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手足搐搦症并发喉痉挛虽很少见,一旦发生其后果严重,因此,预防喉痉挛发生,正确及时地抢救已被医护人员所重视。1、临床资料 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我院共收治婴儿手足搐搦症患儿171例,其中并发喉痉挛死亡7例,均为男性,发病季节在11月—3月份,年龄:18—40天2例,50—6O天3例,4—6月2例;人工喂养6例.母乳喂养1例,血钙除1例因病情重未及时检查外,6例为低于1.6—1.75mmol/L。2、诱因  相似文献   

2.
3.
婴儿手足搐搦症又称痙攣性素貭,为婴儿較常見疾病之一。根据佳木斯市李树春、江可明二氏报告,本症占小儿住院病例的2.9%,可見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本症頗为重要。上海地区所見亦不为少。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自1952年5月至1957年4月共見125例,占住院总人数0.5%。这些病例的診断都根据年龄、季节和喂养史的特点,結合痙攣症状以及治疗后症状的迅速好轉,并用血液化学証明。  相似文献   

4.
腮腺炎并发手足搐搦症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8年3月至1999年11月收治腮腺炎并发手足搐搦症病人2例,报告如下. 例1.患儿男性,12岁.因腮腺肿大1周后腹痛、呕吐2 d,抽搐10 min入院.患儿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腮腺肿痛,伴不规则发热,体温最高达39℃,在本地诊断为腮腺炎.治疗3 d后热退,腮腺肿消.2 d以来,腹部阵发性隐痛、厌食,呕吐2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及血块.继续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本院.在候诊过程中,患儿突然出现双手腕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伴上腹部及头部剧痛,无意识障碍,立即给10%葡萄糖2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后缓解.发病以来未进饮食,10 h未排尿.入院时查体:T 36.5 ℃,P 70次/min,R 22次/min,BP 11/7.5 kPa,W 28 kg,发育、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萎摩,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无肿大.眼、耳、鼻无异常.咽充血,腮腺无肿大,颈部有抵抗感,心肺(-),腹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病理反射.血常规WBC 7.3×109/L,RBC 4.44×1012/L,Hb 127 g/L,W-SCR 0.380,W-LCR 0.524,W-WCR 0.096,尿KET,血Ca2+1.74 mmol/L,Mg2+0.5 mmol/L,经静滴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小苏打、钙剂、利尿剂后,逐渐好转.住院9 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常用的甲状腺手术方式之一 ,手术方法规范 ,死亡率低于 1% ,但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 ,我院 1994年至 2 0 0 1年施行 2 32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 32病例中 ,男 5 8例 ,女 174例。平均年龄 4 3岁。甲状腺腺瘤 6 7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14 6例 ,甲状腺机能亢进9例 ,桥本氏病 4例 ,地方性甲状腺肿 3例 ,甲状腺癌 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手术方式 :(1)一叶次全切除 112例 ;(2 )一叶加峡部次全切除 6 6例 ;(3)双叶次全切除 2 4例 ;(4)一叶全切 30例。其中初次手术者 2 2 4例 ,再次…  相似文献   

6.
潘百强  万锦  杨子莹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67-167,174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Ⅰ组静注托烷司琼2mg,Ⅱ组静注昂丹司琼4mg,Ⅲ组静注生理盐水4mL.观察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应用补救用药情况.结果 Ⅰ、Ⅱ二组患者组内比较PO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Ⅲ组相比,Ⅰ、Ⅱ组患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ⅠP<0.05,ⅡP<0.01).三组患者均出现疲乏、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各有1例、Ⅲ组有3例需静注甲氧氯普胺10mg治疗.结论 托烷司琼、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PONV的效果相当,都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在新生儿、婴儿惊厥中,低钙是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血中钙离子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惊厥或局部肌肉抽搐.与维生素D缺乏症关系密切,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临床表现的典型症状有手足抽搐、惊厥、喉痉挛.对病儿的生命威协极大,如能认真加强临床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紧急处理,可提高喉痉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我院自1974年~1987年间共施行甲状腺手术1120例,其中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以下简称甲次切术)841例,发生并发症27例,占3.21%,现将我们的经验教训和预防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甲状腺次全切除病变种类:本组841钟,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53例,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68例,单纯性及结节性甲状  相似文献   

