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莹  甄真  高峰  刘俊茹  王冬 《临床荟萃》2007,22(16):1189-1190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肝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如果治疗不及时,部分患者将在一定时期内进展为肝硬化甚或为肝癌。目前研究认为[1],抗病毒治疗是其治疗的关键。而其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指征之一是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及肝组织炎症程度。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44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肝功能、血清HBV DNA及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244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肝硬化7例(2.9%,7/244),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43例(58.6%,143/244)、中度32例(13.1%,32/244)、重度9例(3.6%,9/244),病理无明显改变者53例(21.7%,53/244);炎症分级(G)≥2者48例(19.7%,48/244);纤维化分期(S)≥2者54例(22.1%,54/244).对HBV DNA阳性者,HBeAg阴性组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明显高于阳性组(P均<0.05).HBV DNA低载量组患者肝纤维化分期高于高载量组,但两组间肝组织炎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数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不同程度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HBeAg、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且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14例肝功能代偿的患者。首次病毒血症消失时66.2%患者ALT正常,80%患者的ALT首次正常发生在首次病毒血症消失的前后6个月内。肝硬化、脂肪肝、男性、体质指数高是病毒血症消失时ALT水平高的独立影响因素。持续病毒学应答阶段ALT持续正常的比例为77.4%,ALT的95%界值为1.35倍正常值上限。未合并肝硬化、无脂肪肝、女性患者是ALT持续正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部分患者ALT未能持续正常;合并肝硬化或脂肪肝者、男性患者较难维持ALT持续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对 FibroScan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影响。方法对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 ALT 参考区间正常值上限(ULN)为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 ALT<1× ULN组、1× ULN≤ALT<2× ULN组及 ALT≥2× ULN组。采用 Fi-broScan检测仪测定所有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准确率评价 LSM值在各研究组中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在3组患者中,LSM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LSM值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 AUC分别为0.917和0.970,诊断临界值为7.0 kPa和13.0 kPa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2%和93.3%;LSM值诊断肝纤维化的 AUC和准确率均低于对肝硬化的诊断。LSM 值在 ALT≥2× ULN 组中的 AUC 和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低于其他研究组,但在ALT<1× ULN组和1× ULN≤ALT<2× ULN组的 AUC和诊断准确率相近。结论 FibroScan检测仪测定的LSM值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结论较为可靠。LSM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准确性不受患者外周血ALT水平的影响。患者外周血 ALT水平不超过2× ULN时,LSM值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不受影响,但患者外周血 ALT水平超过2× ULN时,诊断准确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 vs 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 vs 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 vs 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 vs 32.0%,P=0.063).基线HBV 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相似文献   

7.
张玲  潘虹 《临床医学》2012,32(2):46-47
目的观察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HB患者HBeAg阳性和阴性的血清HBV-DNA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95.65%和52.94%,HBeAg阳性和阴性的AL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性组ALT与阳性组ALT的水平的高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表达阳性的各组中,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载量与AST的水平的高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与HBV-DNA载量关系密切,HBeAg阴转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ALT升高与HBV-DNA阳性有关,但与病毒载量多少无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规定献血者必须进行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但是由于测定方法和条件不同,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笔者就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速率法标准化问题进行探讨.对IFCC规定的测定参数与不同参数进行比较,并将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测定ALT结果与微板法进行比较,提出对ALT测定标准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的多重因素.方法 对秦皇岛市2009-01-2009-12参加无偿献血的ALT不合格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在713名ALT不合格者中,男607名,女106名,31~40岁年龄段不合格率为4.16%,体重超标者占31.5%.结论 男性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31~40岁年龄段ALT不合格率最高;体重超标是ALT不合格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速率法进行检测,并对这种方法进行性能验证,证明其满足ISO15189的要求。方法按照CNSA-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的要求对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灵敏度、可报告范围、生物学参考区间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进行验证。结果 ALT质控血清和两个浓度献血者标本检测20次和20d的批内不精密度5.0%,批间不精密度6.7%;正确度估计通过2014年的原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和校准品结果分析,相对偏倚均小于1/2CLIA′88允许总误差;可报告范围用直线回归得到回归方程Y=0.995 1 X-5.618 4,r=0.999 7(R2=0.999 4),该检测范围内结果准确;生物学参考区间为0.0~32.7U/L;测量不确定度为(74.90±3.32)U/L。结论 ALT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均符合ISO15189的预期要求,该方法可以作为实验室的血液筛查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血清学模式乙型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探讨各组患者的肝功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按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血清学模式,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计算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该模式患者的肝功受损最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变化不大,该模式患者的肝功受影响程度较小。