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9年1月间,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的术式——脾大部切除肺包脾并大网膜包肺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67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很多,但均不太理想。我院自1985年12月起,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对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实施了脾大部切除肺包脾并大网膜包肺术。其手术机理是:通过移置(?)腔的带血管蒂残脾和部分大网膜与肺产生广泛的粘  相似文献   

3.
我院设计了一种新术式——脾大部切除肺包脾并大网膜包肺术。在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自1985年12月至1989年1月间,对8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一、术式的特点:本术式的主要特点:①通过门肺间建立代偿性侧支血管,将淤滞在门静脉的血液疏导入压力低  相似文献   

4.
脾大部切除肺包脾大网膜包肺术胸部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261200)刘爱清,王翠琴,王金玲,徐红,安秀丽我院自1985年11月至1991年11月,采用脾大部切除,肺包脾大网膜包肺(门—肺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10例。因采...  相似文献   

5.
1979年以来,我院对5例严重脾破裂病人,用“网包法”手术治疗,成功4例,失败1例。5例病人入院时都有休克,腹腔积血2000~2500毫升。手术成功的4例中,1例虽仅有1个裂口,但裂口长8.5厘米,深5厘米骑跨脾下极的膈面和脏面,缝合止血困难,在脾门部又有严重的挫裂伤,有多个小裂口出血不停无法缝合修补;1例在脾之脏面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1998年5月-2004年5月20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脾蒂阻断、转移大网膜包脾行脾破裂修补术的护理。笔者认为,术前护理的重点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液、止血。预防及纠正休克,完善手术准备;术后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腹腔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发热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有无脾积液、脾脓肿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按时监测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护理措施得当。该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肺包囊虫病是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内蒙和西藏牧区流行的一种全身性寄生虫病。我院近二十年来,共收治肺包囊虫病患者379例,其中男性239例(占63.1%)、女性140例  相似文献   

8.
肺结节检出率虽逐年增高,但对于未达到手术指征者,目前西医尚无确切内科治疗手段,需长期随访,故更多患者寻求中医治疗。张念志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临床经验丰富,其认为肺结节形成和发展与肺肝脾三脏密切相关,病机复杂,多虚实兼夹,本虚标实,脏腑虚弱,由气滞、痰浊、血瘀搏结,阻塞肺络。故张师独创散结方,临证灵活加减,治以补肺健脾、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女,75岁。因咳嗽、咳痰、左下胸痛伴食欲缺乏半个月入院。病程中无畏寒、发热、腹痛、恶心、呕吐、排柏油样便等。既往体健。查体:体温正常,脉搏96/m in,血压110/70 mmHg。贫血貌,卧床,精神差。浅表淋巴结不大,唇苍白,左季肋部第9、10肋腋中线周围有轻压痛,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扩大,心率96/m in,律齐。腹平软,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脾区轻叩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查血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6,血红蛋白96 g/L,红细胞2·66×1012/L。尿、粪…  相似文献   

10.
<正>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以甲状腺突发肿大、疼痛为特征,且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1-2],误诊率高达60.4%,复发率高达20%~30%[3-5]。现代临床多采取对症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药量及疗程不易把控、撤药困难、不良反应大,往往导致病程延长,甚则发展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相似文献   

11.
1998年5月~2004年5月,我院对20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脾蒂阻断,转移大网膜包脾行脾破裂修补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临床患病率高,病死率高,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的重大疾病。有报道对中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1]。根据COPD的主要表现及病因病机,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随着对COPD的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简介女 ,45岁。因反复发热、咳嗽 1年 ,于 1998年 9月 15日入院。 1997年 8月受凉后发热 ,体温波动于 37.5~ 39.0℃ ,伴咳嗽、咳白粘痰、盗汗 ,1周后来本院就医。X线胸片示左上肺斑片状阴影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血沉 130 mm / h,痰查找结核菌阴性 .按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口服及丁胺卡那霉素静滴 ,1个月后咳嗽渐减轻 ,但仍时有低热 .复查X线胸片示左上肺病灶大部吸收。继续抗结核治疗。 11月初者症状又加剧 ,X线胸片示双肺门影增宽 ,肺 CT示右侧中间支气管旁软组织块影 ,中间支气管腔狭窄 ,疑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4.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PVCT)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并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对13例PVCT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并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5年,随访期间无食管静脉复发出血,手术无近期死亡,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脾、肺固定术是治疗PVCT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5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1月,呼吸困难4d收住入院。1月前患者自行发现左侧颈部有一黄豆大小肿块,活动,无触痛,逐渐增大至核桃大小。4d前感胸闷,气促,无畏寒、发热及咳嗽咳痰等。入院时体检:神清,体温36.5℃,脉搏92次/min,呼吸频率30次/min,血压130/90mmHg,左侧颈部可触及1cm×2cm淋巴结,无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脾综合征患者体、肺静脉回流特点,为超声诊断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经作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无脾综合征患者49例,分析患者体、肺静脉回流特点及各类常见畸形引流的发生频次。结果 4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双上腔静脉30例(61.2%),均为右上腔静脉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左上腔静脉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肝静脉全部汇入下腔静脉26例(53.2%);直接汇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1例(2.1%);直接汇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3例(6.3%);分别汇入两侧心房5例(10.2%);汇入单心房中部1例(2.1%);部分汇入下腔静脉,部分直接汇入心房13例(27.7%)。下腔静脉直接汇入左心房(或单心房左侧)18例(36.2%);直接汇入右心房(或单心房右侧)25例(51.0%);引流入单心房中部1例(2.0%)。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16.3%),均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0例(40.2%),其中心上型11例(55%);心内型7例(35%),心下型1例(5%);混合型1例(5%)。结论无脾综合征患者多伴有体静脉与肺静脉异位引流。  相似文献   

17.
肝脾腹腔及盆腔多脏器包囊虫病1例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B超室邮政编码056001喻引学患者女,4l岁。因全身乏力就诊。查体:上腹触及光滑质软的包块。B超检查:在肝脾及腹盆腔内均见多个直径3~9cm的圆及椭圆形囊性包块,后方回声增强。囊内呈液性暗区或多房...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3岁,间断腹痛20余年,发现上腹部包块1个月.患者于20年前因外伤行脾切除术和部分肠管切除术,术后出现间断腹痛并阵发性加剧至今,未予系统诊治.腹正中可见一长约20 cm的陈旧性手术瘢痕.外院超声检查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扫描见腹腔内软组织影,考虑恶性(图1A),脾脏术后缺如.  相似文献   

19.
核素肝脾静态显像鉴别左上腹部包块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女,48岁,1999年诊断为右乳腺癌,术前检查发现肝硬化、门脉曲张、脾功能亢进,同年8月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浸润癌,LN2/2转移,同年9月行脾切除、胃冠状静脉结扎及TH胶栓塞术。2003年10月定期复查发现左上腹包块,无不良感觉。该患者进行了肿瘤标志物的系列检查,发现仅CA125轻度升高(值为28.90,正常值范围1.9~16.3)。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外感包括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病,常见症状有发热、恶寒、咳喘、鼻塞流涕、咽痛及纳呆、便干等。小儿外感虽属呼吸道疾病,传统医学认为病位主要在肺,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有“聚于胃,关于肺”之说,以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等,亦为后世以脏腑辨证治疗外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