个月就诊。既往19年前体检时发现右肺下叶结节病灶约2cm×2cm,诊断肺良性肿瘤,未予治疗。每间隔几年行X线胸片检查,病灶进行性增大。本次住院后螺旋CT显示右下病灶11cm×10cm,增强后病灶不强化,CT值-2.9~64.9Hu,病灶内可见明显的“爆米花”样钙化灶。于2006年5月19日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术中见右胸腔广泛模样粘连,肿瘤位于右下叶背段肺表面,包膜完整,顺利地从肺组织中将其剥离,重量为360g。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组织中由软骨、纤维、脂肪及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构成。病理诊断:软骨型错构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7岁,因双侧眼睑浮肿2年余,自觉颌下肿块1年就诊。为除外颈部占位性病变以及了解肾脏情况,内科医生要求患者行颈部、双颌下腺及腹部脏器超声检查。颈部超声检查:双颌下腺及腮腺弥漫性增大(图1),双侧颌下腺内可见低回声区,左侧范围约3.0 cm×1.9 cm,右侧范围约3.0 cm×1.9 cm,部分边界不清晰,形态欠规整;低回声区内腺管及血管未见明显受压及破坏中断;双侧腮腺除肿大外,还可见多发淋巴结,皮髓质结构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双颌下腺及腮腺内血流信号丰富(图2)。超声提示:双颌下腺及腮腺弥漫性增大,双侧颌下腺内异常低回声;怀疑炎症和(或)干燥综合征。腹部超声检查:胰腺形态稍饱满,内可见多个低回声区,部分呈结节状,部分呈片状分布,以胰尾处为著,较大者范围约3.5 cm×3.6 cm;胰管稍宽,宽约0.28 cm(图3);双肾及其他实质脏器未见异常。超声提示:胰腺多发限局性病变,性质待定,结合颌下腺及腮腺改变,不除外系统性疾病所致,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随后进行了胸部CT检查,发现双侧肺内多发条片及小结节状病灶,纵隔及双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图4)。考虑免疫性疾病,结节病可能。为明确诊断,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颌下腺穿刺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显示:穿刺组织内可见增生的结缔组织,周围伴灶状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炎细胞中较多CD38标记阳性的浆细胞, IgG4阳性细胞局灶>40个/高倍视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涎腺IgG4相关硬化病。  相似文献   

9.
骶骨肋骨1例     
病例男,47岁。因腰酸、腰痛、偶尔见肉眼血尿行腹部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时见:右侧骶髂关节下方见一长条骨影,沿骶骨右侧走行,近端同骶骨右侧耳状面下缘形成关节,远端游离于小骨盆腔内,致骨盆畸形,右侧骶髂关节较对侧为高(图1)。切线位摄片示长骨呈弓形,一端与骶骨形成关节,一端游离在臀部软组织内,弓部可见一裂隙状影。讨论骶骨肋骨是起始于骶骨的肋图1右骶髂关节下方有一长条骨,沿盆壁下行,上与骶骨耳状面成关,下端游离于小骨盆腔。骨,它从骶椎向下或向外走行,具有皮质和松质结构。它是十分罕见的先天发育畸形,国外文…  相似文献   

