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恶性疟原虫MSP119已知序列,自行设计一对用于特异扩增MSP1C端19肽基因的引物P1、P2,在P1引物中引入SalⅠ酶切位点及ATG起始密码子,在P2引物中引入XbaⅠ酶切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经PCR扩增获得363bp大小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采用“压碎与浸泡法”纯化回收PCR产物,PCR产物经套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与预期大小相符,说明所获确为MSP119基因。为进一步将该基因与PfCMR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复合抗原和免疫接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泌蛋白1(exported protem l,exp-1)又称环子孢子相关抗原[1].QF116抗原[2]或抗原5.1[3],是23 kDa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在肝期的晚期也有表达[4].exp-1由疟原虫表面分泌.定位到纳虫空泡和感染的红细胞内的膜结构上[5]本文克隆、测定、分析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l/HN)exp-l基因序列,并对FCCl/HN与国外的3D7[5]、Kl6、FC27[1]、FCR3(GenBank Accession No.AF061080)株exp-l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扩增技术从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基因组中特异扩增编码Pfs25抗原全基因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回收后,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FCC1/HN株Pfs25基因序列与NF54株者基本一致,仅在第392位碱基存在置换(G→C)和该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的变化(131aa:Gly→Ala),进一步的酶切位点分析显示该位点碱基置换产生新的PstⅠ酶切位点(393)  相似文献   

4.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1基因2~5编码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为FCC1/HN株MSP1的体外表达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基因组DNAMSP1第2~5区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Xhol和Aaal双酶切然后定向克隆入pcDNA3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G1.再用相同内切酶酶切和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编码FCC1/HN株MSP1第2~5区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结论编码FCC1/HN株MSPI第2~5区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SP1的构建,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1的体外表达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体外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Pf12,测定Pf12基因序列,并为FCC1/HN株Pf12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f12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用BamHI XhoI双酶切,定向克隆入pET28α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再用BamHI XhoI酶切及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应用PCGENE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预测抗原表位。结果:筛选出编码FCC1/HN株Pf12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Pf12重组质粒的构建,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12基因的体外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和富组氨酸蛋白Ⅱ(HRP─Ⅱ)抗原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EBA─175和HRP─Ⅱ基因进行体外扩增,用HindⅢ/BamHI和BamHI/EcoRI分别消化扩增产物,定向克隆pcDNA3载体,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TG1,经抗性筛选和快速凝胶电泳鉴定,再经PCR和酶切鉴定。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EBA—175和HRP─Ⅱ两基因片段并定向插入PCDNA3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结论所获重组克隆含有编码恶性疟原虫FCC—1/HN株EBA—175和HRP—Ⅱ的基因片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l/HN的丙酮酸激酶(PK)的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定其序列,并了解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3D7和人PK基因之间的差异。方法 根据3D7的PK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从FCCl/HN株基因组中扩增PK基因;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分别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菌;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l/HN株PK基因,大小为2235bp,编码74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3D7的同源性高达99.9%,与约氏疟原虫的同源性为70.2%,但与弓形虫和人的PK的同源性分别只有20.9%和21.6%~25.4%。结论 从FCCl/HN株基因组中获取了PK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定了其序列;它与3D7的PK高度同源,但与人的PK基因同源性很低,可能是一个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8.
9.
寻找有效的抗恶性疟原虫混合基因疫苗,探讨其在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将恶性疟原虫重组质粒pcDNA3-EBA175/HRPⅡ经骨肌途径单独注射或与有性期阶段的重组质粒pcDNA3-Pfs25混合注射免疫Balb/c小鼠。对小鼠的骨骼骨肌进行预处理,即于注射前7d在左右肢肌四头肌注射0.5%盐酸布比卡因50μl,注射深度为2mm。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己糖激酶(HK)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定其序列,比较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其他株和人之间的差异。方法用PCR方法从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HK基因;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 )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分别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和JM109感受态细菌;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K基因,大小为1482bp,编码493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3D7株完全相同.与K1株的同源性高达99.8%,但与人的4型HK的同源性只有23.2%~26.6%。结论获得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HK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定了其序列;恶性疟原虫的HK在不同的分离株间高度保守,但与人的同源性很低.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克隆有恶性疟原虫MSP1基因片断的重组pQEM1质粒在减毒鼠伤寒杆菌中的表达。使用转化和转导的方法构建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REP4/pQEM1);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QEM1)和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REP4/pQEM1)的表达。实验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pQEM1),X4064(pREP4/pQEM1)的诱导型表达量高于X4064(pQEM1)的组成型表达量。结果指出不受调控的表达将降低重组pQEM1质粒在减毒鼠伤寒杆菌X4064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克隆并表达恶性疟原虫重组复合抗原,为疟疾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MSP1中类表皮生长因子1(EGF-1)基因与人工化学合成的抗原复合基因PfCMR串接,插入高效非融合型蛋白表达载体pBV220,转化大肠杆菌DH5a,转化菌经42℃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和Dot-ELISA分析。