9.
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游离钙降低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惊厥或手足搐搦, 因多见于婴儿故又名婴儿低钙惊厥,现将临床诊治的21例手足搐搦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均为2个月~1岁,发病季节3~5月份。家族史:患儿母亲在妊娠 期均有抽筋史,尤以妊娠后3个月明显。 4例有睡眠不妥,易惊哭、出汗及神经兴奋现象。21例均表现为惊厥,意识丧失,双目凝视 ,双手握拳,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抽搐最短时间为1min,最长时间达30min。且惊后神 志如常,无发热。每天发作次数最少为2~3次,最多为20余次。2例出现喉痉挛。临床体征 :15例前血囟扩大,5例出牙延迟,1例头颅畸形。 实验检查:血钙在1.7~2.1mmol/L,血磷在0.7~0.9mmol/L,均降低 ,碱性磷酸酶在17~23u,均增高。X线腕骨片:大多表现骨骺线增宽,干骺端钙化预备带消失,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10%葡萄糖酸钙10~20ml,1~3次/d,缓慢静注,口服维生素D。平均病程为1周,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临床上手足搐搦症有时经常与婴儿痉挛相混淆,故应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注意鉴别。本文所总结的21例病例就有9例曾诊断为婴 儿痉挛症后经过临床实验室、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方更正诊断。 本文21例患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根据北方冬季户外活动少,每年日照时间 短的特点,应在预防佝偻病上着手,自新生儿期开始口服浓缩鱼肝油,或每日口服维生素D 400u,也可以同时给予钙剂,每日不超过5g。入夏多接触日光后可暂停口服鱼肝油,但仍要 间断给予直至2~3岁为止。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报告  患儿,男,9岁,间断抽搐3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无诱因出现周身乏力、麻木,继而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向上凝视,手足痉挛,双下肢强直,无口周发绀、口吐白沫、舌咬伤、二便失禁、意识丧失,持续约10min自止。未予治疗,此后又间断抽搐6次,表现形式同前。患儿8个月时曾被某医院诊断为鱼鳞病,否认有癫痫家族史。入院查体:T36.4℃,P85次/min,R24次/min,BP13/7kPa。全身皮肤粘膜干燥粗糙,附有灰黑色糠皮状鳞屑,以腹部、四肢为著。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端正,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心肺腹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手足搐搦症52例治疗体会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尹延凤,王冀湘我科自1991年2月至1993年1月以来,收治婴儿手足搐搦症5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35例,女17例,男女之比约2:1,~3月42例;~12月10例;母乳喂养8例;混合喂养6例,人工...  相似文献   

12.
减肥大致分为药物方法及非药物方法,前者包括西药和中药,后者包括节食、运动、手术、针刺、心理、仪器(物理性)等方法.本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2例物理减肥患者发生手足搐搦症,现将二者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叫佝偻病型低钙惊厥。此病的发生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以致血清钙降低,引起中枢及周围神经兴奋性增高,主要表现为手足搐搦、喉痉挛甚至全身惊厥,多见于4月~3岁小儿。发病原因与佝偻病大致相同,临床症状与血清总钙浓度降低有关。正常血清游离钙浓度为2.2~2.6mmol/L,游离钙为1.25mmol/L。引起血钙降低的原因:①佝偻病初期血钙降低,此时甲状旁腺功能尚不能完全代偿,当血清总钙降低至1.7~1.9mmol/L或游离钙降至1.0mmol/L时可发生抽搐;②日照机会增多,或在维生素D治疗初期血钙大量沉积于骨骼,经…  相似文献   

