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心电图上期前收缩后P波变形,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称为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这种现象由Chung氏于1972年最先报告,又称Chung现象.在房性心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以后,也可见到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1心电图特征 期前收缩后第一个或连续数个窦性P波形态改变.房性期前收缩比交界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更易引起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2.
室性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Ventriculopha-sic aberrant atrial conduction)系指与心室激动时相有关的一种房内差异传导。作者曾报道过一例Ⅲ°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和P波改变,并用阿托品消除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后,凡发生在QRS波群后0.20秒的Q-T间期内的P波仍示明显形态改变。当时由于这种现象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暂称为“室性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近来又发现一例心房扑动患者,凡发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女性,45岁,反复发作心悸、头晕、胸闷5年,加重1周。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91次/min,P_R间期0.15s,多数导联均见提前发生、略畸形的QRS波群。V1导联连续记录(图1)示: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07s,为高位室性期前收缩。其前多无相关P波,其后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偶联间期不等,异位搏动间期呈倍数关系,最大公约数为1.24~1.28s,可见3个偶联间期较长者(图中以表示)QRS形态界于窦性与异位之间,其前有窦性P波,P_R间期略短考虑为…  相似文献   

4.
5.
窦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房,心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鹏琪  李洋 《心电学杂志》1999,18(4):235-236
患者女性,54岁.因心悸、胸闷、气急1月,加重5大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基础P-P间期匀齐,约0.78s,心率77次/min,Ⅱ、Ⅴ_1导联可见提前出现的P’-oRS-T波群,当P-P’间期较短(0.40~0.44s)时,P’波及QRS波样形态均与主导窦性心搏不同,P’-R间期亦较主导窦性P-R间期略长,当  相似文献   

6.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1,20(1):54-58
差异性传导可存在于整个心脏传导系统 ,如顺、逆方向传导的窦_房、房_室、异_室 (房 )交接区以及心房、旁道、心室内等部位 ,而以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最具特征性且常见 ,故差异性传导如不标明部位就是指心室内差异性传导(aberrantventricularconduction)。Lewis于1912年首先提出凡是室上性激动未能按正常途径在心室内传播 ,都称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这样就把窦性心律时与频率无关的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及慢性持续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都包括在内 ,显然有其缺点。目前认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仅指室…  相似文献   

7.
男患,68岁,近年来常有反复发作性心悸、头昏,稍活动后上述症状加重,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本文下图(V_1导联)是该患者于1986年6月14日测得,图中可见窦性P波,P-P间期为0.62秒,P-R间期0.14秒,QRS为室上性,约合窦性心率97次/分,阵发性P波消失代之以较规则的F波,呈不等比下传至心室,R_3宽大畸形呈R型,稍后又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6岁。发作性心慌半年,持续心慌3d。来院内分泌科就诊。既往有“甲亢”病史,无心脏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差,消瘦呈甲亢面容,血压120/70mmHg。查血:FT315.8pmol/L,FT4 56.7pmol/L,TSH〈0.01MIU/L。心电图发现: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R—R间距绝对不规整,心窒率152次/min,ORS波形态大多数无宽大畸形。  相似文献   

9.
心室内差传是一种常见的心电现象,心室内交替性差传,则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基于蝉联现象(Linking phenrmenon),现将我们所见2例并加讨论报道如下。 例1 男,47岁,因心悸2W就诊,附图示V_1导联  相似文献   

10.
心房内差异传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早搏或并行心律之后,紧跟着的一个或连续数个窦性心动的P波形态异常,称为心房内差异传导(Aberrant atrial conduction)。其发生原理与心室内差异传导相似,比较少见而且常被忽视。最近我们遇到二例,特提出分析讨  相似文献   

11.
心室内传导障碍标准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上性激动下传心室,在心室内的传导出现异常,引起QRS波群形态或时限异常,称为心室内传导障碍。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社会和心脏病联合会确立了心室内传导异常的诊断标准,包括完全和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完全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阻滞、非特异性室内阻滞。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5岁发作性左胸痛10余年。3年前因上感诱发急性左心衰,经强心、利尿缓解,5年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高血压病史20年。体检:BP150—170/95—100。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后遗症,病窦综合征。1983年5月11日安装Edwardes28型埋藏式起搏器(VVI型)。心电图分析及讨论附图为安装起搏器术后一个月aVR导联连续记录。图示起搏信号(St)均能带动心室而产生QRS波群。起搏周期0.84s(合频率71次/分)。大多数QRS波群后都跟随有逆向P波,且R—P′逐搏延长,当R—P′长达0.38~0.44s时,则出现两种情况:(1)发生反复心搏,即P′波下传夺获心室,构成一个起搏源性室性反复搏动的波形序列(如  相似文献   

14.
15.
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随着心室肌中层一组具有独特电生理特性的细胞亚群的发现,人们提出了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electrophysidogicalheterogeneit)这一概念,即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时程各异,对各种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的反应性存在着差异[1~3]。这种跨室壁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在心电图T波、U波、后除极及其介导的触发活动和折返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Tdp)的形成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991年Sicouri等[1]在用玻璃微电极定量研究离体犬左室透壁心肌…  相似文献   

16.
<正>电传导是心肌组织的生理学基本特性之一,了解心脏的正常以及异常电传导,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认识水平。本文介绍心脏电传导基本原理以及相关临床电生理现象的解释。一.传导性的定义及电生理基础心脏的兴奋性是指单个细胞发生除极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而心脏的电传导是指电激动在心肌组织间扩布的现象,该过程可简单概括为上游兴奋区细胞将激动扩布至下游静息细胞。微观上,当单个细胞兴奋时,该细胞产生的局部电流可激动周围未兴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5岁,因全身发绀13年,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年,活动后心悸、气促半个月入院。入院体检: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13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入院当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房扑),心房率2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常伴发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有时可以连续发生,类似室性心动过速;其发生机理有些学者主张用束支传导的“蝉联现象”(Linking phenomenon)来解释。现报告1例心房颤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蝉联现象。临床资料与心电图分析患者男,53岁,住院号25124。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扩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Ⅲ°乎时每日口服地高辛0.25~0.375  相似文献   

19.
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一部分心肌延迟除极所产生的电活动,它一般出现在QRS波群的后半部分或ST段内,也称作碎裂电位或延迟除极电位。其特点是低振幅、高频率的多形性尖波。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20.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2010,29(2):164-166
一、定义正常心室内传导,室上性QRS时间〈110ms。在心室内传导障碍的情况下,室上性激动下传的QRS时间≥110ms,QRS—T波群既不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也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称为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常见心室内传导异常。常见是指在心电图描记工作中可经常见到,但是,对有关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研究不像左右束支传导阻滞那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