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本组 31例腮腺恶性肿瘤中有粘液表皮样癌 13例 ,腺样囊性癌 7例 ,恶性混合瘤 5例 ,腺泡细胞癌 4例和鳞状细胞癌 2例。大多数恶性肿瘤CT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的肿块 ;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明显且生长迅速的腮腺肿块。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表现 ,能正确诊断大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腮腺恶性肿瘤CT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腮腺恶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40例中腮腺鳞状细胞癌8例,导管癌2例,腺泡细胞癌6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16例。CT扫描35例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楚,5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浸润性生长肿块影;35例位于浅叶,5例位于深浅叶,3例合并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CT增强扫描有助于腮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征象在腮腺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腮腺恶性肿瘤47例,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活检证实.30例获得完整病灶者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I进行了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各形态学征象,总结常见腮腺恶性肿瘤的表现.结果 MRI对腮腺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4例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难区别;6例中、高度恶性者边界不清,易发生坏死及淋巴结转移.8例腺样囊性癌以侵犯范围广泛为特征.8例混合瘤恶变多数在T2WI仍出现高而不均匀信号,且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9例淋巴瘤浸润范围大.可分辨出由多个结节组成.4例腺泡细胞癌内有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的囊变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结论 MRI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常见腮腺恶性肿瘤MRI表现及病理组织学各有特点,对多数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通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0例腮腺肿块,分析探讨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将其分别与腮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单形性腺瘤、单纯性囊肿及表皮样囊肿鉴别. 结果:腮腺混合瘤常单发,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与腮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单纯性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声像图表现不同. 结论: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与少数良性肿块(单形性腺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5.
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52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结果肿瘤按CT表现分三类:52例患者中,Ⅰ类30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除1例腺淋巴瘤外,29例均为良性混合瘤:Ⅱ类15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欠均,边界较清或模糊,其中7例良性混合瘤,2例恶性混合瘤,3例腺淋巴瘤,2例血管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Ⅲ类7例,形态不规则,边缘无法确定,其中恶性混合瘤2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囊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结论CT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较为准确,特别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11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结果 11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90例(80.4%),恶性肿瘤22例(19.6%);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水平的诊断率,并与术后病理一致.良性腮腺瘤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而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形状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周围组织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和MRI对腮腺肿瘤均有较好的定位、定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就组织分辨力及对腮腺内神经、血管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腮腺区肿瘤(良性36例,恶性36例)进行CT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44/72),良性肿瘤以混合瘤居多(26/36),CT和MRI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CT和MRI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大小一致;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14/28),CT和MRI多显示为境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术前测量大小常小于术后病理结果;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6/8).72例腮腺肿瘤中,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良恶性性质判断准确率为95.8%.结论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最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价值,对面神经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21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21例患者中,I类70例,除3例腺淋巴瘤外,67例均为良性混合瘤;II类34例,其中16例良性混合瘤,5例恶性混合瘤,7例腺淋巴瘤,4例血管瘤,2例黏液表皮样癌;III类17例,其中恶性混合瘤6例,黏液表皮样癌5例,囊腺癌2例,恶性淋巴瘤3例,腺泡细胞癌1例。结论 CT检查有助于腮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对分辨良恶性腮腺肿瘤仍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纪其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3,(6):26-26,28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腮腺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影像特点。结果所有3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25例,其中混合瘤18例,腺淋巴瘤4例,血管瘤3例;恶性肿瘤5例,其中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混合瘤2例,囊腺癌1例。