结论不同血清学模式乙型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差异,即肝功损害严重程度存在差异,一旦检出+-+-+血清学模式,应及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了解肝功能,以便及早治疗,预防肝脏恶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室内质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献血者健康检查重要项目之一。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站坚持开展ALT检测的室内质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建立宁夏血液中心实验室血液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临界值。方法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41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要求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浆ALT活性进行检测,其中男性121名,女性120名,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2文件要求进行分析。结果血浆ALT活性在男性、女性2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本实验室的血浆ALT活性的临界值,男性为57 U/L,女性为40 U/L。结论血站实验室应使用自己的检测系统按照性别分组建立ALT活性临界值标准,科学地判定血液的"合格"与"报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165 56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速率法的ALT检测,分别按年份、性别、年龄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ALT总阳性率为6.47%,2010年阳性率最低(5.21%),2012年最高(7.76%);男性的ALT阳性率(6.90%)远大于女性(2.46%);18~25岁ALT阳性率为最低(4.55%),36~45岁最高(9.44%)。结论 ALT的不合格率有性别和年龄的倾向性,有针对性地选择献血员,建立稳定的献血队伍,有助于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丙酮酸干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测定程度。方法使用献血者混合血浆样本以不同参数做测定ALT的丙酮酸干扰实验 ,计算不同参数的干扰百分率。结果实验组样本中干扰物丙酮酸浓度为 0 .5、1 .0、1 .5、2 .0和 2 .5mmol/L时 ,与对照组ALT活性 4 0 .3U/L相比 ,参数 1测定ALT最高达 4 4 .0U/L ,参数2可高达 4 9.3U/L(P <0 .0 1和P <0 .0 0 5 ) ;上述干扰浓度时参数 1和 2干扰百分率分别为 1 .74 %、3.4 7%、5 .96 %、7.4 4 %、9.1 8%和 6 .2 0 %、1 0 .92 %、1 3.1 5 %、1 7.87%、2 2 .33% ,两组参数测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5、P <0 .0 1、P<0 .0 1、P <0 .0 1和P <0 .0 0 1 ) ;两组干扰物终浓度 (X )与干扰百分率 (Y )的回归方程为Y1 =79.4 87X - 0 .1 1 7,r =0 .996 ,n=5 (P <0 .0 0 1 ) ;Y2 =6 0 .0 2 9X+2 .35 2 ,r =0 .994 ,n=5 ,(P<0 .0 0 1 ) 。结论调整测定参数即减少样本体积分数可以有效地降低内源性丙酮酸干扰ALT测定 ,应当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检测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宣传、招募、征询及初筛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ALT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者,以及不同献血季节的ALT不合格率.分析ALT合并4项输血感染疾...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标准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使用统一校准品的可比性调查实验,评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标准化工作在上海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施的可行性。方法上海地区72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验科参加ALT检测结果可比性调查实验(共3次)。方法一:采用日立-罗氏检测系统,将具有溯源性的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推荐方法的ALT定值传递的混合人血清样本作为实验用临时校准品校准各实验室检测系统后,测定发放的血清调查品。方法二:与临时校准品同时发放1份非人血清基质的冻干品,由实验室用各自的检测仪器、试剂和发放的已定值的血清临时校准品为冻干品定值。用该冻干品作为校准品(各实验室的定值会不同),并与各自的检测仪器和试剂组成自建检测系统测定发放的血清调查品。同时,在本实验室选择4家试剂(分别为CZ、FH、KH、WK),在日立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2种方法校准后,分别选择40份患者样本与罗氏试剂进行实验室内部比对实验。结果对参加调查医院的全部检测系统第3次实验结果统计,用统一校准品校准前,血清调查品均值为42.3、63.3和137.8U/L,其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9%、12.5%和10.4%;血清临时校准品校准后,血清调查品均值为44.5、67.1和146.8U/L,其CV分别为4.9%、2.6%和3.3%;自建检测系统实验的血清调查品均值分别为44.3、67.2和146.3U/L,其CV分别为5.3%、5.2%和4.3%。结论血清临时校准品实验基本达到设定的实验目标,即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允许范围的1/5~1/4(CV在4%~5%),自建检测系统实验结果比用统一校准品校准前的离散度减小约1/2。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控制实验环节等一系列方法,进一步缩小ALT检测结果的差异,实现ALT检测结果在上海地区的一致和可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供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利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体内促进氨基酸和α酮酸氨基转移的酶之一,血清中含量很少,由于肝脏内ALT最高(约2850U),为血浆的数百倍。当肝细胞损害时,大量ALT渗入血浆中,使血液内ALT显著升高。因此,几十年来普遍把检测血清ALT活性作为诊断肝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reS1抗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与HBV-DNA定量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住院和门诊受检者4439例血清标本,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速率法检测ALT;从其中选取HBV-DNA阳性186例作为定量检测对象,并计算PreS1抗原相对滴度值和HBV-DNA常用对数值。结果:4439例标本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21.27%,ALT异常率为21.36%,与HBV-DNA的阳性率(21.76%)都无显著差异(P>0.05);186例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相对滴度(17.53±14.17)、ALT(64.96±175.89)与HBV-DNA定量对数值(6.27±1.14)均不相关。结论:检测PreS1抗原可以作为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较好的新指标,但不能说明复制量情况;联合检测ALT对HBV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ISA检测乙肝5项,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6.4%,抗-HBs阳性率为58.7%,HBV全阴率为35%,ALT在HBsAg阴性新生中异常率为3.7%,ALT在HBsAg阳性新生中异常率13.7%。结论 HBV感染与ALT异常密切相关,ALT明显异常者为乙肝活动期,对大学学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预防HBV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