14.
覃静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63-3564
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20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精细化观察和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中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精细化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改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2例甲状腺次全切除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当甲状腺峡部与侧叶呈膜状连接时,可先行切断。若与宽基腺组织连接,可在游离上极后钳夹,剪断后缝扎。游离腺体顺序,先下,再侧,后上,紧靠腺体表面Ⅰ-Ⅱ级血管分支连同周围组织一并集束结扎,不解剖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处理血管后,尽量采取钝性分离腺体。甲亢者基底部采取钳剪交替处理法。腺体游离完成后可将腺体提至切口外,直视下采取分别钳夹、剪断、切除腺体,基底部一律缝扎。有气管软化者,应用4号丝线将气管的两侧前侧壁缝合固定于两侧胸锁乳头肌上。切口引流用“T”管,在胸管上窝的上方另戳口引出。结果我院自1998—2004年共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20例病人,无一例发生喉上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有2例出现声音嘶哑,1例3月后恢复,1例于术后4月恢复正常。术后48~72h后拨除引流管,术后5~7d切口折线。讨论血肿压迫或气管软化是呼吸困难和窒息的主要原因,血肿来源于术中止血不确切。我们处理重要血管时均采用2把血管钳钳夹,剪断后双重结扎。残端采用钳剪交替法操作,并一律缝扎。我们采用较粗的T管,防止引流管曲折或血块堵塞致引流不畅。气管软化的处理:术中注意气管弹性,如果弹性消失,立即将气管固定于胸锁乳突肌上,以达到气管外支撑,避免了因气管软化引起窒息。对于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我们体会,不刻意解剖喉返神经,避免了因解剖神经过程中造成损伤,而且在处理甲状腺下极血管时,不处理甲状腺下动脉主干,而是紧靠腺体表面Ⅰ-Ⅱ级血管分支连同周围组织一并集束结扎,基底部采用钳剪交替法,保留腺体背侧气管食管沟部甲状腺组织,以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巨大甲状腺可向下颌部延伸,侧方可达颈后三角,下板则较少延伸至胸骨后。巨大的腺上极使甲状腺血管上移,使之更贴近喉上神经,特别是外支,此时,可先处理腺下极血管,充分显露上极,可在明视下处理甲状腺上血管。采用集束结扎法,充分游离上极周围组织后,紧贴上极一次性将包括少许血管旁组织在内的血管集束完整的结扎,同时在处理上极时不作过度牵拉或强行托出,这样可完全避免喉上神经的损伤。甲状旁腺损伤低钙抽搐,损伤常因误切,挫伤或血供障碍所致,改良后的手术方法是处理甲状腺血管均紧靠甲状腺,于甲状腺真假被膜间进行,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不做任何解剖和显露,腺体组织的侧后面采用钝性分离。这样造成甲状旁腺损伤的因素完全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6.
李焱宁  李定明 《河北医学》2005,11(5):426-428
目的:总结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经验,并讨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86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无病例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其中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3例,永久性损伤1例;甲亢复发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出血3例。结论:良好的手术野显露和术中细致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余元盛 《广西医学》1991,13(2):109-110
我院外科1979~1989年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44例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有术后近期并发症22例,占15.27%。本文针对近期并发症的预防提出一些看法。一般资料甲亢术后近期并发症22例:其中甲状腺危象先兆11例,占7.64%;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例,占2.08%;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占1.39%;喉上神经损伤2例,占1.39%;喉返神经损伤3例,占2.09%:引流口感染1例,占0.69%。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机能亢进是外科常见病,其手术疗效肯定。关于甲状腺次全切除,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保留5g左右甲状腺组织较好。术中采用灭菌的模型与残留甲状腺做比较,可确定较准确的保留量。关于喉上神经损伤的避免方法,多数采用紧靠甲状腺上动脉进入甲状腺处切断结扎。我院自2000年以来,为10例甲亢患者实施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婴儿手足搐搦症,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发生惊厥和手足搐澳等症状,严重时可并发喉痉挛,甚至突然窒息死亡,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儿,发病时间均为冬末春初,母孕期均有四肢肌肉痉挛史。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睡眠不安、哭闹、多汗、易惊等症状。全部病例佛斯特征、陶瑟征阳性。血钙<1.875rnml/L,血清碱性磷酸酶高于0.spmol·s‘/L。年龄<6个月10例,6个月~五岁4例;以喉痉挛为首发症状4例,以惊厥、手足搐扬为首发症状10例,抢救成功12例,死亡2例。1.2治疗方法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