结果 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BV220/PfCMR-EGF-1,经热诱导后表达出含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和富组氨酸蛋白Ⅱ(HRP-Ⅱ)抗原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EBA-175和HRP-Ⅱ基因进行体外扩增,用HindⅢ/BamHI和BamHI/EcoRI分别消化扩增产物,定向克隆pcDNA3载体,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TG1,经抗性筛选和快速凝胶电泳鉴定,再经PCR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复合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为进行基因免疫提供条件。方法:设计一对特异引物P1与P2,采用PCR法扩增获取MSP1中C端19肽基因,纯化后用SalⅠ+XbaⅠ双酶切,把含复合基因PfCMR的重组质粒pWR450-1/PfCMR用EcoRⅠ+SalⅠ双酶切,回收复合基因PfCMR,将MSP119基因与PfCMR基因串联后与经EcoRⅠ+XbaⅠ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进行重组,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电泳初筛、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结果:PCR扩增获得363bp的MSP119基因,重组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后获得正确重组克隆子pcDNA3-PfCMR-MSP119(命名为pcDNA3-Pf8),Pf8基因长度为618bp。结论:成功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Pf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GDH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GDH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DH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比较不同分离株GD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GDH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T-GDH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DH基因全长1329bp,编码44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FCQ27、K1株GD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少量的差异。结论 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DH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GDH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分离、培养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提取、纯化其基因组DNA,用BamH1部分酶切,并克隆pUC18载体,转化受体菌株大肠杆菌JM103,用基因组DNA探针筛选转化子,对杂交信号最强的克隆片段pHF1作部分序列分析,在国内首次明确恶性疟原虫FCC1/HN特异DNA部分序列。pHF1克隆片段约1.2kb,两端分别测定了328和271个碱基。G+C含量为26.8%,并有较多的酶切位点,便于作亚克隆,该序列还可用作DNA探针或PCR扩增模板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红细胞膜相关巨大蛋白(Pf332)部分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定Pf332基因序列,了解FCC1/HN株与3D7、Palo Alto株Pf332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已知Pf33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f332基因片段;将Pf332部分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DNA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辅助分析Pf332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Pf332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Pf332重组质粒。测序表明,获得的FCC1/HN株Pf332基因片段大小为1260bp,编码420个氨基酸残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3D7、Palo Alto株间Pf332基因片段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中分别有1个、15个位点不同。结论 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Pf332基因片段,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f332;FCC1/HN与3D7株间比FCC1/HN与Palo Alto株间的Pf33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18.
分泌蛋白 1(exportedprotein 1,exp 1)又称环子孢子相关抗原[1] ,QF116抗原[2 ] 或抗原 5 .1[3 ] ,是 2 3kDa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 ,在肝期的晚期也有表达[4] 。exp 1由疟原虫表面分泌 ,定位到纳虫空泡和感染的红细胞内的膜结构上[5] 。本文克隆、测定、分析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exp 1基因序列 ,并对FCC1/HN与国外的 3D7[5] 、K1[6] 、FC2 7[1] 、FCR3(GenBankAccessionNo .AF0 6 10 80 )株exp 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残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1 材料与方法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裂殖子表面蛋白2(MSP2)融合HBsAg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HBS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1)采用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MSP2的MSP2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Bam H I酶切;质粒pVXORF1-PvMSP1.19-HBS用相同的酶酶切,经纯化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酶切后纯化的MSP2基因连接;(2)分别用BamHI Xho双酶切PET28α-MSP2质粒DNA和pVXORF1质粒DNA,纯化后2将目的基因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接;将(1),(2)连接产物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于氨苄青霉素阳性L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酶切电泳鉴定。结果 筛选出的重组子为编码FCC1/HN MSP2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VXORF1-PfMSP2-HBS及pVXORF1-PfMSP2。结论 编码FCC1/HN MSP2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HBS和pVXORF1-PfMSP2的构建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疟疾疫苗的研制提供靶抗原。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IMTM22 株7G8 克隆环子孢子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 设计一对引物, 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CSP基因的Ⅰ区、中央重复区和Ⅱ区片段, 全长1-08kb; 纯化扩增产物用HindⅢ和BamH Ⅰ双酶切后, 定向克隆入pcDNA3 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TG1 株, 重组克隆经筛选后, 用PCR 扩增和HindⅢ+ BamH Ⅰ双酶切进行鉴定: 用磷酸钙贴壁细胞转化法将重组质粒pcDNA—CSP导入HeLa细胞, 用G418 筛选出稳定分泌CSP抗原的阳性细胞克隆; 将阳性细胞克隆系扩大培养并用G418 加压, 以表达重组CSP, 分离细胞培养上清和培养细胞, 进行SDS PAGE分析。结果 (1) 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CSP基因Ⅰ区, 中央重复区和Ⅱ区编码序列;(2) 将扩增的目的片段正向插入pcDNA3HindⅢ和BamHⅠ位点; (3) 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 细胞中表达重组CSP抗原, 其分子量为38-3kDa, 蛋白扫描分析表达量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蛋白总含量的15-77% 。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系统pcDNA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