10.
脾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 男,68岁。因上腹部不适来院就诊。查体:左上腹触及肿物,肿物下缘距锁中线肋弓交点下7cm,无压痛。腹部CT:脾脏占位。术后病理报告:脾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病理检查:脾脏大小20cm×15cm×10cm,近下缘可见灰白肿块12cm×8cm×6cm,表面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囊实性,中心大部分可见出血坏死。镜检:最内层为坏死组织,由内向外为肿瘤组织及脾组织,且无明显分界,肿瘤组织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单核-多核瘤巨细胞及炎细胞等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1.
骶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报告山东省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271506)马建林,张洁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发生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发生于骶骨的少见。北京积水潭医院报告的123例原发性骶骨肿瘤中,动脉瘤样骨囊肿仅1例,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9岁。因骶尾部...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4岁,反复疼痛伴大便潜血2年人院。查体发现患者口腔粘膜和右手指均有色素沉着。乙状结肠镜检发现多发性息肉6个。临床诊断:黑斑息肉病。行肠息肉摘除术。病理检查圆形、扁圆形有蒂息肉6个,直径l-Zcm不等,镜下见息肉粘膜肌层的肌纤维呈树枝状增生,其上被覆大肠粘膜上皮。被覆的腺上皮增生,并见少量杯状细胞,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粘膜上皮及平滑肌核心保持正常的粘膜与粘膜肌层的关系。其中可见1校息肉腺上皮明显增生,腺体呈背靠背、共壁排列(图1),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像(图2)。病理诊断:皮肤粘膜黑斑息肉病…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2 1岁 ,出生后曾行骶尾部皮下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情况不详 )。近 1年因大便不畅而就诊。肛诊 :直肠后壁饱满 ,可及一囊性肿物 ,质软 ,边界不清 ,活动差。经腹超声检查 :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左侧卵巢左下方见 13 .6cm× 10 .6cm无回声肿物 ,包膜完整 ,轮廓清晰 ,与左侧卵巢关系密切 ,无回声肿物内可见密集点状中等回声及条状强回声分隔。经直肠超声检测 :左卵巢左后方无回声肿物 ,囊壁清晰 ,光滑完整 ,内见密集点状回声 (图 1)。骶尾部皮下高频超声检查 :皮下 2mm处可见一无回声区 ,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多部位多切面检…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1岁,间歇性腹痛伴腹泻,时有下坠感30余年。体检: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可触及包块,压痛不明显,肝脾未触及。肛诊:进指后即可触及蒂状肿物,质较硬,可活动,指套无血迹。口唇、手、足底散在斑块状黑色素沉着,肠道钡剂造影显示肝曲充盈缺损,大便隐血试验(+)。剖腹探查术所见: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至直肠均散在大小不等的菜花状息肉,结肠有一较大肿块约10cm×8cm×7cm,质较硬,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病理检查切除肠段之息肉大者6cm×5cm×5cm,小者2cm×1cm×1cm,基底部有蒂与肠粘膜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7岁。主因吞咽不利半年入院。查体肝、脾未见肿大,腹部本价及肿块。X线检查:钡剂通过食管下段受阻,管腔狭窄,管壁不规则,粘膜中断,经贲门处可见钡剂明显分流。胃底小弯侧充盈缺损,粘膜结构紊乱。X线诊断为:责门癌,侵及食管下段及胃痛。行贲门、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可见贲门处有一巨大溃疡,约10cm×8cm×5cm大小,侵及食管下段。并可见食管中段有一约3cm×2cm×1cm肿物,侵及肌层,肿物质硬,不光滑,界尚清,周围有肿大淋巴结,术中切除食管中段癌肿,并切除胃3/5及部分食管下段。病理检查巨检:食管中段组织,长4.5…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60岁。发现腹部肿物1年余,且逐日增大,来我院检查。B超在骶尾骨前方探及12.9cm×12.2cm×8.4cm实性非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界尚规整。团块的内部回声明显不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弱至无回声区及点片状强回声斑。病灶固定,随呼吸向后移动,经多切面扫查,发现骶椎表面回声有3.1cm中断,且中断处与团块相连,呈低回声(图1,2)。B超诊断:骶尾骨实性肿物。入院后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骶骨脊索瘤。位的胚胎脊索组织,生长缓慢,多发生于脊椎的骶尾部和蝶枕部。骶骨脊索瘤破坏骶骨,穿出骨外常向骨盆腔内生长,…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7岁。左下胸壁肿块进行性增大伴左侧胸痛、咳嗽4月。查体:左下胸壁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9cm×5cm,质硬,活动度欠佳,边界不清,触痛(+),左侧第4前肋以下叩诊呈实音,左下肺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左侧胸腔中量积液。二维超声示:由左下胸壁向胸腔内呈结节状突起的中等回声实性肿块,大小12.4cm×9.6cm×6.3cm,无明显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附图)。CDPI:肿块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肿块内动脉最高流速116cm/s,RI0.30。左胸腔内可见液性暗区。超声提示:1.左下胸壁实性肿块(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2…  相似文献   

18.
孕妇,24岁.孕1产0.孕24周.外阴重度水肿1d.半月前出现腹痛,呈不规则性.夫妇身体健康,孕期无用药史,无感染史.人院前2 d外院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报告"中孕单活胎;胎儿骶尾部实质性占位,考虑畸胎瘤可能性大;胎儿全身软组织水肿伴胸腔积液".人院时超声检查:羊水深9.8 cm,胎盘后壁,厚约7.2 crn;胎儿全身皮肤增厚,约0.7 cm,回声减低;双顶径5.3 cm,股骨长3.6 cm,肱骨长3.5 cm;无胎心、胎动;胎儿胸、腹腔可见游离性无回声区,深度约1.7 cm;脊柱排列整齐,下段骶骨部位矢状切面显示巨大实性不均质性肿块向下后方延伸并自臀部外突,向内达骶骨前方,大小15 cm×13 cm×9 cm,形态不规则,表面分叶状,内回声不均匀,低回声为主,散在分布少许无回声(图1),CDFI示无血流信号.超声提示:①宫内死胎;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成人胃壁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胃肿瘤大小为14 cm×10 cm×9 cm,切面部分囊性,部分实性。组织学上具有上皮、皮脂腺、软骨等,部分腺上皮发生癌变。免疫组化在癌变组织中示:CEA、p53、CDX-2、CK7、Villin、Ki-67约(15%);基因检测示K-ras突变。结论发生于胃壁的畸胎瘤少见,发生于老年、男性且恶变者更为罕见。癌细胞p53强阳性提示本例癌变与抗癌基因的突变有关。K-ras突变。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2个月。足月顺产,出生时无呼吸困难及窒息现象,出生后40余天家长偶然发现患儿哭闹时口腔内有一肿物,来院要求予以手术治疗。检查发现有一带蒂肿物起自鼻咽部,患儿在哭闹或呛咳时该肿物脱到口腔内,可至唇部,安静时则滑至咽部,不影响患儿吞咽和呼吸。手术摘除肿物送病检。病理检查肿物蒂细长3cm,尖部膨大,约2cm×1.5cm,切面实性,灰白色。镜下所见:瘤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其下由皮肤附件、脂肪、血管、神经、平滑肌、软骨及粘液腺体等不同胶层的组织构成。病理诊断:鼻咽部息肉状错构瘤。讨论婴幼儿鼻咽部息肉状错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