结论 CT检查能够对大多数的病变做出快速的定性诊断,病变定位准确率较高,但由于难以直接显示出病患的面部神经,使得难以确定多数的良性、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相关类型,仍然存在一定限制,还需要CT扫描结合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区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腮腺区CT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结果腮腺内病变16例,其中腮腺内恶性占位10例;腺腮外病变3例。CT能鉴别腮腺内外肿块,能够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CT对腮腺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对腮腺囊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囊腺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腮腺囊腺淋巴瘤,其中8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肿块大小1.2cm×1.0cm~2.0cm×2.2cm,界限清楚。其中9例密度高于正常腮腺,8例肿块内有囊变,所有病例增强后肿块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检查对腮腺囊腺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瑞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03-104
目的:讨论腮腺恶性肿瘤临床分型、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误诊原因。结果:在12例腮腺恶性肿瘤中黏液表皮样癌4例,腺样囊性癌3例,恶性混合瘤2例,腺癌1例,腺泡细胞癌1例,磷状细胞癌1例,误诊4例,其中2例误诊为腮腺混合瘤,2例误诊为腮腺淋巴结结核。结论:通过对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分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认识,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上少见的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例咽旁间隙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经腮腺径路,9例经下颌骨断开外旋径路,均顺利切除肿瘤.10例中恶性多形性腺瘤3例,粘液表皮样癌3例,涎腺导管癌、腺样囊性癌、转移癌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结论 对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如出现肿瘤短期内快速生长、局部疼痛、神经激惹症状和张口受限时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对咽旁间隙恶性肿瘤最理想的手术径路是经下颌骨断开外旋径路,可达到彻底切除肿瘤,减少损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腮腺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及病理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腮腺区肿瘤(良性36例,恶性36例)进行CT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44/72),良性肿瘤以混合瘤居多(26/36),CT和MRI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CT和MRI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大小一致,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14/28),CT和MRI多显示为境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术前测量大小常小于术后病理结果;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6/8),72例腮腺肿瘤中,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良恶性性质判断准确率为95.8%,结论: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价值,对面神经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对33例患者眼眶肿块进行检查.结果 33例眼眶肿块患者中,良性22例,恶性11例.其中泪腺混合瘤6例,恶性混合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眶内血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神经鞘瘤3例;炎性假瘤4例,皮样囊肿2例;淋巴瘤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转移癌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眼眶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腮腺区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由于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尚未完全认识[1] ,在诊断与治疗中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院 1980年至 2 0 0 1年收治腮腺恶性肿瘤 2 0 1例 ,误诊 4 9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腮腺恶性肿瘤 2 0 1例 ,误诊 4 9例 ,占2 4 .4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17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5 1岁 ;伴疼痛 15例 ,面瘫 4例 ;误诊为腮腺炎 10例 ,淋巴结结核 9例 ,腮腺良性肿瘤 30例。误诊为腮腺良性肿瘤的 30例包括粘液表皮样癌 13例 ,腺癌 10例 ,腺样囊性癌 4例 ,乳头状囊性癌 1例 ,腺泡细胞癌 1例 ,鳞状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由病理学证实的1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CT诊断,分析其CT影像特征。结果胰腺腺泡细胞癌为一种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多为单发性肿瘤。CT显示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体部4例,胰尾部5例。平扫:肿块为等或者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界限较清楚。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 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CT 征象。结果5例病灶均位于支气管,主支气管4例(其中右侧3例,左侧1例),右肺下叶支气管1例。1例伴有右肺门淋巴结转移。病灶主要表现为向支气管腔内、外生长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并以向腔外生长为主,支气管壁增厚呈移行性改变,均未见钙化灶。平扫肿块密度尚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 CT 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了解其表现有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16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腺样体厚度(A)和鼻咽腔宽度(N).结果所有80例患者CT均可见咽后壁软组织肿块,咽间隙及咽旁间隙变窄,A/N比值增大.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安全准确,可以直观发现儿童腺样体肥大,并可了解肥大程度,了解气道阻塞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CT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CT表现,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例发生在右侧腮腺,2例为左侧,均发生于浅叶,最大径为1.1-2.1cm,其中1例表现为多结节并融合,另外2例为类圆形结节影,平扫CT值约50-60Hu,相对于腮腺呈稍高密度,边界欠清楚,增强扫描CT值约90-130Hu,1例强化较均匀,1例欠均匀强化,另外1例多结节型可见囊变坏死区。双侧颈动脉鞘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上述3例CT均误诊为良性病变,考虑腺淋巴瘤或混合瘤。结论腮腺粘液表皮样癌CT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边界欠清,提示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强化较明显提示肿瘤血供较丰富,这些应考虑到恶性病变可能,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